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今乐舞艺术中的“和”思想之美
——周代制礼作乐与当代乐舞艺术内涵

2022-11-23吉艳菊

艺术家 2022年1期
关键词:乐舞礼乐美学

□吉艳菊

周代姬旦“制礼作乐”使中国进入“礼乐文明”阶段,开创了中华民族两千多年的礼乐文明之先河。礼乐相辅相成,互为推手,实现了周公“修身齐家,治国安邦,为万代开太平”的治理构想,其精髓在于“和合万物”——“和”思想。放眼当今,我国也以乐舞艺术的传统“和”思想为美学依托,打造繁荣、和谐、美丽的中国梦,以歌舞艺术中的真善美为手段,构建中国未来发展蓝图,使“和”思想在当代得以延续,开出新时代的文化艺术之花。总之,纵观古今,乐舞艺术都具有“和”思想的美学意义,以动人的艺术形态承载历史发展,以“和”思想的哲学内涵推动中华民族不断发展。

一、周代制礼作乐中的“和”思想

《礼记·乐记》中记载:“乐者为同,礼者为异。同则相亲,异则相敬。”又有“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和,故百物皆化;序,故群物皆别。”西周时期的礼乐制度将“和”思想的含义一以贯之,礼与乐二者相互中和、相互制衡:礼仪制度区分尊卑等级,而乐舞文化调和人们的不满,将“和”思想的含义融入个人、家庭、国家等不同层面,形成“和合万物”的“和”之美,构建“礼乐大同”的和谐社会。这一创举不仅成为中国文明制度的典范,还对当代中国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一)礼乐调和之美,家之安宁

西周政治体系以“民”为核心,开启了中国人本主义的历史,构建了“家——国——天下”一体的政治组织形式,突出了家庭和个人的重要性,因为修身利于治国,家庭和谐利于国家安宁稳定。于是,西周统治者在家庭文化方面强调“孝悌为本”,如《逸周书·宝典》中记载:“一孝,孝子畏哉,乃不乱谋;二悌,悌乃知序,序乃伦,伦不腾上,上乃不崩。”意思是要求人人尊重长辈,懂得贵贱亲疏,遵守社会秩序。于是,制礼作乐就成了时代的产物,其中“制礼”——外在的各种典范章程,以各项礼仪规范约束人的行为,明确等级差异,形成伦理道德规范的体制和基础;“作乐”——通过优美的音乐、温婉纤柔的舞姿等,感化人们的情怀。最终礼乐二者中和,合力塑造恪守本分的人民和幸福美满的家庭;以家庭和睦、国民幸福为基石,即以“家和”达“国和”,最终达到“制礼作乐”的目的——实现先“修身齐家”,后“安天下”的美丽构想。

(二)礼乐和合之美,国之安邦

周公想达到“天下共主”的盛世局面,又不敢采用过于强硬的方式,只能通过“礼乐和合”的柔和方式同化人民的思想,以柔化刚,这便是制礼作乐“和”思想在国家层面的运用。换言之,周公通过“礼”——外在的各种典范章程、礼仪规范,维持社会秩序;通过“乐”——以乐舞教化民众,对人的道德、精神和情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最终礼乐合力达到人们内心的认同,建立和谐有序的盛世大国,实现“治国安邦”的美好理想。

具体而言,西周在乐舞礼仪的制定上,会根据主人身份、地位的不同规定使用不同的演奏乐器,设定不同的乐舞人数,表演不同内容的乐舞。由此可见,周公既为不同等级的人群制定了不同的礼仪标准,即“礼”,又借助乐舞表演的艺术形态隐藏治国思想,教化人民,即“乐”,最终“礼乐和合”,实现“家国一体、天下统一”的美好构想。

总之,西周礼乐制度是通过礼乐承载的人文内涵,构建“家国一体”的盛世局面,以柔和的乐舞艺术情怀强调社会意义,在唯美动人的乐舞形式下传达治国理政的主题,建立世代遵循的国家准则,开创了中华礼乐文明的先河。

二、当代乐舞艺术中的“和”思想内涵

制礼作乐是周代的伟大创新,不仅创造了西周的“礼乐盛世”,还对当代中华民族的复兴产生了巨大影响,尤其“和”思想的智慧内涵绵延不绝,古代的礼乐文明在新时代碰撞出新的光彩。新时代歌舞艺术的创新发展继承了“和”思想之美的内涵,以传统文化的养分来滋养当代艺术发展,借鉴西周的“和”文化提升中国发展品质,以“真善美”的艺术美学意义传达社会主题思想,以“人、家、国”之合汇成大和之美,实现“美美与共”的璀璨景象,使“和”思想在新时代继续开花、结果,开拓出新的方向,铸就新的意义。

(一)当代乐舞艺术蕴含的“和”思想

“和”思想不仅成为西周制礼作乐的独特内涵,还因其创造性、优越性和宝贵价值,得以万世流传,并对新时代的国家建设产生重要影响。当代音乐舞蹈作品的创作和发展,不仅继承了民族文化、乐舞艺术遗产,传承了优秀传统文化,还极力反映现实生活,传达当代人民的思考、感悟和情感,着力塑造美好的国民形象,揭露社会的不良现实,宣扬美好的民族主题。其以乐舞艺术为独特手段,以大团圆的艺术作品传达和谐幸福的主旋律,宣扬社会主题思想和民族文化内涵,映射国家治理智慧,以艺术的创新设计凝聚国人的热情与心灵,以别具一格的舞蹈肢体动作、沁人心脾的音乐旋律,洗礼欣赏者的心灵,通过一场场艺术盛宴的创新设计,打造中国崛起的盛世美景。由此,我们应通过乐舞艺术的动人设计塑造幸福的国民,打造和谐家庭,为国家稳定繁荣注入能量,以“艺术的和品格”铸造“民族之和美”。“和”思想的美学价值和哲学内涵为中国乐舞艺术的发展增添了文化底蕴。

(二)当代乐舞中“和”思想的新意义

传统“和”思想文化在当代中国乐舞艺术发展中绽放了新的光芒,衍生出新生命。当今的“礼乐”更加广泛、深入,不仅表现为政治、法律、文化等形态,还深入人的情感和道德意识中,“和”思想的内涵之美在当代中国绽放了新的光芒,是21 世纪版的“美善相乐”。

首先,我国重视青少年的教育问题,正如西周通过乐舞教育王公贵族子弟那样。我们通过开设文化艺术等课程来提高国民素质,通过各类音乐舞蹈电视节目的播出等,宣扬民族文化,传播社会正能量,号召民族团结等,这都会对人们的思想起到一定的约束作用。此外,我国还将乐舞艺术作为独特手段不断提高青少年的文化艺术情操,使他们亲身体会艺术中的思想与内涵,感受人间的“真善美”,在潜移默化中净化人们的心灵,培养人们的审美能力,使他们具有自强独立的民族精神,引导青少年向积极的方向发展,以达到“修身”的目的。

同时,乐舞艺术的创新发展也成为治国安邦的一种手段,其本质是乐舞艺术在创作、表演时融合并传达“和”的哲学理念和美学价值,张扬“善”的艺术美学价值,以艺术的独特形式宣扬先进文化主旋律,传承民族底蕴和传统文化内涵,最终推动安宁稳定的国家大局的构建。此外,我国乐舞艺术也是促进新时代外交的一种手段,其本质是乐舞艺术在创作、表演时,张扬“善、美”的人文情愫,传达“和”的哲学理念和美学价值,这与世界和平的理念相一致,以乐舞的“和”思想宣扬中华民族的“和”文化,以艺术的独特形式宣扬中国和平外交的主旋律,让世界各国艺术“各美其美”,最后“美美与共”,构建美丽繁荣的和平世界。

三、古今乐舞中“和”思想的内涵及启迪

乐舞艺术中所蕴含的“和”思想,虽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表现特点,但是其内涵和本质始终如一,它是时代的结晶,是人民的智慧,其内涵与美学价值源远流长。

(一)古今乐舞中“和”思想的内涵

《荀子·大略》所云:“利之于正国家也,如权衡之于轻重也,如绳墨之于曲直也。故人无礼不生,事无礼不成,国无礼不宁。”周代制礼作乐,礼乐和合,通过优美的音乐、温婉纤柔的舞姿、文雅的诗文辞藻等,感化人的情怀,将“和”思想的主流意识贯彻到社会各个方面,铸就“治国安邦,一统天下”的西周盛世。转眼当今,我国政府十分重视传统文化、民族歌舞等遗产的收集整理,并鼓励专业艺术人员创作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歌舞作品。多姿多彩的民族舞蹈音乐作品呈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其核心都是追求“和”——愿一切和和美美,万世万物和谐美满。当今歌舞艺术的创新发展和壮大,不仅提高了公众的艺术修养,还极大宣扬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传达了社会的新精神,引领了社会新风尚。

因此,古今乐舞都以艺术的功能承载国家政治功能,通过艺术这一柔和方式感化人民大众。可见,乐舞艺术的创新发展具有新意义,以艺术的创作表演及创新发展宣扬“和合万物”的美学思想,能传承民族底蕴和传统文化内涵,推动共产主义的美好愿景早日实现,让“和”思想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碰撞出别样的魅力,绽放新时代的光芒。

(二)“和”思想对当代乐舞艺术的启迪

当代中国若要延续周代的盛世繁华,实现中国梦,就要重视制礼作乐的成功经验和“和”思想的深厚价值,注重歌舞艺术的独特内涵,充分发挥乐舞艺术中“和”思想的巨大作用。具体而言,当今文艺工作者要勇担责任为人民发声,创作出高品质的艺术作品,以艺术的人文情愫展现社会现实,抒发“和合万物”“美善相乐”的情感,使“和”思想在新时代的艺术中结出多姿多彩的新果实,积极推动文化艺术产业与国家同步前进,让乐舞艺术中的“和”思想在当代绽放新魅力,激发新活力。

当今,我国乐舞艺术发展日益多姿多彩,我们应利用乐舞艺术的独特内涵服务社会发展,以艺术的“和”品格和美学意义弘扬民族精神,以乐舞艺术之柔美构建中华民族之大美,使古代乐舞的“和”思想在当代继续发扬和衍生。同时,以史为鉴,在历史中不断寻找灵感和新方向,珍视历经两千多年的传统哲学文化——“和”思想的宝贵价值,“中国梦”的构想就是“西周盛世”的当代构图。总之,以史鉴今,以史明理,以史聚力,新时代的中国依然在发挥乐舞艺术中“和合万物”的独特价值,追求和实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美好构想,打造新时期中华文明的新典范,而传统的“和”思想也在21 世纪的中国生根、发芽,不仅在艺术上开出新花朵,还为祖国发展锦上添花,在世界舞台上绽放璀璨的光芒。

猜你喜欢

乐舞礼乐美学
中国古代乐舞对当代中国古典舞表演的艺术作用研究
曲阜孔庙雅乐舞的互文性解读与研究——以陈镐《阙里志》为中心
儒家“礼乐教化”与新时代设计人才培养
礼乐之道中的传统器物设计规范
盘中的意式美学
外婆的美学
语文教学中礼乐文化教育的实施策略
唐代丝绸之路乐舞文化的当代传承考释
纯白美学
“妆”饰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