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
2022-11-23姜丽芬
姜丽芬
(绥化市北林区三井镇乡村振兴发展服务中心,黑龙江 绥化 152000)
玉米作为我国高产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为一体的品种,不但有较高的信用价格,在畜牧业、养殖业、水产养殖业等饲料产业,以及医疗卫生、轻工业、化工业等产业,也发挥着重要作用。玉米—大豆带状复合技术的应运而生,充分利用资源,提高了土地产出率,发挥了增产增收优势,大大满足了各行业对玉米的需求。为了能够有效推动我国的农业发展,需要大力推广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为提升系统生产能力,实现高产出、机械化、可持续的目标。
1.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概述
1.1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从本质上讲就是指改变田间布置方式,在传统玉米地混种大豆,充分利用边行优势,实施宽窄行套种模式,促使经济作物实现一季双收。在这一模式运用中,二者共生时间高于生育期全过程的1/2,提升净作空间,集约利用空间。这种技术可实现单位面积玉米与大豆的双增收,也称为立体农业。这一技术客观上解决了连续种植玉米造成的土壤钙化,降低了土地的营养成分,增加了病虫害的爆发概率,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循环农业模式。
1.2推广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的显著特征
该种种植模式的技术特点主要可以概括为:“一促”“二利”“三增”“四减”“五改”。具体体现在:1)这种技术的普及推广可促进特殊地块,(如水资源紧缺地块)实现高产量输出,具可持续性且粘性较强;2)对于农作物的生长环境相对容纳性高,它可优化生长环境土壤营养物质,而且在资源节约方面也有独特优势,对于发展区域性农作物具有显著作用;3)达成增产增收的目标,这主要是源于一方面由于玉米、大豆的高产,增加了农民的经济收入,另一方面这种新型种植技术还可提升种植地的土壤肥力,为农作物种植带来优质生长土壤;4)这项技术可降低水土流失情况,还可有效减少来自农药的污染,而对于人力资源的投入也会有效降低,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5)作业方式也从传统的主要以人工方式转化为以机械作业为主,种植方式也从传统的稀植变为密植,且改变行比的情况下,可将不同幅宽改变为相同幅宽,种植作物种类也由传统的单一作物种植转变为两种作物的复合种植,同时把等行距种植改为带状的宽窄行交替的方式进行耕作。
2.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内容及优势
玉米—大豆是基于我国粮食缺口且保证粮食安全的情况下,为实现自主粮食安全,运用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这项技术的应用可有效提升作物的生产能力,并依此研发出“优选良种、拓展空间、增强光照、缩株保密”的应用种植技术,与此同时合理控制肥量的施用率,在抗倒伏及绿色防控方面都起到了积极作用,这项技术的成功应用有效破解了间套作高低位作物不能与高产、绿色稳产共同实现的难题。
2.1 顺应作物生长特点
由于玉米与大豆同属喜温性植物,只要能种植玉米的土壤就可种植大豆,而这种技术的最大特点正好契合了两种作物的生长特性,只要选择适宜的栽插规格,就可实现两种作物的共同增产增收。经实验证明,应用此种技术后可实现亩产大豆约为124kg左右。只要设计出科学的宽窄行规格设置增加玉米的栽插密度,实现玉米大豆的合理搭配,也降低了病虫害的发生几率。由于空间充分利用且合理规划,保证了田间的通透度,促进了光能利用率,经证明这种方法要比单一种植清种的增产率提高15%左右。
由于玉米是比较消耗土地营养的农作物,而大豆则是促进土地养分的农作物,这主要是因大豆的根瘤菌可为玉米提供氮肥, 具体每667㎡能固氮约3kg,可有效降低肥料用量4-6kg左右,而玉米所分泌出的无氮酸类则可为大豆根瘤菌提供重要基质,最终实现了玉米与大豆的黄金搭配,实现了对土地的种养结合。
2.2 准备工作
2.2.1 选种原则
关于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的应用前提是要选择优质良种,种子是实施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的关键。主要参考两条选种原则:第一,玉米应选配株型紧凑,且适宜密植与可机械化作业的高产抗倒杂交品种为主;第二,大豆应以耐阴、耐密以及可抗倒的直立型晚熟的冬大豆的选配为主。
2.2.2 择时播种
由于大豆的产量与播种时间的早与晚息息相关,这也是决定大豆产量多少的关键性环节,所以科学选择大豆播种期至关重要,具体可选择在前茬作物收获之后且玉米在未封行前就可进行播种,这样做法的好处在于一方面可充分利用前期作物空间及光热资源优势,另一方面对大豆处于苗期时可提供必要的营养体,这样会有效抵抗荫蔽能力。
2.2.3 科学选择玉米—大豆适宜的行株距
关于玉米—大豆的行株距的确定,共有两种方法可参考应用:其一,选择双行玉米—大豆的复合种植模式。如果选择双行玉米—大豆42-18的改制模式,则玉米的种植带在60-70cm间,也就是说种植2行玉米,株距40-45cm间,且保证每0.067 hm2可种植玉米3000-3200株。而大豆种植带则选择130-140cm,可种植2行大豆,可在距离玉米种植带两边的植株40-45 cm处再种植2行大豆,2行大豆的行间距应保持在50cm,株距为30-35 cm,每0.067 hm2种植大豆2000-2500窝,每窝3苗,每0.067 hm2种植6000-7500株。其二,单行玉米—大豆窄厢带状种植模式。玉米种植带为20cm种一行玉米,株距为35cm,每0.067 hm2种植玉米2800-3000株。大豆种植带为110-120cm种一行大豆,株距为30cm,每0.067 hm2种植大豆1900-2000窝,每窝3株,每0.067 hm2种植6000株左右。
2.2.4 播种前的必备动作
2.2.4.1 这一环节通常要遵循播前晒种、药剂拌种等播种前的准备工作。晒种可在播种前将劣质种子剔除掉,再将优质种子在阳光下进行3-4h的晒种,目的是打破种子的休眠期,提高种子的发芽率。而使用药剂对种子进行搅拌,其主要目的是减少各类虫害及不同鸟类对其进行侵袭的频率,药剂拌种是保证出苗率的关键,其具体做法是按每5kg大豆种使用巧拌或高巧悬浮种衣剂60 mL直接拌种,拌种后有种皮呈红色,要放置于阴凉处等待播种。
2.2.4.2 播种前要确保土地是排涝方便的平坡地,且在播种前要对土地进行精细平整,如果前茬作物是玉米的,那么机械作业要在秋季进行深翻疏松土地,且需要灭茬,要保持土壤疏松,这样可提高土壤蓄水、保肥能力。总体来说就是土壤需保持不低于百分之六十的含水量,如果少于这个百分比则需要进行灌溉,如果条件允许可选择浸灌或浇灌的方法进行造墒性播种,也可以根据情况选择先播后喷灌。
2.3 田间管理
2.3.1 播种操作
首先要保证基本苗的出苗率。其标准一般应按每0.067 hm2使用种子2.5-3 kg,且每窝播种应保持4-5粒种子。其次,在选择播种模式时,可选择使用机械播种,选择机型时的基本原则要确保出苗齐且匀,2BYFSF—2(3)型玉米—大豆带状套作施肥播种机、2BYFSF—6型、2BYFSF—5型鸭嘴式玉米—大豆带状间作施肥播种机等不同机型,每种机型都需严格按照行距、株距标准进行。
2.3.2 科学施肥
具体施肥量应以复合肥为主,但在选择肥料时应首选复合肥为主,具体方法可将复合肥施于大豆播种带中,之后再进行擦窝播种,其目的是达到种肥隔离,这样可避免种子发芽率低的情况出现。
2.3.3 苗期管理
2.3.3.1 苗前期管理。在大豆播种前需要田间的空行内使用百草枯乳油80-100ML兑水30kg进行喷雾,随后要在播种后的两天内对苗进行全田式的封闭除草,或者可选择使用乙草胺乳油,这种药可避免对作物产生药害,其标准可按667㎡用50%乙草胺乳油150-200ml+72%的2·4D丁酯乳油50-70 ml兑水15-20㎏均匀喷雾,以上两种都属于玉米与大豆的苗前可使用的除草剂。
2.3.3.2 苗中期管理。这时期玉米苗约生长出4-5片叶子时就要对其进行二次药剂除草,这一时期使用除草的主要针对阔叶型杂草与禾本科杂草,其具体标准可按每667㎡用4%的烟嘧磺隆30ml+38%阿特拉津15ml,然后兑水30-40㎏在作物的低位进行均匀喷雾;当大豆生长出3-4片三重复叶时,就可使用除草剂进行除草了,这时期大豆中主要生长的主要有牛筋草、稗草等杂草。
2.3.4 水分管理
由于玉米自身抗旱能力较强,在水分管理上可适当降低关注度,但是大豆则需要重点关注的是排涝防湿的能力,大豆的硬性标准是田间持水量要保持在60—75%之间,如果夏季雨水多,需要注意的是田地内的排水要及时,尽量减少大豆苗期出现水分过多现象,以达到大豆壮秆蹲苗的目的。
2.3.5 合理控制生长幅度
当玉米属于半紧凑型且叶片展开处于10-12片时,就要对其进行玉米健壮素的使用,一方面可控制玉米上部分的叶片生长太旺,另一方面也会防止玉米倒伏进而导致减产,具体标准可按40%玉米健壮素水剂25-30g/667㎡兑水15-20 kg进行均匀喷施;如果是生长较旺的大豆在叶片处于6片且出现三重复叶或初花期时,就需喷施多效唑等矮壮素,使用这种药物主要作用在于茎叶控旺,用5%的烯效唑可湿性粉剂24-48g/667㎡对水40~50kg喷施。
2.3.6 选择适宜的机械收割
这一环节是结合玉米大豆的成熟顺序进行机械作业,其收获模式,也要按照两种作物的成熟期进行收获,具体玉米收割可选择使用自走型联合收割机,这样可直接收获玉米穗,或者也可选择整机宽度在1.6-1.8米以内的玉米联合收割机收获玉米穗或玉米粒。对于大豆的收割可选择大豆专用联合收割机对大豆直接进行脱粒后直接将其秸秆还田,还可使用整机宽度在1.8-2.2米间的大豆联合收割机进行收获,实现玉米与大豆的混合青贮。另外,可需要注意的是当大豆处于鼓粒末期时,以及玉米在将熟未熟时,可使用自走式的青贮料收获机对两种作物同时进行收获,随后再用青贮打捆包膜一体机完成打捆包膜作业或直接压实,将其密闭贮藏于青贮窑内。
2.4药物防治
2.4.1 物理防治
在对玉米——大豆进行灭虫时要注意利用太阳能灭虫灯。太阳能灭虫法主要是利用太阳能杀虫灯,将白天的太阳光辐射能量进行储存,转换为电能,在晚上为杀虫灯提供能源,使害虫附着在上面,从而利用电能将害虫杀死。此外,也可在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时,待出苗后再采用玉米、大豆专用除草剂实施茎叶定向除草,除草方式可选用GY3WP—600分带高架喷杆喷雾机实施茎叶定向除草。
2.4.2 关于大豆的虫害防治
2.4.2.1 药物防治可分别在种子处于苗期时,大豆在苗期主要防治大豆天蛾,利用2.5%溴氰菊酯乳油1500倍液+5%菌毒清500倍液+90%晶体敌百虫800倍液,可以有效防治大豆虫害,每周喷施一次,连用3次,在大豆中后期容易出现豆荚螟,此时可以利用50%多菌灵可湿粉剂(80ml)+乙酰甲胺磷(40ml)+2.5%溴氰菊酯乳油(50ml)兑水20kg,可以有效防治豆荚螟侵害。
2.4.2.2 对于土蚕侵害的防治。这时可选择使用菊酯类农药30mL兑水15kg进行喷施。如果是坡台地,当出现4-5片真叶时,还要防止各类野物的侵害,可选用乙酰甲胺磷30mL兑水15kg进行应对。当大豆处于六七片叶时,大豆极易出现过快生长现象,可选用多效唑15g兑水15kg进行喷施,达到抑制生长快的目的。
2.4.2.3 在大豆处于开花结荚期还应防治豆荚螟,可选用乙酰甲胺磷30mL兑水15kg喷雾进行应对。
2.4.3 关于玉米的虫害防治
2.4.3.1 玉米病虫害的药物防治方法要根据不同的药物进行治疗。比如,玉米纹枯病需要采用纳斯津1000倍、达科宁800倍、禾果利1500倍或使百功1000倍喷雾进行治疗。
2.4.3.2 大喇叭口期用杀螟灵1号颗粒剂或1%1605颗粒剂、0.3%辛硫磷颗粒剂防止玉米螟。用90%敌百虫1000倍液或50%敌敌畏2000倍液、50%辛硫磷乳油1000~2000倍液、40%乐果乳油1500倍液喷雾防治粘虫。
3.结束语
综上所述,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是对传统间套作的改良升级,它可充分发挥边行效应及大豆固氮养地作用,有利于改善土壤条件、提升土壤地力,保证玉米基本不减产的情况下、可达到增收一茬大豆,带来经济效益明显改善。这项技术是扩大大豆种植面积、提升大豆产能的重要手段之一,同时也是实践绿色种植制度的有效探索,这种具有一田双品,且收粮稳定的方式是一种集多效用组合、一技多用、是前景较为广阔的有效方式,因此相关部门应加强对于玉米带状种植技术的有效推广,这样可有效提高玉米种植效率及土地利用率,提升该项农业技术的认可度,从而使这项技术深入农民种植生活中,在推广与应用机械化作物收割方式的同时,还可有效减少农民的工作量与劳动成本,从而推进现代化农业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