虫类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要旨
2022-11-23杜羽温成平
杜羽 温成平
浙江中医药大学 杭州 310053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以对称性关节炎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关节滑膜慢性炎症、关节进行性破坏为特征。该病多发于女性,并可发生于任何年龄阶段,其致残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1],但目前现代医学尚无特效疗法。RA属于中医痹证的范畴,《素问·痹证》篇云“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痹者,不通也,虫类药行走功窜,善搜风剔络、通络活血,临床上虫类药治疗RA应用广泛且疗效确切[2]。本文对使用虫类药治疗RA的临床要旨进行总结, 以期更好地应用虫类药,增加RA的临床疗效。
1 虫类药治疗RA的理论基础
虫类药为动物的干燥全体或部分,也包括动物的排泄物、生理或病理产物及加工品。 中医古籍《五十二病方》中记载了虫类药13种,虽然记述简单,却为虫类药的最早记载。 汉代张仲景在《伤寒论》中记载的方药,如抵当汤、抵当丸、大黄 虫丸、鳖甲煎丸中皆以虫类药协同配合使用,为后世扩大虫类药的使用范围树立了先河。 此后,清代温病学家叶天士根据自身临床经验,独具视角地提出久病入络理论,临床运用虫类药更加灵活,并为虫类药治疗慢性疾病提供了理论依据。 近代朱良春先生著《朱良春虫类药的应用》,指出虫类药善走窜,长于治风,有搜风通络、解毒止痛之功,其效宏力专,可用于治疗痹病、历节。
RA病机复杂,中医病机为气血痹阻,关节、肌肉甚则脏腑等失于濡养,且痹病必挟瘀,瘀既是主要的发病因素,又作为主要的病理因素贯穿于疾病始终[3]。RA的病程常呈慢性进行性,病情反复发作,缠绵日久,初期常以风寒湿等外邪流窜,邪实为主,痹阻经脉,正邪交争,阻滞气血,瘀滞不通,不通则痛;随着疾病发展,正虚邪恋,气滞瘀阻,迁延日久,痰瘀交阻,虚实夹杂,久病入络,瘀随之加重[4]。 加之西药免疫抑制剂等的使用,寒湿、贼风、痰浊、瘀血等病理因素互结凝滞,故其病多顽固难愈,导致关节疼痛、肿大变形、皮下结节、骨质破坏等。
虫类药多具搜风剔络、通络活血、祛瘀止痛之功,用虫类药治疗RA多为医家所崇。陈雷鸣等[5]对虫类药治疗RA的用药规律进行了研究,按照使用频次排序,常用的虫类药依次为全蝎、乌梢蛇、蜈蚣、地龙、土鳖虫、穿山甲、蜂房、僵蚕、蕲蛇、蚂蚁、水蛭、蚕砂等。 临床上治疗RA最具有代表性的方剂为上世纪50年代朱良春先生研制的益肾蠲痹丸, 处方中采用了土鳖虫、僵蚕、蜈蚣、全蝎、蜂房、广地龙、乌梢蛇等虫类药物,治疗RA疗效良好。现代研究也表明,益肾蠲痹丸能显著降低RA 模型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 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等关节主要促炎因子的产生,抑制滑膜B淋巴细胞瘤-2(B-cell lymphoma-2,Bcl-2)基因的过度表达[6]。吴以岭院士团队基于络病学说的理论,以水蛭、全蝎、蝉蜕、土鳖虫、蜈蚣等虫类药为主要成分,研制出通心络胶囊,根据中医异病同治的原理,通心络胶囊亦可用以治疗RA。 研究发现, 通心络胶囊联合西药治疗RA半年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5.4%),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88.6%)[7]。 2018年《类风湿关节炎病证结合诊疗指南》推荐意见中也专门指出,瘀血既是RA的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贯穿于本病的始终,可采用活血化瘀、通络止痛治疗[8]。以上再次证实,虫类药治疗RA确有疗效。
2 使用虫类药治疗RA的关键
2.1 作用广泛,无论病程新久皆可使用 研究发现,RA滑膜炎发展过程中,新生毛细血管旺盛生长,从而导致局部组织缺血,关节内滑膜渗出,造成关节腔内压力升高,阻塞毛细血管血流,从而导致关节腔内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另外,RA关节腔中产生的炎症细胞因子,包括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FGF)和TNF-α都是血管生成因子,这些因子的浸润也会促进腔内血管的生成[9]。 所谓痹病必挟瘀,瘀既是主要的发病因素, 又是主要的病理因素, 贯穿于疾病始终。虫类药多具搜剔络邪、活血祛瘀、推陈致新之功,可以缓解关节肿痛,改善机体循环瘀滞和代谢障碍,如全蝎蜈蚣,两者相须为用,通络止痛力宏,既外达经络,又内走筋骨,能祛风除湿、逐瘀定痛,可用治各种痹证,尤其适用于关节疼痛难忍者。 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全蝎配伍蜈蚣可以调节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ollagen induced arthritis,CIA)大鼠外周血和肠道黏膜局部T淋巴细胞平衡,一定剂量下可减低CD4+T淋巴细胞数量, 抑制辅助性T淋巴细胞1 (helper T cell 1,Th1)型炎症因子的表达,促进外周细胞免疫和肠黏膜免疫平衡状态,从而缓解炎症反应,发挥治疗作用[10-12]。 蛇类药多具祛风湿、散风寒、通络之效,如乌梢蛇含有大量Ⅱ型胶原蛋白(collagen Ⅱ,CⅡ),能抑制滑膜细胞炎症因子的水平和活性,还能够通过调节小鼠肠系膜淋巴结淋巴细胞中调节性T淋巴细胞(regulatory T cell,Treg)/辅助性T淋巴细胞17(helper T cell 17,Th17)的比例,重新诱导免疫平衡,缓解关节炎症[13]。 对蕲蛇的研究发现,不同剂量的薪蛇水提液和CⅡ均能降低大鼠外周血CD4+水平和CD4+/CD8+比例,可见蕲蛇可通过抑制主动免疫,降低机体亢进的免疫应答,从而发挥治疗RA的作用[14]。 其余如蜂房、蝉蜕、僵蚕等对RA亦有作用,蜂房水提物中也发现与氢化可的松作用相似的成分,不但能明显抑制动物模型的急性炎症水肿,还能显著抑制肉芽组织增生的慢性炎症[15]。 研究证实,蝉蜕也具有免疫抑制及抗过敏作用[16],还能显著改善病理情况下的血液流变学状态,使之恢复到正常水平或接近正常水平[17]。
2.2 抓住主症, 随证加减消肿痛 临床使用虫类药时要抓主要症状,针对疾病的主要矛盾,审症用药,收效较佳。 RA临床症状以关节疼痛、肿胀最为常见,疼痛按照病因辨证,可分风、寒、热、湿、痰、瘀,但临床上往往杂合以至,难以区分,但可根据辨证和病程不同,用药时有所侧重。 风为百病之长,其性走窜,疼痛游走不定, 多与其他邪气杂合以至。 虫类药以僵蚕、蝉蜕、蕲蛇为佳,朱良春先生以祛风通络治之,轻者常用独活,用量20~30 g为佳,但阴虚血燥者慎用;重证则用蕲蛇,此物透骨搜风之力最强,一般用散剂效佳,每次2 g,一日2次[18]。 寒性疼痛多见关节肌肉冷痛,疼痛剧烈,局部自觉寒冷,触之不温,畏惧风寒,遇寒痛重,遇热痛减,疼痛部位多固定不移,常伴有肢体关节肌肉拘急、屈伸不利,用药可选温经散寒之川乌头、制附子、细辛等辛温大热之品,加用全蝎、蜈蚣、白花蛇、乌梢蛇以蠲痹通络止痛。 热性疼痛可见关节、 肌肉、皮肤疼痛,甚者痛剧,局部红热,或自觉局部发热,或触之而热,或兼身热、汗出、口渴、斑疹,此时可用地龙、蜂房、僵蚕、蚕砂祛风清热、通络止痛,效不佳时可用犀黄丸挫解其热,加速消肿止痛。 血瘀疼痛,痛如针刺,痛处不移,夜间痛甚,疼痛局部可见肌肤颜色紫黯,肌肤甲错,毛发不荣,此时用水蛭、地鳖虫、穿山甲消瘀破结,可配合桃仁、红花,增强化瘀止痛之功。 兼有痰瘀者,可用全蝎、蜈蚣、蜂房等搜剔之品,配以天南星、 白芥子最为合拍。 湿性疼痛一般兼有肿胀,肢体沉重,缠绵难愈,肢节屈伸不利,蚕砂、乌梢蛇、九香虫均可使用,此时可重用薏苡仁,加强通痹化湿之力。肿胀在RA中亦相当常见,难治性肿胀可持续不消,痰瘀互阻患处,非搜剔通络之虫类药所不能及,全蝎、蜈蚣、蜂房、土鳖虫重用一二,并配合乳香、没药、白芥子、半夏等化痰散结之品,皆可奏剔邪通络、化痰消肿之效。
3 使用虫类药的注意事项
3.1 虫类药的服法和用量 虫类药一方面形体怪异,患者不容易接受;二是有一定的腥味,服用后可能引起呕吐和不适,故可装入胶囊吞服。 如朱良春先生用虫类药治疗RA时,入煎剂常规用10 g,全蝎、蜈蚣、蕲蛇可以研末服用,每天可以3 g粉末装入胶囊,分两次吞服,长期服用,一般无不良反应,又可以节约资源[18]。服用时间上,可以选择饭后服用,减少对胃肠道的刺激。 用量方面,要根据经验掌控用量,内服的情况下不应用量过大,否则会适得其反,引起中毒反应,如胃肠道烧灼感,恶心、呕吐或腹中绞痛甚则便血等。朱良春先生认为,水煎服情况下,全蝎不应超过30 g、蜈蚣不应超过15 g、地龙不应超过60 g、水蛭不应超过15 g[19]。 此外需注意和患者沟通,临证时一定要详细告知患者煎服方法。
3.2 虫类药的长期应用 治疗RA需长期用药,临床上一定要辨证精准,炮制规范,用药得法。 首先,可以几种虫类药交替使用, 这样可以减少药物毒性的积累,如全蝎换蜈蚣、乌梢蛇换蕲蛇、蝉蜕换僵蚕等。 另外,还应考虑到药物的配伍减毒,因虫类药往往药性猛烈、善于走窜,对正虚体弱之人,药味宜少,药量宜小,多配伍补益之药缓缓图之。 朱良春先生在用水蛭等散结破瘀药时,常配伍黄芪、白术、党参、当归等补益气血之品;用辛温燥烈虫类药时,常配伍生地黄、石斛、麦冬等滋阴养血之品;用咸寒虫类药攻坚破积时,常配伍桂枝、当归等辛温药物;用介壳鳞片药时,常伍刺猬皮、木蝴蝶等以保护胃黏膜[19]。
3.3 虫类药的过敏 偶有患者服药以后出现皮肤瘙痒或头痛等症状,往往症状轻微,这是人体对动物异体蛋白质的过敏反应,跟患者体质有关,这时可加用地肤子、白鲜皮、徐长卿,或服用抗过敏药,症状即可很快消除。 部分患者也可表现为呕吐、腹泻、胸闷、眩晕、乏力、发热、心律失常,甚至过敏性休克等过敏反应,此时应立即停药,予以中西医结合治疗过敏反应,一般可加用徐长卿,以减轻过敏反应。 对于过敏体质的患者,使用虫类药更应谨慎,用药期间要注意观察有无荨麻疹、哮喘等发生,若有过敏现象出现,也应及时停药。
4 医案举例
余某,女,44岁,2020年1月3日初诊。 主诉:双肩、双肘关节疼痛加重1周。 病史: 患者32岁时因双手关节肿痛在当地医院诊断为RA, 曾服用来氟米特等免疫抑制剂治疗, 症状控制尚可, 关节肿痛时有反复。刻诊:近1周来,双肩、双肘关节疼痛加重,间歇性发作,其余关节酸痛不舒,无明显肿胀,伴有心悸,无胸闷,怕冷,汗出不明显,时有口干,纳可寐差,大便溏,舌质暗红苔白腻, 脉弦细。 辅助检查:C反应蛋白25.36 mg·L-1,血沉52 mm·h-1,类风湿因子154 U·mL-1,免疫球蛋白G 43.7 g·L-1。 西医诊断:RA;中医诊断:尪痹(血瘀痹阻证)。治法:温经通络、蠲痹止痛。处方:羌活9 g,制附子10 g(先煎),炙甘草6 g,菟丝子20 g,杜仲10 g,金银花15 g,雷公藤10 g(先煎),水蛭3 g(打粉装胶囊),虎杖根15 g,旱莲草15 g,五味子6 g。共7剂,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饭后服用。
2020年1月10日二诊。 药后患者肘关节疼痛较前减轻,肩关节仍有酸楚不适,心悸好转,仍有怕冷,自觉口干口渴,纳可眠差,大便时干时溏,舌质淡黯苔薄白,脉弦。 上方加鸡血藤20 g、葛根15 g。 继续服用14剂,服法同前。 随访6个月,患者一直坚持中西医结合治疗,关节疼痛较前减轻,病情相对稳定。
按语:患者有RA病史10余年,素体阳虚,时至冬日,感受寒邪,致使大关节拘紧不舒。 痹病必挟瘀,瘀既是主要的发病因素,又作为主要的病理因素贯穿于疾病始终。 该患者病情反复,缠绵日久,正虚邪恋,气滞血阻,所以见关节疼痛、心悸、口干等症,故用水蛭搜剔络邪、活血祛瘀、推陈致新;患者有怕冷、便溏,舌苔白腻等寒湿症状出现,又加肩关节、肘关节均在上半身,故用附子温经通络、羌活祛风除湿共助水蛭通络止痛。 雷公藤入煎剂,功用亦为祛风除湿、解毒止痛,同时又能起到免疫抑制的作用;甘草缓解附子、水蛭毒性。 菟丝子、杜仲温补通络,也能助水蛭以温经通络止痛。 二诊患者肘关节疼痛见轻,但仍有关节不舒,守上方加用葛根、鸡血藤以濡养关节。
5 结语
RA病机复杂, 属于中医痹病范畴, 且痹病必挟瘀,瘀既是主要的发病因素,又作为主要的病理因素贯穿于疾病始终。 虫类药长于治风,有搜风通络、解毒止痛之功,其效宏力专,可用于治疗痹病、历节。 临床治疗RA时,无论病程新久,皆可使用虫类药,治疗时要注意抓主症,随证加减使用;使用虫类药时应严格掌握煎服法和用量的注意事项,尤其要注意长期应用时的不良反应或虫类药过敏等问题。 总之,临床上使用虫类药治疗RA,只要抓住主症辨证使用,并严格掌握注意事项,可提高RA的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