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川低质低效苹果园面临的困难及改造提升措施
2022-11-22李有兵和青山
李有兵,岳 琳,和青山
(1. 铜川市果树试验站,陕西 铜川 727031;2.铜川市园艺工作站,陕西 铜川 727031;3.铜川市苹果产业技术体系,陕西 铜川 727031)
1 铜川果业发展概况
铜川位于陕西省中部,地处关中平原与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适中的海拔高度和充足的光照条件以及深厚的黄土资源,非常适宜多种北方落叶果树生长,是我国优质苹果、大樱桃、桃等特色水果的优生区。2020年,国家出台了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行为和防止耕地“非粮化”稳定粮食生产的政策文件,要求采取有力措施防止耕地“非农化”“非粮化”,切实稳定粮食生产,牢牢守住国家粮食安全的生命线。为贯彻落实国家政策要求,解决低项低效苹果所面临的困难,陕西省提出了转变果业发展思路,调整优化苹果产业生产布局,推动苹果产业重点向优生区、产业优势区聚集,从传统的扩张面积壮大产业,转向提质增效做强产业。铜川市按照省市政策要求,结合果业发展趋势,提出加大以低质低效苹果园改造提升为主的基地建设工作,强调用现代科学技术服务果业,用现代物质装备武装果业,用现代生产方式改造果业,集成标准化生产主推技术,突出生态理念、绿色防控,打造“砧木品种创新、栽培模式创新、技术集成创新”为核心的高标准果园,加快果业高质量发展步伐。
2 面临的困难
铜川现有苹果面积3.73万hm2,其中挂果园面积2.53万hm2,产量59万t。通过广泛调查研究,深入剖析思考,目前苹果生产方面普遍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2.1 品种结构不合理
种植品种结构单一,早、中、晚熟搭配不合理,区域性滞销风险增加。据统计,现有苹果品种80%以上为富士系列,主栽品种比较单一,晚熟品种比例偏大,苹果成熟季过于集中,不利于果品销售,难以有效规避结构性低价销售和区域性滞销风险。
2.2 栽培模式滞后
果业栽培模式滞后,作业效率低下,生产成本居高。除耀州区外,现有主产区传统乔化栽培模式仍居于主导地位,集约高效矮化栽培模式尚处于起步发展阶段,乔化果园树冠大,果树结果后郁闭严重,通风透光不良,造成果实品质下降,同时田间作业不方便,生产成本增加。
2.3 土壤管理跟不上
有机肥施用不足,土壤肥力下降,果品提质增效难以持续。果农传统种植观念难以改变,习惯于施用增产效果明显的化学肥料,有机肥料施用量严重不足,造成土壤板结严重,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土壤质量持续降低,果品提质增效难以持续。
2.4 病虫害防治不到位
病虫害连年持续发生,果农重“治”不重“防”,绿色生态理念淡化。苹果生产周期长,为害病虫种类多,锈病、早期落叶病、蚜虫等为害连年持续发生,果农普遍习惯于出现为害症状开展防治,缺乏预防观念,防治措施也以化学用药防治为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以及农业防治措施使用不多,绿色生态理念淡化。
3 改造提升措施
针对铜川苹果生产方面普遍存在的问题,结合我市立地条件实际,总结提出了铜川低质低效苹果园改造提升“三改一提升”主要路径及技术模式。 “三改”即改品种、改密度、改土壤;“一提升”即提升病虫防控效果。
3.1 改品种
幼树建议直接采用主干高接换头,嫁接部位距地面30~40 cm;盛果期树采用多头高接,主干以上选择生长健壮、生长部位合理的大枝4~6个,在距主干20 cm部位进行嫁接,同时在嫁接大枝以上30~40 cm对中央领导干进行嫁接;衰老期树采用隔行低位多枝蹲接,隔行在距地面15~20 cm部位嫁接2~3个,并通过靠接,保留1个主干,分批逐步完成园区全部品种更新。根据品种适应性调查及生长表现,推荐选用秦脆、瑞雪等苹果品种。
3.2 改密度
株行距较大果园,逐步调减主枝数量,优化树体结构,改善通风透光条件,采用抬干、落头、疏除大枝等整形修剪手法,将树形逐渐改造为小冠开心形;行间有一定的作业空间,株间已严重交接的密闭果园,采用隔株间伐;行间交接,无作业空间的严重密闭果园,采取隔行间伐。
3.3 改土壤
一是种植油菜、毛苕等绿肥作物,适时刈割翻压还田,增加果园土壤有机质含量和有益微生物,改善果园小气候;二是广辟有机肥源,充分利用腐熟处理过的禽畜粪便、农作物秸秆、果树枝条及生物质营养肥、商品有机肥等,增加有机肥施用量;三是优化化肥使用方式,推广滴灌、喷灌等水肥一体化技术施肥技术,提高肥料利用率,降低化肥施用量。
3.4 提升病虫防控效果
一是以预防为主,加强苹果病虫害实时调查和动态监测,科学预测病虫发生发展趋势,提高病虫防治的精准度;二是按照农产品质量安全要求,合理使用农药,禁止使用剧毒高残留的禁用农药;三是加大自走式喷杆喷雾机、植保无人机械等引进推广,开展绿色、轻简、精准防控技术集成示范,提高作业效率和农药利用率;四是优化用药方式,集成应用理化诱控、生物防治和生态调控等绿色防控技术,减少农药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