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东阳谷县小麦条锈病的发生及防治措施

2022-11-23朱喜宁布继宾

农业工程技术 2022年8期
关键词:条锈病条形孢子

朱喜宁,王 洋,布继宾

(山东省聊城市阳谷县农业农村局,山东 聊城 252300)

阳谷县处于山东省西部,境内主要为平原,光照资源充足,年均日照时数2385 h,年均降雨量286~851 mm,较适宜农作物生长。小麦是阳谷县的重要农作物之一,常年播种面积80.45 万亩左右。在小麦生长中,条锈病发生率较高,危害严重,会造成毁灭性损失。要切实做好小麦条锈病的监测与防治工作,坚持发现一点、防治一片的防控原则,保证小麦条锈病的防控成效。

一、小麦条锈病的发生特征及流行规律

1、小麦条锈病的发生特征

小麦条锈病的主要病原是条形柄锈菌,其生长发育对温度要求不高,小麦的苗期至成熟期均可侵染,主要危害叶片,叶鞘、茎秆、穗部等其他组织可发生。

不同发育期染病后会出现差异化症状特征。植株染病后,叶片正面会出现明显的褪绿斑,病叶呈纵向弯曲,被害叶片逐渐干枯,早衰趋势较严重。通常,苗期染病后,叶片会出现鲜黄色斑点。成株期染病后,叶片正面会形成大量鲜黄色的夏孢子堆,且产生大量鲜黄粉末。夏孢子堆为鲜黄色的椭圆形,在叶片上成行排列。病程后期,夏孢子堆表皮逐渐破裂,出现锈色粉状物[1]。田间发生条锈病后病株难以正常抽穗,严重降低小麦产量。

2、小麦条锈病的流行规律

小麦条锈病的周年侵染循环规律明显,夏孢子繁殖速度较快,在适宜环境中5~8 天即可繁殖1 代。每个夏孢子能产生夏孢子堆100 个左右,每个夏孢子堆又可以产生3000 个夏孢子。

田间温湿度条件适宜时,秋季越夏病原菌会侵染冬麦秋苗,通常在播后1 个月左右发病。播种时间、与病源距离是秋苗发病的主要影响因素,提早播种或距离病源较近时,小麦条锈病发病加重。冬季气温降低后,病原菌在土壤中越冬。进入返青期后,植株出现发病症状并快速蔓延与扩散。降雨天气较多时,条锈病的蔓延速度将会显著加快。

3、小麦条锈病的发生影响因素

(1)小麦品种

栽培条件相同时,小麦品种会对条锈病的发病时间、严重度等产生直接影响。一些地区大面积种植感病品种时,易造成小麦条锈病的发生流行。

(2)病原菌基数

如果小麦感病品种连年种植,且采用秸秆还田技术,将会显著增加田间菌源基数。秋季病原菌对小麦秋苗进行侵染;次年春季条件适宜后,病原菌会大面积扩散。

(3)温湿度

温湿度是小麦条锈病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如果田间出苗后湿度较大,条形柄锈菌的侵染几率将会显著增大。秋冬气温整体偏高、春季气温过早回升,也会促进条形柄锈菌的繁殖与扩散。

(4)播期

通常情况下,播种较早条锈病易发生,且病情更严重。

(5)氮肥

部分人员过量施用氮肥,导致小麦植株出现徒长,麦株的抗病性降低。同时,旺盛生长会影响麦田的通风透光条件,使其更易遭到病菌侵染[2]。

二、小麦条锈病的主要防治技术

1、农业防治

(1)精选小麦品种

成立农业农村部支持长江经济带农业农村绿色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协调落实中央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决策中涉农工作,研究解决重大问题,提出支持举措。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发展规划司,做好统筹协调、沟通衔接、督促检查、进展调度等工作。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农业农村部门要把农业农村绿色发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建立工作协调推进机制,主要负责同志要靠前指挥,强化工作落实,确保各项任务落地生效。

选用具有良好抗病耐病性的小麦品种,可以降低小麦条锈病的发生率。阳谷县适宜种植品种为济麦22、鲁原502。同时,积极培育抗锈病新品种,丰富当地品种的抗锈遗传基因。定期轮种不同的小麦品种,可有效减轻条锈病的流行与危害程度。

(2)构建间套作制度

条形柄锈菌的传播距离较远,可间作其他作物,有效阻断条形柄锈菌的传播,减少外来的条形柄锈菌孢子数量,小麦条锈病的发病几率和再传播机会等得显著降低。阳谷县小麦种植一般可间作、套作豆类、玉米等作物。

(3)优化栽培管理

小麦收获后及时翻耕,消灭田间自生苗,避免条形柄锈菌源的传播与积累。综合考虑小麦品种生长特性与地区气候环境条件确定小麦播种时间,一般在10 月中旬集中播种。贯彻适期迟播原则,尽量延后小麦播种时间,可推迟秋苗发病时间,有助于培育壮苗。播种时严格控制播种量,避免田间密度过大。调整施肥模式,适当增施腐熟农家肥,氮磷钾的施用比例控制在2:1:2,禁止偏施氮肥。拔节期后追施草木灰,可以提高小麦植株的抗病性与抗逆性。此外,加强田间水分管理,科学制定浇灌计划,避免过量。雨水较多时,及时排出田间积水,降低田间湿度。

2、化学防治

(1)药剂拌种

药剂包衣或拌种可推迟或减轻秋季苗期发病,次年病害发生程度也可降低。一般选用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或20%粉锈宁乳油等药剂,要求拌种均匀、当日播完。

(2)叶面喷雾

播后1 个月左右,监测田间的小麦条锈病发生情况。大田达到1%病叶率时,需及时叶面喷施430 g/L 戊唑醇悬浮剂、25%丙环唑乳油等兑水药液[3]。部分病情严重地块,10 天后再次喷施,以保证防治效果。同时,及时摘除田间发病叶片,带出麦田统一无害化处理。

三、小麦条锈病的关键防控措施

1、明确防控重点

由于小麦条锈病危害性极大,相关部门要切实提高重视程度,明确小麦条锈病防控责任。同时,制定小麦条锈病防控技术方案,科学预测本地区条锈病的发生时期、发生程度等,深入监测、调查存在发生风险的重点麦田。

相关部门要组织拉网式普查,以便第一时间发现条锈病的发病中心,及时开展预警和防控工作。条锈病发生高峰期要增加调查频次,首次发现病株要立即上报。提前明确地区专业化防治服务组织,准备好技术人员和设施设备,一旦发生及时开展统防统治工作。

2、加强调查监测

通过深入调查监测,动态了解小麦条锈病的发生情况,增强防控工作的及时性与针对性。为保证调查监测工作的实施效果,要选择科学的调查方法,明确调查重点。

(1)调查内容

通常,调查内容分为一般调查与系统调查。前者主要调查小麦条锈病的发生时期、危害程度等,后者则监控病害的始发期、盛发期等各个时期的数量消长规律。工作人员要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田块,通过随机取样确定病害的分布和发病率。结合小麦条锈病的发生流行规律,目前主要利用一般调查方式进行监测。

(2)一般调查方法

小麦条锈病调查中,需明确各阶段的调查重点。苗期主要调查感病品种早播或适期播种的麦田,出现病叶需对发病中心、单片病叶发生情况等进行检查。拔节期调查一般在返青后半个月左右开展,乳熟期调查要在病情停止发展前开展。结合当地品种的栽培面积科学确定调查田块数量,应用5 点取样法,每个取样点观察100 片叶子,如实记录病叶率、发生程度等。

3、加强技术培训

综合利用农技小报、宣传车、微信群等形式,广泛宣传小麦条锈病的危害、防治信息等,增强基层种植户的防治意识。病害防控关键期,技术人员要深入基层一线,详细讲解防控技巧与用药知识,提高农户的综合防治水平。此外,可构建奖励举报制度,鼓励基层种植户向主管部门及时反馈小麦条锈病的发生情况,为防控工作的整体推进提供参考。

四、结语

小麦条锈病会对小麦产量、品质造成严重威胁,影响到地区农业的整体发展。种植户要切实增强病害防治意识,从品种选择、栽培管理等方面预防小麦条锈病的发生。主管部门要压实防控责任,统筹调配和利用资源,提高地区条锈病的防控水平。

猜你喜欢

条锈病条形孢子
白菜小孢子超低温保存及复苏后胚状体诱导
南美白对虾养殖孢子虫病频发,实战派专家的五点预防建议
不同杀青处理对条形“宜宾早茶”品质的影响
四年级《条形统计图》的教学设计
小麦条锈病的病因分析及防控措施
小麦条锈病的防控技术
河南省小麦条锈病的病因分析及防控措施
小麦条锈病持续控制的策略
小花园
制作孢子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