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院合作背景下医学类“双师型”教师团队共建培养模式研究

2022-11-23彭中兴王耀晨李一鸣赵云峰尹德录

山西青年 2022年1期
关键词:医学类双师双师型

彭中兴 王耀晨 李一鸣 赵云峰 尹德录

1.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江苏 连云港 222000;2.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江苏 连云港 222000

在教育部以及政府部门的大力扶持下,我国的职业教育迅速崛起,成为各行各业输送高技术、高技能人才的主阵地,占据了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在医学类职业院校中,不仅要侧重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确保学生在救治病患时能够临危不惧,将医者仁心践行到岗位工作中。

基于这一目的,职业院校在培养医学专业学生时往往会采用双师制。但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受到多重因素的限制,职业院校尚未形成结构合理、业务精湛、师德高尚的教师团队,这也需要职业院校方面在后续教学改革工作中不断调整、持续优化,从而推动医学与教育不断取得稳健发展。

一、“双师型”教师团队的相关概念

(一)内涵

客观来说,“双师型”育人模式是一项在职业教育中频繁出现的概念,主要是指在校企合作的背景下,构建既可以为学生论述并讲解医学专业的理论知识,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职业技能教学,确保学生能够提前适应岗位要求的专业教师团队。但迄今为止,由于职业院校对于“双师型”育人模式的研究仍旧处于起步阶段,因此对其内涵并没有科学的鉴定和统一的共识,只是对教师在临床实践和专业教育方面的能力和经历提出了标准。

从教师能力素质角度来说,“双师型”教师必须兼具专业教师资格和工作经验职业资格。所以,“双师型”教师团队实质打破了传统育人模式中对于教师的定义,在这一育人体系中,“教师”既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医生,但必须是具有多重身份的高端型复合人才。

依据“双师型”教师团队的构建标准,职业院校教师不仅需要深化理论知识学习,提升学科科研能力,同时要将专业知识储备转化为实践操作能力,熟知岗位实践操作技巧和能力,并将理论与实践内容进行合理排布,融入日常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动力,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奠定坚实基础[1]。

(二)特点

近几年来,职业院校在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重要性愈发不容忽视,针对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团队共建培养模式的探究屡见不鲜,但就医学类专业而言,“双师型”育人模式缺少相关研究和报道。

事实上,职业院校医学类专业的学生承担着救死扶伤的重要使命,其职业能力和素养要求极其严格。具体来说,在职业院校医学类育人体系中,要求学生必须具备夯实的理论基础,能够独立完成症状诊断、治疗护理、康复指导等工作[2]。同时要具备较强的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对每一名患者的生命安全负责。

因此,他们的工作是与患者的生命健康息息相关的,这也就要求职业院校在人才培育过程中必须具备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为专业学生责任感的培养树立正确的典范。而“双师型”教学团队无疑在这一项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培养“双师型”教学团队由此成为高职院校医学类专业建设的系统工程,在人才强校战略的落实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高职院校合作新模式

近几年来,教育部高度重视职业院校教学质量的提升,并就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提出了若干意见。在这一背景下,各地方职业院校相继提出了以立德树人为宗旨、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的职业教育观,将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作为办学目标。但是,受到资金、资源以及场地的限制,院校方面不可能凭借单方面努力为学生创造大量的实践和实习机会。

在此时,院校就应该充分发挥与企业合作的育人优势,融合企业力量展开合作教学,通过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为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提供优质资源。以职业院校医学类专业教学为例,院校方面可以为专业院系和附属医院牵线搭桥,展开校园合作,为了双方共同的利益诉求,共同发挥人才培养优势,建立合作育人模式[3]。事实上,校企合作育人模式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学生就业为根本,能够帮助学生及早适应岗位要求,培养学生各项职业能力,令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无缝衔接,因此能够达到学生、医院以及院校三方共赢的有利局势。客观来说,现阶段职业院校医学类院系就“双师型”教师团队共建培养模式也是基于校企合作育人模式所提出的,在育人实践中发挥了极其显著的价值优势。

二、“双师型”教师团队共建培养模式在高职医学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

在高职院校医学院专业改革进程中,教师必须充当改革的先导者角色。近几年来,职业院校明确了“双师型”教师团队共建培养的改革路线,力图借此打造具备专业特色的育人模式。在这一背景下,“双师型”育人模式被赋予了更为深刻的教育价值,成为培养学生职业技能、打造院校育人口碑的重要保障。首先,“双师型”教师团队共建培养模式有利于提升院校医学教师团队的整体水平,为院校提供更加丰富而优质的教师资源,从根源上改变传统育人体系中存在的教师素质薄弱、实质结构不合理、实践教学能力水平参差不齐的问题。值得注意的是,职业院校对于“双师型”教师的界定是理论知识扎实的专业课教师、技术精湛且实践经验丰富的医疗领域一线人员以及行业的专家学者,通过将这部分人才组建成教师团队,可以令其在相互学习中实现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互补,丰富教师的素质结构。除此以外,在大力推崇人才强国和战略兴国的基础上,构建“双师型”教师团队是高职院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可以大幅度提升职业教育质量,办好对职业院校学生高度负责的教育。

三、“双师型”教师团队共建培养现状

(一)“双师型”教师数量不足

虽然加强校企合作、共建“双师型”教师团队是当前阶段职业院校发展的重要构想,但由于该项工作正处于起步阶段,难免会存在“双师型”教师数量不足的问题。尤其是伴随职业院校扩招趋势的不断蔓延,医学类专业招生数量有所提升,此时若不注重教师人才的引进,可能会导致院校发展中出现教师资源不足的问题。一般情况下,教师难以顾及班级的数十名学生的学习情况,如果学生和教师的比例超过一定限制,可能会导致教师的教学重心有实践教学向理论教学偏移,缺乏精力开展实践教学和综合能力培养,这也是高职院校中“双师型”教师培养机制名存实亡的表现,最终会对学生的就业和发展产生影响。

(二)教师素质培训机制不合理

众所周知,医学类专业理论知识和学科分布相对较为繁琐,学习的任务相对较为繁重,而专任教师的教学压力也并不轻松。在传统教学模式下,职业院校医学类专业教师几乎每天要花费大量时间备课、授课,并为学生解答疑难问题,并不具备进修或临床实践的精力。因此,院校方面在既往教学活动中并不曾将教师的实践能力列入硬性要求,而是聘请医院的医护工作人员担任兼职教师,通过兼职教师授课引导学生了解职业需求,但这部分人员往往不了解教育理论、不熟悉教学方法,导致学生对于实践的理解并不到位,兼职教学质量水平同样不尽如人意。因此,针对这一问题,只有充分融合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的优势,校企共建“双师型”教师团队,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教师素质参差不齐的问题,为院校发展注入生机活力。

(三)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

结合现阶段职业院校方面“双师型”教师队伍结构的布局探索情况来说,师资队伍参差不齐的现象较为显著,且问题主要表现在学历分布和职称结构两方面。首先,职业院校教师学历不尽相同,但整体来说高学历同时又具备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占比较少,很难在院校内部实现有效的“双师型”培养引导。其次,部分院校虽然打着“双师型”教师团队培养的旗号,但是却并没有将其落实到教学实践中,系列工作有形式主义嫌疑。除此以外,职业院校对于“双师型”教师的培养缺乏具体的建设规划,不重视配套奖惩制度和绩效考核制度的制定,教师选拔条件不明确,导致教师的水平很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提升。

(四)“双师型”教师培养力度不足

经过数十年的发展与探索,我国职业院校在发展过程中已经解决了大量关于师资的问题,但“双师型”教师培养整体仍存在力度不足的情况。从规划部署角度来说,院校方面应该和医院方面开展人才交换活动,邀请医院工作人员来校授课,同时派遣专业教师到医院顶岗实习,从职业角度感受疾病诊断、治疗、康复与护理等流程。但是,在工作实践中,院校方面的“双师型”教师培养工作到此戛然而止,而不是额外要求教师在返校后执行汇报制度、开展专题讲座,导致教师的积极性不高,缺乏学习热情[4]。

四、校企共建医学类“双师型”教师团队的策略

在职业院校发展建设中,院校方面必须明确医学类“双师型”教师团队建设最终目的并不是提升教师的能力素质,其从根本上是针对学生教育的集体概念。因此,在联合学校与医院力量、共同构建“双师型”教师团队的过程中,院校方面必须明确以下几方面策略:

(一)建立人才培养对接模式

在校院合作背景下,为全面提升“双师型”教师团队的培养效率,院校应与医院协同建立人才资源库,录入专业教师以及院方人才的相关信息,为高水平教师团队培养提供保障。具体来说,人才资源库中应该包括如下人员信息:具有丰富职业教学经验、具备讲师及以上职称同时有一定医院工作经医院的人才以及在医院各岗位中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人才。

除此以外,在资源库中还应该录入院方实践项目、实践岗位以及需要人数的相关信息、专家学者以及医护人员的专业及特长、职业院校教师的理论知识以及科研方向等,确保院校和医院双方人才信息的透明化。在此基础上,职业院校可以根据资源库信息,聘请人才开展实践教学,并共同拟定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素质发展的人才培养方案,组织教师参与医院方面设置的医学类教师岗前培训班,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具有一技之长且教学方法先进的专职教师以及技能水平突出且具备基本教学能力的兼职教师,提高教学实践水平。

(二)构建专业教学团队对接模式

在培养“双师型”教师团队的过程中,高职院校方面务必要清晰认识到院方技术人员和院校教师的对接过程实质上是双向交流、共同进步的过程。一方面,院校教师能够在专业医护人员的协助下快速掌握实践技巧,获知医疗领域的新技术、新方法,了解岗位需求;另一方面,专业医护人员在院校教师的指导下能够了解院校内学生的基本学情。高效的掌握教学方法和教育理念,进而在双方集体备课、共同讨论的情况下,推动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同步提升。

除此以外,在现代医疗卫生行业的繁荣发展背景下,新的医学学科不能被开发,职业院校可以是医院的用人需求开设新学科、新专业,为医院定向输出人才,使得院校合作的关系更为紧密。最后,在资源和场地充足的情况下,职业院校可以和医院共同创建教研室,由双方人员共同明确授课内容、制定授课计划,在教学内容中融入大量的临床实例,从而提升教学的针对性和生动性,提高教学质量。

(三)完善教科研团队对接模式

一般情况下,无论是职业院校教师还是医院工作人员,都会从事医学领域的科研工作。在这一背景下,院校方面应充分发挥“双师型”教师培养方案的积极意义,构建并完善科学的教科研团队对接模式,提升院校科研力量。

近几年来,我国临床技术飞速发展,医院内部诊疗技术手段、新型药品设备更新迭代日益加速,对医学领域的创新性研究时刻不容懈怠。所以,院校方面应该为教师和院方科研人员的合作争取机会,促使双方共同合作科研项目,打造领域闻名且卓有成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综上所述,随着职业院校教学改革的深入推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已经成为职业院校发展的重要捷径。因此,在开展医学类专业教学活动过程中,院校方面应充分重视医学类“双师型”教师团队的培养,充分利用学校和医院双方的人才资源,走校企合作道路,从而为医学类专业学生的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技能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医学类双师双师型
医学类普通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林秀娟 茶业“双师”
地方本科院校“双师型”教师职业发展初探
试论地方本科高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政策保障
浅谈地方本科高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问题及有效途径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保障与实施
吉林省经济转型对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影响
新时期民办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院校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民办高校转型背景下“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