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情境教学模式在小学美术课堂中的应用分析

2022-11-22李纯阳

求知导刊 2022年28期
关键词:情境教学模式美术课堂小学教育

摘 要:小学美术教学有多种开展方式,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结合课程内容和学生学习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艺术、感悟艺术、创造艺术,教师可以在美术课堂上创设生活情境、任务情境等,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文章阐述了情境教学模式对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意义,分析了当前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模式出现的问题,并提出了在小学美术课堂中应用情境教学模式的策略,旨在为教师在美术课堂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法提供参考。

关键词:情境教学模式;小学教育;美术课堂;应用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标准》)指出要培育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实际问题做出有效回应,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着力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美术教师应根据《标准》的指导,积极改进课堂教学模式,运用科学技术新成果开展课堂教学。情境教学法是一种具有灵活性和感染性的教学模式,教师结合课堂内容创设情境,既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艺术作品的内涵,又可以使学生在情境中感悟艺术作品的艺术魅力,激发学生的艺术创作力。因此,探讨情境教学法的有效运用策略是有必要的[1]。

一、情境教学模式对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意义

(一)符合学生认知方式,利于学生学习

情境教学即教师通过构建情境的方式开展教学,这种教学方式对学生掌握课堂知识能起到促进作用。同时,运用情境展开教学,能改变美术课堂中传统的讲授艺术发展历史、分析艺术作品的教学方式,改变学生对美术课堂的固有认知,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小学生年龄较小,阅历不足,认知水平有限,对事物的理解往往处于表层,难以直接感受蕴含在艺术作品中的美。美术课堂中不乏抽象的艺术概念,如果教师直接将抽象的概念讲授给学生,就容易让学生一知半解。一方面,如果学生缺乏对艺术概念的深刻理解,就无法对艺术概念的内容形成深刻印象,不利于学生在理论的指导下进行艺术创作;另一方面,如果学生难以理解抽象知识,就有可能导致其对美术课堂产生抵触情绪,在课堂上不愿意认真听讲,随意开展实践活动,使课堂教学流于形式。相比之下,在情境教学模式中,教师会运用视频、图片、故事、游戏等创设情境,巧妙避免了刻板讲解知识的情况,而是将知识融入情境中,让学生在情境中理解知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这样的方法可以消除学生对抽象知识的恐惧感和陌生感,从而激发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性,提升课堂教学质量[2]。

(二)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和学习态度

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是课堂活动的主导者,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这使得部分学生对课堂教学活动没有兴趣。在这样的状态下,学生对学习的态度比较敷衍,因此并不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教师运用情境教学法,可以吸引学生主动参与活动,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改变其学习态度,让其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受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部分教师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只讲解理论知识,忽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这样的教学方法会制约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如果教师运用情境教学法,就可以避免出现这个问题。情境具有强大的感染力,能推动学生结合自己的经验产生艺术感悟,感受到学习知识的乐趣,从而树立探索知识、理解知识和运用知识的意识。在知识学习任务单的引导下,学生能自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逐渐养成自主学习、深入思考问题、善于观察生活、积极实践的良好学习习惯。例如,教师在运用情境教学法教学鲁教版美术一年级下册《小挂饰》一课时,便可以在课堂上展示生活图片,借助树枝、家庭旧物等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创设生活情境,讲述如何运用生活中的小物品来制作挂饰。这样在学完本课后,很多学生会在课后主动运用家中的废旧物品,如纸杯、毛线、贴纸等,融合自己的创意,制作独一无二的挂饰,用于装饰班级和自己的房间。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力、创造力、动手能力等多方面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同时他们还会树立废物利用、保护环境的意识以及形成认真生活的态度[3]。

二、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模式出现的问题

(一)课堂情境设置与教学内容脱节

情境教学法是教师开展课堂教学活动的一种方法,教师运用情境教学法的根本目的是促进课堂活动的顺利开展,实现课程知识的传授。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部分小学美术教师在运用情境教学法时,存在“为了创设情境而创设情境”的问题。教师为了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展现课堂的创新性,过于重视情境的新颖性和吸引力,忽略了情境创设的根本目的。教师在创设情境上花费大量时间,压缩课堂实践活动的时间,会使课堂教学的效率降低。而且,教师过于重视情境创设,容易导致课堂的重心出现偏移,使学生沉浸在情境中,降低学生对知识的关注度,同時还会限制学生的思维。

(二)课堂上师生关系不平等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越来越受到重视,《标准》明确指出课堂要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个性和多样化发展需求,着力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是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和学生之间应该是和谐、友好的关系,这样才能促进课堂活动的顺利开展。然而,部分小学美术教师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对学生的学习需求没有形成正确的认识,忽略了学生在课堂上自主思考和实践创新的需求,没能转变课堂教学模式,使得课堂教学的效果不够理想。有的教师虽然尝试运用了情境教学法,但是受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情境创设并不成功。例如,部分教师在构建情境时,只是选择一个场景进行简单描述,接着就让学生展开想象,然后提出问题。这样一来,学生很难进入情境,课堂教学最终又回到了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的情境构造过于扁平化,问题提出过于集中,会让学生难以全身心投入情境中,也就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课堂气氛沉闷。

(三)情境要素不完整

“情”与“境”是情境教学法的重要元素,高质量的情境构建应该是使“情”和“境”达成有机统一,“境”中生“情”,“情”中含“境”。教师在运用情境教学法时,不仅需要对情境进行生动形象的描述,还需要在课堂上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师生共同完成情境创设。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部分美术教师在创设情境时,存在“情”或“境”缺失的问题。例如,一些教师运用故事的方式来构建情境,但是在构建情境的过程中,忽略了学生的年龄特点,只用语言描述“境”。小学生由于知识储备和阅历有限,其想象力和理解能力还处于形成阶段,如果教师只描述“境”,就难以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画面,进而导致情境构造出现问题。还有的教师会对课堂教学环境进行装饰,但却没有调动学生的“情”,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只运用多媒体构造“境”,却忽略了与学生进行“情”的互动,师生之间缺乏交流,学生情感投入不深,无法融入情境中,导致情境教学效果不理想。

三、在小学美术课堂中应用情境教学模式的策略

(一)以课程为中心创设情境

情境创设的主要目的是推动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因此,教师在创设情境时,应以课程内容为导向,以知识为核心要素,发挥情境的作用,让学生学习知识、理解知识,并运用已有知识拓展思维。例如,在学习《彩墨世界》一课时,该课程的教学目标如下:(1)让学生初步了解彩墨画的艺术特点;(2)让学生学习中国画用笔用墨的方法,并能大胆运用彩墨表现充满生活情趣的画面;(3)通过彩墨表现生活中的情趣,激发学生对中国文化、生活和自然的热爱之情。因此,教师运用多媒体构建情境时,应该选择与彩墨内容有关的动画或者图片,如可以运用《小蝌蚪找妈妈》这部水墨动画片来引导学生学习彩墨画。

《小蝌蚪找妈妈》是学生耳熟能详的故事,以彩墨画的形式展现这一故事能使其具有独特的魅力,学生随着故事的发展会在不知不觉中融入欣赏水墨画的过程中。当视频已经调动学生学习水墨画的积极性时,教师再提问:“根据你们的观察,彩墨动画和我们平时看到的动画有什么不同之处?”这个问题能引导学生通过对比其他动画的画面总结彩墨画的特点。接着,教师可以截取《小蝌蚪找妈妈》的某一帧画面,让学生对这个画面进行分析,猜测作者是如何画这一画面的。这一环节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见解来预想绘画的步骤,为后面学生自己画彩墨画奠定理论基础。接着,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课本中展示的几幅彩墨画,并向学生提问:“除了课本上展示的几幅图外, 我们还能用彩墨画的形式画些什么呢?”这一环节能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开放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生活中,激发学生对生活和自然的热爱之情,达到第三个教学目标。例如,教师可以借助学校的树、花、水池等学生熟悉的事物,通过分析其特点引导学生感受这些事物的美,从而激发学生观察生活的兴趣。

(二)加强师生在情境中的互动

《标准》提出,要突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分析班级群体和学生个体的实际需求,运用多种方式和学生展开互动,促使学生集中学习注意力,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从而提高教学效率。情境教学模式下,虽然教师是情境构建的主角,但是教师构建情境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学习和理解课堂知识,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关注学生的课堂反应,灵活构建情境,保证情境构建符合学生实际情况,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融入情境中。教师首先要转变教学观念,让学生在课堂上多做事、多开口、多思考,而自己则要充分发挥辅助作用,为学生提供帮助。例如,在教学《太空新居》一课时,教师不应直接按照自己的想法为学生构建出太空新居的面貌,限制学生的想象力,而应先让学生结合当前房屋的特点,发挥想象力,自行构思他们心中的太空新居。这样一来,可以保护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摆脱教师想法的束缚,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此外,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并没有直接构造关于未来的情境,而是立足于当前房屋的特点,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与学生共同探讨未来新居的模样。这种构建情境的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情境构建更加契合学生的需求。

(三)创造软、硬条件,保证教学情境的完整性

教师想要构建高质量情境,还需要创造软、硬条件,灵活应对情境构建中出现的状况。例如,教师在开展《变幻无穷的形象》这一课的教学活动时,可以在课堂上创作一个有关形象变化的故事。教师首先需要运用逻辑思维构思整个故事,确保故事完整且符合学生认知。同时,教师在构思故事的過程中要留一些空白供学生想象,并设置一些课堂提问,预测学生可能会提出的问题,模拟课堂活动,为课堂情境的构建创造良好的软条件。此外,教师还可以用卡纸、塑料瓶、丝带、纸壳等制作各种不同的故事形象装饰班级,使班级环境充满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创造具体环境,就是在为课堂情境的构建创造硬条件。

结语

综上所述,教师有效运用情境教学法可以提升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质量。美术课堂本身具有浓厚的艺术气息,考虑到小学生艺术修养不足的问题,教师应运用情境教学法,构建情境,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这对于学生掌握艺术理论,养成艺术修养是有利的。但是,教师在创设情境的过程中也要注意,应以课程内容为核心创设情境,让学生能够在情境中完成对课堂知识的学习。同时,教师在运用情境教学法时,还要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保证学生真正融入情境。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已有的教学条件来辅助情境构建,让情境构建更加轻松、有效。

[参考文献]

【1】范庆玲.以情境教学为支撑,让小学美术课堂充满活力[J].新课程,2021(46):220.

【2】施筱雯.基于情境教学的小学美术高效课堂构建研究[J].新智慧,2021(21):95-96.

【3】王芳.小学美术课堂情境教学初探[J].中国文艺家,2019(9):186.

作者简介:李纯阳(1994—),男,山东省东营市东营区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情境教学模式美术课堂小学教育
情景教学模式下的日语会话课程改革
市场营销策划课程情境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就业导向视角下中职美术课堂教学提升学生能力路径探析
用好课堂提问,让美术课堂动起来
美术课堂学生活动方式的空间定位
探究“学讲计划”背景下的语文教学
研读教材,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
提高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与有效性的方法研究
略谈小学语文课堂的生活教学
音乐欣赏教学情境模式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