APP下载

论校长领导力之一:校园空间设计与校园课程建设

2022-11-23沈茂德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22年5期
关键词:设计者校园课程

沈茂德

(无锡狄邦文理学校,江苏 无锡 214000)

近二十年来,在经济发达地区,一批批现代化学校建成,许多老校也得到了改造,形成了更丰富的现代课程资源。同时,一个问题也显现了:在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中,如何赋予新建的校园有教育文化的内涵,如何在老校的改造中既传承历史的丰厚又赋予现代课程的意义?

一、“校园空间设计”首先要有一个依托,那就是校长团队心中的梦想

一张白纸,可以描绘很美丽和很深刻的画卷,但也可能绘出平凡和平淡的图画。如何真正体现“学校是孩子们的世界”的学校建设理念,把现代教育理念、丰富课程的要求融入学校设计之中,关键在于学校设计者和校长团队对教育的理解,对课程设计的要求,对学校特色的憧憬。笔者在《“建个读书的好地方”,学校空间领导之思与行》一文中曾这样写道:“在长期的学校管理实践中,我们认识到,学校建设首先要有一个依托,这就是校长和学校管理团队心中梦想着把学校建成什么样的学校。”

(一)新建校的第一原则:学校是孩子们的世界

新学校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必然会面临众多的文化冲突和众多的技术问题,在协调这些文化冲突和技术问题时,校长在新学校的设计中必须坚定不移把握的原则是:①应该是教育理解和学校文化引导设计者,而不是设计者的专业经验引导核心理念。设计过程一定是校长团队引导设计者的研究过程,设计者必须尊重学校团队的文化思考和课程功能要求。②“学校是孩子们的世界”应该是校园设计的第一原则,应该体现以更多的场馆,形成更丰富的学习资源;“以生为本”,营造更美好的校园幸福生活;关注校园生态,营造尽可能多的绿地、水域;关注身心愉悦,营造尽可能宽敞的公共空间和活动空间。③以“功能融合”的思想打造教学区。改变传统设计中图书馆、实验楼、教学楼单元模块分设的框架……④以系统思想来规划与设计学校,既坚持“学生第一”的设计理念,同时应充分考虑教师的幸福工作空间,考虑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空间。⑤追求形成和谐感,包括整体布局的和谐、建筑风格、色彩的和谐。

现在在学校规划与设计中存在着三个普遍的问题:其一,许多设计者是纯粹的技术专家,他们熟知专业设计中的种种技术规范,但对现代教育缺乏深度认识,也有一些设计师不太愿意深刻了解学校的文化传统,更缺乏对未来教育发展方向的深度研究。更多设计者喜欢依据熟悉的经验,用公共设计的理念和行业规范进行学校设计,大楼、大广场、追求气派豪华甚至怪异的风格……其二,走进好多学校,整体布局和功能设计,风格似乎都相同,既无显著的个性特征,更无明显的课程特色。要解决这类问题,需要校长们不断地提醒设计者,设计学校时既要遵循一些技术性规范,更应该深度理解学校的课程设计、课程理念和课程实施的要求,体现学校的课程资源。第三,有一些苛刻的行业技术规范影响了设计者的创造力,也影响着实际使用的功能要求。这一个问题需要学校管理者与设计者,甚至需要与行业管理者进行深度的讨论。

笔者的观点是,“校园空间设计”的过程应该是“教育梦想”和“课程要求”引导技术专家进行“校园空间设计”的过程,是设计者把学校理念、学校愿景、学校故事转化为校园“空间存在”的过程,是专家把“课程需求”转化为“资源空间”的过程。

2003 年,锡山区人民政府征地450 亩,投资三个多亿,易地重建天一中学新校区。在规划和设计阶段,学校管理团队和设计团队,走访了江、浙、沪等省众多学校,学校团队多次讨论以后,笔者给了设计师关于新校区设计的校园梦:“凸现生态理念,让校园成为有感染力(着力于水、绿、趣)的‘生态公园’;凸现人本思想,让校园成为洋溢浓浓温情的‘温馨家园’;凸现人文感召,让校园成为弥漫教育气息的‘文化圣园’;凸现面向未来,让校园成为信息高速的‘数字校园’。”由此,“生态公园”“温馨家园”“文化圣园”“数字校园”——全新的“四园理念”融进了天一中学新校区的设计、建设和渐进渐行中。

(二)对校园的理解,就是对教育的理解

关于老校改造,既要体现学校的历史传承,又要反映现代办学的课程追求,这种思考与实践的典范是被媒体称为“最中国的学校”——苏州十中。时任校长柳袁照先生在与笔者讨论校园空间设计时写了这样一段文字:“笔者不以为校园仅仅是师生活动的空间、仅仅是教育与被教育的一个环境因素。笔者认为校园是学校教育的一部分,本身即是教育。”

苏州十中是一所百年老校,笔者出任校长时,该校刚刚过了95 周年生日,再过5 年,即是100 年华诞。百年庆典是一个契机,做得好将是一个巨大的促进。对于百年老校来说,处理得好是文化底蕴,处理得不好是历史负担。笔者坚信,未来必将面向优秀的文化传统,因此,在改造校园时,笔者遵循了“修旧如旧”“修旧守旧”的原则,明清的、民国的,现代的、当下的所有物存,统一在吴文化、苏州园林的风尚、风貌之中,几乎没有拆一间房、一棵树。

一所校园的改造,首先要有“灵魂”。校园的“灵魂”是什么?是校园里的文化精神,像气息一样的弥散。从历史中走来,什么是这个校园的支柱?笔者提炼了“质朴大气、真水无香、倾听天籁”这十二个字,成为这个校园的文化精神的表述。因此,改造校园时,总是以这十二个字为准则。这个校园本来是清朝织造署旧址,所以借鉴园林的境界是必须的。苏州园林最大的特点是“无论在哪个点上望出去都是一幅图画”。为何能这么美?讲究细节,在每一个细节中体现意境。所以,苏州十中改造后的校园,既有历史的纵深感,又有开放的与历史一脉相承的时代感,一步一景,移步换景。美在每一处,每一处都呈现细节美,不仅仅有园林的美,更有教育的美,一部百年校史都张扬在校园里,处处散发出美的气息、文化的气息、教育的气息。

校园是什么?校园就是教育的要素,是教育的实现方式的一部分。校园的境界是教育的境界,笔者把校园作为一个课程来开发、实施,学生浸润其中,是文化的浸润、教育的浸润,浸润是无声无息润物细无声,却深入骨髓、深入内心。校园的现实美与以校园为本开发的教材融为一体,形成校园的真实与真正的境界,即真、善、美的境界,爱的境界。

可以这样说,高品质校园的基本标志应该是,校园内具有极为丰富的课程资源,孩子们可以有兴趣选择的支持,可以有社团活动的空间,可以有自由阅读的场所,还应该有休闲、聊天的绿地……

(三)校园的境界,就是教育的境界

新校迁址,当然也应该清晰地体现学校的历史传承。天一中学新校区由同济大学规划设计院设计,设计前我们与专家团队有过许多次的对话,专家们认真倾听了我们的教育叙述,他们对“诚”字校训、“天一生水”“天人合一”的校名意义,对学校长期积累的“天一精神”(敬业奉献、崇尚科学、追求卓越)都有了深刻的理解。因此,专家们形成的设计蓝图,使得学校从未动工开始,就带有了浓浓的学校文化传承的韵味。进门即见昂立的“诚”字校训石,象征“智慧”与知识的“金苹果”金光闪耀。三十多亩土地的“映天湖”水域蕴含“天一生水”“生生不息”之意,湖上架设致远桥,桥畔有学生创作的“致远赋”,湖畔建有校友捐赠的“凌云亭”,勉励在校学生“宁静致远”“凌云壮志”;再如校园内的铜雕《奔跑》,创意灵感是运动会时青年学生百米比赛时冲刺的景象,国家教育成果一等奖纪念亭则是为了铭记2014 年“天一科学院——自主学习模式”荣获首届国家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如果说教育需要营造一种氛围,无论新校建设还是老校改造,校长心中都应该有这样的梦想:让校园成为一本孩子们每天可以在校园生活中阅读的自然的书、历史的书、感受文化的书、领悟创新与发展的书……校园还应该成为一幅孩子们喜爱的画、一幅孩子们参与创作的画、一幅印有孩子们成长足迹的画……

二、我们相信:校园课程是学生成长的第二本教科书

今天的许多新建学校,可以见到宽敞的校园、恢宏的大楼……但细细地感受其味道,总有“很硬”的感觉。普遍是大楼大广场,但缺少孩子们休闲、玩耍的绿地,美丽的花草树木仅点缀在大楼的周边,校园环境缺少童趣和自然的韵味;校园内各种布置较多的是成人思维的标语、口号,或许有二三个“教育景点”,但孩子们并没有内心的喜欢……这样的校园是现代的,但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圣园;这样的校园生活或许是舒适的,但它一定是缺乏童趣和诗意的……

实践中,我们有了这样的认识,校园环境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们的心灵、性格、审美等,对寄宿学校来说,孩子们24 小时生活其中。校园环境对孩子们的性格、习惯形成都起着极大的影响。我们认为,校园课程应该是孩子们成长的“第二本教科书”。由此,我们在“校园课程建设”上下了极大的工夫。

(一)“柔柔”的校园,其基础是“美丽花园”

校园生态课程项目组在对中外众多校园环境的比较研究中发现,国内很多学校以巨大的投入,形成了以大楼、大广场为标志的“现代化校园”。但当我们走近学生的时候,却发现学生并没有发自内心地喜欢,恢宏建筑和盛大广场也没有对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产生更大的影响。原因是什么?在调研中,孩子们的回答是:“学校太硬。”由此,我们有了柔化校园环境的探索行为。当我们用“第二教室”的思想开始优化“物理空间”的时候,我们就有了“柔化”校园的指导思想,期望校园成为一本“立体的教科书”,期盼校园能产生春风化雨和润物细无声的熏陶力量。

经过近二十年的努力,走进今天的天一校园,最吸人眼球的是那一片片清新的“绿”,校园里有300 多种树木,树下遍布各类中草药上百种,堪称小型“校园植物园”。天一四季,花香扑鼻,果香宜人,牡丹、月季、海棠争奇斗艳,校园菊花、格桑花、樱花飘逸,枇杷园、枣园、桔园、梨园硕果累累。天一生水,校园因水而灵动,30 多亩的映天湖蜿蜒于校园之中,柳条垂地,波光粼粼,水面野鸭、天鹅,水里鱼类嬉游。徜徉湖畔,又有野鸭徜徉,山羊弄草,趣味盎然。校园农场形成了一派独有的江南田园风光,不同季节,水稻、小麦、棉花、玉米等常见的农作物在校园里以自己的方式成长,自然而然呈现了一片微型的农作物课程……

经长期的努力,学校被誉为“无锡最美丽的校园”,先后被评为江苏省园林式单位、江苏省生态校园课程基地、全国绿色学校。2018 年,“把课程种在校园里——校园生态课程的开发与实践”获第二届国家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二)“柔柔”的校园,其感染力是处处呈现“文化圣园”

天一中学的校训很简单,就是一个字——“诚”。走进天一校园,数处耀眼的是“诚实做人,诚信做事”的校训,校训以多种形式熏陶着校园内的每一个人。企业家浦云龙先生为天一70 周年捐赠的铜铸耕牛则是社会对天一教职工“敬业奉献、崇尚科学、追求卓越”的“天一精神”的赞颂,彰显着历代教师的群体行为。校园内,金苹果闪耀,“每个孩子都是一座金矿”的学校文化,弥散的是尊重、信任、期盼、召唤的文化感染力量,学校努力“让每个学子在天一校园都能享受成功的喜悦,让每个学子的个性和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班级笑脸照、博士墙,凌云亭、致远桥,青年人“拼搏”群像雕塑等天一校园内的一些文化景点,每天展示着“无形的声音”,有一种潜移默化的熏陶,激励孩子们“做一个积极的生活者”。

(三)“柔柔”的校园,其氛围营造是一个“书香校园”

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天一不仅有着藏书丰富的高品质图书馆,还努力打造“天一书院”,让书籍遍布于每一栋教学楼大厅、通道,用书香熏染每一位师生的心田。课余饭后,师生或倚架而立,或阶边小坐,或正襟端坐,展卷而读,徜徉书海,怡然自得。

(四)“柔柔”的校园,其幸福感是一个“温馨家园”

在天一校园里,尊师爱生,教学相长。学校以“双向成长”为指导思想,鼓励教师从事科研、阅读、写作和体育锻炼,支持师生外出进修、旅行。卓越的办学声誉,赢得了社会的尊重和支持,如华夏房产、中信银行等在学校设立了奖教金、助学金,帮助了许多学生的个性发展。丰富的学校课程活动如体育节、艺术节和科技节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文化生活,人文社团、科技社团、艺术社团和体育社团为学生提供了许多许多的舞台。

猜你喜欢

设计者校园课程
课程思政在专业基础课程中的实施
《管理学原理》课程中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浅谈如何创建初中化学高效课堂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基于设计者竞赛平台的UG建模案例教学实践
责成而不劳 费事而不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