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视域”与“视阈”:汉语词汇中用字的形音义适配析例

2022-11-23李庶民

大学书法 2022年3期
关键词:视阈所指视域

⊙ 李庶民

汉字创始之初,因文字数量少,不敷日益繁忙的信息交流应用,故同音、音近、通假或假借字极为常见,彼时文字是为语言传达服务的。随着社会的发展,汉字迅速完善并形成了秩序卓然的系统,而形、音、义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文字特征与特色亦随之完善,这既方便又准确地承担起语言交流与信息传达的职责,又为语言的情感、语气、氛围、色彩提供了直观的视觉符号。出于语言简洁与记录方便的原则,古汉语多为单音节词,每个字的专指大都明确清晰,如“牝”为母牛,“牡”为公牛,“㸬”为二岁牛,“牭”为四岁牛,“犊”为小牛,“特”为大牛,“”为赤色牛,“物”为杂色牛,“犉”为黄毛黑唇牛,“”为白黑杂毛牛,“”为有虎纹的黄牛……随着文字的普及,应用的广泛,在各地方言错综复杂的语言环境中,为方便应用,同音异义、同音异体、同义异体、音异义同,乃至音近、义近的通假、假借便扩展起来,遂孳乳为一字多音、一字多义、同字异构等,文字日趋繁琐庞杂。有音近义同字不同者,如“彳亍”“踟蹰”“踟躇”“踯躅”;有字不同而音、义同者,如“伏羲”“庖犧”“宓羲”“伏戏”“虑羲”;有音、字不同而义同者,如“阿那”“婀娜”“猗那”“猗傩”;有一字多形者,如“遲”“遅”“徲”“迡”“赿”“邌”……当繁复、混乱影响到信息交流的准确清晰时,对文字的规范要求亦随之严肃起来,历史上官方对文字的规范整理,对文字的分类建韵,乃至注音标声等,都使汉字的使用,词汇的组合,文字形、音、义的所指与能指,有了较为统一的标准。字书、辞书的出现,使规范所有使用这一文字的民族和地域有了相对精确的参照标本。

汉字经过几千年的发展,由少渐多、由俭入丰是与社会发展的需求相并行的。这从西汉扬雄《训纂编》收5340字,到东汉许慎《说文解字》收9353字,到晋吕忱《字林》收12824字,到三国魏张楫《广雅》收18151字,到宋代陈彭年《广韵》收26000字、司马光《类编》收31000字、丁度《集韵》收52525字(其中异体字达五分之二),到明代梅膺祚《字汇》收33179字、张自烈《正字通》收33440字,到清代张玉书《康熙字典》收47035字,到1990年出版的《汉语大字典》收约56000字、1994年出版的《中华字海》收85568字……由此可见时代向前发展与汉字扩张的相应关系,足见汉字之纷纭庞大。这固然为语言记录与信息传达增加了致密、准确与精细,同时也为识读、应用增加了难度。故除了一些生僻的字被日常应用所淘汰,还有大量的同音异义、同音异体、同义异体、音异义同的字或被统筹,或被规并,或被简化等,总之是向着方便日常应用整理,但是其弊端也是明显的,如一些专指、专属的文字本义被泛化,成为多义、通识的公用字。如“游”与“遊”,“於”与“于”,“无”与“無”,“万”与“萬”,“分”与“份”,“气”与“氣”,“淤”与“污”,“幹”与“榦”……的确方便了词组乃至书写,虽然不如用本字准确、清晰,但在一般情况下是不会出现误解或误读的。不过有些组词还是要用本字以免出错,如对“旅游”与“旅遊”并无歧义,但是却不能将“游泳”写作“遊泳”。所以人们质疑“居民身份证”本应作“居民身分证”。“份”为古“彬”字;“分”,别也。在今天,二字形、音(声调)、义也皆有别,后引申之义有通假,亦有不可通假之本义,与“游泳”不能作“遊泳”例同。

不知何时,一些学术论文将原来的常用词“视域”都追随时尚写作“视阈”了!“域”与“阈”虽音同韵同(古音同在入声十三职),但形与义的本来差异明显,两个词组的所指与能指是完全不同的,所以典籍中从未见二字通假例。“视”同“域”或“阈”组成“视域”“视阈”两个词组的差异在于,前者为“范围”,而后者为“界限”。故在阅读时对形与义的视觉抽象向词义形象还原是不一样的:“域”的偏旁建类在“土”部,本身便提示了与地域、地界及其引申义范围等相关,给人以宽广的视觉感悟;而“阈”的偏旁建类在“门”部,本身便提示了与门、户等相关,给人以封闭空间的视觉感受。

《汉语大字典》:

域:《说文》:“或,邦也。从口,从戈以守一。一,地也。域,或又从土。”段玉裁注:“既从口从一矣,又从土,是为后起之俗字。”……

yù《广韵》雨逼切,入职云,职部。

①邦国;封邑……

②区域,在一定疆界内的地方。如:领域;海域;流域等……

③范围、境界……

④墓地。《广雅·释邱》:“域,葬地也。”……

⑤居处。《孟子·公孙丑下》:“域民不以封疆之界……”朱熹注:“域,界限也。”

⑥近代数学概念。

其第一义与后面的引申义除了第⑥项外,语义、字义所指都不出范围、界限。有异体字作上“或”下“土”。

《汉语大字典》:

阈:《说文》:“阈,门榍也。从门,或声。”……

yù《广韵》况逼切,入职晓。又《集韵》越逼切,职部。

①门槛。《尔雅·释宫》:“柣谓之阈。”邢昺疏:“柣者,孙炎云:‘门限也。’经传诸注皆以阈为门限,谓门下横木为内外之限也。”……

②门。……

③栏。宋范成大《揽辔录》:“阈谓之栏子。”……

④界限、限制。如视阈、阈值。唐贾至《虎牢关铭序》:“宜其咽喉九州,阃阈中夏。”明管绍宁《送刘君岫归里序》:“环雉而阈,不及马腹。”清阮葵生《茶余客话·唐诗选本》:“唐诗自严仪卿始有初盛中晚之分,前人选择裒集,初不阈于此限。”

二字形、义皆有别,只是音同。“阈”的繁体作“閾”,本义是门限,其引申义为界限、限制。而“视阈”的词义是视野所至的界限。在《词源》中,“阈”字只有一个义项:“门槛。门下横木为内外之限……”而“域”则有:一、疆界,境地;二、邦国,封邑;三、居住;四、墓地,共四个义项。《辞海》《辞源》均无“视阈”“视域”词条,大概认为都包括在“视域”所指的“视界”“视野”或“思想或知识的领域”中了。或者认为“视阈”“视域”是外来词汇的后出汉语义译,故多见于近现代词书中,2005年第五版《现代汉语词典》:

[视域] shì yù 同“视阈”②。

[视阈] shì yù ①能产生视觉的最高限度和最低限度的刺激强度。②指视野:丰富游人的~。也作视域。

而在2012年第6版《现代汉语词典》,将这两个词条作了调整:

[视域] shì yù[名] 指视野:具有国际~社会考察使大家的~开阔了不少。也作视阈。

[视阈] shì yù[名] ①能产生视觉的最高限度和最低限度的刺激强度。②同“视域”。

依照上面的解释,“视域”为你所能看到的并有一定启示作用的信息;“视阈”是为你能观察到的有一定限界的范围。在不同的学科中“视域”与“视阈”会有不同的所指与能指,这必然会在其含义、语法诸意义上有着各自的不同,因此这两者还是有明显区别的,顶多只能是近义词,所以学术论文中必须要弄清这两个词汇在不同的语义环境中哪个更为准确、明晰,而不是信手拈来不辨牝牡骊黄。刘勰《文心雕龙·指瑕》:“立文之道,惟字与义。字以训正,义以理宣。”著述为文,自应于遣词造句用字准确,词顺义达,言简意赅,务求晓畅明白。而在某些书法理论文章中,尤其是某些习惯于弯弯绕的,一味以新名词、外来名词装点自己文章,以为使用“视阈”便一定会比“视域”更洋气、更深奥些,实则并没有理解二者的差异所在。而前代学者在组词用字的搭配上便很讲究,如龚贤《混沦说》:“夫未离阃阈而谈五岳之奇,虽称亦谤也,余何敢。”[1]“阃阈”搭配谨严确切。

书法创作中字形与结构不但直接关系到美的创造与格调、韵味的营构,还会与文字内容所表现的意象生成及抽象——形象思维的经验唤起,通过记忆储备还原阅读文字的概念、范畴等符号所指都有密切关联。以此,甚至有了“结字第一”的书法美学理论。在理论文章中,虽然将文字作为抽象思维的语言符号工具来使用,但是汉字形、音、义的文化载荷绝不仅仅是一种工具符号,它还是人文意蕴丰厚的载体。一个生长在汉文化环境中的具有一定文化程度的人,通过“继承性获得”,自然心领神会地去理解常用字或词特有的形、音、义所指与能指,以及由此而点燃的视觉与思维激情。其发散思维、能动活力、意象生成等诱发的生理、心理反映出的绝不仅仅是一种工具符号,而是书法美创造的载体与灵感诱发的因子,这正是汉字之所以能成为一种艺术的魅力所在。汉字审美不仅仅体现在书法美创造中,其形、音、义对文章形式美的影响,前人早已论及,如南朝刘勰《文心雕龙·练字》:“是以缀字属篇,必须拣择:一避诡异,二省联边,三权重出,四调单复。诡异者,字体瑰怪者也。……联边者,半字同文者也。……重出者,同字相犯者也。……故善为文者,富于万篇,贫于一字;一字非少,相避为难也。单复者,字形肥瘠者也。瘠字累句,则纤疏而行劣;肥字积文,则黯黕而篇暗。善酌字者,参伍单复,磊落如珠矣。”古代文章为毛笔写出,故连续用相同偏旁的字、连续用重复的字、连续用笔画繁杂的字、连续用笔画少的字,都因局部或单调,或拥挤,或诘诎,或疏散,而影响到整篇文章书写出来的形式美。由此可知,字的形、音、义之间是有着不容忽视的内在审美联系的。“丹青初炳而后渝,文章岁久而弥光。”无论书法创作还是论文写作,斟酌字词是有讲究的。

注释:

[1]饶宗颐.澄心论萃[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6:356.

猜你喜欢

视阈所指视域
对戊戍维新派思想家心路历程的思考——以“启蒙自我循环”为视域
趣填51
“一带一路”视域下我国冰球赛事提升与塑造
遗忘者
旁批:建构主义视域下的语文助读抓手——以统编初中教材为例
幻笔的艺术:《红楼梦》的“金陵省”与“所指优势”释出的要旨
火柴迷宫
三维视域下的微电影透视
漂泊叙事视阈下评述《花样年华》的艺术特色
女性主义视阈下小说《红字》多维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