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音乐课教学中实施合唱教学的策略
2022-11-23王晖楠
□王晖楠
在推进学前教育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受到了教育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为了摆脱传统育人模式的束缚,教师需要站在宏观的角度,立足创造性教学策略的改进要求,在指导和鼓励学生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学前教育音乐课教学的难度系数相对较高,教师需要积极创新教育策略,以合唱教学为基础,进一步凸显教育教学的育人作用及优势,保障教学资源的合理配置及利用。
近年来,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就业率非常高,受到了很多人的关注,同时也为很多幼儿园和早教机构输送了大批合格的优秀教育人才。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种类非常多,教学目标也格外注重对学生艺术领域的技能和素质的培养。合唱作为一种群体歌唱表演艺术,高度重视和声美,要求演唱者在声乐演唱过程中达到和谐、均衡、协调、统一。在全面创新集体教学的过程中,合唱教学发展迅速,这对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有重要的影响。教师需要以合唱教学效率的提升为基础,鼓励学生自主鉴赏,加深学生对音乐的理解,逐步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学前教育音乐课教学改革工作比较复杂,教师需要以合唱教学为切入点和突破口,找准合唱教学的重点及难点,在鼓励和引导学生的过程中调动学生的参与能动性,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确保学生有所收获和成长。
一、学前教育音乐课教学与合唱教学
在新的时代和素质教育改革背景下,学前音乐教育得到迅速发展。合唱在幼儿的音乐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审美意识提升、人文精神强化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高职院校中,以音乐和美术为代表的学科内涵建设和教学改革被提上日程,教育教学比重有了明显的提升,社会各界也开始意识到音乐对学生的重要性。因此,教师在这一课程上投入的时间和精力越来越多。教师需要站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角度,对不同阶段音乐课程的教学元素进行分析和研究,并着眼于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在进一步调整及改进的基础上实现“对症下药”。此外,教师还要积极利用各种现代化的教育教学元素,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及音乐创作能力,给予学生更多感知优秀音乐作品的机会,提升学生的音乐学科核心素养。
合唱教学在高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中的应用,是一种全新的教育教学模式的探索,离不开教师和学生的集体协作。这种课堂授课和表演形式对促进音乐教学的发展及学生音乐素养的提升作用显著,有助于放松学生的身心,让学生获得更多美的音乐体验。教师需要利用明快的音乐节奏、积极向上的音乐风格,不断净化学生的心灵,让学生在自主感知的过程中提升个人的思想境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及审美观。
从微观的角度上来看,合唱教学对培养学生良好的集体主义意识及互助协作精神有重要的作用。学生可以在自主参与的过程中树立良好的自律意识,积极学习音乐知识,提升个人的综合素质。音乐教师一方面要注重教学思路的调整及改进,另一方面要意识到合唱教学的重要性,积极利用多元化的合唱教学形式,逐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此外,教师要以优质的教育教学服务来指导学生、鼓励学生,彰显音乐教学的优势,培养出优秀的学生。
二、学前教育音乐课教学中实施合唱教学的现状
学前教育音乐课教学的基础性比较明显,对教师的要求较高。教师一方面需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创新教学策略,鼓励学生自主实践和主动向上;另一方面需要抓住合唱教学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全面打造高效课堂和生动课堂,加深学生对音乐知识的理解及认知。但是从目前来看,在落实合唱教学的过程中,部分教师出现了思想和认知上的偏差,导致教学质量不够理想。
首先,教师仍然按照体验式的教学模式开展合唱教学,即带领学生对一首歌曲进行反复演唱,教学形式比较单调,导致学生缺乏能动性,整个课堂非常枯燥及乏味。
其次,在实践教学中,教师过于注重学生的自主演唱,往往将学生的歌唱作为课堂教学的核心,忽视对音乐知识的有效传授。这使学生对音乐知识的理解不够深刻及全面,同时面临着较大的学习压力,难以真正体会到音乐学习的乐趣。
最后,教师没有着眼于学生的个体差异性积极调整教育教学策略和思路,导致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及利用率较低。部分教师直接按照自己的主观判断和意见进行分析及研究,最终导致课堂教学偏离主干道。
三、学前教育音乐课教学中实施合唱教学的策略
为了确保学前教育音乐课教学的顺利开展,提高教学质量,教师需要关注合唱教学的有效落实及全面实施,掌握恰当可行的教育教学策略及技巧,加深学生对合唱教学的理解及认知,进一步突出合唱教学的重点及难点,体现学生的主体价值,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动性,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变得更加积极和主动。
(一)创新教学策略和技术
教师需要积极摆脱传统的教学模式,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着眼于教育教学的现实条件,以多维度教学为基础,全面调动学生的音乐学习积极性。在开展合唱教学之前,教师需要以简单训练为基础,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通过热身活动来帮助学生打开喉咙,这有助于学生变得更加自信和乐观。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教师则需要注重对不同声部发声技巧的有效传授,通过教学策略的有效改进,打破师生之间的隔阂,避免学生出现畏难情绪;尽量选择学生比较感兴趣及熟悉的歌曲来指导学生、鼓励学生,让学生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其中,以此来更好地体现学生的主体价值,保障学生能够产生由内而外的学习兴趣和动机,真正打造高效课堂,彰显合唱教学的育人作用。
(二)坚持鼓励教育
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显而易见,因此,其要树立榜样,坚持激励教育,进一步增强师生互动,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调动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在音乐合唱的过程中,由于很多学生对音程和音准的把握不够准确,教师需要以纠正发音为基础,积极指导学生自主合唱,为学生的准确发音做好铺垫。教师可以着眼于日常教学工作的开展情况,进一步调整教学思路和手段,发挥学生的学习能动性,给予学生更多展示自我的机会。此外,教师需要以音乐节奏和音准的把握为基础,利用钢琴来辅助学生合唱,同时让学生担任不同的角色,体现学生的主体价值,培养学生良好的主人翁意识,最终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实现个人学习能力及水平的综合提升。
(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效课堂的构建需要以学生为中心,对此,教师需要以演唱技巧的有效传授为基础,调动学生音乐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合唱教学中,同声部之间的合作最为关键,这有助于实现声音的统一性及和谐性,确保歌曲的完美演绎。教师需要综合利用不同的教育教学技巧,保障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演唱技巧及方式,同时关注对学生错误训练的有效纠正,逐步提升学生的合唱能力,鼓励学生自由分析、大胆想象。课堂合唱教学比较复杂,教师需要注重对学生的引导,端正育人态度,积极利用线索效应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合唱教学指导服务,加深学生对不同经典歌曲的理解及认知,确保学生真正意识到音乐合唱的乐趣及价值,进而全身心投入其中。
(四)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
合唱教学是一门综合性音乐活动,讲究师生的互动性、声部的平衡性、声音的协调性、音色的对比性及队员的集体配合意识。集体配合意识是合唱教学中的核心要素,教师要尤其注重培养学生的集体配合意识,关注每一位学生,做到真正与学生“在一起”。比如,在练习声音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感受集体配合意识建立后声音产生的变化,这就要求各个声部要一起行动,避免各声部单独行动、各唱各音、自说自话。另外,学生还可以采用闭眼练习,效果也比较明显。
(五)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合作意识与集体配合意识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这里重点讲不同点。与集体配合意识相比,合作意识更强调主动性和配合度。在无伴奏合唱作品中,集体音高稍高一点或稍低一点都属于正常。而在实际演唱中,往往是低声部的合作意识高于其他声部,并以其他声部为参照练习,这就要求高声部要有合作意识,在演唱中要听得见低声部的声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体现出声部的平衡;在声音和声部训练中,合唱者可以采用和声连接的方式练习声部,使声部和谐、平衡。合唱追求和声的共振性,追求和音的合作与配合作用,每个声部都要主动与其他声部合作完成和音的共振,达到标准的振动赫兹,其中每个音允许有4 个赫兹的偏差。
(六)培养歌唱的具体意识
一是要培养声音的方向意识。每位教师对声音方向的理解不一样,有的要求在眼前,有的要求在头顶,有的要求在斜上方。笔者认为声音应保持在上方,要求声音向上是较容易理解和统一的。二是声音流动的意识。一首作品的演唱总是在流动和行进中完成的。一般来说,声音的色彩、力度等都保持一致,就会给人一种死板、生硬的感觉。如果加上流动性,情感就会更丰富,声音就会显得有规律。需要注意的是,声音的流动方向与声音位置的方向应保持一致,统一往上,这样的声音就会给音乐带来活力和感染力。三是音量控制的意识。部分教师将音量的大小用“强”和“弱”来表示,笔者认为,这样的表述缺乏精确度,应该换为“响”和“轻”较为准确,“强”不等于“响”,“弱”不等于“轻”。音量的大小与强弱无必然联系,音量大时,往往是向外的、用力的,这时教师应要求学生收着唱;唱轻柔的声音时,往往是向内的、向下的,教师应要求学生放开唱。合唱的声音要做到“轻而不虚、强而不炸”。四是音高的意识。唱高音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向下唱;唱低音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向上唱;做到“高音不偏高,低音不偏低,气息沉下来,位置挂得住”,集中的声音往往有聚拢感。五是速度的意识。歌唱的速度最主要的是稳定,不论快还是慢,都要保持稳定。而在实际训练中,学生往往会出现速度不稳的情况,慢速的歌曲会越唱越慢,容易拖;快速的歌曲会越唱越快,容易赶。因此,保持稳定的速度尤为重要。笔者认为,慢歌要流动唱,快歌要慢着唱、稳住唱。
(七)合理安排合唱曲目
合唱曲目的选择应把握以下几点:一是要考虑合唱队学生的声乐演唱能力,根据学生的演唱能力和水平选择适合的曲目;二是要考虑合唱学生的基本音乐素养,即学生的识谱视唱等方面的能力,选择与学生的音乐基础能力相匹配的歌曲,充分考虑学生在歌曲学习中音乐基础能力的训练和提高;三是要注重歌曲题材的思政主题元素,重点引导学生多演唱一些表现爱国主义、体现民族精神、弘扬真善美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秀合唱作品。合唱本身就是充满着情感教育和情感体验的过程,学生可在掌握合唱歌曲的知识与技能目标的基础上,通过对歌曲作品的学习,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与道德修养,自然而然地在人生态度、社会责任、美学观点和价值观等意识形态方面表现出积极的正面意义,从而达到合唱课程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方面所设定的育人目的。
学前教育音乐课教学中的合唱教学对教师的综合素质有一定的要求。教师需要关注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及交流,了解学生的真实意见和想法,给予学生更多展示自我的机会,积极创新教育教学策略和自主学习方式,坚持鼓励教育和引导教育,全面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确保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