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动物在自然风景区旅游中的作用
——以神农架旅游景区为例
2022-11-23胡家忠
胡家忠
(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湖北 宜昌 443000)
1.动物既是自然风景的组成部分,也深受旅游发展的影响
神农架自然风景区位于鄂、渝、陕交界处的大巴山深处,既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也是“亚洲生物多样性永久性示范基地” ,更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的人与生物圈自然保护区、世界地质公园、世界自然文化遗产。神农架自然风光优美,地质地貌奇异瑰丽,生物古老而丰富多样,本土的神农文化神秘多彩,成为湖北省“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核心地带、“一江两山”(长江三峡、神农架、武当山)旅游线的重要节点。目前已经建成神农坛、官门山、天生桥、天燕、神农顶、大九湖等景区,正在建设的有太和山景区等。
神农架的珍稀动物是吸引游客的重要旅游资源。根据历年的科考观察记录,神农架自然风景区范围内有脊椎动物493种,鸟类308种,爬行类40种,两栖动物23种,鱼类47种,昆虫4143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5种,分别是金丝猴、金钱豹、华南虎、白鹳、金雕;二级保护动物74种,包括红腹锦鸡、金猫、林麝、黄喉貂、秃鹫、大灵猫、大鲵等,另有野猪等259种野生动物被列入《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但是许多游客跋山涉水来到神农架后,不仅看不到“野人”,就连这些向往中的野生动物都难觅踪迹,不免有些失望。究其原因,主要有三种情况:
1.1 由于人类活动的增加,导致野生动物栖息地缩小,以华南虎、金钱豹为代表的部分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已经在神农架失去踪迹。20世纪50年代初,神农架所在的华南地区华南虎野生种群大约有4万只,随着长时间的持续捕杀,野生华南虎数量锐减,最后一次捕获华南虎的报告在1983年,之后就只能在动物园见到华南虎了。金钱豹的待遇也比较相似,到20世纪90年代,专业科考队在神农架都已经无法观察到野生的金钱豹,近几年虽有零星的目击报告,尚待证实。随着野生动物数量的下降,野生动物窜入农家做客的事件越来越少。2010年8月至2011年9月,神农架科考队利用放置在95个位点的红外相机,共计拍得野生动物照片9665张,最后有效照片536张。显示79%的动物出现在海拔2300米左右的区域,植被以寒温性针阔混交林为主。
1.2 金丝猴、白鹳、金雕、秃鹫、林麝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都有野生种群,但一般生活在人迹罕至的偏远山区,在景区难以看到。从2021年5月开始,神农架林业管理局启动陆生野生动物资源普查工作,准备进一步摸清神农架野生动物分布、活动规律,建立神农架野生动物资源数据库。以6种最常见兽类和2种雉类统计,斑羚、红腹角雉主要出现在寒温性和温性针阔混交林中,毛冠鹿主要出现在温性针阔混交林中,野猪主要出现在寒温性针阔混交林中,梅花鹿、红腹锦鸡主要出现在针叶林中。动物活动区域基本属于各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域,距离主要的景区都有一定距离。譬如神农架金丝猴已被IUCN 物种红色名录列为濒危级物种,主要分布在大小神农架、金猴岭、大小千家坪、罗圈套以及大龙潭等地,分布范围210平方千米,海拔1600~3000米的针叶林、针阔混交林和落叶阔叶林中,见人即遁,平常难见尊颜。
1.3 有些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也在景区出现,但由于形态小、速度快、位置特殊等原因,游客难以看清或无法识别,譬如红腹锦鸡,尾羽长,漂亮,栖息于海拔1500~3000 米的针阔混交林、开阔的多岩林地,而景区的旅游步行道一般在森林边上,视野受限。在天燕景区燕子垭口东北1000米处的半壁上有一个闻名遐迩的燕子洞,海拔2000多米,洞高14米,宽16米,主洞长约3700米,里面栖息着大量短嘴金丝燕。短嘴金丝燕本是海洋中一种金丝燕的变种,在一亿多年的沧海桑田巨变的过程中,它们没有随着海洋而去,而是留在了这个巨大的洞穴中,到现在这还是一个未解之谜。但它们生活在神农架杳无人迹的万山丛中,不论是急风暴雨,还是冰天雪地,它们都能飞到1000多米的高空盘旋,以至人们很难用肉眼看到它们。
2.养殖的动物在神农架旅游景区生存现状及作用
野生动物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载体,是生态旅游资源最鲜活的体现,也是自然风景区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体现了神农架景区的魅力所在。为了弥补野生动物难以进入游客视野的缺陷,神农架景区管理方尝试着因地制宜,引入多种动物进行养殖,目前采取的做法有以下几种。
2.1 与野生动物救助、科考相结合,提供仿野生的饲养环境,把本土的一、二级野生保护动物就近人工养殖,成为吸引游客的亮点。
在神农顶景区的大龙潭设有野生动物救助站,目前救助的保护动物有金丝猴三只,神农架黑熊一只,金雕二只等,满足了许多游客一睹金丝猴真容的愿望。另外在官门山景区的溪流旁,还建设了非常有特色的水族池,除了稀有的鱼类外,还养殖了十多条大鲵——世界上现存最大的最珍贵的两栖动物。另外针对不同的人群喜好,建设了全玻璃围隔的松鼠馆、仿真场景的红腹锦鸡园、展示神农架神奇蛇资源的蛇馆等。1978年,神农架林区陆续发现了金丝猴的踪迹,2013年在姊妹峰建立神农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金丝猴繁育基地,主要承担金丝猴人工繁育、人工饲养、疾病防控等工作。该基地现有5个金丝猴繁育种群,数量大约1300只。2016年2月,基地迎来两只外来野生壮年雄性金丝猴进入笼舍投奔繁育中心,基地圈养的金丝猴正在与野生金丝猴建立起种群间的良性互动。这群蓝面仰鼻、身背金色长毛的神农架金丝猴在溪水边的树林里追逐嬉戏,“咦、哦”叫声回荡山谷,胆大的见到行人还上来乞食,坐在人的跟前丝毫不胆怯,已逐渐克服了对人的恐惧心理。
2.2 根据神农架的自然环境与气候条件等,从外地引入珍贵野生动物进行养殖,成为吸引游客的名片。
随着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的重要性日益为大家接受,游客追求自然,喜爱返璞归真的环境,在自然环境中领略珍稀动物的魅力。大熊猫是深受广大游客欢迎的国宝级动物,神农架在远古时代曾经是野生大熊猫的栖息地,在官门山景区因地制宜建设了熊猫馆,引进两只大熊猫,已经成为该景区最热门的景点。在大九湖景区的三号湖附近,利用优越的水域条件,引进了黑天鹅、白天鹅若干只,在青山碧水间,这些有着高贵气质的水上精灵闲庭信步,让三号湖成为名闻遐迩的“天鹅湖”。引进的野生动物还有鹿苑里数量庞大的梅花鹿,太和山景区的中华猕猴,龙降坪的亚热带丛林鸟后——孔雀等。2020年2月25日,神农架林区林业管理局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神农架林区取缔14家不符合养殖条件的野生动物驯养繁殖场,保留19家用于科研的养殖场所,并向符合规范的养殖场发放了防控物资。目前共有野生动物205只,主要包括金雕、狗熊、梅花鹿、天鹅、环尾雉、娃娃鱼、黑熊、金丝猴等。
2.3 根据当地的养殖习惯和良好的植被条件,景区附近的农民将原本应家养的动物放在野外饲养,意外地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
2016年,全国接待游客的森林公园或自然保护区有2405处,累计迎来游客4亿人次,保持着旺盛的增长势头。生态旅游活动的扩大,不可避免地对野生动物及自然环境造成负面影响,而家养动物野外化可以部分化解这一矛盾。大九湖景区有“跑跑猪”的说法,当地居民养殖的猪是当地的野猪与巴克夏猪杂交而繁殖的后代,短嘴、小眼、大耳、草包肚,整天就被主人赶到野外的高山湿地、树林草甸间,让优美的风景中增加了一丝生活的气息,一些幽默的乐趣。“跑跑猪”瘦肉比例大,肉质鲜美爽口,是游客必尝的当地特色菜。另外还有“跑跑鸡”“跑跑牛”“溜达羊”等养殖动物,既是神农架风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满足了游客大快朵颐的需要,更是当地居民脱贫致富的有效路径。
3.养殖动物未来在神农架旅游景区发挥作用的模式
神农架在发展旅游的过程中,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合理养殖部分野生动物有多种模式可以选择。
3.1 改变目前以观赏为主的养殖动物模式,增加动物与人亲近的机会。
把动物关在铁笼里饲养,游客只能从远处观看,就会落入普通动物园的窠臼,失去对游客的吸引力。人工养殖野生动物,要注重动物与当地环境的和谐,重视动物与人的和谐相处、互动交流。除了非常凶猛的野生动物如黑熊等,其他的养殖动物可以开辟多种形式的“游客亲近区”,满足人们与自然亲近的愿望。
太和山景区对猴群的驯养,就是把野生的中华猕猴群吸引到景区合适的位置,通过投递食物吸引猴群留下来。游客不仅可以近距离观赏猴群在户外生活的情形,还可以投喂规定的食物,与猴群亲密接触。未来还可以考虑引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猴戏,游客会有更强的参与感。比较适合建立“游客亲近区”的动物养殖点还有大九湖的鹿苑,温顺的梅花鹿还是比较讨人喜欢的,可以考虑与神农架特有的中华鬣羚配套饲养。
此外,在适当的时机可以用红腹锦鸡等易驯化的鸟类在官门山景区建立百鸟馆,半野生状态养殖,全过程展示,推出鸟类表演节目,在这里可以聆听百鸟鸣叫。还可以设立观鸟区,能拉近游客与驯养鸟群的距离,让遥不可及变为触手可及。白鹤是神农架鸟类中个体最大的,金雕是最凶猛的,金鸡是五彩斑斓的。最漂亮的是虹雉,它的羽毛像是由十多种不同色彩的锦线组成,像彩虹一样灿烂夺目。神农架现已查明有鸟类250多种,而且珍稀品种较多,仅属于我国1、2级保护动物的鸟类就有白鹤、金雕、灰腹角雉、绿尾虹雉等30多种。通过辅助人工喂养,增加鸟群与游客的亲密接触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3.2 在不断提高保护野生动物意识的前提下,以商业养殖项目带来旅游资源的多样化。
经过多年保护野生动物的宣传教育,神农架本地居民和旅游从业人员的动物保护意识都在增强,但是距真正的人与生物圈和谐共生的状态还有距离,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还有待提高。譬如尖吻蝮等野生蛇被当地居民发现后,基本会成为盘中餐,蛇肉大补的观念还比较盛行。当地部分野生动物可以进行商业化养殖尝试,拓宽保护途径的同时兼顾旅游需要。
以大鲵为例,其 “娃娃鱼”的俗称已经深入人心,很多游客都想一睹芳容,但是几乎没有机会。大鲵多生活在海拔100~1200米的水流湍急且清凉的溪河中,晚上一般待在洞内,夏秋季节喜欢在白天上岸觅食或晒太阳,常守候在滩口乱石间捕食,主要以蟹、蛙、鱼、虾以及水生昆虫等为食。目前大鲵的人工养殖技术已经比较成熟,养殖所需要的溶洞与洁净的水源在神农架比比皆是。在神农架官门山景区,保护区按照仿生态养殖的要求,建造了一个大鲵养殖基地。这个养殖基地以大鲵繁育研究为主,同时兼顾游客观赏,有养殖繁育池35个,共养殖大鲵260余尾。人工养殖大鲵不仅可以缓解野生种群稀少的危机,也能满足游客观赏的需求。由于人工养殖的第二代数量大,以后繁殖的第三代大鲵可以进入餐饮市场,还能增加对“吃货”类游客的吸引力,养殖者本身也有了稳定收入,能够持续发展。
2016年来,神农架将特色冷水鱼养殖作为特色生态渔业发展,也是乡村旅游的一个方向。神农架本地的冷水鱼(齐口裂腹鱼、多鳞铲颌鱼、斑纹红尾副鳅)经过几年的培育、研究和指导下,在亲本培育、人工繁育、苗种培育等多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2020年麻湾村等地积极开展冷水鱼人工繁育,全区齐口裂腹鱼产卵亲鱼800组以上,第一批产卵400万粒,孵化鱼苗300万尾以上,受精率95%,孵化率约达到80%。养殖企业和合作社在冷水鱼人工繁育取得较好的成果,人工繁育和繁殖存活率有了进一步提高,不仅成品在本地餐饮市场供不应求,养殖场本身也成为旅游景点之一,拓宽了乡村旅游市场。
3.3 加大科研力度,提高野生动物驯养水平,兼顾发展旅游与野生动物保护。
为防止人畜共患病毒的传播,应有效隔离和降低人类对栖息地的影响。最初的做法是根据野生动物的活动规律划定动物保护区域,限制人类活动区域,防止旅游开发过于泛滥。下一步要加强保护野生动物种群的科研力度,减少动物与人类之间的活动冲突。以金丝猴种群复原项目为例,神农架自然风景区目前在大龙潭设立了金丝猴野外研究基地,附近山林中的一群金丝猴约90只,从当初500米见人就跑,到现在可以近距离接触,动物保护人员花了12年的时间和努力。神农架金丝猴数量比20世纪80年代最少时已增加近两倍,未来可以考虑利用互联网+高清摄像技术,让游客可以在合适的地方,甚至在家里欣赏这些在野外自由生活的“丛林精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