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善土壤生态提高果实品质技术

2022-11-23郑甲辰

农村科学实验 2022年3期
关键词:柑橘果园土壤

郑甲辰

(泉州永春新绿芦柑专业合作社,福建 泉州 362600)

1.农业发展对土壤污染防治的影响

1.1 农业发展对土壤污染防治的消极影响

在土地流转过程中,可能会产生生物和物理的影响,破坏土壤结构且土地流转前已经发生的土壤污染往往会在土地流转后产生影响。此外,在传统土壤污染防治过程中,还会出现许多新的土壤污染问题。例如:杀虫剂的使用。有些农药残留会随着大气沉降而进入土壤,有些则会随着地表水渗入土壤。这些因素会加剧土壤污染程度,作物病虫害一旦发生,使用农药灭虫就可能会严重破坏大面积土壤的生态环境。

1.2 农业发展对土壤污染防治的积极影响

土壤污染防治在前期预防的效果远远好于污染后的处理。只有在大规模管理系统的指导下,才能实现土壤污染的实时动态监管。一旦发生土壤污染事件,也有利于统一治理和整改。随着先进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农民的环保意识也有了很大的提高。比如在农膜的使用过程中,很多农民已经从焚烧变成了回收。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在先进农业技术条件的影响下,农民的智慧和创造力也在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中发挥着积极作用。这些农民的智慧也为我国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优化农产品品质的方式方法

2.1 降低化学药剂使用量

由于农业生态环境改善带来的优势,各地区应合理开发利用这一优势,科学控制化学药剂的使用。同时,在合理控制化学农药使用时,禁止使用高浓度农药,应明确农药使用的安全间隔期,以推广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2.2 提高研究成果转化效率

现代科研人员在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成果转化为商品的效率相对较低,产品开发与科研工作没有有效衔接。通过分析可以发现,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方面是研究者对市场的重视程度仍有待提高,部分研究成果只能存放在实验室,其价值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另一方面,相关企业对农产品市场和生物农药市场缺乏准确判断,市场控制能力仍有待提高。因此,企业和科研人员之间应该形成有效的合作模式。要及时了解和掌握市场趋势,双方要合理利用自身优势,研究者要从企业获取市场动态信息,企业要合理开发研究成果,保证产品开发效果,从而获得市场主动权,进一步提高农产品质量。

2.3 实施生态化农作物种植

在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过程中,还要增加生态基础农田的质量;推广农业机械化生产方式,应通过推广农业机械化的农业种植方式,从基础做起,实现农业种植的可持续发展。

2.3.1 延伸生态农业技术应用范围。一方面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在保护基本农田的同时,保障基本农田数量,并以优化补贴等手段,让百姓有能力、有意愿购置机械设备,确保机械作业范围,推进现代农业经营模式的实施,使生态农业技术成功运用。另一方面,农业信息平台的建立要求通过信息化、智能化管理对农作物种植进行科学监管,有效降低生态破坏的概率。

2.3.2 建立生态农业示范基地。各地区要按照经济循环的理念,实行资源节约与开发同步发展。以农业资源利用率为重点,构建集约化农业生产模式,真正合理利用水资源和土地资源,有效减少外部材料的投入量,形成资源节约型生产模式,实现生态作物种植模式。

2.3.3 优化种植栽培模式。农业部门应结合当地气候、土壤条件,调查各种作物的种植环境、病虫害发生情况等,优化植物栽培模式,确保农产品质量切实提高。第一,改变播种期,研究人员可以通过研究病虫害的特点和发病时间来适当调整植物的播种期,从而控制病虫害的发生。第二,改善田间肥水管理模式。由于田间施氮量、湿度、温度等因素会对病虫害的发生和程度产生直接影响,因此应通过对这些因素的合理管理来降低病虫害的发生。第三,可以实行间作轮作种植,即不同作物可以轮种,如西瓜和小麦可以轮种。

2.3.4 正确处理农业废弃物。虽然农业废弃物会对生态环境产生直接影响,但只要合理利用和循环利用,也可以对环境改善起到一定的作用。因此,要合理处理农业废弃物,一是要科学开发沼气区域能源,合理处理畜禽废弃物,开展资源化回收和无害化处理,实现资源价值最大化开发。二是要合理选择农业种植工具,特别是严格选择农膜,以易降解、易回收为选择标准花钱,有效消除白色污染。三是要倡导秸秆还田模式,用菌栽培处理秸秆还田,从源头上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2.3.5 改善土壤污染治理,应更加重视土壤污染,建立以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为辅的新型治理模式。地方政府要出台各项环保政策措施,推广生态农业模式和清洁农业生产模式,合理使用农药化肥,从源头上治理土壤污染。同时,要合理控制和监测农田污水质量,对农村污水和生活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避免污染物对水源的影响。此外,还有翻耕等方式清理土壤污染,要利用生物和化学工程,降低土壤污染水平。

3.推广土壤改良技术

3.1 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

水肥一体化技术是一种全新的施肥与灌溉相结合的技术,能够准确掌控施肥量,提高肥水吸收率。作物种植区对肥料和土壤水分的需求最高。如果其他地区的土壤没有种植作物,仍按同样的比例施用化肥,肥料元素就会在土壤中积累。一旦土壤中的养分含量过高,还会改变土壤性质,不利于作物的生长。因此,应用水肥一体化技术的推广中准确施肥量可以避免对其他地区土壤的影响。一方面有利于节约农业生产和种植的成本投资,另一方面也可以促进农产品的发展。

3.2 开展根结病虫害防治

政府应大力推广根结线虫防治技术,尤其是在害虫防治过程中的农药使用方面,要发挥主导作用,推广高效低毒的农药产品,最大程度降低根结线虫防治过程中农药不合理使用造成的土壤污染。例如柑橘的病虫害防治方法:

1)修剪被害枝丫:修剪枝丫主要分为两个阶段,第一是虫卵阶段。众所周知,冬季各种害虫会选择树木进行产卵,这时将被产卵的枝丫剪掉,就可以降低来年树木直接被成群害虫攻击的风险。第二是成果阶段,成果由于香甜的气味会吸引来许多害虫,一旦发现果实被害虫啃食要及时摘除,否则坏果周围的果实也要遭殃。

2)生物和化学灭虫:生物灭虫是最环保的一种方法,顾名思义,就是用害虫的天敌来消灭它们,现在多采用寄生蜂、蜘蛛、食蚜蝇等生物来进行生物防治。而化学灭虫就是采用抗蚜威等化学药物进行防治。

3)果实套袋:果实成熟后,会有不少害虫随香而来,这时农主可以采用果实套袋的方法,它能够避免害虫与柑橘直接接触,不被啃食。

在推广土壤改良技术的过程中,不仅要考虑改良效果,还要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对技术方法的可行性进行分析,深层次探讨相关技术手段应用是否达到最佳效果,以及在技术方法选择过程中其经济价值与实际效益是否能够在基层农业种植区进行大面积推广。

3.3 加强政策引导

在土壤改良技术推广应用过程中,还应该加大政府投入,对基层农业种植区域进行政策扶持。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需要结合农业发展需求,对相关技术手段以及政策进行优化,促进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4.提升土壤生态,让果实品质增强——以柑橘为例

在充分提升柑橘品质的时候,需要注意对柑橘所栽种土壤进行充分施肥。当年柑橘品质出现较大程度下滑,一部分原因是由于施肥不当,尤其是尿素等氮肥被大量使用在柑橘土壤之中以及对磷肥的补充忽视和钾肥的合理使用的忽略,导致很多地区的柑橘果皮粗厚,果肉极小,不仅色泽毫无鲜亮感,而且还影响到了柑橘的口味,同时也导致柑橘中含有的各类有益元素其含量被大大削弱。因此,在对柑橘土壤进行充分管理和栽培的过程当中,一定要有效施用有机肥,其对改善柑橘品质具有重要作用。比如在红壤柑橘园中,就可以增添施放人畜粪水、绿肥等有机肥,这样可以明显改善柑橘品质。通过在成年柑橘园内,保证每年至少要施堆肥或猪牛粪肥25~30kg,饼肥1~2kg,其能够保证内部果肉含量达到13%以上,且色泽鲜亮,风味浓郁。

在果实选择方面,要根据不同的柑橘品种以及不同柑橘品种的大小年情况来有效地对他们进行管护,从理论上来说,绝大部分柑橘品种在大年挂果多,但果实比较小。果实等级呈下降趋势,小年挂果少,但果实粗大,皮厚,着色较差,而且由于其糖酸比的下降,也导致其口味较差,因此,必须要能够在相关土壤的管理技术上做到让果实增大和重量加重,提高果实级别。

在果树的管理过程当中,还要进行有效地修剪和水源控制,从而保证果实内部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得到极大提升。首先来看修剪,进行合理地修剪是能够提升品质的。尽管这种提升品质的方式所带来的影响是间接的,但通过有效修剪,让柑橘树体内得到通风和透光,并且对柑橘土壤上的杂草进行去除,使得土壤能够更好地接收阳光照射所产生的养分。目前,我国部分地区在栽培柑橘的过程当中,普遍未能注意柑橘内部的土壤杂草密度和柑橘本身的枝叶密度,这导致部分柑橘往往容易出现枝条密集,通风透光较差,影响其果皮和果实发展,导致其口味不佳。在进行修剪的过程当中要有主次之分,首先要对杂草和枝叶密度高的果园进行控冠修剪。

接下来是针对土壤的水量控制。在对柑橘果实进行采摘之前,要充分地保证果园不会出现严重干旱。在轻微干旱或中午时分,柑橘树出现叶卷弯曲的轻微现象,可以不对柑橘树苗和土壤进行灌水,这样可以确保柑橘当中的果汁含量和可溶性固形得到增加,以确保柑橘的甜度能够得到提升,而对部分土壤干旱严重的果园,可以适当进行淋水以缓和旱情。一般来说,在采摘之前进行水量控制之后,柑橘果汁当中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会提升2%,而且此类柑橘的着色往往更加鲜亮。

最后可以通过充分而合理地对柑橘土壤使用生长调节剂来保证柑橘质量的提升和产量的提升。当前我国在柑橘种植方面常常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而在柑橘的保花保果方面,赤霉素由于其效果较好,已经被广各大果园使用。但赤霉素对果实同样有副作用:赤霉素会导致果皮增厚,风口味质量下降和着色推迟等问题。对于柑橘幼苗和刚栽种柑橘的土壤来说影响尤其突出。因此,在进行赤霉素使用的过程当中,需要用水进行充分稀释。在1g赤霉素当中以50kg水进行充分稀释之后,能够保证柑橘在第一次生理落果的时候具有良好的产量或质量效果。而在第二次生理落果之前,再使用2g赤霉素以水50kg进行稀释,这样柑橘的结果效果会更好,通常不会导致柑橘皮变得很厚,也不会导致柑橘的果实变得极大。此外,在柑橘果实开始着色的时期,可以喷洒植物龙1500倍或PBO生产调节剂300倍等成长调节剂,在柑橘和柑橘土壤内部,连续喷2~3次,可以保证柑橘的保花保果和果实品质效果都得到极大提升。

5.福建永春果园草生栽培方式简介

果园牧草种类主要为禾本科牧草和豆科牧草。前者生长所需水分少,适应性强,后者根瘤菌多,有肥力效应。苜蓿草、紫花苜蓿、犀牛草、草地早熟禾、苦艾、狼尾草、无芒雀麦、紫穗槐、花冠、田菁和根茎是较好的草种。开花期刈割,地上覆盖或翻耕2 ~ 3年可有效提高果园土壤有机质含量。果园幼草和成草对种子的要求也不同,幼草对草的高度没有太多的要求,可以利用高产草种子,成年果园应选择矮、耐阴的草种子。我国幅员辽阔,果树分布广泛,生态条件多样化,果园应因地制宜选择适宜的牧草种类。

果园树苗期和果实生育期可根据行间和植间的实际情况实施,成熟果园可实行全园全草,果园实行全园全草通常需要有灌溉条件,且土层深,土壤肥沃,从而避免果树和草抢夺水和肥料养分。种草可以直接播种,也可以移栽秧苗,或选择性地拔去高大和交叉根的杂草。播草一般选择春秋两季,前一季为三月至四月,后一季为八月至九月。播种前应浇水或雨后播种。

结语

通过对农业生态环境改善相关内容的介绍,明确了这一措施对于农产品质量改善的意义和作用。各地区要认识到这种种植模式的优势,按照绿色发展的理念,通过加强土壤治理,妥善处理农业废弃物,并减少化学物质的使用,真正将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优势落实到农产品质量强化工作中,帮助当地群众建立循环生态农业种植模式,保障当地农业经济的有效发展。

猜你喜欢

柑橘果园土壤
天、空、地一体化“未来果园”看一下
土壤
柑橘家族
为什么土壤中的微生物丰富?
呼噜猪的大果园
识破那些优美“摆拍”——铲除“四风”的土壤
土壤的平行宇宙
果园
自制咸柑橘润喉去火
阿尔及利亚将实现柑橘自给自足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