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析城市滨水空间公共艺术设计模式

2022-11-22王艺诺

大观 2022年7期
关键词:滨水设计者区域

◇杨 硕 王艺诺

城市滨水空间往往是一座城市最早发祥的地方。以湖北省武汉市为例,其最早就是从汉口、武昌靠近长江一带的区域开始发展的。城市滨水空间也给城市景观设计提供了有利的空间。现代化的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非常注重运用各种公共艺术设计元素,以彰显一座城市的独特风格。因此,设计者更要重视城市滨水空间的价值,采取各种现代化的公共艺术设计模式,从而把滨水空间打造成一座城市的“名片”。此外,还要遵循“低碳城市”的发展原则,在设计中贯彻生态环保的理念。

一、城市滨水空间概述

(一) 城市滨水空间的概念

城市滨水空间是城市地理学中的一个概念,是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体指的是一座城市靠近江河、湖泊和海洋等水体的区域,比如土地、建筑物等。当然,广义上也包括靠近水库的区域。它除了可依照水陆线当中可机械求得的距离长短来进行界定之外,也与市民平时的印象和观念有关。人们一般会把那些城市滨水区域意识较浓的地区当成滨水空间。

总的来讲,城市滨水空间指的是在一座城市的区域内,陆地与水域相接的一部分区域,具体包括城市的水域,靠近水域的广场、公园、马路、绿道以及滨水区位于建筑实体外的各方面开敞空间等。

(二) 城市滨水空间的优势

相较于城市当中的其他区域而言,城市滨水空间在空间领域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我国古代,一座城市往往就是从邻近水源的地域开始发展的。比如,在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河南省,不少城市像郑州、开封、洛阳等,最早就是从黄河流域开始发展的。而我国沿海地区的一些经济比较发达的城市,如长江三角洲地区和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一些一二线城市,其多年来的繁荣发展也往往与它们在滨水空间方面的独特优势有关。

时至今日,滨水区域仍然在城市建设和发展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能够有效地克服城市空间狭小的问题,提高城市的空间容量,提升一座城市的环境质量。特别是在今日,在生态环保理念下,人们越来越注重“低碳城市”建设,因此滨水空间也成为在一座城市当中贯彻和开拓生态环保理念的重要区域。

(三) 城市滨水空间的主要类别

从主要类别来看,城市滨水空间可以通过两种方式进行分类。首先,按照靠近的水域类别进行分类。我国最早期的城市均选址于水域面积较大且水资源较为丰富的区域。但由于我国的地形地貌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在水资源的分布上存在着较大的区别。再加上不同的城市也有着不同的地域文化,所以城市滨水空间也呈现出多样化的形态特征。第一,靠近人工水源的滨水空间,比如地处京杭大运河沿线的临淄、聊城等城市。第二,区域内同时具有天然水源与人工水源的滨水空间。比如江苏苏州一方面靠近长江,另一方面其城市内部则是典型的江南园林景致,有着诸多人工开挖的湖泊等。第三,大江大河穿过城区,且城区内遍布湖泊的城市。比如湖北武汉就是典型的案例。长江及其最大的支流——汉江,均穿过武汉城区并汇合,所以武汉有着“江城”之称。同时,在武汉城区内,大大小小的湖泊星罗棋布,比较有代表性的有东湖、沙湖等。因此,武汉又被称为“百湖之市”。第四,位于海滨、与海洋相邻的城市,比如辽宁大连、山东青岛和广东深圳等。这类城市一般文化开放性和文化包容性都比较好。第五,毗邻河流入海口的城市,比如天津、上海和山东东营等,这类城市一般兼具第三、第四类的特征。

其次,按照滨水区域的功能进行分类。具体可分为住宅、综合活动、自然风景、商业、历史文化遗迹、自然湿地、文化、公园、港口工业区等滨水区域。

(四) 开发城市滨水空间的主要意义

开发城市滨水空间的主要意义在于:充分改善城市滨水空间的环境,并充分发挥城市滨水空间的优势,使大量的活动(如旅游、娱乐、办公等) 在城市滨水空间实现集聚,给人们打造一个精致、宜居的公共空间。

二、城市滨水空间公共艺术设计规划模式

根据边际理论的观点,地处水陆边际的城市滨水空间也往往是一座城市当中不同文化形态相互冲突和融合的区域,在这一点上,它突破了人类生存的范畴。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容易在城市滨水空间发生碰撞,不同文化形态之间的交叉也构成了丰富的景观。正因为如此,城市滨水空间堪称一座城市当中风景最为独特的区域,也是造就城市“名片”的最重要的区域,对一座城市的整体景观风貌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因此,在进行城市景观规划时,设计者要把城市滨水空间作为重点,将其纳入整体的规划方案。这就需要设计者树立科学、合理的设计理念,不断创新设计模式,在设计方案中突出城市滨水空间所特有的优势,从而有效提升整座城市的景观规划设计效果,既要符合市民在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又要贴合可持续发展理念。

三、城市滨水空间公共艺术设计规划中常见的问题

目前,在这个快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人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处,成为可持续发展理念当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这不仅给城市滨水空间的开发带来了新的机遇,也为城市滨水空间公共艺术设计带来了新的思路。设计者应遵循低碳设计原则,在设计过程中处处体现生态环保的理念。可以说,在开展新时代的城市滨水空间公共艺术设计时,设计者尤其要注意这一点。

同时,新媒体艺术的诞生和快速发展,也为城市滨水空间公共艺术设计带来了新的机遇。新媒体艺术加强了视觉效果的立体性,不仅提升了艺术作品和受众之间的交互性,并且进一步提高了城市滨水空间公共艺术设计方案的竞争力。当前,新媒体艺术在国内已经得到了相当程度的普及。

相对于其他区域来说,城市滨水空间具有一定的复杂性,所以设计者不能简单地套用城市其他区域的设计方式。再加上部分设计者在城市滨水空间公共艺术设计方面的经验还不足,所以在设计规划中难免会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在规划思路上缺乏整体性、全局性。不同的房地产企业在进行开发时,所产生的诉求也不同,导致滨水空间界面的设计效果比较凌乱,缺乏秩序性。这也是很常见的一个问题。第二,对用户需求的关注度不足。由于城市形态要素包含“物质”与“人”两个层面的内容,因而城市滨水空间的形态构成也具体分为物质层面和公众行为层面,后者也体现出了对用户需求的满足。而很多时候,设计者在滨水空间设计中对“人”这个层面的关注不足,导致许多滨水公园与绿地形同虚设,难以得到社会公众的普遍接受与认同。

四、主要规划设计思路

(一) 追求多样化的功能

对滨水空间的利用有四大类型:第一,水的资源性利用(直接利用);第二,水的媒介性利用(间接利用);第三,水的容器性利用(河床利用);第四,水的视觉性利用(滨水景观)。在过去,设计者通常只选用其中的一两种类型,导致滨水空间在功能上出现趋同化,无法贴近与满足新时代人们对滨水空间的使用需求。比如,水系较为发达的城市多将城市水系单纯地作为运输渠道。这就很容易因水质的过度利用而造成污染及破坏,并且片面追求物资交流的便捷会使城市侵蚀大量河岸。而设计者对视觉性利用的漠视使滨水景观处于一种自发的消极状态。因此,人们需要根据时空变化不断更换和拓展滨水空间的功能,并对滨水空间的功能进行整合,使滨水空间从单功能向多功能转变,从单核空间转化为多核空间。设计者可建立多样化的功能群组,给滨水空间提供多种活力之源,同时,还可将多种要素相融合,通过多种途径凸显滨水空间特征。

(二) 追求具有连续性和渗透力的空间秩序

在一座城市的空间格局当中,滨水空间担负着一种从软质形态要素向硬质形态要素过渡的使命。生硬的碰撞或融合会导致非人性化空间的出现,从而使水系远离城市生活。这种不够“接地气”的设计方式也容易让人们对城市滨水空间产生陌生感。设计者在开展滨水空间设计时,应达成的目标为:第一,使水体、滨水空间、城市之间自然地融合在一起;第二,使公众亲近水边的机会随着滨水空间在景观设计中的渗透而拓展到尽可能大的范围;第三,滨水空间真正融入公众的生活。

因此,在平面形态组织上,设计者需要尽量让边缘界面的“线”状组合转变为区域化的“面”状组合,使公众在参与公共活动时,不会因界面的过多阻碍而无法到达水滨,让水体成为具有辐射力与穿透力的“点”,进而串联起这一部分区域,充分体现对水体利用的“均好性”,实际上也体现了滨水空间的“易接近性”原则。而在滨水空间断面组织上,设计者则必须重视到达水滨的视觉走廊的连续性与通畅性,包括绿化系统的高低、疏密配置,邻水构筑物的尺度与通透性,滨水建筑物底层的架空设计等。同时,设计者还应注意快速干道不应紧临水面而设,并且快速干道不应穿越滨水空间,以免造成滨水空间连续性的断裂。在开展滨水空间设计规划之前,设计者可考察水体的水文状况,把生硬的“坝型”堤岸向更加人性化、更易接近的“分段式”或“阶梯状”的亲水形态转化,如此可以改进“景观效应”,并充分体现“连续性”的原则。

(三) 追求对文脉的传承

城市滨水空间的文脉物化于实体界面层面,主要体现在这一区域城市肌理的组织及一些特定的主题元素上。这些肌理组织与主题元素都经过了长时间城市生活作用的沉淀,蕴含着一种经过时间检验的科学性与大众心理上的习惯性,任何贸然的改变都有可能造成一种文化意义上的断层与消失。因此,对历史文脉的尊重,不仅仅是对过去的感怀,也是对未来的负责。通过考察各种地域条件下人们的需求与城市建筑,可以看到巨大的差异,而各地建筑与城市空间的形态表达正是这种差异性的体现。

五、经典设计案例

汉江市民公园位于横贯韩国首尔的汉江边,总面积达210 平方千米,既能体现出首尔的大气和恢宏,又能体现出城市滨水空间的柔和性。并且在确保防汛安全的前提下,设计者还在公园内建设了展示形象、具有历史内涵和城市标志性特色的滨水景观区,其功能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景观休憩。作为城市核心区的滨江休闲绿带,休息区的视觉设计符合地域文化特色,景观密度合理,对市民的实际需求进行了合理的考虑,可以基本满足市民的使用需求。

第二,绿化生态。汉江市民公园的绿化面积约占整个公园面积的一半,融入了地域文化的地标性景观设施更加增添了文化特色。

第三,娱乐休闲。设计者通过引入文化、娱乐、休闲等公共设施和市民活动的场地,配合节日、庆典、展览等活动,形成了浓厚的文化氛围,能很好地满足市民的娱乐休闲等需求。

综上所述,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今天,更有必要重视滨水空间的价值。因此,设计者可以采取各种现代化的公共艺术设计模式,把城市滨水空间打造成城市的“名片”,落实“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不断加强对城市滨水空间的考察,因地制宜,尽可能地采取合理的设计方案,并将传统元素与现代元素相结合,以彰显一座城市独有的亮点,丰富城市的文化内涵,提升城市的宜居性。

猜你喜欢

滨水设计者区域
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研究
分割区域
擦桌子
城市河道滨水景观设计发展探究
浅谈如何创建初中化学高效课堂
体现地域文化的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研究
浅析滨水景观模式
基于设计者竞赛平台的UG建模案例教学实践
区域发展篇
责成而不劳 费事而不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