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时代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助推乡村振兴战略

2022-11-23刘媛媛

农村科学实验 2022年14期
关键词:农业农村发展

刘媛媛

(浙江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浙江 金华 321004)

1.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内涵

关于人的发展理论是马克思人本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出发深化了对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认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有着多重的判定标准和实现方式,最突出的表现为人的智力与体力的全面自由化发展,即人能顺随自己心意对自己所具有的能力进行全方位的自由操控。除此之外,还包括人的道德品质、交往能力的自由发展。

而在人所有的行为能力中,劳动是人所特有、区别于动物的最重要的标志,因此劳动能力的自由全面发展在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中就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主要包括人类从事物质生产的能力和从事精神生产的能力。人的体力和智力会在人类参加这两种生产活动时会不断地体现和发挥出来,在实践中产生新的进步并在此过程中不断加速社会进步和实现人自身的发展。

而随着人们劳动能力的不断精进,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于生活的要求也日益多元化。在温饱安全都有充分保障的情况下,自我价值的实现就成了人类最高层次的需求,马克思恩格斯曾以人的发展为尺度对私有制进行了尖锐的批判,指出:“私有制不仅夺去人的个性,也夺去物的个性”“在资产阶级社会里,资本具有独立性和个性,而活着的个人却没有独立性和个性。”可见,马克思认为人的个性发展也是人的发展的重要方面,甚至可以说是最为显著的标志。

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而共同富裕的实现自然也就包括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这、目标的实现,因此,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可以为其提供科学的指引,共同富裕的策略行动严格按照“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方向,而十九大所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是共同富裕目标实现的关键一环。

2.乡村振兴战略在当今社会的开展实施

2.1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义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当前我国的发展阶段和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显著变化,并结合实际提出并深入阐释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部署。明确指出要建设“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新时代美丽乡村,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农村问题一直是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大问题,大革命时期毛泽东就曾经指出,土地问题是中国革命的核心问题,农村问题在中国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不容忽视。在封建社会就受到历朝历代统治者的关注:封建时期的中国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封建社会,从春秋时期鲁国推行初税亩制度、秦朝商鞅变法,到唐代租庸调、北魏均田制、宋代王安石变法、明朝张居正“一条鞭法”“摊丁入亩”,国家农村经济的发展模式与制度结构,是历朝历代都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

即使在战争时期也没有例外,无论是中共领导的大革命时期还是抗战时期,农村革命根据地的经济建设都是一大重点;解放区土改,大生产运动,各级领导人因地制宜推行改制,激活农村经济的发展活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推行了一系列旨在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改革措施:大范围推行家庭联产承包经营责任制、保护农民土地承包权的长期稳定、制定政策支持农业发展、改革制度推进乡镇企业发展、促进农业剩余劳动力有效转移、加强建设农村商品市场、激发农产品的竞争力等等,以促进经济的协调发展和农民自身素质能力的进一步发展。

我国当前已迈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关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性、历史性任务,实施乡村振兴也是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迫切需要。也是走向共同富裕的关键一环,更是实现全体人民自由全面发展的重要依托和保障。

2020 年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关键性的胜利,光荣进入了伟大复兴决胜时期。而目前所面临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广大农村地区,因此更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中之重。

2.2 乡村振兴战略的技术机遇期

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对于如今社会的发展已经不再是陌生面孔,它产生于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多层次需要、飞速发展的社会对科技的呼吁、更是源自于人们对超越自身及现有生活水平的期待。随着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与社会各级各类产业高度融合发展,加速了传统行业的转型进程,逐步迈入智能化生产阶段;劳动方式发生了智能化的转变,也能够更方便、更全面地捕捉大众喜好、加速新产品、新服务的研发,社会产品和服务更加丰富,从而为人的自由发展提供充分的物质条件。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将大数据与乡村振兴进行深度融合,发挥大数据的“引导器”作用,进一步推动农业生产智能化、农业经营管理高效化、农业信息便捷化,从而可以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全方位的有力支撑;为新时代乡村发展注入新动力,立足于乡村的产业、生态、文化等天然资源,注重发挥乡村的主动性,来激发乡村发展活力,建立更加可持续的内生增长机制,更好地保障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农民群众自身素质也能有所提高和发展。

2.3 乡村振兴战略存在的实际问题及对策建议

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助推“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乡村振兴是五位一体的振兴,虽然电子信息技术的成熟发展为其营造了前所未有的便利条件,但是由于受众群体自身劳动素质、社会信息流动、社会政策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具体的推行过程中仍存在许多问题。

2.3.1 产业技术应用程度低

科技带来了许许多多的发展机会,使原有的销售渠道得以大范围拓宽,但大数据与农业产业的结合,要求经营者面对更大范围的经营操作拥有“快、准、狠”的判断力,但是由于经营劳动者自身劳动素质和能力的欠缺,对农业发展中新型的电子运作方式难以全面掌控,使得在实际运营中,销售网络运营难度大、先进科技装备应用率低、基础配套设施不完善、电子商务发展动力不足、市场化适应能力弱等运营适应性问题,已经成为乡村经济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2.3.2 科技人才后备不足

科技发展为当前农业的生产发展增添了活力,但是要想真正促进农业发展的产业转型,就需要大量熟练运用技术,熟悉市场规律的人才,而当前农村经济的发展普遍面临人才资本短缺、劳动者综合素质欠缺、劳动力均龄偏大,人才引进机制不健全等问题。这也加大了技术融入的难度和农村经济平稳运营的成本。

城乡发展差距导致乡村人才纷纷投入城市建设中,青壮年劳力、高素质人群流失严重,留守基层的主要有两类人,一类是基层干部,另一类是老人、妇女和儿童。《2017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农民工总量占到全国人口的 20%,占农村人口的 50%,留守农村的各类实用人才仅有 1690 多万人,占农村劳动力的 3.3%。务农人员普遍文化程度低,老龄化问题突出。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显示,农业从业人员小学学历与初中学历者占总人数的 85.4%,大专及以上学历的仅占 1.2%,高学历人才不足。”此外,农业推广人才,农业生产型、经营型和技能服务型人才严重匮乏。

2.3.3 组织机制建构不健全

乡村振兴是包含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组织全方位的振兴,因此就需要统筹兼顾的谋求发展,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必须时刻注意不能以牺牲生态、文化等方面的利益为代价。这就需要在强化各类组织领导机制,在实践中紧跟中央政策做统一规划安排。但实际中农村党员老龄化严重,党员综合素养欠缺、组织活动弱化,没能形成专门化的组织机制引导现代农业协调发展,使得资源难以有效整合,协调运转。

乡村振兴战略的推广实施,目的就是在于能够更好地满足新时代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助推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实现。而从上述分析中不难发现,要使乡村振兴战略平稳推进,首先就需要农民自身素质的提升,农民的自由全面发展能为乡村振兴提供接连不但的动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而如今社会已然进入了高度智能化的发展时代,大数据技术的成熟应用毋庸置疑地为乡村振兴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更高水准的技术平台和更有保障的技术支持。

2.3.4 对策建议

首先,可以利用成熟的技术搭建全国统一的农业大数据平台。为了能够有效解决乡村振兴战略中出现的问题,必须建立统一的农业大数据平台,将有关信息进行统一归集和管理,形成一个综合性、功能性的大数据中心。同时可以按照国家要求进行数据的模块化设计分类,从而能够更好地整合社会资源;同时建设监测采集体系、动态监查体系等,形成支撑乡村振兴核心业务的信息基础平台,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针对乡村振兴中各级各类不同的行业,将数据进行产业化、个性化的分类整理,为不同需求的大众应用提供可持续更新的信息资源,有效减少资源的浪费率,使大数据更有效率地服务于于农村产业的转型升级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同时,还可以充分发挥大数据助推作用,加快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发挥大数据的信息传播优势,推行政府与各方社会资本合作, 提升资金使用效率, 兼顾大数据运营的公共性和营利性,引导和吸引更多社会资本投资乡村振兴的基础设施建设。在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中,可发挥大数据产业的先行先试作用,重点支持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农业大数据示范工程和项目,探索数字经济的利益联结和分享机制,实现各参与主体的共赢。

最重要的,提高劳动者自身的能力素质,加大力度培养和引进乡村振兴的高科技人才。可将新型农民、新型农村产业经营主体、企业管理者等作为重点培训对象,着力提高他们的掌握信息技术知识的能力水平。

还有要大力培养技能人才,技能人才是创新创业创造的重要力量。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必须要有技能人才做支撑。全面实现乡村振兴必须要有一支高素质的农民队伍。如山西省从2021年起将紧紧围绕“十四五”转型出雏型的目标要求,突出“六新”发展的需要,按照“14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农产品精深加工十大产业集群”等需要,培养3万名相关的技能工人和高素质农民,通过全民技能提升推动全省经济高质量高速度发展。

充分利用各种传播媒介,采取各种形式进行科学知识的普及教育与系统学习,培养一批既熟悉农业农村社会发展规律同时又可以熟练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高科技人才,真正让农民变成具有信息和数据素养的新时代农民。

2021 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正式对外发布。在如今这个新媒体蓬勃发展的时代,如何运用新媒体手段,助力乡村振兴,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如微信公众号可以发挥巨大作用,因为乡村有着丰富的农产品和乡村旅游资源,各个乡镇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平台扩充农副产品和乡村旅游的销售渠道,并通过公众号文章对乡村农副产品进行宣传推广。微信公众号营销的网文语言应以幽默风趣为主要基调,同时要图文结合,讲究色彩搭配,富有美感;要积极利用热门关键词为农副产品进行引流,在提升文章的趣味性的同时注重真实性与文学性。

大数据时代为农民自身的发展提供了非常有利的契机,技术手段的加入,大大促进了农业生产模式的改变,这也向农民提出了新的要求:加强对人工智能技术的学习,迅速地转变为新时代技术农人。在大数据的推动下,农民摇身一变成为了流程数字化的重要实践者,“手机成了新农具,直播成了新农活,数据成了新农资”,折射了大数据在推动乡村振兴中的“动能作用”。要更好地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实,尤其需要我们加强大数据赋能,优化土地、金融、人力等资源配置,才能为发展智慧农业、建设数字乡村、打造新型农民插上“数字翅膀”,实现农村产业兴旺、农民生活富裕。

也可充分发挥大数据的资源整合功能,与相关企业高校、各类研究所,与农村产业建立一定的合作关系,为农民和农业经营管理人员提供与大数据有关的培训和智力支持,提升农民的科技素质,为农业农村发展注入新活力。利用大数据技术对农业产业链全链条分析,实现农产品价格预测预警,从而解决部分农产品盲目生产或供应波动问题。大数据广泛应用于农业种植和畜牧养殖业,利用物联网、遥感、移动互联网、互联网、信息采集车、传感器等设备进行农业种植等生产大数据采集、处理、分析等,根据分析结果对农业智慧生产进行标准化的监管、指导和调度等。通过获取农业生产全过程的灾虫病害信息,结合大数据技术分析灾虫病害状况,提出防治办法和处理意见等,将大大提高对灾虫病害的防治。大数据还在农产品加工与流通领域以及农产品上行和农资产品下行的发挥重要作用,其中农产品质量追溯和农村电商包括农村物流就是典型应用场景,尤其是农村电商破解了我国农业生产经营中个体分散性与大市场对接性的矛盾。

3.结语

乡村振兴的目的是要使农民群体得到发展,不仅是物质生活条件能有所提升发展,更重要的是个体自身的能力能够有全面的提升,在科技发展登峰造极的新时代,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来指导乡村振兴,能够更好地为乡村振兴提供动力支撑和人才保障,使乡村振兴战略在一个更有保障的平台上推进实施,实现经济转型的同时也能提高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程度,更好地助推社会的转型和发展

猜你喜欢

农业农村发展
国内农业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国企发展如何提高“质感”——以陕汽党建引领发展为例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中国农业2017年与未来十年展望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教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