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减”政策下的小学教育管理策略

2022-11-22才项

求知导刊 2022年28期
关键词:管理策略小学教育双减

摘 要:教育管理是不断前进、发展的。“双减”政策作为国家教育风向标,为小学教育管理改革提供了确切的指导方向。新政策缓解了小学教育管理中存在的措施推行效率低、教育观念落后、教学改革流于表面等问题,为小学教育管理起到紧跟国家教育目标、强化校方软实力、落实学生全面发展等积极意义。基于以上背景,文章从解读“双减”内涵、转变教育理念、完善管理体制三个维度出发,探究“双减”政策在小学教育管理改革中所扮演的角色,旨在启发一线教师。

关键词:“双减”;小学教育;管理策略

一、小学教育管理现存问题分析

(一)团队管理力度松懈,措施难以高效落实

古语有云:“单丝不成线,独木难成林。”优秀的师资团队缺乏强有力的教育管理,也难以发挥团队管控的辐射价值。小学人员架构可以系统分为教科、后勤、学生管理、教务、财务、校办公室、年级组教学团队等部门,其教育管理措施由校长、副校长、教导主任、政教主任、后勤主任、一线教师逐级下达。学校教育管理事务范畴相对庞杂,因此,基础管理成效与实际预期存在差异在所难免。另外,部分一线教师存在重视个人执教能力提升、忽略团队能力培养的现象,加之其他种种原因,使校方教育管理团队力度松懈,管理措施难以高效落实。

(二)教育观念相对落后,难以发挥统筹优势

教育的发展遵从事物普遍变化发展规律,受科技水平、综合国力等因素影响,小学教育理念随着国家前进的步伐不断重新定义。在推行“双减”政策时,部分校方教育管理者仍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难以割舍应试教育带来的成绩优势,在进行教育管理时半推半就,“双减”政策推行力度不够。教育观念的落后使校园教育管理改革缺乏明确的指导方向和改革价值。

(三)管理改革盲目投入,管理形式流于表面

在“双减”背景下,部分小学管理者存在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现象,对“双减”政策的理解停留于浅层,盲目投入管理改革,为了调整而调整,改革力度声势浩大但收效甚微。造成此类问题的原因是校方教育管理者缺乏精准的教育改革目标与标准化路径,此类问题将导致校方教育管理形式流于表面,难以发挥实质用途。

二、基于“双减”政策优化小学教育管理的意义

(一)落实“双减”政策,紧跟国本教育大计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作为国家未来发展的内在驱动力,在我国未来发展总布局中占据重要战略地位。“双减”政策正是国家面对全面发展的人才需求和社会规划迈出的重要一步。在小学调整教育管理策略,深度落实“双减”政策,做好校本教育管理工作,有助于国家教育战略的推进,为国本力量打下坚实人才基础。

(二)优化管理水平,积累软性教育实力

围绕“双减”政策调整小学教育管理措施,有助于校方优化自身管理水平,为校本教育资源积攒教育软实力,切实提升校方育人水平。立足校园内部看待教育管理调整,当下的教育管理改革策略能产生破而后立的效果。新旧教育管理举措的更迭促使校方紧跟时代教育需求,与学科教育工作紧密配合,有利于学校的长足发展。

(三)关注学生成长,落实全员发展目标

学生是“双减”政策的直接受益者。围绕“双减”政策调整校方教育管理举措,不仅能解放学生课后自主学习时间,缓解学生精神压力,更能调整整体性教育理念,使小学教育管理侧重于学生核心素养与能力培养,使学生全员发展、全面发展,实现个性化成长目标,化被动为主动,突破传统教育的桎梏[1]。

三、围绕“双减”政策优化小学教育管理的有效策略

(一)解读“双减”内涵,加强执行力度

1.落实减负措施,为学生“做减法”

《论语》曰:“欲速则不达。”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普遍受应试教育理念影响,为学生布置大量习题类作业,占据学生自主学习时间。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逐渐产生枯燥、厌学、疲惫之感,其作业完成质量有所下滑。为提升学生课后学习效率,教师以更多习题作业弥补效率缺失……如此往复,形成恶性循环。家长面临的教育压力与学生有所不同,一方面是繁重的课外培训带来的经济压力,另一方面是教育水平有限带来的精神壓力。家长更易受情绪、教育理念、家庭环境、工作等客观因素影响,对教育压力的感触更为深刻。由此观之,学生课后作业量过多、作业时间过长、课外培训负担过重是校方执行“双减”管理政策首要面对的问题。小学教育管理者应换位思考,以学生为本,站在学生、家长的角度,为学生课后作业负担“做减法”。一方面加强作业优化与监管力度,鼓励一线教师重整作业设计理念,按照“双减”要求布置定量作业,减少学生不必要的作业题量,将题量与作业时长控制在学科单元课时内,减轻作业压力;另一方面提供课后教学辅导服务,运用校方统筹管理优势搭建课后学习服务体系,重新规划教师在校教育时间,按照师资水平进行分班调配,充分发挥校方教育主阵地作用,减少学生家长在课后学习中承担的教育职责,缓解家长精神与经济双重压力。小学教育管理者根据减负措施调整教育管理计划,为学生“做减法”,能有效促进“双减”政策的切实推行[2]。

2.加强团队管控,为管理“做加法”

“将欲取之,必先予之。”这是我国著名思想家老子的观点,在教育改革领域同样适用。“双减”政策并不意味着一味减负,提质与增效同为“双减”教育改革要求,与减负策略既相互补充,又和谐统一。面对教育改革的浪潮,小学教育管理者要想实现管理转型,就必须舍弃传统教学的舒适区;要想为学生学习效率“做加法”,就必须先给予学生部分课余自由。得与失是相互转化的,在为学生“做减法”的同时,小学教育管理者需从校方教育角度“做加法”,以填补贸然减负带来的教学任务空白。教育管理“加法”要融入小学教育的各个环节中。教育管理者可以将部分课后教学任务迁移至在校时间,为学生在校学习“增效”。一线教师可以调整课堂教学结构,增设集体专列环节,使课堂节奏更紧凑、内容更丰富,实现课堂“提质”。校方可以拓展网络教学资源,为学生课后自主学习提供明确指导。教师可以延长学生在校学习时间,使学生受集体学习氛围影响,高效完成课后作业任务,增加在校学习效益。“做加法”教育管理策略对学生课前、课堂、课后学习均有所增益,其教育管理力度大、覆盖率广、内容多,需统筹多方校本教育资源。因此,教育管理者需加强校方教育管理团队管控能力,促使各教育部门充分重视管理职责的履行与落实,提升协同合作与执行能力,确保减负与增效达到有机平衡[3]。

(二)转变教育理念,坚持以人为本

1.平衡教育侧重,强化核心素养

小学教育管理改革从转变教育理念开始。传统应试教育理念中存在诸多短视化、功利化问题,虽在提高学生成绩上卓有成效,但不利于学生长足发展、全面发展,且“以分数论英雄”的教育论调对学生个性发展造成严重挤压。学生学习思想受应试教育理念影响,能力培养有失偏颇,主观学习意识有限,不利于学生长足发展。转变教育理念从坚持以人为本开始。教育管理者需站在学生角度思考问题,体恤学生学情、理解学生思想、遵循小学生身心发展原则、尊重学生多元智能差异,使学生个体发展和而不同,呈现百花齐放的态势。小学生处于“三观”建设与学习能力初步养成阶段,初期的学习意识、学习思维、学习能力培养极为重要。校方教育管理者需从内部达成共识,展开教研活动,调整校方教学总侧重,由以提升应试能力为教学侧重改为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教学侧重,教育管理者需积极向一线教师普及新兴教育理念,促使教师关注学生个性化发展,发掘学生潜在多元智能,以精神教育、素质教育为在校教育的基础内容,平衡能力培养与应试水平培养的比重。在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指引下,一线教师受新兴教育理念的影响,其教学中心逐渐向核心素养偏移,学生学习意识、学习思维、学习能力均能获得有序提升[4]。

2.重视素质教育,促进个性发展

“学校的目标始终应当是:青年人在离开学校时,是作为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一个专家。”这一观点与素质教育理念内涵不谋而合。素质教育的宗旨在于通过教育行为使受教育人的整体素质获得提升。素质教育不仅围绕个人修养,还在于人与集体之间的和谐交流,对社会、自然的积极认知。素质教育目标在学生知识、艺术、道德等方面均有所侧重。在小学教育管理中落实素质教育理念,需从环境、师资力量、课程建设等方面综合展开教学优化,以此提升教学质量,向培养高素质人才靠拢。有别于知识能力、核心素养等指向性教育,素质教育更趋向于精神建设。由于其难以通过考试和测验凸显其成果,因此普遍不受到学生与家长的重视。教育管理者需重视素质教育理念,积极在校举办多元化素质教育活动,形成具有固定性、可行性的校园活动长效机制,结合教育目标拟定周期素质教育主题,如中华传统文化主题、民族团结主题、节日主题等。以积极健康的教育主题熏陶学生、感化学生,为小学生保持心理健康、塑造积极心态提供内在驱动力。在积极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学生多元化智能得到充分发展。教育管理者需向一线教师渗透多元化智能理念,引导教师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尊重学生智能差异,引导学生发掘自身个性化优势,扬长避短,探索出适合自己的个性化成长路径[5]。

(三)完善管理机制,推进教育改革

1.优化团队建设,实现持续成长

“人们在一起可以做出单独一个人所不能做出的事业。”在小学教育管理过程中,个人能力提升固然重要,但团队的协同合作能力、集体意识、团队默契度均会影响学校教育管理的落实成效。小学教育管理者首先应从自身出发,端正自身教育理念、思想、行为,以身作则为教育者做出榜样。小学教育管理者还可对部门与部门之间、集体与个人之间的团队合作意识展开深度探究,定期开展校内教研活动,强调上下一心、高度执行管理措施的重要性,使一线教师灵活运用协同合作思维,接收校园教育管理指令后,按个人理解,在实际教学中,结合班级学情补充发挥,力求校园教育管理措施在管辖区范围内得到深度落实。优化团队建设还可从提升部门价值、作用方面入手。小学教育管理者需深度了解学校基础人员架构,对不同组织部门提出与选择相关的规范和要求,使部门与部门之间有需要时相互配合,无指令时各司其职,协同有序地前进发展。此外,对于直接接触学生集体的一线教师,小学教育管理者应重视其个体教学水平,大幅度开发校本教学资源,定期组织教师校本培训,开展热门研讨会议,完善个人成长体系,充分关注一线教师的进步与成长。小学教育团队集多样化教育功能于一体,在完善校园管理机制的过程中,教育管理者需充分考虑到管理策略的可行性,规避短视化、功利化成长理念,使校园教育管理机制日趋完善,形成可持续发展模式[6]。

2.构建评价体系,补充教育闭环

“成功和失败都是一种表现形式、一种对结果的评价,人们可以从中获取经验。”构建完善的评价教育体系对小学教育管理来说起到积累教学管理经验、实施动态监管、打造信息数据库、提升教学质量等多元化教育作用。小学教育管理的每一项举措,从提案、准备、践行到最终反思总结,形成完整的教育工程闭环。其中,反思总结是师生最易忽略的教学模块。打造包含学生个体、班级数据、年级数据、教师往期教学评价、校园重大活动管理备案等内容于一体的综合性小学评价教学体系,能使即时教学数据得到不间断积累,以此扩充校本教育资源,为未来教学与管理调整提供参照蓝本。小学教育管理者可以选择信息化校园管理平台,以多人线上操作实时更新的方式完善校园评价体系,利用信息技术的便捷性,开放部分学生查看权限,促使学生从教学反馈中获得反思,自发调节学习状态;使评价教学发挥其实际价值,使反思、总结成为教育管理常态,为优化小学教育管理提供参考[7]。

结语

综上所述,从“双减”政策内涵解读的角度出发,对学生课后学习“做减法”,对校园教育管理“做加法”,强化“双减”执行力度。从教育理念的更迭出发,摒弃传统教育理念误区,实现素质化、个性化发展。从完善校园管理机制出发,对内优化校园管理团队建设,对外完善评价教学体系,以此优化教育管理改革,实现人治与规治的和諧统一。小学教育管理理念是不断变化、发展的,教育管理者需以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重视国家教育改革动态,随时调整校本管理目标,使学校教育管理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何玉田.小学教育管理中激励机制的运用初探[J].甘肃教育,2022(7):43-46.

【2】郑培龙.“双减”政策下的小学教育管理策略[J].新课程,2022(7):73.

【3】张夏陶.新时期做好农村小学教育管理的实践探索[J].新课程,2022(1):237.

【4】马仲维.以人为本视角下的小学教育管理模式的研究[J].新课程,2021(51):237.

【5】康维永.新形势下乡镇小学教育管理工作的思考与探索[J].陕西教育(教学版),2021(12):20.

【6】向兰,盛敏,张惠玲.民俗文化教育在小学教育管理中的融入[J].教师,2021(30):62-63.

【7】孔辉.素质教育视角下的小学教育管理问题与对策初探[J].当代家庭教育,2021(29):37-38.

作者简介:才项(1977—),男,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碌曲县教育和科学技术局。

猜你喜欢

管理策略小学教育双减
房建工程招标组织与合同管理策略
论减税降费背景下的企业财务管理策略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建筑工程管理策略探讨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策略的应用探索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探究“学讲计划”背景下的语文教学
研读教材,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