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互联网+”的高中语文整本书深度阅读教学实践
——以《红楼梦》为例

2022-11-23王文永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22年5期
关键词:整本书红楼梦深度

王文永

(寿县第一中学,安徽 寿县 232200)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 年版2020 修订)》(以下简称新课标)提出:“‘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作为学习任务群之首,旨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整本书,拓展阅读视野,建构阅读整本书的经验,形成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提升阅读鉴赏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促进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入学习和思考,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1]新课标更加重视整本书的深度阅读,它要求学生通过整本书阅读“联系个人经验,深入理解作品;享受读书的愉悦,从作品中汲取营养”。这就要求学生能够深度理解核心学科知识并迁移,利用技术、工具和批判性思维解决复杂问题,协作地发现和创造性地解决来自学习、社会和个人等各方面的挑战,并与他人进行有效沟通。[2]在“互联网+”的环境中,学生的自我学习需求成为核心,学习者突破了校园的局限,真正实现了时空上的自由。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学习资源,学习后可以自主选择将学习的经验体会放到网上与他人分享,可以对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进行自我评价或者由其他学习者进行评价。[3]统编版语文新课程教材必修下册将《红楼梦》整本书阅读列入教材单元之中,要求通读《红楼梦》全书,梳理小说主要情节,理清人物关系,理解和欣赏人物形象,探究人物的精神世界,整体把握小说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建构阅读长篇小说的方法和经验。不难看出,对《红楼梦》的阅读要求更高、更具体、更微观,“互联网+”环境下深度阅读成为提高《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效率和质量的重要课题。

一、深度阅读的基本内涵

面对互联网环境下浅表化、碎片化阅读的现象,高中语文整本书深度阅读是提高阅读质量、促进学生思维品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发展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是高中生语文学习方式转变的重要标志。

阅读是从读者书面材料中获取信息并与作者对话、体悟作者思想情感的过程。新课标明确指出,应在继续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的同时,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增强探究意识和兴趣,学习探究的方法,使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积极主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

深度阅读是指学生超越反复诵读、知识记忆、知识理解而对文本进行分析、综合、评价的阅读方式,是学生在阅读中自主建构知识体系的过程,是学生思维品质、审美鉴赏与创造素养以及文化理解与传承素养内化的过程。深度阅读重在帮助学生发展学生学科素养和创新素养,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发展学生超越变化的学习力、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深度阅读要求学生独立自主的读,要求学生获得最真实的情感体验,因此,高中生要在跨媒介语文实践中与作者进行深层次对话,引发情感共鸣、达成认知共识,在更宽广的选择空间发展语文特长和个性。深度阅读要求教师成为学生阅读的指导者和引领者,要求教师立足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不仅要教授学科基础知识,更要教授学科知识背后的学科思想方法;不仅要培养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素养,更要重视发展学生思维品质、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

二、“互联网+”环境下高中语文整本书深度阅读的教学理念

《教育信息化2.0 行动计划》提出,积极推进“‘互联网+’教育”,坚持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核心[4]。所谓融合,就是几个事物共同作用于一体,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态势。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学生参与学习的实效性更强,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让学生的核心素养得以更好地发展。因此,就高中语文整本书深度阅读而言,应落实以下教学理念。

(一)“互联网+”时代整本书深度阅读要求学生深度加工文本

在“互联网+”时代,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趋于多样化,而甄别、整理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未来人才更应具备科学的思维方式及批判的思辨能力,将碎片化信息为我所用,并具有终身学习的态度。[5]“互联网+”语文整本书深度阅读要求通过网络平台营造阅读氛围,通过问题导读驱动学生阅读内在动力,通过互动点评激发学生阅读兴趣,通过网络投票促进思维碰撞、引领思维向纵深发展。教师要利用信息化手段设置阅读任务,创设情境,鼓励学生深层次、多角度地深度阅读,使学生掌握并借助检索、筛选、整合、评价等技能深度加工文本;通过在线活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把握整本书结构,感受作者塑造的艺术氛围,深度品味鉴赏,体悟作品的艺术价值与风格。因此,实施互联网与整本书深度阅读融合时,教师要善于利用学习支架,激发学生自主学习与阅读的兴趣,深入钻研整本书的结构与内容,引导学生学会思考、甄别,学会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二)“互联网+”时代的整本书深度阅读鼓励学生合作、共享和交流

“互联网+”时代的发展趋向于学科之间的深度交叉融合,意味着团队协作能力和有效沟通能力是未来人才的必备素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提出,教育的一个特定目的就是要培养社会情感方面的品质,特别是在人和人的关系中的情感品质。经合组织《2030 年未来教育和技能计划》强调,人们需要将知识与创造力、批判性思维能力相结合,用沟通和技能协作的教育框架来取代传统的教育标准。“互联网+”时代的整本书深度阅读不仅是技术的介入更是教学理念的更新,不能仅视为学生打卡或报告阅读进度的平台。因此,教师应利用信息技术进一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资源共建、问题设计、点评交流等学科教学活动推动阅读深度发生。在教师、学生、资源、媒体共同作用于一体的教学环境中,教师不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学生不再只是知识的接受者,而是信息的加工者;教学资源不再只是教材,还有教师、学生共同创造的生成性资源;媒体不再只是呈现知识的载体,而是互动交流、协同作业、知识运用、思维碰撞的载体。

(三)“互联网+”时代的整本书深度阅读倡导学生组建学习共同体

“互联网+”打破了传统学习模式的时空局限,学生可以借助信息技术组建学习共同体,在跨越时空的互动交流中促进深度阅读的发生。学习共同体是以网络学习平台为依托,通过主题讨论、互动点评、网络投票、资源整合等学习活动,实现学情诊断、难点探究、个性化辅导的课堂组织形式。教师要利用信息技术建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环境,组织学生在真实情境和高质量互动中,通过回帖、点评、整合、分享等方式与他人协同作业,创建深度阅读学习共同体。在学习共同体中,学生通过真实的阅读情境和言语实践活动,自由选择和使用学习资源,享受平等的学习机会,满足个性化学习差异。借助开放的网络学习环境,构建时时可学、处处可学的协同学习空间,有效利用零碎的阅读时间实现深度阅读,从而有效发展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三、基于“互联网+”的高中语文整本书深度阅读教学策略

“互联网+”高中语文整本书深度阅读,要求教师通过阅读问题设计、互动研讨、思维碰撞引领学生实现深度阅读,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与表达,促进学生与经典对话,提升学生审美情趣和审美品位,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一)基于“互联网+”构建阅读平台,设计阅读问题,引发深度阅读

在“互联网+”时代,丰富的阅读资源有效满足人们的个性化阅读需求。互联网让传统阅读服务更便捷、数字阅读体验更美好,互联网阅读资源还可以让学生读者自由地选择最适合自己的阅读资源和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养成终身阅读的习惯。[6]在教学中,通过“互联网+”构建阅读情景平台,利用阅读资源和问题导读引发学生深度阅读。阅读资源一般根据学情由教师或学生上传以构建开放、共享的阅读环境,如为了更好地引领学生深入理解《红楼梦》中贾宝玉“石性”与“玉性”的性格特点,请学生根据目录和查阅网络资源,分组整合《红楼梦》中与宝玉有关的情节并分析人物形象。同时,通过搜集贾宝玉人物形象的评价性文章,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贾宝玉性格中美好的品质及思想先进性的一面。借助丰富的网络学习资源,在交流、辩论、评价中去感受宝玉的人物形象,学会从历史角度和现实角度理解宝玉的思想情感,这就是一种有深度的阅读。

问题导读一般是教师根据阅读的重难点针对性设计问题,以此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引导学生把握阅读思路,提升学生文本解读能力。如《红楼梦》整本书篇幅过长、内容过杂,学生坚持阅读有一定困难。因此,借助信息技术搜集相关资料,学生在教师引领下根据章回题目设计问题,通过网络学习平台进行持续性阅读、高质量阅读,增强学生对《红楼梦》章回体体例特征的整体把握,促进学生对《红楼梦》章回题目与内容关联性的深层次认知,从而培养学生基于题目把握阅读路径的阅读思路。每个章回的问题数量不宜过多,一般控制在设2-3 个题目,通过定时推送个性化阅读资源或录制微课,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提高学生阅读品质,实现整本书的有序阅读。如《大观园试才题对额》中,教师指导学生借助互联网查阅宝玉题写了哪些题对额,从中可看出宝玉的哪些才情?通过查阅资料画出贾政一行人的行踪路线,简要概括重要场馆的环境特征。通过互联网手段与问题导读的有机融合,引导学生充分关注章回中的重要信息,从而提升阅读实效性。

(二)基于“互联网+”平台开展互动讨论,激活思维,促进学生有效参与

互动讨论是教师依托网络学习平台推出的专题性学习活动,学生在通读的基础上通过网络学习平台共享专题性学习成果。师生通过网络平台的回帖、点赞、送花等功能,自主选择3-5 个作品,引发学生思考、互动与交流。在《红楼梦》里有很多互为镜像关系的人物,如黛玉和晴雯、宝钗和袭人、甄宝玉与贾宝玉等;也有如黛玉和宝钗的互补式人物,宝玉和秦钟这样生命一体两面式人物;更有一人多面式人物,如黛玉既有多愁善感、羸弱多病、孤傲尖刻的性格,也有学识渊博、热情大方、诲人不倦的诗人气质的一面,贾宝玉既有博爱而心劳的一面,也有粗鲁顽劣的一面。

基于《红楼梦》人物塑造特点,通过“我最关注的镜像人物或我最感兴趣的一个人物”线上线下专题研讨,鼓励学生运用思维导图梳理人物生命轨迹,在教师的启发性引导下,带着问题和思考深入讨论、交流,通过对不同观点的讨论、辩论推动意见、见解趋于一致,从而在研讨、互动与交流中深入理解《红楼梦》人物塑造的独特方法,认识人物性格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在线上线下互动交流的基础上,学生按选题结组,丰富、修订、整理小组学习成果,并借助图文并茂、音影同步的多媒体技术在现实课堂分享探究成果。在整个过程中,学生处于多元、协同、共商、合作状态,每个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选题方向找到适合自己的合作者,借助信息技术充分展示对《红楼梦》人物描写的心得体会,在平等交流的氛围中激活思维,在情感体验中升华思想,在合作探究中发展语文核心素养。

(三)基于“互联网+”平台分享点评,碰撞思维,促进学生反思与提升

在“互联网+”环境中,评价反馈作为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信息化教学模式下,传统的教学模式转变为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在跳出原有的环境后,及时的评价反馈可以使学生和教师更好地提升自己,以更好地适应新的信息化教学模式,并且有助于学生在接触新的观点后提升认知层次和阅读愉悦感。

新课标特别强调运用信息技术丰富学生的表现性评价,形成多样化的学生成长记录,全面而科学地衡量学生的发展。在《红楼梦》整本书深度阅读中,综合应用精读、略读、浏览、跳读与猜读等阅读方法,读与写有效结合,随时将自己思考、探究的心得体会用文字记录下来,并在网络空间分享自己鲜明的观点,从而激发学生持久的阅读兴趣;依托学习目标设计挑战性学习任务,对学生在完成任务中的表现进行表现性评价,以引导学生在完成具体任务的过程中形成概念、理解内容、运用方法、发展素养。如学习第五回的判词时,通过书签设计、网络推优、成品印制、成品发行全过程活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判词与画册的内涵。除了借助网络学习共同体的力量,还要借助自媒体力量将判词学习引向现实生活,将个人审美成果推向社会大众。

“互联网+”平台为学生创造了独立思考、表达自我的空间。聚焦“读”的任务,设计“评”的活动,通过具有争议性的问题引发学生交流、争辩、综合、推理,激发学生调动已有的学科知识和生活经验,综合应用教师点评、同学互评、学生自评等方式对学生的阅读感想、主旨感受进行评价。引导学生在分析、比较、综合、评价中形成思维碰撞,形成正确认知和评价量规,帮助学生学习他人思维优势并反思改进自我思维方式,以有效促进思维的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批判性、独创性等品质的发展与提升。例如,历史地、辩证地认识和理解贾宝玉人物性格特征,是一个容易引发学生不一致观点的问题,这有助于实现推动学生思维向纵深发展的教学目的。教师可组织学生开展对宝玉人物形象的分享交流活动,引导学生充分表达自己对宝玉的评价,是“石性”或是“玉性”更直击自己的心灵,并阐释自己观点的合理性依据。在此过程中,首先,深入开展学生自评。学生首先要对自己的观点进行自我评价,如对关于宝玉故事情节的阅读是否足够细致,对宝玉人物形象的把握是否全面深刻,自己观点有哪些优点、不足及改进之处。学生通过对自我观点的深入反思,发现自己在阅读中存在的问题,从而通过自我反思,不断改进整本书深度阅读策略与方法。其次,引导学生开展同学互评。在分析交流环节,引导学生客观评价同学的观点,引导学生积极吸收其他同学的独特见解,促进学生学会认识、欣赏、评价他人观点,在同学互评中发现和借鉴他人的思维优势,从而实现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目的。再次,深入开展学生表现性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具有重要引领价值,是促进学生思维品质提升的重要途径。教师要对学生收集宝玉信息、分析宝玉性格特征、观点表达以及思维方式等各方面的表现进行科学评价,充分肯定学生的认识和理解特别是创新性观点,及时指出学生认识理解存在的问题和偏差,适时抛出具有挑战性、启发性和探究性的问题,唤醒并激起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好奇心和主动性,引导学生对《红楼梦》所反映出的“人性、爱情、社会”等永恒主题进行深入思考,以经典反思现实生活。最后,鼓励学生将自己的观点发布在社交平台,扩大互动交流的范围,引发更广泛的社会大众点评,借助社交媒介资源反思与改进自己的理解,从而在更深层次上把握《红楼梦》中人物形象的典型特征,在《红楼梦》整本书深度阅读互动交流中感受传统文化魅力。值得注意的是,整本书深度阅读分享点评要以激励为主,充分肯定学生在深度阅读中的积极表现,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基于学生阅读中存在的问题或偏差,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语文学习策略与方法,并为其提供针对性指导和个性化的学习资源,从而帮助学生加速提高整本书深度阅读效率和质量。

总之,基于“互联网+”的高中语文整本书深度阅读教学秉着深度加工文本,鼓励学生合作、共享与交流的基本理念,为学生提供真实有效的阅读情景平台,利用阅读资源引发学生深度阅读;提供有效的互动讨论环节,激活学生思维,引发学生思考,提升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利用分享点评与反馈,碰撞学生之间的思维,促进学生反思与提升。“互联网+”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可推动新高考、新课程、新教材全面实施。

猜你喜欢

整本书红楼梦深度
四增四减 深度推进
深度思考之不等式
《论语》整本书阅读
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有效方法
低年级整本书阅读的推进与测评
2020年思辨式整本书主题阅读1+2书单
论《红楼梦》中的赌博之风
从《红楼梦》看养生
《〈红楼梦〉写作之美》序
简约教学 深度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