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五有人才培养标准”的音乐表演专业课程体系改革路径

2022-11-23费娅

艺术家 2022年1期
关键词:职业院校课程体系标准

□费娅

随着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推进,创新丰富“五有人才培养标准”理论内涵与优化完善音乐表演专业课程体系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越来越多的院校开始尝试探索基于“五有人才培养标准”的音乐表演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方案。本文一方面详细界定“五有人才培养标准”的新内涵,全面分析音乐表演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新问题;另一方面基于“五有人才培养标准”不断创新音乐表演专业课程体系改革路径,引领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现代化。

近年来,“文化+旅游”概念悄然兴起,2018年正式挂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的重要职能之一便是“推动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这也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推动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转型升级、体质增效的重要途径,彰显文化自信,统筹文化事业。文化和旅游业高质量融合发展归根结底取决于人才,人才培养是其关键动力和根本保障。随着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等高职教育理念的提出,关于高职音乐表演专业在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设置、教学模式改革等方面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

为深入贯彻全国教育大会和重庆市教育大会精神,坚持立德树人,以质量为核心,以改革为动力,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重庆旅游职业学院提出培养“有健康身心、有文化底蕴、有精湛技艺、有创新精神、有发展潜能”的高素质文旅人才。

一、“五有人才培养标准”的本质内涵

截至目前,学术界对“五有人才培养标准”并没有达成统一的意见,也没有对“五有人才培养标准”的具体内涵作出详细说明,大多数院校都是结合自身实际来提出适应教学改革需要、匹配市场人才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或课程教学改革要求。笔者结合职业教育教学特点,基于音乐表演专业人才培养现状,结合学校教学改革要求,在此对“五有人才培养标准”的本质内涵进行具体界定。

第一,“有健康身心”,即要求学生达到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这就需要学生积极参加体育运动,关注身体状态,主动调整心理情绪,缓解心理压力,确保思想政治素质过硬、身体健康素质过硬,从而更好地参加专业课程学习,更好地迎接毕业、就业等各方面的挑战。

第二,“有文化底蕴”。这要求学生在掌握专业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对历史传统文化、民族传统技艺等有清晰的认识和理解,并具备较强的文化素养,能够在将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有效传承并推广民族优秀文化,进而成长为专业的非遗传承人。

第三,“有精湛技艺”。这要求学生具备扎实过硬的专业能力,不仅能够在具体的实习实训或工作实践中应用专业知识技能解决实际问题,还可以适应市场企业对技术技能人才专业素质的相关要求,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被淘汰。

第四,“有创新精神”。这要求学生在专业知识学习和技术技能培养等过程中不断融合渗透创新理念,真正树立创新创业意识,并能够应用最新的网络信息技术创新方式方法,完善技术技能,引领课程教学改革的方向。

第五,“有发展潜能”。这要求学生能够主动参与专业知识学习,主动规划职业生涯,利用线上线下等多重路径来挖掘自身发展潜力,提高专业技能素养,在将来成长为大国工匠人才。

二、“五有人才培养标准”对音乐表演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最新要求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市场对人才的素质和能力要求越来越高,这给作为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摇篮的职业院校教学改革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在此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尝试结合自身办学和专业教学实际创造性地提出“五有人才培养标准”,进而带动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改革。“五有人才培养标准”本身非常注重坚持以学生为核心,坚持以市场人才需求为导向,坚持立足学生认知发展规律、职业教育特点、课程教学实践,来更新育人理念、创新课程内容、改革方式方法、促进实践应用。

对于音乐表演专业而言,同样需要以“五有人才培养标准”为指引来改革创新课程体系。比如,学生需要“有健康身心”来更好地参与课程知识学习和技术技能应用,需要“有文化底蕴”来传承发展民族音乐文化、优秀传统技艺,需要“有精湛技艺”来参加音乐表演活动、展现艺术表现素养,需要“有创新精神”来开发音乐表演项目、设计音乐表演文化创意产品,需要“有发展潜能”来保障对音乐表演本身持续性的热爱,并激发自己不断在毕业、就业等实践工作中提升专业素养和业务水平,最终促进市场企业行业人才需求与职业院校音乐表演专业人才培养供给的有效衔接,切实为音乐表演市场注入新的活力。

三、“五有人才培养标准”应用与音乐表演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具体现状

笔者通过对本校“五有人才培养标准”的应用情况与音乐表演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状况分析发现,虽然“五有人才培养标准”的提出在一定程度上为音乐表演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明确了方向,甚至激起了越来越多教师和学生对围绕“五有人才培养标准”改革音乐表演专业课程体系的讨论,但是在音乐表演专业课程实践教学中却并没有促进“五有人才培养标准”的贯彻落实,也没有建立健全音乐表演专业课程体系,更没有达到预期理想的效果。具体而言,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五有人才培养标准”应用存在的问题

一方面,职业院校对“五有人才培养标准”重视不够。虽然在具体的课程教学方案和人才培养方案中已经明确提出了“五有人才培养标准”的概念,甚至要求各个专业教师在课程教学中融合渗透“五有人才培养标准”的内容,但是却缺少对“五有人才培养标准”实践应用的人财物支持,也缺少对“五有人才培养标准”贯彻落实效果的监督评估,导致很多时候“五有人才培养标准”流于形式,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

另一方面,师生对“五有人才培养标准”的认识不足。职业院校并没有在教师队伍建设和专业人才培养中积极宣传推广“五有人才培养标准”,导致师生对“五有人才培养标准”的具体内涵和最新要求都不太熟悉,也不清楚“五有人才培养标准”对音乐表演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影响和作用,这就让部分想要提高教学质量的教师和想要提升专业技能的学生显得有些束手无策,也不利于在校企合作、师生互动中进一步丰富完善“五有人才培养标准”的内涵,更加不利于创新基于“五有人才培养标准”的音乐表演专业课程体系。

(二)音乐表演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存在的问题

第一,课程体系改革模式缺乏科学性。高职音乐表演专业以培养“技能技术型”人才为目标,是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的一种教育模式。由于高职音乐表演专业的教师来源比较单一,都是来自音乐学院的科班生,他们仍沿用在本科院校时的思路,存在对社会需求不了解、对培养目标含混不清以及对人才培养方案实施不彻底等现象。很多时候,音乐表演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并没有与人才培养方案和市场人才需求挂钩,表现在实际教学中,即音乐表演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基本采用音乐教育专业的培养模式进行,没有明确的课程体系建设思路,使音乐表演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不够成熟,也欠缺科学性、规范性及合理性,不利于统筹引领课程体系建设工作。

第二,课程体系改革理念缺少人文性。音乐表演专业本身对实践性要求比较高,需要学生积极利用线上线下的各种资源和素材来培养音乐艺术文化素养,需要应用院校周边的各种本地非遗音乐文化等开阔学生的音乐艺术表演视野,关注社会市场经济发展需求和音乐表演行业发展要求。

第三,课程体系改革内容出现陈旧化。当前各个职业院校更多的是在尝试探索应用“五有人才培养标准”,没有形成基于该人才培养标准的课程体系建设范例,这就导致很多时候音乐表演专业课程体系建设还是采用传统、落后的思维模式,人才培养方案中忽视了高职院校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的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宗旨,盲目效仿传统本科教育的模式,照搬艺术院校和本科院校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无助于课程体系改革的现代化、信息化及创新化。

第四,课程体系改革反馈存在单一化。虽然近些年职业教育教学评价已经从单一评价教师的“教”转变为既评教师的“教”,又评学生的“学”。但是很少有学校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更加缺少真正将学生的意见和要求纳入评价指标体系的方案,不利于师生共同及时反馈音乐表演专业课程体系改革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自然也就影响到音乐表演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效果。

四、基于“五有人才培养标准”的音乐表演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策略

面对“五有人才培养标准”应用与音乐表演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中存在的问题,职业院校应根据“五有人才培养标准”对音乐表演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最新要求,不但要准确定位培养目标、合理设置课程体系、加快建设教学资源、有效改革教学手段,而且要积极调动教师、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及重视校企合作在一切教学活动中的作用,共同探索基于“五有人才培养标准”的音乐表演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实践策略。

(一)职业院校积极营造基于“五有人才培养标准”的音乐表演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氛围

职业院校需要将“五有人才培养标准”进一步细化,尤其针对音乐表演专业课程教学要求制定更加详细、具体的人才培养标准,切实保障音乐表演专业课程教学活动的实施有依据、有标准、有要求;同时积极宣传“五有人才培养标准”的具体内容,增加音乐表演专业理论课程、实践课程、创新创业课程的软硬件投入,将理论课程与艺术实践相融合,让“五有人才培养标准”在音乐表演专业各种课程教学实践中得以落地生根,营造师生共建音乐表演专业课程体系的良好氛围。

(二)教师团队改革创新基于“五有人才培养标准”的音乐表演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内容

音乐表演专业教师应该共同学习“五有人才培养标准”的内容,共同探讨课程体系建设的思路方案,不断提高整个师资队伍的教学教研能力。教师不仅可以督促学生在日常生活和专业学习中关注身体健康,学习音乐表演相关的历史文化,体验和传承地方性、本土化的民歌民乐等非遗文化,还可以增加学生进行音乐表演、艺术创作的机会,尤其是利用校企合作平台、校内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等带动学生夯实专业技能、培育文化底蕴、创新转化学习成果。

(三)学生群体配合反馈基于“五有人才培养标准”的音乐表演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效果

课程体系作为育人的载体,是实现教育最终目标的关键,需要师生共同配合与协同参与。音乐表演专业学生不仅可以利用线上线下平台及时向教师、学校反馈自己在知识学习、音乐表演等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还可以在课上课下及时反馈对课程体系建设的意见和需求,通过与教师及时沟通交流来共同改善音乐表演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实际效果。

(四)企业在基于岗位能力条件下,参与完善基于“五有人才培养标准”的音乐表演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创新

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应在很大程度上考虑专业与市场需求的对接,因此课程体系的改革应建立在岗位能力基础之上。通过与企业的深度合作,院校教师可以到企业学习企业文化、专业岗位能力和授课技巧,也可以聘请企业人员到院校举办讲座、授课以及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学生可以到企业进行跟岗实习、顶岗实习等,从而把优秀的企业文化、职业素养、专业能力标准引入课堂。校企应共同探讨符合岗位的人才培养标准,创新基于职业岗位的“五有人才培养标准”课程体系。

高职院校应基于“五有人才培养标准”及岗位需求,结合重庆市文化发展“十三五”规划的要求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提出符合实际情况的音乐表演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实施路径和对策建议。这对推动学院落实“1+X+1”人才培养模式,发展优秀文旅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职业院校课程体系标准
最新出版团体标准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艺养教育”凝练与艺美课程体系建设
医学类普通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忠诚的标准
新时期职业院校档案管理的思考
党员标准是什么?
优秀作品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