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山”理念的形成发展和体系结构
2022-11-22王景新
◎ 王景新
提 要:“两山”理念是习近平同志在长期探索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关系及其实践经验积累基础上,在主政浙江期间形成,在担任党和国家领导人后不断发展而成的完整体系。“两山”理念的理论基石是坚持以人为本、五位一体、万物和谐、可持续发展和可持续安全的方法论和发展观;形成基础是浙江“生态省”建设、“八八战略”以及“山海协作”和“千村示范、万村整治”两大工程;理论精髓是“人和自然”之间、“两座山”之间、“两座山”与“五位一体”战略布局之间的三大关系法则;实施原则和路径是“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两山”理念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内容,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的行动指南。“两山”理念为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探索全球生物多样性、绿色发展、有效治理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了中国方案和东方智慧。
一、“两山”理念的形成发展
“两山”理念是习近平同志在长期探索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关系及其实践经验积累基础上,在主政浙江期间,用战略思维洞悉当代中国应对全球生态危机和气候变化,贯彻中共中央“科学发展观”,谋划和实施浙江“生态省”建设、“八八战略”以及“山海协作”和“千村示范、万村整治”两大工程的过程中形成,在担任党和国家领导人后发展成完整体系。
2018年5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对生态环境工作历来看得很重。在正定、厦门、宁德、福建、浙江、上海等地工作期间,都把这项工作作为一项重大工作来抓”[1]。他在陕北插队时,曾到四川学习沼气池建设技术、带领村民修沼气池,以改革农户薪柴和村庄环境卫生的方式改善生态环境。他在河北省正定县工作期间即谋划经济发展和生态战略问题。1984年3月2日,他在《发展农业、农村经济要多一些战略眼光》一文中写道:“如何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给人类、给农业经济的发展,提出了一个世界范围的问题,或者叫农业发展的生态战略问题”[2]。他担任福建省宁德地委书记期间(1988-1990),面对东南是大海、西北是高山的区域经济地理环境,提出了“山海协作”发展模式,即依托荒山和荒滩发展开发性立体种植业。这一举措成为闽东脱贫振兴的一个重要战略,得到了老百姓的支持和肯定[3]。他担任福建省省长之后提出创建“生态省”。2002年10月,习近平同志从福建调任浙江省代省长,赓续浙江“山海协作工程”①2002年4月,浙江“山海协作工程”正式实施。,是年11月20日任浙江省委书记,12月18日,他主持召开省委十一届二次全体(扩大)会议,提出“以建设生态省为重要载体和突破口,加快建设‘绿色浙江’”②专访(采访对象为张鸿铭,采访组成员为邱然、黄珊、陈思).习近平同志的“两山论”是非常了不起的思想创造——习近平在浙江(十二)[N].学习时报,2021.3.17.。2003年3月,国家环保总局批准《浙江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浙江省成为全国第五个“生态省”建设试点省。是年7月,中共浙江省委第十一届四次全体(扩大)会议推出了“八八战略”,即发挥“八个优势”和相应提出“八个方面的举措”,其中第五、第六项分别是:发挥生态优势,“创建生态省,打造‘绿色浙江’”;发挥山海资源优势,“努力使海洋经济和欠发达地区的发展成为我省经济新的增长点”③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5%AB%E5%85%AB%E6%88%98%E7%95%A5/4126475?fr=aladdin.。2003年始,浙江启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把农民反映最强烈的环境脏乱差问题作为乡村治理的突破口,“至2007年,对全省10303个建制村进行初步整治,并把其中的1181个建制村建设成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④同②.,延续为现在的全国美丽乡村建设。“两山”理念正是在上述丰富、生机勃勃而富有成效的实践中逐步形成的。
2007年,浙江日报结集出版《之江新语》[4],收入习近平同志自2003年2月至2007年3月为《浙江日报》撰写的232篇短论,其中涉及“两山”理念以及论述浙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生态省”建设、“八八战略”等方面的50余篇。如:2003年8月8日,《环境保护要靠自觉》首次论述“‘只要金山银山,不管绿水青山’,只要经济,只重发展,不考虑环境,不考虑长远,‘吃了祖宗饭,断了子孙路’而不自知,这是认识的第一阶段……”[4]。这是习近平到湖州市安吉县余村考察之前关于“两山”理念的最早论述。《之江新语》中相关论述还有《既要GDP,又要绿色GDP》(2004.3.19)、《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双赢》(2004.4.12)、《发展观决定发展道路》(2004.12.26)、《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是一场革命》(2005.2.23)等20多篇。这些论述,为他余村考察(2005.8.15)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做了理论准备。余村考察之后,他发表的《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2005.8.24)、《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辩证法》(2005.11.23)、《从“两座山”看生态环境》(2006.3.23)、《破解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两难”悖论》(2006.9.15)等20多篇短论中,“两山”理念不断充实发展。《之江新语》可以看成习近平“两山”理念和生态文明思想的奠基之作。
习近平同志主政全国后,“两山”理念沿着三条主线拓展。其一,将“绿水青山”“金山银山”分别拓展为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自然生态系统、人类社会物质生产生活条件和一切社会财富。2016年3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黑龙江代表团审议时指出,“绿水青山是金山银山,黑龙江的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⑤新华社记者霍小光.习近平参加黑龙江代表团审议: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DB/OL〕.新华网.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6-03/07/c_128779874_5.htm.。他在多地多次考察中逐渐把“草”“沙”和“碧海蓝天”纳入其中。其二,将“两座山”的道理延展开来,作为发展理念、生态文化和推进现代化建设的重大原则,指导各方面的工作。《从“两座山”看生态环境》要求“把这‘两座山’的道理延伸到统筹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上,……要作为一种发展理念、一种生态文化,体现到城乡、区域的协调发展中,体现出不同地方发展导向的不同、生产力布局的不同、政绩考核的不同、财政政策的不同”[4]。2018年5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讲话》中肯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是重要的发展理念,也是推进现代化建设的重大原则”[5]。2021年6月考察青海时强调“保护好青海生态环境,是‘国之大者’”。2022年4月第三次考察海南时重申,“海南以生态立省,……要跳出海南看这项工作,视之为‘国之大者’……”①央视新闻.从习近平五指山之行,看“两山理论”生动实践〔DB/OL〕.央视新闻客户端.2022.4.12.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298940862253 12932&wfr=spider&for=pchttps://m.gmw.cn/baijia/2022-04/.。显然,“两山”理念并非局限于山水林田湖草沙冰和碧海蓝天等自然生态环境要素的价值实现,而是习近平治国理政、建设“美丽中国”和“万物和谐的美丽世界”的重大原则和理念。其三,将一域发展置于全国和世界大局中去思考、谋划和实践。2003年11月,他在《要有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中强调,“各级党政一把手要站在战略高度……用战略思维去观察当今时代,洞悉当代中国,谋划当前浙江,切实把本地、本部门的工作放到国际国内和全党全国全省的工作大局中去思考、去研究、去把握,不断提高领导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4]。“两山”理念从提出之时就包含了探索世界可持续发展的创新性和开放性。
2015年中央政治局会议通过《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正式写进中央文件,成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内容。2017年,“两山”理念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写入党的十九大报告和修订后的党章,成为中国共产党的行动指南。
二、“两山”理念的体系结构
“历史从哪里开始,思想进程也应当从哪里开始,而思想进程的进一步发展不过是历史过程在抽象的、理论上前后一贯的形式上的反映;……每一个要素可以在它完全成熟而具有典范形式的发展点上加以考察”②恩格斯,卡尔·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A].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十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2.11.(532).。遵循恩格斯的这一科学方法去研究,习近平“两山”理念包含着“两山”方法论和发展观、“三大关系法则”和“三大共同体”等完整体系。
(一)“两山”理念的理论基石是坚持以人为本、五位一体、万物和谐、可持续发展和可持续安全的方法论和发展观
《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讲话》是关于“两山”理念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份重要文献。它集中阐述了“两山”理念的科学内涵及其与“科学发展观”的拓展创新关系、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坚持的原则和构建“三大共同体”的谋略,夯实了“两山”理念的理论基石。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是中共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改革发展的方法论和发展观。习近平同志主政浙江期间,身体力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他在《既要GDP,又要绿色GDP》中强调,“我们要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既着眼当前,更考虑长远,承担起积极推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任”[4]。他多次阐述“一任接着一任干、久久为功”的重要性,“要在前任的基础上添砖加瓦。这是一种政治品格,是正确政绩观的反映,也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需要”[4]。《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讲话》指出,“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的认识不断深化,从当年的‘两个文明’到‘三位一体’、‘四位一体’,再到今天的‘五位一体’,这是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带来了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的深刻转变。”他概括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阐述了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揭示了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道理,指明了实现发展和保护协同共生的新路径。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生态财富,又是社会财富、经济财富。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自然价值和增值自然资本,就是保护经济社会发展潜力和后劲,使绿水青山持续发挥生态效益和经济社会效益”[5]。这是迄今为止对“两山”理念科学内涵、方法论和发展观的最权威解读。据此可以定义:习近平“两山”理念是阐述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关系,揭示保护和改善生态就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道理,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走共同富裕道路的重大发展理念和重大原则。
(二)“两山”理念形成基础是浙江“生态省”建设、“八八战略”以及“山海协作”和“千村示范万村整治”两大工程
“生态省”建设发轫于海南①1999年2 月,海南省人大二届二次会议通过《关于建设生态省的决定》,3月,国家环保总局正式批准海南省为中国第一个生态建设示范省,7月,海南省二届人大常委会八次会议通过《海南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赋予生态省建设的法律地位。目前已有海南、吉林、黑龙江、福建、浙江、江苏、山东、安徽、河北、广西、四川、辽宁、天津、山西等14个省区市开展了生态省建设。,其要旨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面对福建、浙江“向东是大海,向西是高山”的基本省情,习近平同志分别在两省推进“山海协作”和“生态省”建设。《之江新语》中不少篇章总结了这些实践经验:《发展观决定发展道路》中提到,“我们搞‘山海协作工程’,不能简单地推动欠发达地区去复制发达地区走过的传统工业化道路,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走一条科技先导型、资源节约型、生态保护型的经济发展之路”[4];《实践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双赢》中指出,“抓生态省建设,是我省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4];《抓而不实,等于白抓》中论述,“‘八八战略’体现了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4];《建设新农村要体现因地制宜原则》中总结,“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正是因地制宜的必然选择。……是我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龙头工程”[4]。从这些短论中,我们不难窥见“两山”理念生成的土壤及其与“科学发展观”的拓展创新关系。
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生态财富,又是社会财富、经济财富。图/中新社
(三)“两山”理念的精髓是“人和自然”之间、“两座山”之间、“两座山”与“五位一体”战略布局之间的三大关系法则
在指导中国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实践中,习近平同志不断升华“人和自然”之间、“两座山”之间、“两座山”与“五位一体”战略布局之间关系的认识。
1.“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习近平同志强调,“人类发展活动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否则就会遭到大自然的报复。……人因自然而生,人与自然是一种共生关系,对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6]。但人类对自然环境不是无能为力的。他赞扬塞罕坝“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希望我们“努力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新格局”[6]。
2.“两座山”之间的关系。习近平同志多次论述“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这‘两座山’之间关系的认识经历了三个阶段”,最早是2003年8月8日的《环境保护要靠自觉》,他于2006年3月8日在中国人民大学演讲时重申三个阶段,《从“两座山”看生态环境》再论这一认识。他指出,“第一个阶段是用绿水青山去换金山银山……。第二个阶段是既要金山银山,但是也要保住绿水青山……。第三个阶段是认识到绿水青山可以源源不断地带来金山银山,绿水青山本身就是金山银山……这一阶段是最高境界”[4]。他认为“两座山”之间是有矛盾的,但又可以辩证统一。他在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演讲(2013.9.7)后回答学生提问时说:“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7]
3.“两座山”与“五位一体”战略布局之间的关系。把“两座山”的道理延伸到统筹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上,体现到生态文明建设中,是习近平“两山”理念的一个重要层次。他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6],“生态文明建设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6]
(四)“两山”理念的实施原则和路径是“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1.“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2013年 11月9日,习近平同志在《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中,首次阐述“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①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 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第507页。。2021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同志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提出,“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这里要加一个‘沙’字”②王梦然,杨频萍.江苏代表委员共话“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DB/OL〕. 新华日报,网址: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26867133603 456737&wfr=spider&for=pc.id=1729894086225312932&wfr=spider&for=pchttps://m.gmw.cn/baijia/2022-04/.。2021年6月7日至9日,习近平同志考察青海,青海省主要负责同志在汇报工作时提到,青海正在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系统治理。他肯定:“我注意到你们加了个‘冰’字,体现了青海生态的特殊性”③新华社.高天厚土铺展大美画卷——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青海纪实[N].2021.6.11.。习近平同志考察海南时强调,“青山绿水、碧海蓝天是海南最强的优势和最大的本钱”④央视新闻.从习近平五指山之行,看“两山理论”生动实践〔DB/OL〕.央视新闻客户端.2022.4.12.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298940862253 12932&wfr=spider&for=pchttps://m.gmw.cn/baijia/2022-04/.。“生态是统一的自然系统,是相互依存、紧密联系的有机链条”[5]。
2.“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习近平同志以典喻今,“天地与我共生,而万物与我唯一”;“天不言而四时行,地不语而百物生”。 告诫我们“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必须“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5]。
3.“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建万物和谐的美丽世界”。“两山”理念是习近平主席在国际舞台上展示中国应对环境恶化和气候变化的大国担当、是“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论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多次在不同国际场合发表重要讲话,深刻阐明保护全球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多次就共同构建美丽地球家园、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中国主张和方案。2017年12月1日,习近平同志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提出,“我们要努力建设一个山清水秀、清洁美丽的世界”[5]。2018年11月17日,习近平主席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作主旨演讲时主张,“我们应该把落实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纳入本国发展战略”,“为国际社会找到有效经济治理思路”[5]。2019年4月28日,习近平主席在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开幕式上表示,“中国愿同各国一道,共同建设美丽地球家园,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5]。2020年9月30日,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峰会上首次倡议“共建万物和谐的美丽世界”①新华社北京9月30日电.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79270478474342460&wfr=spider&for=pc.。习近平同志所说的“三大共同体”是对“三大关系法则”的延伸和拓展,是实现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安全的新路径,也为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探索全球生物多样性、绿色发展、有效治理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了中国方案和东方智慧。
2022年7月26日,习近平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讲话时强调,“世界上既不存在定于一尊的现代化模式,也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现代化标准。我们推进的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②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网,2022.7.27,网址:https://www.ccps.gov.cn/zl/ldgbytb/202207/t20220729_154546.shtml.
我们看到,工业时代的现代化和以追赶发达国家为标杆的现代化评价体系,把现代化引入到一味追求效率的生产方式,满足了当代人无止境的欲望,却极大挤压了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安全的空间,需要反思和校正;俄乌冲突下,欧美现代化国家大多经受不住冲击,粮食危机、能源危机、供应链危机、通货膨胀、难民潮涌,教训醍醐灌顶,原有现代化理论和实践都需要检讨。因此,我们认为,要以“两山”理念为指导,重新认识和校正现代化道路。以“两山”理念校正现代化,就是要在追求基础设施和技术装备现代化、劳动效率和产出高效化的发展框架中,融入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统筹发展与安全、共同富裕等理念,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留足未来发展空间,实现万物和谐、万世共享的现代化。这样的现代化道路就是“两山”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