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猪乙型脑炎的诊断与防治

2022-11-23陈欣

中国畜禽种业 2022年8期
关键词:乙型脑炎睾丸

陈欣

(辽宁省海城市农业农村发展中心,辽宁海城 114200)

猪乙型脑炎是由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人畜共患疾病。近年来,我国部分基层养殖场中生猪发生的猪蓝耳病疫情中,其中猪流行性乙型脑炎或猪流行性乙型脑炎混合感染的病例中占主要比重。该病一旦感染生猪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造成一定程度的经济损失。母猪感染后可通过胎盘感染胎儿,直接引发母猪流产、延期分娩、死胎、木乃胎畸形胎、弱仔等繁殖障碍;种用公猪患病后表现为睾丸炎,严重者不再有配种能力而淘汰。在临床治疗过程中缺少有效的治疗药物,做好该病预防与饲养管理工作尤为重要。本文将对我区发生的一起病例做一报告[1]。

1 病原特征

乙型脑炎病毒属于黄病毒科和黄病毒属,呈球形,直径为30~40nm,是一种单链RNA。该病毒主要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脑脊液、血液、脾脏、睾丸和死胎脑组织中。流行地区的吸血类昆虫,特别是伊蚊和库蚊属蚊子等昆虫均可分离出该病毒。病毒在外界环境中存活性不强,50℃30min 或100℃2min即可灭活。但它具有很强的抗低温和耐干燥能力。该病菌在-70℃冷冻条件下数年还具有活性,0℃3 周左右有活性。4℃条件下在50%甘油生理盐水浸泡可存活3~6 个月。活性在pH=7 以下或pH=10 以上迅速下降。对化学品敏感,常用的消毒剂如3%来苏水、石炭酸溶液、高锰酸钾、甲醛或汞等对其有很好的灭活作用[2]。

2 临床症状

病猪体温突升,可高达40~1℃,稽留烧,情绪低落,食欲减退,饮水量增加,两眼结膜出现潮红,脉搏频率为109~120 次/min,大多数患病猪呼吸正常,仅有少数仔猪呼吸和咳嗽现象加剧。肠鸣音明显减弱,排便困难,粪便干燥,少数病猪排出粪便有灰黄色或灰白色黏液附着于表面,尿液呈深黄色。少数病猪存在明显的神经症状,临床出现磨牙、口吐白沫、前冲、转圈等现象。部分病猪后肢有轻度麻痹,跛行,关节肿大。病猪视力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头摇晃,乱撞,最后后肢麻木,倒地而亡[3]。

妊娠母猪患病时常突发流产,产死胎或木乃伊。母猪在临产后期突发流产,流产前会出现轻微发热,流产时会出现乳房增大,有白色乳汁溢出。流产后胎衣不能正常脱落,阴道内有红灰褐色的黏液流出。流产产出的胎儿呈死亡或木乃伊状;活胎儿在产后很短时间内死亡,全身呈水肿;部分仔猪产出后几日常因痉挛而发生死亡;耐过仔猪身体可良好发育,但与同一胎仔猪相比,在体型和生长速度上存在较大差异[4]。

患病猪除发生高烧症状外,主要症状为睾丸炎。睾丸增大,主要发生一侧,两侧为少数。睾丸肿胀大小不一,肿大有1 倍左右。睾丸阴囊皱襞因肿大而消失,呈明亮状,摸起来有热痛感。猪睾丸发红,症状约3~5d 后,病猪睾丸肿胀会逐渐消退,恢复正常状态。这样的猪还可作为种用。有的病猪睾丸萎缩变硬,性欲减弱,失去产生精子的能力,失去繁殖能力而被淘汰。如果只有一侧缩小,仍有繁殖能力[5]。

2018 年,海城市某养猪场饲养的276 头猪突发疾病,其中2 头怀孕母猪,43 头仔猪突发疾病。患病猪出现体温升高,反复性发烧。精神状态不佳,食欲减退,饮水量增加。两眼结膜出现潮红,有的视力障碍。病猪后肢呈微麻痹状,步行不稳,关节肿大,病情严重者后肢麻痹,倒地后死亡。

3 流行病特点

乙型脑炎属于自然疫源性疾病,众多动物一旦染病后会变成该病的流行传染源,其中以猪感染最为常见。该病主要通过蚊虫叮咬传播,病毒可在蚊子体内繁殖,可越冬、经卵传播,次年后再成为感染动物的源头。由于它是通过蚊子传播的,因此,该流行病与蚊子的繁殖和活动密切相关。季节性明显,以高温季节为主。猪的发病年龄与性成熟有关,发病猪多在6 月龄左右。特征是感染率高、低发病率、低死亡率;新疫区发病率高,病情严重,逐年逐渐缓解,最终呈现无症状猪[6]。

4 病理变化

主要病变发生于脑、脊髓、睾丸和子宫等器官。脑和脊髓膜有充血现象,心室和脊髓腔内的液体物质增多。睾丸肿胀内有充血、出血、有坏死病灶等现象。母猪子宫内膜有明显充血现象,黏膜上有黏稠的分泌物,黏膜表面有不规则的出血点。病猪如发生高热或流产等状况后可见黏膜下组织有水肿现象,胎盘出现炎性浸润。流产或早产胎儿脑部有水肿存在,腹水增多和皮下组织有血样浸润。

5 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特点,结合患病猪临床症状特点及怀孕母猪产仔猪状况,病理变化等相关情况可作出初步诊断。但确诊还应借助实验室等手段进行进一步的血清学或病毒学检测。

6 治疗措施

6.1 立即对病猪进行隔离治疗

及时清理使用过的垫料和其他堆积物,并使用驱蚊药物或蚊香驱赶蚊子。也可在猪身上喷洒驱蚊药水,防止蚊虫叮咬。定期对饲养场内的卫生进行消毒,每周消毒2~3 次为佳,及时清理猪群排出的粪便与污水,并对粪便进行发酵处理,对场内排水沟和化粪池要做密封处理,严防蚊蝇滋生[7]。

6.2 成年猪的治疗

生石膏120g,黄芩12g,大青叶30g,芒硝6g,栀子、丹皮、紫草各10g,鲜生地60g,黄连3g,加适量水煎至60~100mL,灌服病猪,每日1 次,连续3d。仔猪治疗可考虑如下中药方剂:生石膏、板蓝根各120g,黄芩18g,大青叶60g,熟地、连翘、紫草各30g。煎服后,连服3d。

实施综合措施进行治疗后,除了重病仔猪和母猪各一头死亡外,其余病猪均治愈,饮食恢复正常。

7 小结

该病应做好与猪布鲁氏菌病、猪细小病毒病和猪伪狂犬病的区别,猪布鲁氏菌病体温不高;大部分流产发生在怀孕的第3 个月,多为死胎,很少有木乃伊胎儿,胎盘出血明显,布满黄色渗出液;子宫黏膜有粟粒状化脓灶和干酪结节,多数公猪睾丸两侧肿大,附睾也肿大,有关节炎,尤其是后肢;疫情无明显季节性;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无化脓性脑炎变化。猪细小病毒病多发生于第一胎母猪,有流产、死胎、胎儿木乃伊化或仔猪虚弱,无神经系统症状,全身症状不明显。母猪的伪狂犬病常导致流产、死胎和胎儿木乃伊化;仔猪有神经系统症状。还需要与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猪衣原体、猪瘟等生殖障碍相区别[8]。

蚊虫叮咬是传播该病的重要因素,因此,在虫蚊滋生季节应及时清理场内污水,防止蚊蝇滋生。同时做好场内外环境卫生消毒工作,及时切断病原传播途径。同时应对饲养环境进行清洁打扫,每周进行2~3 次的消毒处理。及时处理饲养生产中产生的粪便和污水,粪便可通过堆积发酵进行无害化处理,做好场内排水沟和化粪池密封工作,防止感染物污染场内环境,严防场内虫蚊滋生,同时要做好防涝排水工作。

做好日常饲养管理,特别是做好未感染乙脑病毒的幼畜保护工作,禁止从疫区引进动物。一旦感染会迅速发展转变为病毒血症,变成该病传染源,引发更大的疫情。该病对猪较为易感,其饲养周期短,出栏时间快等因素也会加剧该病的流行与传播。因此,在生猪生产时应在该病流行前对饲养的生猪进行有效的疫苗接种,同时在该病流行季节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尽量避免蚊虫叮咬。动物生病后立即隔离治疗,精心照料,可以减少死亡,促进健康。高温季节,由于热应激的影响,猪的抵抗力较低,可在饲料中添加抗应激药物,以增强猪的特异性抵抗力,促进其健康生长。在蚊子繁育季节,应在猪舍内安装纱窗,在门上挂纱窗或安装纱门,并及时喷洒灭蚊外用杀虫剂。在安装防蚊设施时应对猪舍内进行有效的灭蚊蝇工作,喷洒杀灭效果良好的药物,特别是对掩蔽角落、墙缝等空隙进行彻底喷洒,严防蚊虫对猪群造成危害。

应用猪乙脑油乳灭活疫苗进行预防接种,可有效降低仔猪流产综合征的发生,可成功控制猪乙脑炎的发生。如果公猪感染乙型脑炎,出现一侧或双侧睾丸炎后失去种用价值,建议淘汰。猪的抗乙型脑炎母体抗体可保护4 个月以上,公猪和母猪的免疫时间一般在6~7 月龄后。发病期间,除幼雄、雌猪外,同一群内还存在大量易感猪只,加速乙脑病毒传播的可能性。由于乙脑病毒是一种依靠吸血传播的虫媒病毒,在接种猪乙脑时,应在蚊虫活动前1 个月,即5~6 月对当地易感猪进行疫苗接种。4 个月以上的仔猪,每头皮下或肌肉注射2mL 疫苗。在流行季节前,每年5 月前注射猪脑乙脑疫苗。同时,为防止易感雄性、母猪和人感染,还应为育肥猪群进行免疫接种,如有必要,应考虑对母猪和公猪进行加强免疫。

猜你喜欢

乙型脑炎睾丸
猪乙型脑炎概述及其防治
自身免疫性脑炎免疫治疗进展
2011—2020年平顶山市乙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儿童自身免疫性脑炎的研究进展
我国流行性乙型脑炎研究
小儿患感冒家长绷紧脑炎这根弦
临床护理路径在24例流行性乙型脑炎患儿护理中的应用
睾丸扭转14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警惕病毒性脑炎的“偷袭”
睾丸小是否会引起不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