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研究
2022-11-23郑玉玲
郑玉玲
(山东省泰安市生态环境局东平分局,山东 泰安 271500)
随着工业生产进程的加快,对环境的破坏影响也日益突出,工业生产过程中废渣、废气和废水等的不合理排放将对周边环境造成极大威胁。尤其是部分生产部门受到技术水平的影响,难以对“工业三废”进行合理处理,致使未经处理的“工业三废”直接排放,对水环境和大气环境等构成严重威胁,环境污染问题的加剧无疑会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直接影响。因此,现阶段加强了对环保工作的重视,为能提高环保工作的有效性,需积极开展环境监测工作,在明确生态环境现状的基础上,采取有效的环保措施改善现阶段的环境问题。因此,研究环境监测在环保工作的作用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1.环境监测工作的主要类型
环境监测工作的主要目的是,通过特定的测定方式对环境质量参数进行及时把握,掌握不同时期和不同分区的环境污染程度,为具体的环境保护工作提供可靠的资料支持。从某一层面来讲,环境监测工作直接服务于环保工作。在具体的环境监测过程中,设备设施的专业化程度直接影响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决定了能否真实反馈环境污染问题。同时,也直接关系到环保工作的有效性。根据监测对象、监测部门、监测分区以及监测目的的不同,可以将环境监测工作分为不同的类型,具体表现如下:
第一,基于监测对象的环境监测类型。按照监测对象分类可以将环境监测工作细分为大气环境监测、水质监测、振动检测、电磁辐射检测、固体废弃物检测、卫生监测、噪声监测和生物监测等。在常规的环境监测工作中,通常以卫生监测、大气质量监测和水质监测为主,这其中针对卫生的监测主要围绕病毒、病原体等疾病因素的监测,在卫生监测结果可靠的基础上,可有效达成病毒防治目标,为人们营造健康的生活环境。而大气质量监测和水质检测的主要目的也是降低环境污染现象对人类健康的威胁。
第二,基于监测部门的环境监测类型。近些年来,为了提高环境监测工作的可靠性,针对环境监测工作内容进行了进一步细分,并形成了特定的环境监测体系。主要包括气象监测部门、生态资源监测部门、卫生监测部门和生态环境监测部门等。根据环境监测内容的不同,各部门的技术要求也存在一定的差异。由于环境监测目标明确,环境监测工作的专业化程度较高,有效提升了环境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可为环保工作提供可靠的资料参考。
第三,基于监测分区的环境监测类型。一般是根据区域内的环境污染现状,针对环境监测区域进行有效划分。尤其是对于工厂较为集中的区域将被作为重点监测对象,部分污染现象较为严重的工厂通常会受到环境监测部门的重点关注。因此,可将环境监测分区分为区域监测和厂区监测两大类。
第四,基于监测目的的环境监测类型。对于一些环境问题较为严峻、环境污染现象常发的区域,通常会采取常规监测手段,即将环境监测工作作为常规化工作来开展,实时监测当地的环境污染现象,以期能够更好地服务于环境保护工作。主要可以通过环境监测参数对区域环境污染问题进行预测,保障环境保护工作的实效性。另一种为目的监测手段,即对于环境污染现象较为明显的区域采取特定的监测手段。例如,部分厂区的大气污染现象十分严峻,且其由于生产特征决定了大气排放时间存在一定的周期性,此时便可采取目的监测手段,定期开展大气环境监测工作。
2.环境监测工作中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一方面为连续性原则。目前来看,我国的环境问题十分严峻,污染物类型也存在多样性的特征,这为环境监测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虽然,近些年加大了对环境监测技术的研发力度,推出了多种先进的环境监测技术,但在面临不同的环境问题时,如果采取单一的环境监测技术进行单次测定很难保证环境监测数据的可靠性,因此,通常需要采取多次取样、多次测定的方式提升监测数据准确性。有研究显示,取样数量越多,监测时间越长,所获得的监测数据准确性越高。因此,在进行环境监测工作时,需要遵循连续性的监测原则。
另一方面为综合性原则。环境监测过程中,被监测的对象十分复杂,除常规的卫生监测和大气监测以外,还包括水质监测、土壤监测和生物监测等,具体开展环境监测工作时,需要做到对每个监测对象的准确监测才能掌握可靠的环境污染信息,并对区域环境做出客观的评价。在前期的环境监测工作中,监测重点为对已经发生污染问题的区域进行污染物监测,通过探查污染物来了解区域环境的污染程度,并反馈给环保部门,使其制定有效的环境治理方案。而当前的环境监测则主要是针对环境质量的监测,即在未发生污染现象时便对区域环境质量进行客观评价,争取及时发现环境污染的隐患,从根源上消除环境影响因素。
3.环境保护中环境监测工作的作用表现
目前的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可以说环境污染与治理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这主要是由于环境问题不仅会对人们的生活品质构成直接影响,还会阻碍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需要密切关注环境质量。环境监测工作的开展可以帮助人们及时了解环境状况,并对环境质量进行客观评价,使环保工作者了解到特定区域的环境受污染程度,使其能够及时做出相应措施,做到对环境污染问题的有效防治。具体而言,环境监测工作在环保工作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3.1 有助于提升环境评价的客观性
环境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具体的环境保护工作提供可靠的资料支持,确保环境保护工作开展的有效性。但从前期的环境评价工作来看,由于缺乏特定的环境监测技术作为支持,导致环境评价结果缺乏客观性,不能真实反馈区域环境质量以及区域环境污染程度,这将对环保工作的开展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而现阶段的环境监测工作水平明显提升,多种先进的监测技术被应用于环境监测工作中,有效提升了环境监测结果的准确性,且环境监测的内容更为全面,通过对大气环境、水质污染现象以及生态环境的综合监测可提供较为全面的环境质量参数,为环境评价工作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确保环境评价更为客观,能够真实反馈环境质量,为环保工作的准确落实提供保障。
3.2 有助于从根源上防治环境污染问题
针对环境污染的治理是环保工作的重点,在前期的环保工作中,由于并未加强对环境监测的重视,致使在发生污染现象或者产生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时,才对特定区域的环境进行治理。虽然能够取得一定的治理效果,但有很多情况下,由于环境污染现象较为严重,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可逆的影响。因此,在今后的环保工作中,应加强对环境监测的重视,通过环境监测及时对环境质量进行探查,确保在未发生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时便能对污染源进行有效处理。通过环境监测对环境质量进行实时监测,争取能够从环境污染的源头上入手,做好环境污染问题的防治工作,为人们创造一个健康的生存环境。
3.3 有助于控制环境保护的成本投入
近些年来,环境污染问题正趋于复杂化发展,同时存在隐蔽性的特征,当环境污染问题没有大范围爆发时,很难及时发现。但当环境污染问题爆发后对环境的影响极为深远,如果在环境污染问题爆发后,再采取措施针对环境问题制进行治理,必定会造成较大的成本投入。因此,在开展环保工作时,应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工作原则,将环境监测工作作为常规化工作来开展,做到对环境状况的实时监控,并根据所获得的环境监测资料对环境污染问题进行预测,制定科学有效的防治措施,从源头上控制环境污染问题。在提高环境保护效果的同时,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环保工作的成本投入,且能够使区域的水质、空气质量和土壤质量保持良好状态,为社会生产以及人们生活创造有利的条件。
3.4 有助于完善和补充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
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离不开环保法律的支持,基于环保法律可以对环境保护制度体系进行进一步完善,促进环境保护工作的有序开展。例如,现有的《大气污染防治法》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等,均为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同时,也是推动环保工作进程的关键力量。另外,环境监测工作在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和实施层面所发挥的作用也不可忽视,在环境监测过程中,可实现对各类污染物排放量以及污染物排放类型的有效测定,可为环境保护工作提供准确的资料参考。同时,也能让相关监管部门认清在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中存在的不足,基于已有的环境保护问题对环保法律法规进行不断完善与补充,使其能够更好地助力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并对相关生产部门形成有效的约束力,降低污染物的排放量。
3.5 有助于提升环保部门的突发事件处理能力
突发性的环境污染事件往往会对环境质量造成极大威胁,同时可能会危及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因此,需要加强对突发事件的关注力度。由于突发性事件存在不可控的特征,进行突发事件处理时的难度也相对较大。要求环境保护部门需要具备较强的应急处理能力,才能降低突发性环境污染现象对群众生命安全的影响。环境监测工作的开展,通过对环境质量的日常监测,可以帮助环保部门及时洞悉环境污染的隐患问题,并且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治理,降低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的发生率。除此之外,对于不可控的一系列环境污染事件来说,也可通过环境监测信息对突发事件中的污染源和污染物类型进行有效判断,使环保部门能够快速制定科学可行的应急处理方案,最大程度上减轻突发性环境污染问题的危害性。
4.强化环境监测作用的几点建议
4.1 健全环境监测机制
环境监测工作与环保工作存在密切的联系,环境监测服务于环境保护,环境保护的工作质量取决于环境监测的质量。因此,为了进一步提升环境保护效果,则需建立起科学的环境监测机制,做到对环境质量的实时监测。同时,需要密切关注环境保护工作的实际需求,通过对环境监测任务的合理分布为其提供可靠的信息参考。具体可根据前期的环境监测经验制定规范的环境监测管理制度,为环境监测工作的开展指明方向,并规范环境监测行为。在环境监测机制可靠的基础上,可进一步提升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充分发挥环境监测工作的服务职能。同时,要求环境监测机制应符合《环境法》的相关规定要求,在进行环境监测机制构建时,应充分学习相关的环境法律,并对环境监测流程进行有效梳理,为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4.2 加强对环境监测技术的研发力度
环境监测质量取决于环境监测技术的先进化程度,为了进一步强化环境监测质量,亟需加强对环境监测技术的研发力度。相关部门可以推行特定的鼓励政策,引导一些社会上的技术研发组织参与到环境监测技术的研发工作中,争取能够研发出更多先进可靠的环境监测技术,为环境监测工作的开展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同时,新技术的应用还能进一步提高环境监测的成效,使环境监测数据更具实效性,有助于降低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的发生率。
4.3 打造一支优秀的环境监测队伍
环境监测工作的技术含量较高,对作业人员的专业能力和技术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虽然,我国目前的环境监测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在环境监测人才方面还存在严重的缺失。尤其是综合监测实力较强的技术人才存在较大的缺口,这对环境监测工作的开展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影响,为了有效解决此类问题,除了要对既有的环境监测人员进行定期培训以外,还需积极储备技术人才,面向社会招聘一些专业对口的人才,打造一支专业程度较高的环境监测队伍,通过提高人才质量来提升环境监测工作的质量。
4.4 创新环境监测方法
既有的环境监测方法虽然能够发挥一定的环境监测作用,但与一些先进国家的环境监测方法相比还存在一定的缺陷。主要表现为,环境监测效率较差,不能保证环境监测结果的及时性,且针对重点监测区域的监测并未实现实时监测目标。基于此类问题,可以将自动化技术和智能化技术融入环境监测工作中,通过建立智能化环境监测系统,提高环境监测数据反馈的及时性。
结束语
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有赖于环境监测工作的支持,在环境污染问题防治和环境污染现象治理等方面,环境监测工作均发挥了突出的作用。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建议能够着重开展环境监测工作,实现对环境质量的实时监督,确保在发生环境污染隐患时能够及时反馈给环境保护部门,双方共同制定环境治理和保护方案,做到对环境污染问题的有效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