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有效性提升的策略*
2022-11-23张小燕
张小燕
(漳县第二中学 甘肃定西 748300)
化学作为一门自然学科,与生活元素之间有着密切关系,人们的生活当中处处充斥着化学知识。化学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在学习化学时应该让化学实现生活化,将理论知识转化为生动形象的案例。必要时还应该融入社会热点问题,培养学生利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升学生的创造性和探索精神,让学生具有主观能动意识,充分感悟到学习化学的价值和社会意义。
一、生活化教学的核心要素
(一)生活化教学
生活的狭义定义是人类为生存和发展所进行的各种日常活动,而从广义上看,就是大自然中生物为了生存而开展的各类实践项目。从生活本质的属性和规律角度分析,很多教育家都提出了教育活动和生活之间的密切关联,例如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综合分析了生活和教育的客观联系,并提出了生活教育理论,认为生活和教育本身密不可分。生活教育理论认为生活是一种包含教育意义的活动,教育只有在生活当中才能发挥更好的作用,并且反过来改变生活。目前,在很多学科的教学中都广泛地应用到了生活化教学,而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通过对生活化教学的本质进行研究,可以发现生活化教学至少包含多个方面的内涵。一是生活化教学本身是拥有可操作的具体流程,并可以结合具体的学科内容来进行调整和优化,理念可以用于教学活动的实施参考;二是生活化教学以学科逻辑为基本主线,立足于学生的发展经验,让学习和生活之间建构关联;三是教学素材始终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接受检验和实践。生活化教学需要遵循教学主体生活化、教学内容生活化和教学方式生活化的基本原则,保障学生的知识内化过程,提升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让学生拥有一定的认知和生活经验。[1]
(二)化学生活化教学
化学生活化教学,顾名思义就是生活化教学理念在化学学科当中的具体表现方法,遵循生活化教学的基本要求与原则,符合学科的内在逻辑规律,挖掘学科内所有的生活素材,然后将化学问题以生活当中的常见案例形式呈现给学生,使学生通过问题探究与合作交流的方式形成问题解决的能力,感悟化学学科的价值所在。而从核心素养的角度分析,化学生活化教学不仅要让教学内容生活化,还要注重教学情境生活化,开展以实践活动为主的多项探究活动。
二、高中化学生活化有效性提升策略
(一)关注课前准备和知识导入
化学来源于生活,所以教学要结合学生的经验和生活体验,来准确把控教材内容,评估教材和生活之间存在的关联性,选择合适的生活化教学资源,制定对应的核心素养发展目标。课程标准是教学计划制订的参考依据,教材则是学生重要的学习辅助载体,所以教师在进行课前知识导入时,要根据教材内容实施生活化教学,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生活元素。[2]教师在备课时就可以将教材内容的各个部分展开筛选和整合,整体把控教材内容,去除一些枯燥的理论知识,将一些与现实生活存在关联的内容展开结构化设计。需注意的是生活化素材的选择要贴近学生所处的时代和生活经验,因为化学是一门具有时代特征的学科,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会呈现出不同的时代特征,与化学相关的各类生活现象和社会热点问题应该引起学生的讨论和分析,才能让他们对学科知识有全面而深刻的认知,培养学生的社会参与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这要求在素材选择时要具备针对性,选择那些富有意义的教育素材,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例如,在学习到盐类的水解这一部分的知识时,由于这部分知识在新课程标准当中对学生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水解的基本原理,同时还要通过不同盐溶液的酸碱性和泡沫灭火器原理分析来培养学生的平衡观。这一部分的知识和生活当中的医药应用有着密切关联,所以教师可以以学生熟悉的酸碱性作为知识引导。[3]学生在之前课程的学习当中已经熟悉了基本的离子反应,并且能正确书写离子反应方程式,对于化学平衡以及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拥有一定的知识储备。此外学生拥有比较基础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对身边包含化学事物的现象具有探究欲望,所以教师在知识导入阶段可以先引入某些生活当中的实际案例,例如很多人被蚊子叮咬后,使用肥皂水来止痒,其中包含了怎样的化学原理?由于肥皂当中的有效成分以盐为主,呈现出碱性,教师在进行知识导入时就能让学生探究盐的酸碱特征,即强碱弱酸盐呈碱性,强酸弱碱盐呈酸性,强酸强碱盐呈中性。在了解该问题的结果之后,教师可以进一步进行提问,让学生回忆生活当中的除锈剂、去油污剂的主要成分。然后过渡到盐类水解以及盐类水解方程式的书写。
可以看到知识导入过程以生活当中被蚊子叮咬这一常见的生活经历作为切入点,有意识培养学生利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再通过不同盐类的酸碱性过渡到盐类物质、酸碱性的合理探究,再以身边的生活素材作为教学依据,感悟化学与生活的关联性。课程导入结束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用pH 试纸来对盐溶液的酸碱性进行判定,分析氯化钠溶液、碳酸氢钠溶液等不同溶液的酸碱度,寻找酸碱性的规律所在。在完成知识导入后教师可以提出一些探究性问题,让学生在课外进行实验,如预测生活当中常见盐溶液(味精、明矾等)的酸碱程度并做出验证,提升学生对于化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培养科学素养。
(二)课中融入生活元素
化学教学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开展各类课堂探究活动,以此为基础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时会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对应的生活化素材,然后将学科知识和生活元素进行融合,借助生活现象培养学生的微观研究意识。例如教师同样可以以生活当中的常见场景作为课程切入点让学生思考,为什么铁锅用久了之后会有明显的锈迹?原因在于铁锅之内如果有残留水分,那么含有氧气的水分,遇到铁元素时就会形成铁的多种氧化物的水合物。由于铁锈的成分比较复杂,所以铁锈可以被认为是混合物让铁氧化为四氧化三铁。铁元素本身比较活泼,与外界产生反应的可能性较高,这些生活化信息可以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让学生了解到铁和铁氧化物的相互转化过程,然后完成新旧知识的结合,创设生活化情境,进一步发散思维提升问题解决的综合能力。[3]
创新意识培养要求基于核心素养的相关内容,对高中阶段的化学学习进行了明确要求,并且提到学生在观察生活现象时,需要敏锐发现一些具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并提出大胆假设,在此基础之上确定实验方案展开调查探究。在探究阶段,学生可以大胆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并且自主收集实验证据,通过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拉近化学知识和生活之间的距离。[4]例如在学习到海水资源的有关知识时,教师可以先讲解利用海带提取碘元素的基本实验原理,然后从网上广泛流传的塑料紫菜视频当中辨别视频的真实性,让学生做出假设之后,结合已经学过的知识展开科学探究,培养创新意识和综合实践能力。
学生可以开展实验,分别从黑色塑料袋和紫菜当中选择样本放进盛满水的烧杯当中进行搅拌,在搅拌一段时间后,紫菜样本水体会变得比较浑浊,塑料袋样本的水体则比较清澈,并且紫菜样本会沉到水底而塑料袋依旧漂浮在水面之上。原因在于紫菜作为生物体具有吸水的特征,融入水分之后质量变重,因此会下沉。此外学生还可以通过燃烧的方式分辨出紫菜和塑料袋,塑料袋的主要成分包括聚丙烯、聚酯等,燃烧后会有比较明显的刺鼻气味,但紫菜被点燃之后只有简单的食物烧煳味道,或是接近于毛发燃烧的气味,无论紫菜本身质量高低,其在燃烧特性上都与塑料袋有着本质区别。
值得一提的是,通过某些社会热点问题也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正确看待与社会有关的化学信息,并积极参与与化学问题相关的各类社会决策,正确理解绿色化学、生态化学概念。实际上化学涉及的多个方面都和人类生活存在关联,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从资源利用的层次了解化学对人们生活所做出的重要贡献。[5]例如在学习到二氧化硫的有关知识时,就可以借助实验,点燃一根火柴后让学生闻一闻火柴燃烧的气味。火柴燃烧后产生了刺激性气体,这种气体是二氧化硫,二氧化硫溶于水呈酸性,所以二氧化硫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当中,溶液会变为红色,这表明二氧化硫和试液当中的水反应生成亚硫酸。可以看到该实验以火柴这一生活当中的常见事物作为主要教学目标,联系生活实验现象来评估某些实验在设计时的具体要求,使得学生积极参与到化学实验的设计环节。实际上学校的很多常用化学实验仪器也具有多种类型的实验功能,鼓励学生利用不同的装置来完成实验,可以突破原有的固定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教学时发挥个人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课后的生活化巩固
虽然课堂学习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但课后同样是巩固知识的关键方式,教师可以考虑在学生的课后布置一些生活化作业,让学生应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展开训练和实践,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创新能力。课后也不能单纯停留在对课堂内容的复述或是简单的习题训练,而是要关注知识的应用和实践要求,让学生进行化学物质模型制作、化学实验社会调查等,在实践当中一方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6]地球上的每一处都和化学有关,人类的衣食住行实际上都蕴含着大量的化学原理。作为教师要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让学生能够将课堂上获取的知识应用于生活化实践当中,做出更加正确的科学决策。
目前空气污染是整个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而空气污染不仅包括人们广泛关注的室外空气污染,同时也包含容易被人们忽视的室内污染。现代家庭更加关注高标准的室内居住环境,而室内装修的质量水平提高之后,也逐渐产生了需要引起重视的问题,典型的问题就是室内装修材料所含有的有害物质。在生活当中,人们在进行房屋装修时会涉及涂料的选择,哪些涂料对人体有害、哪些涂料的危害程度较低,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命健康安全。对此,教师可以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收集市面上被广泛使用的涂料,然后从原料当中分析材料的性质。
例如,水溶性涂料是以水溶性合成树脂材料为主,这种涂料安全性较高,且对环境基本不造成污染;乳胶涂料的主要材料是以合成树脂为主,该材料同样具有无毒无味的特性;粉末涂料原材料是水溶性树脂或有机胶黏剂,这种涂料并不会应用到溶剂,所以不包含有害物质,对环境不产生污染,也能节约资源;而乙二醇醚类涂料对人体有直接杀伤作用,长期接触后会直接影响到人的淋巴和生殖系统;含有甲苯的涂料也会长期在人体内积累毒素。在经过调查之后,学生可以对生活当中的常见涂料类型和应用得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并且在今后类似的场景当中做出正确的选择。此类开放性的实践活动能够加深学生对化学知识的认识,认识到化学产品的两面性,辩证看待化学快速发展和社会发展之间的潜在矛盾,坚持科学态度和科学决策意识。[7]
结语
高中化学学科的知识点较多且逻辑性较强,为了更好地启发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掌握和认知,需要提升知识的综合应用标准,结合教学案例和生活元素使化学和生活相辅相成,帮助学生主动获取生活经验。作为教育工作者,需要正确认识到生活化教学对于高中学生的现实意义,然后从核心素养培养的角度设置好课前知识导入、课中讲解与实验课后复习和巩固环节,使学生深刻体会到化学和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采取不同形式的教学模式满足学生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