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生阅读力的培养路径研究*

2022-11-23卢志伟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22年17期
关键词:整本书读书班级

卢志伟

(山东省胶州市李哥庄镇李哥庄小学 山东青岛 266300)

在今年四月份公布的《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对阅读提出了具体要求,形成了“义务教育阶段要激发学生读书兴趣,要求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积累整本书阅读的经验”的阅读教学目标。该文件在各年级学段目标中提出了各学段阅读整本书的具体目标,引导儿童从“尝试阅读”过渡到“初步理解主要内容”,再到“把握主要内容”,再到“建构阅读整本书的经验”,形成了螺旋式上升的阅读力培养目标。探索小学生阅读力的培养路径,成为亟待解决的教育问题。

幼儿阶段是儿童阅读意识启蒙的时期,小学就是学生阅读能力成型和提升的关键期阶段。学生阅读力需要在真实的整本书阅读实践中培养。正如圣埃克苏佩里的《小王子》中,小王子在不同星球上旅行游历。那一个个星球上的国王、虚荣者、商人、点灯人、地理学家等给学生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每一本书,对孩子来说就是一个独特的世界:他们略读一本书,就是旁观一个世界;他们精读一本书,就是沉浸经历一个世界。

一、整本书阅读,自自然然

当下的教育环境,家长要求高,学校考评压力大,让学生安静地读一本书仿佛已经成为一种奢侈。但整本书阅读是语文教学的应有之义、必含内容。这正如薛法根教授说:“要让阅读成为一件美好的事情,就要拒绝三个过于;将过高的阅读要求降下来,让学生在一种安全而自由的阅读心境中快乐阅读;将过多的阅读指导减下来,让学生拥有独立而完整的阅读时空,尽情阅读;将过急的阅读功利淡下来,把阅读的本来意义还给学生,享受阅读。”

整本书阅读不是外在于语文教学的,不是要另起炉灶的事情,而是要在课堂教学、课后作业、师生交流、假期任务等环节上不断体现。如:课堂上,课前五分钟,是班级的“好书推荐”时间,同学们自愿报名,向大家推荐自己读过的好书;参加阅读活动时,教师可以抽出一部分课堂时间进行班级内交流,还有很多交流是发生在下课后的闲谈中;中午午休,孩子们如果不想睡觉,就可以尽情遨游在书海中;晚上布置作业,教师可以精简作业,留出更多的时间进行阅读。每天的阅读不是强制性的任务,而是要让它融入师生和亲子的日常学习生活中,成为各个班级学生的一种生活方式。

当学生养成整本书阅读的习惯后,教师给学生布置阅读整本书的阅读作业,学生高高兴兴完成;教师寒暑假可以借助网络带领学生一起读书时,学生会主动参加,家长积极配合。从2021年暑期开始,笔者利用钉钉群、班级共读等方式带领本班同学完成了《十万个为什么》《地平线》《小英雄雨来》《中国民间故事》《中国寓言故事》《骑鹅旅行记》《马可·波罗历险记》之《行者归来》和《沙下城》《苍穹之下》《大自然的孩子》《夏洛的网》十一本书的精读。每本书分3-5次在线活动,每次学习1-2个阅读策略。其中有孩子的妙语连珠,也有他们成长的笑声,还有教师专业成长的满足感、推动儿童阅读的使命感。

笔者执教的这个班级,刚接手的时候学生语文基础较差,有六七名同学的书写、听课等基本教学常规一塌糊涂。笔者在认真上好每节课、做好培优补弱的同时,坚持让孩子们读书。因为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学生学习越感到困难,他在脑力劳动中遇到的困难越多,他就越需要多阅读:正像敏感度差的照相底片需要较长时间曝光一样,学习成绩差的学生的头脑也需要科学知识之光给以更鲜明、更长久的照耀……阅读、阅读、再阅读,正是这一点在‘学习困难的’学生的脑力劳动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现在上课,学生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得到很大提升。例如,以前让学生谈论某个问题,他们往往面面相觑,要么就是照着参考书的解释读答案,甚至读得都磕磕绊绊,而现在他们心里有“货”了,组织起答案来语言流畅到位,也能谈出真正属于他们自己的见解。

每一次的师生共读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会从书籍中汲取生命的养分,也在一次次的阅读交流中拉近了心与心的距离。正如学生们在精读《哈利· 波特与魔法石》时,J·K.罗琳女士打造的魔法世界学生为之着迷,被奇幻的魔法世界所吸引,被“铁三角”的友情所打动,为跌宕起伏的情节而大呼过瘾。阅读,为学生打开了一扇扇不同世界的大门,让他们乐游其间快乐无穷。学生在阅读中收获了不少阅读的方法,培养了阅读的兴趣,激发了奋进的勇气。阅读不仅拓展了师生的视野,而且也滋养着灵魂。所以,一旦开始了整本书阅读的步伐,学生就被阅读的魅力所折服了,再也停不下来。

二、善用配套课外读物,群文阅读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是一个循序渐进、需要长期坚持的过程,从读课文,到读群文,再到整本书阅读,进一步到主题对比阅读或研究性阅读,需要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往前走,想一口吃个胖子是不可能的。依托语文课本并借助群文读本是一条非常有用的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途径。所以,笔者首先从带领孩子们用好我们本地区配发的《小学语文课外阅读》一书开始。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每个单元设置一个语文要素。通过每单元中的精读课文学习来初步掌握该语文要素,再到学生通过略读课文运用该语文要素,但仅仅通过一个单元的三四篇课文的学习,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阅读素养。每个地区一般都配发一本课外阅读手册,或者现在市面上也有较多与课文配套的群文读本。青岛地区配发的《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内容和课本紧密结合,每单元都与语文单元围绕同一主题,是非常好的群文阅读材料。学完了一个单元,教师可以利用好相关群文阅读材料进行每一单元语文要素的阅读训练,何乐而不为呢?

比如,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是阅读策略单元,可以训练孩子学习快速默读。学完课本内容之后,教师可以带领孩子用《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继续训练速读。课件中可以插入计时器小工具,打开计时器,孩子集中注意力阅读一篇文章,读完之后,记录自己的阅读时间。孩子读之前,教师做好阅读指导,不动笔墨不读书,指导学生要注意运用本单元学习的速读策略:读的时候集中注意力,遇到不懂的词语不要停下,不要回读;尽量连词成句地读;借助关键词句,提高理解效率;带着问题读,可以边读边想,边读边提问。为了防止学生只求快而不求甚解,教师可以在所有学生读完后,进行阅读交流;也可以由学生提出问题,考考大家。这样,孩子在读的过程中进行提问、思考,或者读完后进行提问、思考,有助于他们巩固本单元学习的速读策略及四年级学习过的提问策略。在互相提问中,学生们梳理了文章的内容,抓住了文章精髓。孩子提问的问题如果比较偏,教师也可以进行引导,提出一个最有价值的问题请学生回答。一篇1000字左右的文章,经过训练的学生一般可以在两三分钟内读完,再花三五分钟提问交流,一节课40分钟,共读五六篇文章还是比较轻松的,也能比较好地实现阅读的训练目标。这样,班里同学最多两节课就可以学习完《小学语文课外阅读》一个单元的内容。配合课文进行群文阅读,是学生们喜欢的教学形式,不仅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加了阅读量,还巩固了单元要素的运用,一举两得,教学效果远胜做试题。

三、快乐读书吧,快乐读吧

从群文阅读,再进一步,就是整本书阅读了。引导小学生整本书阅读的最好途径就是读小学语文课本上“快乐读书吧”里推荐的书目。

一开始,笔者对阅读教学也毫无头绪,只是把书名告诉孩子,让他们买来读。但经过一段时间发现,孩子对于教师要求他们买的书根本不爱读,他们更喜欢看自己选的书。后来,教师上阅读导读课时,把书的作者、内容、特点等向孩子进行简单说明,拉近孩子和这本书的距离,设置一些悬念,让孩子去书中寻找答案,激发孩子们的阅读兴趣。这样,学生读这本书的兴趣确实增加了。

但是只是推荐给孩子就可以了吗?即使阅读导读课上得再好,孩子被吸引,开开心心买了书,打开读,但是发现自己读了几页读不下去了怎么办?其实整本书阅读开始的时候,只有一小部分学习好、自控力强的孩子能坚持阅读,而其他孩子的阅读并不能顺利进行。怎么办?此时,教师可以规划一本书的阅读任务,然后教给孩子阅读方法,并用设计好的阅读单督促他们坚持阅读。

阅读单就是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呈现阅读问题和阅读任务。也有人把阅读单叫作助读单、导读单、阅读探究单等,它是阅读前、阅读中或者阅读后使用的助读工具。阅读单作为一种可视化的阅读工具,有不少好处:(1)可以检查孩子从阅读中获取信息,帮助孩子更好地学习;(2)可以引导孩子走进文本,探究故事元素(作者、人物、情节、主旨等);(3)可以使阅读策略与思考显性化(使思维显性化);(4)可以帮助孩子在阅读中建立联结(联结生活和情感世界);(5)可以形成思维履历,形成学习档案;(6)可以帮助教师、家长关注孩子的阅读收获与不足。

阅读单设计的形式多种多样,多是运用了可视化思维的思路,其中常用的阅读思维图有:大花脸、鱼骨图、思维导图、时间州、各种图表等。

根据笔者整本书阅读的实际经验,做好阅读规划,学生两个周完全可以精读一整本书。只要读前设置导读课,读的过程中每天用阅读单进行指导,读后设置阅读交流课,一本书就可以很好地被孩子消化吸收。

四、学生荐书活动,互为榜样

每个班级都是一个集体,集体的力量是无穷的。每本书就是一个世界,其实每个学生也是一个世界。他们有着自己的趣味和志向,有着自己的阅读经历和心路历程。如果能把他们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就会多了40名阅读推广员。教师可以在班级开展“班级图书漂流”活动:让学生每人带两本自己读过并愿意和同学们分享的书到学校;教师安排学生统计好每人的漂流书目,在班级内公示;小主人自己保管自己的书,同学之间可以互相借阅。这一方法的好处是,既能让孩子家里读过的书漂流起来,丰富了班级中书目的数量和种类,又能增加孩子间交流的机会。让孩子自己保管,又能节省管理成本,培养了良好的管理能力。另外,教师可以将阅读融入在校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去了。很多小学的学生中午是不回家的,中午午休的时候,教师可以给孩子一定的自主权,愿意睡觉就睡觉,愿意看书就看书。课堂上,教师也可以利用课前五分钟的时间,让学生上台给大家推荐一本自己最近读过的比较喜欢的书。孩子简单介绍作者、书中内容、自己的感受和收获等。他们对同学之间互相推荐的书更感兴趣,更愿意去读。

阅读应该融入我们学习、生活中的时时刻刻。笔者带现在这个班以来,一直坚持让孩子每天阅读20-30分钟。可能有的孩子并不能完全做到,但也有不少学生已经养成了每天坚持阅读的习惯;家长也会主动在朋友圈分享孩子们的阅读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些学生发生了一些明显的变化。一名以前学习基础很弱的男同学,从对语文学习不感兴趣,但现在主动让他妈妈给他买书。他妈妈都很惊讶,主动和老师联系聊孩子近期的变化。还有一名从别的学校转过来的同学,以前语文只考二三十分,现在语文水平大幅度提升;他给大家推荐自己最爱的《动物植物大百科》时讲得绘声绘色,吸引得很多同学举手要向他预约借书。

五、践行大语文观,跨界阅读

语文的边界就是学生生活的边界,也是他们认知世界的边界,所以我们语文教学不能只局限于文学类阅读,应该坚持大语文观进行跨界阅读。一些阅读理论认为,学生在三四年级时,随着思维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阶段过渡,阅读的种类也应由虚构类书籍为主向非虚构类书籍为主过渡。所以学生要读传统意义的文学作品外,也应该积极引导学生阅读科学类、史学类、人物传记等。法国脑科学专家迪昂教授在《脑与阅读》一书中介绍了“阅读盒子”的存在,阐释了阅读的大脑神经元再利用学说,用实证方法阐明阅读力培养存在关键期。跨界阅读的实施至少要有九年一贯的整体设计和规划。

孩子们的天性是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心的,教师和家长要做的,是让孩子感受到阅读的美好,让他们通过跨界阅读的一本本书点燃他们心中阅读的小火苗。教师要培养的不仅是在学校能读文学书的学生,更是培养孩子将阅读当成一种生活方式,变成像呼吸一样寻常的事情。培养自由而积极地阅读各种文献的终身阅读者,是阅读教学的最终目标。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快乐读书吧推荐书目《穿过地平线》就是一本科普类作品,阅读难度较高。教师可以选择部分班级阅读能力强的孩子,组织了一个“阅读实验群”,阅读的书目就是《穿过地平线》《万物简史》(青少年版)等知识体系完整、有一定深度的书籍。因为是科普类作品,阅读单的设计与文学类阅读单差别较大,可以参考《学生阅读技能训练》一书的阅读建议和非虚构类书籍阅读单,设计科学类的阅读单,指导学生进行跨界阅读。教师也可以与研究性学习课题相结合,鼓励学生自选课题,借助整本书阅读收集资料、开展研究,并把研究性成果分享。

六、家校同心促阅读,见证成长

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绝不能只靠在校学习,更需要家长朋友们的支持。所以教师要经常在班级群转发强调阅读重要性的文章,提高家长朋友们对阅读的重视,积极寻求家校合作,共同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亲子共读,是非常好的一种阅读方式,也是必不可少的阅读方式。

同时,在班级共读活动中,教师要鼓励家长陪伴孩子阅读,分享孩子的阅读成果。部分老师会担心这会加重家长的负担,或者过于流于形式,但其实仪式感也是非常重要的,给自家孩子的阅读做点小记录,大部分家长是乐意去做的。

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孩子有不可磨灭的作用。《父母的语言》一书中也告诉我们,孩子的智力发展和父母的语言有着莫大的联系。儿童出生后每秒钟能够产生700-1000条神经连接,父母的语言是刺激大脑发育的最好教育资源。神经科学家告诉我们,最好的教育是免费的,它就存在于父母的每一个词,每一句话,每一次交谈和每一份互动中。所以,教师要积极倡导和宣传父母和孩子进行亲子共读,共读能加深亲子间的了解,拉近彼此的关系。这正如一句话所说:父母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教师也可以尝试给家长朋友们推荐樊登读书、得道等软件中的文章,推动家长为孩子树立一个终身学习的榜样,打造书香家庭,陪孩子共同成长。

另外,教师也要注意做好终身学习的榜样。在校的空闲时间,孩子见到教师多是捧着书在阅读的样子;备完课,教师读一读正在和孩子们共读的快乐读书吧的书目;休息时间,孩子们读书,教师也读书。晚上回到家,教师可以静下心来研读一些理论性的书目。如果教师有藏书,还可以给孩子们展示一下自己的书架,让孩子们知道自己的老师就是一个爱读书的好榜样。孩子们耳濡目染,也会爱上买书、读书、讨论书。

七、阅读策略得当,久久有功

阅读是一件快乐的事,所以我们要引导孩子从思想上不要把阅读当成一种任务,而是要真正享受阅读,养成阅读的习惯。把阅读当作一种智力游戏,教师可以和孩子快乐地共读。即使有老师不那么爱读书,也要转变观念积极参与阅读,要给自己和学生们积极的心理暗示。孩子如果看到你在谈论一本书的时候高兴地眉飞色舞,他们也会被你的阅读热情所感染。人的本性都是趋利避害的,孩子爱玩手机游戏,是因为游戏让他们感到快乐,所以我们也要想办法让孩子感受到阅读中发自内心的快乐,他们才会被吸引,真正地喜欢阅读。正如温儒敏教授在《应当把阅读放在首位》一文中所说:“阅读教学除了学习知识,提高能力,还有更重要的目的,是培养高尚的读书习惯,把阅读作为一种基本的生活方式。一个人成年后不管从事什么工作,无论贫穷富贵,如果没有读书的习惯,甚至基本上不怎么读书,就很难实践终身教育,也很难提升自己的素养。阅读习惯是给一生打底子的事情。”我们阅读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积极的终身阅读者。

要想让学生们真正喜欢阅读,很重要的一点是选书时我们要以儿童为本位,真正选择适合孩子年龄段、孩子爱看的书。四大名著虽然经典,但不是每个孩子都有浓厚的兴趣去读,所以不要硬性地要求孩子必须读完四大名著。扪心自问,我们这些教师又有多少人真正把四大名著从头到尾都看完过?每个孩子的兴趣点不同,如果要点燃孩子的阅读热情,就要从他们感兴趣的书入手才行。如果班级要参加阅读活动,学生完全自愿,并不强制要求全班统一。大多数孩子和家长是能意识到阅读的重要性的,能积极参加,如果有个别的学生和家长不想参加,是可以理解的,不要太过于追求全班一致。

阅读是世界上最美最有品质的生活方式和学习途径,但阅读入门并不是那么容易。孩子要越过阅读入门的门槛,登堂入室进入知识的殿堂,需要教师的鼓励和督促。孩子的阅读需要教师和同伴的及时反馈、交流,多鼓励,多表扬,让孩子从阅读中获得成就感,体会到阅读带给他的快乐,积极的情绪体验有助于孩子坚持阅读。教师要经常开展阅读评优活动,甚至想方设法给每个孩子都设立阅读奖项。教师不应因为某个学生偶尔完不成阅读任务而批评他,否则学生会把阅读当成一种负担,留下负面的情绪体验,可能会讨厌甚至痛恨阅读。孩子可能有无数种不想阅读的理由,但请不要让我们的批评成为其中之一。儿童的智慧需要阅读的点燃,我们教师要做点燃学生兴趣的薪火相传者。

正如诗人狄金森的小诗《没有一艘船能像一本书》,道出了阅读的重要性:

没有一艘船能像一本书

也没有一匹骏马能像

一页跳跃着的诗行那样

——把人带往远方。

这条路最穷的人也能走

不必为通行税伤神

这是何等节俭的车

——承载着人的灵魂。

这首诗让人们深刻领悟阅读对儿童终身发展的意义。阅读是一件多么浪漫的事,能有幸带着自己的学生开展整本书阅读是一件值得终身去做的事业。阅读点亮生活,阅读点亮童年。阅读是一把可以打开世界大门的钥匙,阅读是一座可以随身携带的避难所,阅读是一盏照亮黑暗的明灯。愿每名教师都做一名智慧点灯人,作为教育满天星中的一颗,照亮孩子们终身学习的前行路。

猜你喜欢

整本书读书班级
《论语》整本书阅读
班级“四小怪”
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有效方法
低年级整本书阅读的推进与测评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粗放式”整本书阅读实施概要
不称心的新班级
我们一起读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