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绘本素材开展幼儿木偶制作活动的实践与研究
2022-11-23洪佳佳
洪佳佳
(江苏省南通市如皋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幼儿园 江苏如皋 226500)
作为民间艺术资源的一种形式,木偶具有个性鲜明的造型和稚气夸张的动作,受到了幼儿们的广泛喜爱。与此同时,木偶还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将木偶融入到幼儿教学实践当中来,不仅能够有效地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理解、动手操作能力,同时还能够使其掌握木偶的核心内容,认识传统文化和传承传统文化。而通过木偶制作教学与绘本故事的有机融合,能够创设丰富多样的木偶表演情景剧,同时也能够借助多彩的绘本内容释放幼儿的天性,使得广泛的绘本资源成为幼儿木偶制作和木偶实践活动的源头,在不断激发幼儿动手操作的探究欲望以及想象力的同时,利用木偶的制作活动和绘本的阅读活动,最大限度地为幼儿提供更加广阔的探究空间,既要让幼儿的创意得到肯定与发展,还要为幼儿创设一个以合作学习为基础的教学平台,在促进幼儿多元成长的同时,也推动学前教育的多元化和可持续化发展。
一、巧用绘本素材开展幼儿木偶制作活动的意义
绘本作为幼儿学习的主要资源之一,其丰富的故事情节、鲜明的色彩、高级的纸质感能够有效地吸引幼儿的目光,同时绘本故事中的人物形象生动,是勾起幼儿主动性的重要因素。为此,教师可以借助绘本素材开展木偶制作活动,以此激发幼儿参与的积极性。
1.激发绘本阅读兴趣,提供绘本实践机会
幼儿正处于一个语言成长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要想切实地提高幼儿的语言能力,需要教师从肢体和外部形象以及符号三个方面来进行知识的输入,形成一个立体的教学框架,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幼儿更好地理解和表达语言。而绘本内容符合幼儿的认知和兴趣特点,并且与幼儿的生活学习思维能力相契合,再加上简单易懂的文字和图片,极大程度上吸引了幼儿的关注,并有效地提高了幼儿的阅读理解与语言表达能力。但仅仅依靠绘本教学的引导,是难以发挥绘本多样意义的,通过绘本与木偶制作活动的结合,能够让幼儿根据绘本内容来进行木偶制作或者是木偶情境剧的研究,让幼儿在木偶制作和实践的过程当中产生与绘本内容的良好互动。在激发起了幼儿绘本阅读兴趣的同时,也通过木偶制作和欣赏木偶情境剧为幼儿所阅读的绘本内容提供了一个实践的平台,使幼儿在木偶的制作实践当中分析和巩固绘本内容,更好地发挥绘本对促进幼儿多元成长的重要意义。
2.实现阅读实践结合,促进幼儿的多元成长
利用绘本素材进行木偶制作活动,不仅需要幼儿了解和掌握绘本当中的故事情节,同时还要学会利用丰富的材料去制作木偶,表现绘本和内容当中的主旨与情绪。这样一来能够让幼儿在木偶制作的实践过程当中深刻地体会绘本内容,并且掌握绘本当中特有的语言和故事内涵。例如,在绘本阅读的过程当中,教师可以让幼儿根据绘本内容来进行木偶的制作,或者是根据绘本内容开设木偶情境剧,让幼儿在绘本阅读实践当中形成一定的画面感,同时还要思考自己所要制作的木偶角色形象。这样一来能够让幼儿反复地思考绘本核心内涵,并利用绘本的核心促进幼儿的成长,同时还能够在木偶的制作实践当中切实地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和思维的想象能力,以此来立足绘本和木偶制作,促进幼儿的多元成长[1]。
二、巧用绘本素材开展幼儿木偶制作活动的实践研究
“纸上得来终觉浅,得知此事要躬行”。当幼儿教师掌握绘本素养对木偶制作活动产生的积极意义之后,应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实践,检验其有效性,并针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与改进,从而完善绘本素材开展幼儿木偶制作活动的有效性,提高幼儿教师的教育能力。
1.从绘本角度出发实现有效引导
(1)寻找合适的绘本,挖掘木偶制作教学资源
所谓的挖掘木偶制作教学资源,就是要整合一切达成木偶制作目标的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根据这一点,教师可以从绘本的主题内容出发,拓宽教学资源的范围,同时还要加强自身对绘本内容的筛选。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为幼儿提供一个具有欣赏价值且多元化的艺术制作形式,同时还能够把握绘本的核心内涵,让幼儿在美的感受当中去思考木偶制作的核心形象。
在此过程中,幼儿教师可以利用一些绘本生动的插图来进行引导,让幼儿分析绘本当中的插图内容,并根据原有的内容挥动想象能力的翅膀,通过这样的方式,从绘本教育实践当中挖掘木偶制作的教学资源。例如,教师可以选择《拔萝卜》的绘本,此绘本符合了幼儿的认知特点,并且也能够引导幼儿从图片内容当中挖掘本角色的人物形象与动作特色,并使幼儿了解“人多力量大”的道理。在此之后,教师需要通过有效指导来掌握基础的木偶制作方法。例如,教师可以通过绘本图片当中的一些细节引导幼儿对其进行观察,让幼儿能够对绘本图片当中的外部形象进行分析,并结合自己的想法来进行木偶的制作。以此来利用木偶体现绘本的核心内涵,使传统的民族文化得以传承,也不断地提高幼儿自身的艺术核心素养,有效地推动绘本素材与木偶制作活动的有效结合,从而更好地推动幼儿动手实践能力的不断提高。
(2)梳理实践的过程,做好木偶制作教学尝试
对于幼儿来说,他们的自制能力以及动手实践能力还是存在着一些局限性的,例如,在教学实践当中,幼儿常常会被其他事物所吸引,导致学习的效率并不尽如人意。与此同时,幼儿的精细化操作和动手操作能力还有待提高,所以要想加强绘本素材整合下的木偶制作活动实践,教师首先要与幼儿共同梳理整个实践的过程,让幼儿了解木偶制作的基本方法,并且能够根据整个实践过程来进行有序的动手实践[2]。
例如,在教学实践当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资源为幼儿丰富一些有关于木偶的资源视频,借助更加生动的视频和木偶资源来进行多种方式的引导与整合,然后通过播放有关于木偶制作的视频,与幼儿一同梳理整个木偶制作的过程,并将木偶制作过程进行细化,既能够保证整个课程教学的有效性,还能够不断地提高幼儿的动手制作能力,并使其在按照整个教学计划或者是木偶制作标准来进行实践,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与此同时,幼儿教师也要让幼儿对木偶进行形象设计,以保证木偶的生动性。例如,绘本故事中对某个小动物的描写主要集中在表情动作中,那么幼儿要根据所描绘的动作、表情设计木偶的整体形象,或使其看起来像是在哈哈大笑,或看起来眉头紧皱,或看起来在悲伤痛苦。当幼儿能够对木偶的整体形象进行把控之后,再加上制作过程的梳理与实践,必定能够呈现出一个相对成功的木偶制作项目。
2.从木偶制作角度出发实现有效引导
(1)整合木偶制作内容
从绘本角度进行木偶制作实践之后,教师要立足于木偶制作的教育本体,从木偶制作的角度来实现有效引导,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整合木偶制作的内容。教师不仅要提前设计好木偶制作内容的整合方式,还要将其进行设计,使幼儿能够在教师的讲解中理解,从而为木偶制作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在教学实践当中,首先要创设一个具有丰富工具的教学区域,此时教师可以通过区域建设来丰富木偶制作活动,并在此区域当中及时地投放一些有关于木偶制作的教学材料,例如颜色染料、木棒、提线布质材料、纸质材料、彩笔、胶水等。通过整合木偶制作的实践工具来创设一个具有开放性和幼儿自主性的教学区域。在此之后,教师要整合木偶制作实践活动的目标来进行有效的引导,例如,通过木偶的制作,不断地提高幼儿的动手实践能力,并且引导幼儿自身审美感受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的养成。根据这一明确的教学目标,开展更科学和更具体的教学引导。最后,幼儿教师要结合孩子们的身心特点和教育的实际情况来进行木偶制作资源的整合,促进木偶制作活动的有效开展。例如,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兴趣点来进行引导,部分幼儿对《西游记》当中的美猴王十分感兴趣,此时教师就可以将提线木偶与传统的美猴王进行融合,让幼儿大胆地运用丰富的材料进行作画,并引导幼儿与其他同伴进行经验的分享,在教师的引导或者是视频的指引之下来进行木偶的制作活动。通过这样的方式实现木偶教育资源的整合,也将木偶文化融入到教学的各个环节当中,在继承的脉络当中进一步弘扬木偶文化的艺术价值,并赋予木偶文化新的生命力,从而促进幼儿艺术欣赏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的提高。
(2)开展丰富实践课程
要想以绘本素材为基础创设更加丰富的木偶实践活动,教师要依托绘本主题来开展丰富的木偶制作课程,通过丰富的实践课程和浓郁的绘本与木偶文化让幼儿始终保持较高的木偶制作和绘本阅读兴趣。同时也能够创设一个良好的绘本阅读和木偶制作的氛围,并使幼儿在良好氛围的影响之下健康全面地成长。与此同时,实践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教师既可以为幼儿举办“主题式”木偶制作活动,让幼儿在各种情景中制作相关的角色的木偶作品,还可以组织“学习制作木偶”的活动,向幼儿传递更多的木偶制作方式,提高幼儿的实践能力[3]。
例如,教师可以结合一些传统节日来进行制作的实践活动,并将其与绘本进行结合,实现一个更立体且更具有趣味性的教育体系。例如,在中秋节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引导幼儿去收集一些有关于中秋节的绘本,并且在课上讲述自己对中秋节的认识,以此来加强幼儿对中秋节这一传统节日内涵的把握,也能够在一些传统神话故事当中激发起幼儿的木偶制作兴趣。在此之后,教师要让幼儿根据自己所阅读的绘本图片进行思维的拓展,并开展“中秋木偶情景剧”的教育实践活动。通过主题的互动来激发幼儿对木偶制作的兴趣,同时也赋予自己的木偶更美好的愿望,表达幼儿自己的情感。通过这样的主题形式来创设一个更具有趣味性和实践性的木偶制作氛围,让幼儿能够在实践当中感受木偶,也能够在绘本的阅读当中激发想象,促进幼儿的多维度成长。
(3)做好亲子互动实践
教师应在学前教育当中及时地与幼儿家长进行沟通与合作,从而体现教学的立体性,同时也能够创设一个家园一致的教育氛围,因此在以绘本素材为基础的木偶制作实践当中,教师也需要通过家园携手激活木偶作品,从而更好地在家园互助和互动中推动木偶制作活动的实践开展。同时,亲子互动实践能够拉近孩子与家长之间的关系,并且让家长在参与时对幼儿园产生更加强烈的信任感。但是需要注意,幼儿亲子互动实践需要建立在幼儿能力基础之上,既要基于家长、教师的发挥空间,又要提高幼儿的动手制作能力,拓宽幼儿的实践能力。
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家长开放日的活动来引导幼儿家长参与到学校的教育实践当中,并将幼儿自己制作的木偶作品展示给家长欣赏,以此来提高幼儿制作的积极性,同时也能够让幼儿家长明确地了解幼儿的动手能力、审美水平。在此之后,幼儿教师还可以与家长一同与孩子们共同开展木偶作品的制作活动。例如,让幼儿家长与孩子一同利用生活当中的一些废旧物品来进行创意的木偶实践活动,如纸球、牙签、木头、纽扣、铁丝、吸管、塑料袋等,借助各种废旧的材料进行木偶的制作和装饰,将其变成一件件可爱的小木偶。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够增进亲子之间的情感,同时也能够有效地激发幼儿的创新意识,保障木偶制作活动的有效开展[4]。
结语
从上述论点当中不难看出,利用绘本素材来做好木偶制作活动的铺垫,同时又通过木偶制作活动来复习和巩固绘本内容,既能够实现阅读与操作的融合,也能够实现知识输入与知识输出的融合。在教学实践当中,教师要分别把握教学的角度,从绘本和木偶制作两个角度出发来实现有效的教学,也让幼儿能够在绘本的阅读和木偶的实践当中多元地成长,在创设各种幼儿喜闻乐见的教学活动的同时,让木偶文化熠熠生辉,让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不断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