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前教育专业大学语文课程构建与改革

2022-11-23张春燕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22年28期
关键词:大学语文语文课程大学

张春燕

(长春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吉林长春 130000)

大学语文具有较强的综合性,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基础课程,在开展中应根据学前教育要求实现“德、智、体、美”全面和谐发展,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自20 世纪80 年代以来,大学语文课程在学前教育专业中的作用不断强化,摆脱了以往课程的边缘化现象,但当前语文课程开展中仍然存在认识不到位、定位不准等情况,教学模式陈旧状况仍然存在,为此必须做好构建和改革工作。

一、学前教育专业大学语文课程构建与改革概述

学前教育人才需求旺盛,在构建与改革中要不断适应学前教育发展,着力解决人才的专业核心素养和持续发展问题。教育部印发的《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 年)》中指出要深化教育融合,要求推动学校“课堂革命”,以学习者为中心强化教学评价体系,培养学生审美鉴赏、品德修养、文化传承的综合能力,将大学语文课程与专业特色相结合,最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1]

学前专业学生综合素质与语文课程的开展有着直接关系,随着《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的颁布实施及国家学前三年行动计划的推进实施,对学前教育师资的重视程度不断加强,要求教学中不只要提高学生专业技能,还要强化综合素养。为此,后续课程构建与改革需要从内容方面着手,在教学方法、考核方式方面做出相应的调整,并在此基础上做好课程的创作和改编,重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为未来从事学前教育学生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学前教育专业大学语文课程定位

(一)工具性与人文性并重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课程的性质就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在课程开展中不仅要重视人文教育,还要突出能力训练内容。学前专业学生作为未来幼儿的启蒙者,应该学会正确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但当前大学语文教学存在一定的偏差。为此,在后续的教学实践过程中,要关注教学的人文性,抓好基本功的训练,让学生能够了解各类文学作品的基本内容,对一些知识点做到正确理解,引导学生感受作品的思想意境,最终达到“思想启迪、道德熏陶”的效果。[2]

(二)注重综合能力的提升

大学语文课程具有较强的综合性,但在学前教育专业中,“边缘化”的状况仍然存在,学生在课堂中普遍缺乏学习兴趣,原因在于课程定位模糊,未能结合专业特性和学生特点展开。学前教育专业有师范性和艺术性特点,未来学生工作面对的是可塑性极强的婴幼儿,而自身的综合素质将直接对幼儿引导产生影响,这就要求幼儿教师具有更高的综合能力。为此,后续语文课程构建与改革应从此方面入手,为学生提供交流的平台,切实发挥出语文这门学科的基础作用。

三、学前教育专业大学语文课程现状审视

职业教育发展已进入快车道,如何实践深化课程构建与改革已经成为教师必须要考虑的问题。学前教育专业大学语文课程现状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理念滞后

学前教育专业规定中指出,教学活动开展应以游戏为基础,激发幼儿对语言的学习兴趣,在游戏的过程中学习语言知识,保证能够通过语言完成交流和相互合作。但在当前大学语文传授语言知识的过程中,只注重自己的教学活动,部分教师只是单方面地传授,学生学习不能形成自己独有的思维方式,缺乏单独思考的能力和逻辑思维。为此,在后续需要教师及时更新学前教育专业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方法,做好课程构建与改革相关工作,以此契合学生后续的发展需求。[3]

(二)课程需求脱节

大学语文属于高阶语文教育,承担着文化传承与职业能力发展的责任。现阶段在体系上仍然存在问题,导致课程开展与实际需求脱节,如课程内容上占主流的两种形式,一是全程以古典文学拓展为主,二是全程以课本教材为主,结合职业需求与行业特色的并不多见,难以实现课程的兼容并包均衡。语文在当前大学中基本为公共课程,离了学前教育专业需求与行业特色,且由于学生的文化修养、行为习惯等相对较弱,难以在学习中进行深度理解,降低了语文教学的效果。

(三)专业发展不匹配

从大学语文课程开展的现状来看,现阶段仍然存在专业发展不匹配的情况,难以通过教学帮助学生综合发展。当前高职大学语文课程教学评价以日常课业评价为主,且期末考试的成绩占比大,与学生核心素养的匹配度并不高,难以准确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且由于师生互动交流少,降低了后续工作开展的效果。为此,后续教师要结合学情实际扬长避短,在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培养创新能力,保证与专业发展匹配,避免出现语文教学与学前教育专业脱节的情况。

四、学前教育专业大学语文课程构建与改革要点

(一)开发教学资源

教学资源是语文课程开展的主要依据,为此在实际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以现阶段所用的《大学语文》教材为例,在讲韵文体文学时,可以选用几篇经典文学作品让学生参照,把重点放在文学规律上,随后借鉴韵律规律和节奏来创作幼儿文学作品;在讲解《谏逐客书》等古代散文的时候,通过引导让学生深度理解李斯的表达方式,并布置日常考核内容,用白话文创作一篇公文作品,将此作为期末考核的重要依据之一,保证教学能够贴近学生的职业需求。[4]除了要开发教材资源,还要合理利用校内外资源,合理增添一些有专业特点、贴近实际的内容,如在开发课程资源时可以考虑当地文化,通过二者的融合提高学生语文应用能力。

(二)拓宽学生视野

大学语文不仅仅需要重视基础内容的强化,还要着眼于拓展学生的视野,为此在教学开展中要构建一个外延教学体系,让学生能根据自身学习需要进行自由选择。如可以在“学习通”上开展“我读过的一本好书”推荐活动,让学生可以根据自身需求选择作品进行阅读,不断提高自身综合水平。在此基础上,语文教学还要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如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以小组的方式进行戏剧表演和创编,用这一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可以将语文课堂与艺术节、读书月、社团活动等结合,让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在最大限度地凸显出学生的个性和特长,最终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综合素养。

(三)加强能力训练

能力训练是实践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各项内容皆与语文能力息息相关,在教学开展中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进行相应的优化,包括技能实训、教育见习、顶岗实习等环节,通过语文应用能力训练实现教育创新,要求全过程把学生放在知识“活化”的情境中,最终对课堂内容进行深刻理解。[5]如在课堂写作训练中,要囊括教学计划、见习实习总结、教案的写作等内容,并在此基础上通过课程做好幼儿文学体裁的创作和改编,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学生的指导。通过正确的训练方法,在教育实习中加强对教案写作、说课、上课的指导,结合实践教学加强语文应用能力的训练,为将来更好从事幼儿教育事业打下良好基础。

(四)注重专业考核

语文课程开展需要以学前教育专业能力培养为核心,通过考核机制对课程内容进行评定,为此可以采用多元化方式开展综合评价,真实反映出学生当前知识接受的真实情况。实际执行过程中,可以采用多种测试的方式提高最终结果的准确度,如开展诗词背诵及鉴赏、读书导读及报告、课堂戏剧表演、小组讨论综合报告,以此来降低期末考试成绩的权重,在此过程中即把考试重点变为专业相关的应用,如口语表达、幼教专业素养、文学解读能力、幼儿文学作品创编等。在此过程中需要将教师评价与自我评价相结合,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从而弥补片面性和主观性,最终通过考核内容进行针对性强化,从而帮助学生综合发展。

五、学前教育专业大学语文课程构建与改革策略

(一)重构大学语文课程体系

针对大学语文课程人才培养,依据学情分析人才培养方案,引导学生的主题化阅读体验,在内容的建构上打破纵文学史式教学习惯,进行主题分类式的教学,按照主题模块的形式进行重构,形成清晰的大学语文课程思政体系,精心选择具有鲜明课程思政元素的经典文学篇目,贴合学生兴趣及成长经历的名篇,培养有道德情操、仁爱之心的幼儿教师。[6]如在“家国与责任”的主题模块中,可以选择宋词这一璀璨文学样式,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最终做到思政主题和文学主题的融合。

(二)构建混合式教学模式

在大学语文课堂构建改革中,需要让学生成为探索者,“以学生为中心”重构教学流程,借助混合式教学模式进行相应的优化。如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导学材料,借助App 软件做到初步感知文本,在课堂中进行交流和互动,由学生提出问题教师答疑解惑,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强化个人素养。同时,在课程开展中还需要探究思考,在课前自主学习中以小组为单位,在组内通过交流和讨论使学生深度感知本节课的语文内容,教师在各个小组探究活动中进行引导,促使学生主动去探索和发现,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在语文课程构建和改革的过程中,还需要精选文学作品,并布置相应的任务引导学生拓展阅读,触发学生的审美体验与思考联想,在此基础上还要参考幼儿园的工作任务,让学生进行创新写作,以实践锻炼促进知行合一,将人文素养和学前教育岗位技能融合,以此为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7]

(三)融合职业需求多元评价

针对课程教学导向性不准确,采用过程性多元考核评价体系,做好线上线下综合评价工作,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自主性,以语言文学研究为中介教学生治学的方法。如在教学实践中可以借鉴其他大学中文系选课的方式,让学生能够在专业学习中发挥自身的特长,在评价过程中做好个人、小组内、小组间的评价,教师要给予相应的鼓励,以此让学生的思维和能力得以发展和提高。

(四)找准大学语文教学定位

为适应语文交叉渗透的发展趋势,学前教育专业语文必须在构建和改革的过程中找准教学定位,在课程中要帮助学生适应未来的社会环境,引导学生树立学前教育正确观念,从素质能力、审美能力、教育能力等方面入手进行优化,使未来的幼儿教师能够契合时代发展需求,最终实现全面发展。大学语文不仅仅是一门基础课程,也是学前教育专业发展的一项重要条件,为此在整个实践教学体系中,必须要找准教学定位,从学生未来职业生涯的实际需求入手,强化人文素质、人文精神等多个方面,做到与专业教育的融合。为此在课程开展过程中要做好规划工作,以语文培养学生解读、写作、口语等职业能力,以此不断提高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最终实现课程的构建改革创新,使学生能够综合发展。[8]

(五)结合专业细化教学目标

在学前教育专业语文教学构建与改革中要进行细化,带领学生了解文学发展的线索,认识文化修养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用恰当的方法分析文学作品,通过具体作品挖掘幼儿文学的纯真美。后续教学则需要从写作方面着手,通过听课笔记、教案等实用写作教学内容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同时,要着重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将课程细化开发,最后将重点放在综合拓展方面,采用更加开放、自由、灵活的教学新模式,给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提供讨论机会,后续则可以通过开设文学类选修课构建一个外延体系,强化语文应用能力的训练,最终实现知识转化。

结语

大学语文课程须定位为人文素养与职业素质的融合,在教学中为了能够适应职业教育,本人从课程构建与改革方面入手,了解学生的真实诉求后进行相应的调整与改革,以此不断提高学前教育专业教师质量。在未来我将持续优化课程设置,不断提高自身专业能力,增强理论的实践性,为教育深度发展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大学语文语文课程大学
高校大学语文课程思政叙事语境建构
“留白”是个大学问
《大学》
新文科背景下《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学改革研究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2019年成人高校专升本招生考试模拟试题 大学语文(一)
2019年成人高校专升本招生考试模拟试题 大学语文(二)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大学语文
2018年成人高等学校专升本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大学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