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对从军知识青年复员就学的应对

2022-11-22

安徽史学 2022年1期
关键词:从军知识青年蒋经国

黄 伟

(安徽省社会科学院 历史研究所,安徽 合肥 230051)

知识青年从军是特殊历史条件下的产物。1944年豫湘桂战役的溃败引起国内外一致不满,此种情况下美国总统罗斯福提议中美军队悉由史迪威来指挥,并扬言非如此,“不足以解目前中国战场之危难”。(1)王世杰著、林美莉编校:《王世杰日记》上册,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2012年版,第620页。蒋介石对此建议表示拒绝,但他又提出一个折中方案,即通过发动知识青年从军来满足盟国的要求。当年10月11日,全国知识青年从军运动会议召开,蒋介石在致词中表示此次运动是“救党、救国不二法门”。(2)秦孝仪总编纂:《总统蒋公大事长编》,台北中山图书公司1968年版,第62页。24日他正式发表《告知识青年从军书》,强调若全国知识青年踊跃从军,“不仅可以完成抗战的胜利,并且足以奠立建国永久的基础”。(3)《蒋总裁告全国知识青年从军书》,《省行通讯》1945年第2期。按照设想,知识青年从军运动原以“各校学生为主体”,但起初除中等学校略有表现外,大学生“如隔岸观火,不闻不问”。(4)章开沅主编:《中国战时首都档案文献·战时动员》,重庆出版社2014年版,第993页。如到11月6日浙江大学学生报名从军者只有4名女生,因而校长竺可桢感叹“须眉未免减色”。(5)⑥竺可桢:《竺可桢全集》第9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第217、214页。此后,各方积极鼓动,由是响应者“风起云涌”。(6)⑥竺可桢:《竺可桢全集》第9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第217、214页。截至12月30日,全国知识青年从军已达12万人,对此蒋介石自言“私心窃慰”(7)美国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藏《蒋中正日记》,1945年2月7日。本文所引用《蒋中正日记》均源自抗战历史文献研究会整理,下同。,并说“青年志愿从军之表现,实为革命事业上与人民信仰上一大试炼”。(8)《蒋中正日记》,1945年1月12日,1月日记补载。而后,当局将经过训练的从军知识青年整编为9个青年师,除少数远赴滇缅战场外大部分派驻在国内各地。目前,已有成果多集中对从军知识青年征召的研究,而对于他们复员就学如何安置成果较少。本文拟以史料为基础,就此问题进行学术探讨,以期还原历史部分面貌。(9)本文讨论的是抗战前的从军知识青年,而非1947年国民党为应对内战而征召的第二批青年军。相关代表性成果有:孙玉芹、刘敬忠:《抗战末期的“十万知识青年从军”运动述评》,《抗日战争研究》2010年第3期;周倩倩:《抗战胜利后的青年军复员:以江苏为例》,《民国档案》2013年第4期;兰雪花:《论抗日战争后期福建知识青年从军运动》,《军事历史研究》2014年第4期;刘丽平:《从军知识青年复员问题研究——以四川为例》,《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1期;等。

一、国民政府对从军知识青年复员就学前的筹划

外界曾疑惑“青年军何以不编入一般军队”(10)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藏:《徐永昌日记》,1945年5月1日,全文影像45203024。,这其中原因在于蒋介石希望将他们培养成另一支“黄埔”嫡系部队,他曾言,“今日最大之耻辱乃国军败创,纪律废弛,内部腐化。”(11)《蒋中正日记》,1945年1月16日。于是,蒋经国抛开原有的政工系统,独树一帜,在重庆复兴关设立青年军政工干部培训班,培养一批自己人来充任青年军各级政工干部。1945年2月21日,蒋介石在知识青年从军指导委员会晚膳后曾表示对该运动“甚满意”,但又说“训练缺点甚多”,当力求改进,“凡事不怕无错处,只怕讳病忌医”。(12)竺可桢:《竺可桢全集》第9卷,第335、526页。当然,公务繁忙的蒋介石也多次表达对青年军的关爱。6月19日蒋介石至綦江并下榻青年军202师,次日在桥河坝检阅该师并讲述“革命军人之意义与基本武器之性能”,中午与士兵会餐时即席自述在“日本为入伍生之生活”以相勉励。(13)秦孝仪总编纂:《总统蒋公大事长编》,第729—731页。23日,蒋介石手谕陈诚要求“青年军各师现行每日三餐米饭,其食米日给二十六两”。(14)陈诚:《陈诚先生书信集——与蒋中正先生往来函电》,台北“国史馆”2006年版,第610页。7月17日其又手令罗卓英要求保证青年军士兵“夜间睡眠应足八小时”,并减少日间科目。(15)《蒋中正致罗卓英电》(1945年7月17日),《“国史馆”藏“总统副总统”档案目录——蒋中正》,数位典藏号:002-080200-00554-173。然而就在此时,知识青年希望复员已有苗头产生。7月29日,西南联大欢迎从军学生回校访问,梅贻琦致欢迎词,从军学生发言者甚多,“皆表示不满”,当学校询问他们打算时,“愿仍在军队者十八人,保留考虑者二十一人,不愿在军队者四十三人,其余八十人无表示。”(16)郑天挺:《郑天挺西南联大日记》下册,中华书局2018年版,第1070—1071页。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告投降,至此为抗日而征召的青年军失去存在基础,于是这些知识青年大都想复员,人心不定,有少数部队甚至出现“闹事现象”。(17)贾亦斌:《半生风雨录:贾亦斌回忆录》,中国文史出版社1996年版,第90页。他们的家属也开始为复员发声,“我们应当为这一大批的青年学业前途着想,立刻让他们重回到学校去继续他们的学业,以便养成建设国家的有用人才。”(18)《知识青年军应该早日复员》,《新华日报》1945年9月23日,第3版。9月20日,教育部在重庆召开教育善后复员会议,25日竺可桢等提议让为数不过五千的大学生首先复员就学,但大会讨论后修改为全体从军知识青年退伍,“其数在四五万,包括中学生在内”(19)竺可桢:《竺可桢全集》第9卷,第335、526页。,这就需要青年军训练总监同意,由是决议被搁置。在闭幕会上,教育部长朱家骅希望各校把复员青年的就学当做重大问题,“要用各种不同的方式来完成和补充他们的学业”。(20)朱家骅:《全国教育善后复员会议闭幕词》,《教育部公报》1945年第9期。但国民政府对从军知识青年的复员迟迟未表态,因此,有请求复学或联络各校学生向原校请求者都被拒绝。

其时,蒋介石正着手军队复员整编与国防军建立计划,然而在其真正的缩军复员中并未有裁汰青年军的计划,即使“整军建军”也只不过是对“无知识的旧部队”加以整理,进而“建设新军”。(21)陈诚:《陈诚先生日记》,台北“国史馆”2015年版,第685页。因而,蒋介石仍不断催促蒋经国设法让青年军士兵加入三青团,并要求陈诚尽快拟具青年军使用办法及运往收复区计划,甚至到10月18日,蒋介石还在忙于“青军与军训驻地之选定”工作。(22)《蒋中正日记》,1945年10月18日。坦率地说,这些受过训练的知识青年复员后政治立场如偏左,对国民政府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损失,因此蒋介石指示蒋经国要做好青年军政治教育工作,使他们“明瞭共党罪行”。(23)《蒋中正致蒋经国电》(1945年10月18日),《“国史馆”藏“总统副总统”档案目录——蒋中正》,数位典藏号:002-020300-00007-140。10月20日,蒋介石飞抵泸州视察青年军203师,23日他在日记的“预定”事项中写下“青军非到期,不得退伍”。(24)《蒋中正日记》,1945年10月23日。11月3日,蒋介石又电令青年军第6军军长霍揆彰,要求所属各师遵守“青年军士兵未届入伍期满不得退伍”命令。(25)《蒋中正致霍揆彰电》(1945年11月3日),《“国史馆”藏“总统副总统”档案目录——蒋中正》,数位典藏号:002-070200-00022-122。此种情况下当部分从军学生以正当理由向上级请准退伍时,都被予以惩戒。因此有人呼吁,“我们当中还有很多人想继续求学,政府最初允许我们的‘免试入大学’等优待应当立即兑现。”(26)《抗战胜利了青年军要求复员》,《新华日报》1945年9月29日,第3版。

由于从军知识青年复员不可避免,加之蒋介石认为“自家而国以至世界无一而非”向其“压迫环攻”。(27)《蒋中正日记》,1945年12月6日。因此,在万般无奈之下他同意从军知识青年复员,但复员前须对他们进行预备军官教育。由是,从1945年12月起,当局对他们进行6个月训练。与此同时,蒋经国抽调一批政训干部到各团担任教官,各团则具体组织每个连担任一种兵器或一个野外演习科目的大循环教学。在训练期间,蒋介石非常关注青年军的动向。1946年1月14日,蒋介石要求张治中在军委会政治部专设一科负责管理青年军各师的政治工作,并要求在青年军士兵中发放《中国之命运》,“不足可加印”。(28)《蒋中正致张治中电》(1946年1月14日),《“国史馆”藏“总统副总统”档案目录——蒋中正》,数位典藏号:002-080200-00424-011。2月4日,他又要求两青年军军长到重庆述职,报告知识青年的最新动向。为对青年军“动之以情”,蒋介石还亲往各地了解状况。2月20日,他在浙江杭州黄桥检阅青年军208师、209师并训话;4月11日,又至贵州贵阳麦家桥检阅青年军205师,“训话聚餐再训话”(29)《蒋中正日记》,1946年4月11日。,会餐时“菜饭一律”,在席间不时插询,“和蔼安详”。(30)《蒋主席在麦家桥检阅青年军》,《益世报》1946年4月12日,第1版。

但是,青年军如何复员仍然没有具体的办法,对此从军知识青年颇多抱怨。1946年3月22日,蒋经国致电青年军31军军长黄维表示,“关于青年军退伍事日内即可有具体决定”。(31)《蒋经国致黄维电》(1946年3月22日),《“国史馆”藏“总统副总统”档案目录——蒋中正》,数位典藏号:002-080200-00633-032。30日,陈诚、蒋经国等呈蒋介石拟于军事委员会下设青年军复员管理处,并希望由行政院、军事委员会“转饬各省市政府遵行”。(32)《陈诚蒋经国等呈蒋中正函》(1946年3月30日),《“国史馆”藏“总统副总统”档案目录——蒋中正》,数位典藏号:002-080200-00305-050。此后的4月9日,蒋介石电令朱绍良、陈诚等,要求通令各省协助退伍的青年军士兵复学及就业,并优先录用。4月12日,其又召见青年军二军长及彭位仁、蒋经国,指示该军“退伍等准备要务”(33)《蒋中正日记》,1945年4月12日。,与此同时,青年军复员管理处成立,陈诚被委任为处长,彭位仁、蒋经国担任副处长。而后,复员管理处又在各青年师成立分机构。如206师复员办公室主要职责包括:“统计和编造表册,按照升学、复学、就业、留队各项分类上报和分函有关各省市政府机关、学校联系”;“拟大学补习班组织办法,对升大学的青年集中补习”;“印制青年远征军二〇六师青年兵通讯录”等。(34)全国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文史资料存稿选编》第18卷,中国文史出版社2002年版,第892页。4月13日,国民政府正式颁布青年军复员命令,至此复员工作进入倒计时。

为对从军知识青年做最后的笼络,1946年4月20日,蒋介石前往四川璧山检阅青年军201师并聚餐,前后各训话一次,其坦言道,“尽我心力而已”。(35)《蒋中正日记》,1945年4月20日。而此时的蒋经国也抓住有限时间奔波于各青年军营地,如5月5日,蒋经国在忙完北平事务后即返重庆“筹划青年军退伍工作”。(36)《蒋经国致蒋中正电》(1946年5月5日),《“国史馆”藏“总统副总统”档案目录——蒋中正》,数位典藏号:002-080200-00626-027。5月7日,蒋经国致电俞济时、毛景彪表示,为便于从军知识青年今后“联系统一起见”(37)《蒋经国致俞济时等电》(1946年5月7日),《“国史馆”藏“总统副总统”档案目录——蒋中正》,数位典藏号:002-080200-00633-068。,正赶印通讯录并准备请蒋介石题训。此后,他又先后前往余杭、吴兴、绍兴、余姚、泸州和万县等地视察。5月31日,从军知识青年复员前的预备干部训练结业,当局给复员者发放由军事委员会颁发并印有“蒋中正”三字的“陆军预备军官适任证”及“复员证”和“通讯证”。当天,《中央日报》发表社论高度评价知识青年从军,“现在,这一群热血沸腾的知识青年,当其完成士兵训练之时,敌仇即告投降,今又完成其预备干部的训练而宣告结束。他们虽未得偿喋血疆场之愿,但既经此严格军事训练,对于建国工作,贡献必多。”(38)《社论:祝青年军结业》,《中央日报》1946年5月31日,第2版。同一天,蒋介石在北平电令青年军各长官,要求青年军官兵不得在6月1日前自行离营,需在6月3日“原地集中静听广播词”。(39)《蒋中正致青年军各长官等电》(1946年5月31日),《“国史馆”藏“总统副总统”档案目录——蒋中正》,数位典藏号:002-080200-00307-055。3日,蒋介石发表广播讲话,指示军中生活训练至为可贵,“希望由此养成现代国民所应有之公共道德,而于复员后咸能遵守社会秩序与国家纪律,以为青年从事革命建国之基础。”(40)秦孝仪总编纂:《总统蒋公大事长编》,第168页。6月3日,第一批知识青年复员者离营,月中第二批离营的201至206各师中,经教育部核准赴各省市补入专科以上学校复员学生2496名,其余未经教育部核准者暂留各师所设的“大学补习班补习”。(41)《青年军复员学生二批月中离营》,《民国日报》1946年6月11日,第1版。

在当局指令下,社会各界对从军知识青年的复员也表达支持,诚如时人言,“此次归来,途经杭州、上海、福州,国人对于复员青年的热烈欢迎”,诚感“受之有愧”。(42)《校闻》,《协大校刊》1946年第2期。各地都成立青年军复员管理处负责具体分派事宜,如福建省青年军复员管理处曾指令相关机构,凡提有该处就学、就业通知书及服役证明书者,“各学校、机关按照知识青年从军各种优待办法予以优待”。(43)《转知奉发青年军复员后分赴各省就学就业等办法三点》,《闽政导报》1946年第42期。1946年6月中旬陆续抵达广东之复员粤籍青年3000余人,该省各界于24日在中山纪念堂举行盛大欢迎会。其后,广州市学联及省各工商团体等70余单位派代表至营舍慰问,“在复学方面,以复学原校为原则,转学者亦给予便利,并另设补习班以补足。”(44)《盛况空前:复员青年军抵省,各界盛大欢迎》,《广东教育》1946年第3—4期。

二、国民政府对从军知识青年复员就学的安置

在复员的同时,部分志愿留营者由各师根据人数编成教导团或教导营,以后根据成绩分批送中央军校受训。1946年6月公布的《军事委员会青年军复员办法》对复员后如何就学进行规定。对此,《国军政工史稿》是这样记载的:“凡原肄业于各级学校者,因校方保留学籍,现依本人志愿,仍回原校肄业,由学校举行甄别考试,其成绩特优者,得酌予升级一学期或一学年,其成绩较差者随原班肄业并由校方予以补习。至于原有公费或奖学金等优待者,一并恢复。其他如毕业升学,留学考试等均有适当优待之规定。同时特在四川重庆、万县、泸县,陕西汉中,浙江杭州、嘉兴等地创设立六个青年中学,内分高中及初中两部,以收容无法回原校肄业之退役青年。”(45)《国军政工史稿》下卷,台北“国防部总政治部”1960年印,第1337—1338页。据统计,从军知识青年复学6447人,转学11095人,升学7344人,共计就学24886人,占全体复员青年的34.7%。其中就学专科以上学校6694人,就学青年中学9126人,其他学校9066人,出国或国内深造者300人。(46)《中华民国建国史》第四篇《抗战建国》,台北编译馆1990年版,第912页。

(一)对于专科以上学校毕业的复员从军知识青年,当局提供深造机会。1946年3月公布的《青年军退役就学办法》明确指出,大学毕业者选送出国留学深造,“其名额每军为300名”。(47)《青年军退役就学完全公费待遇选送出国留学》,《申报》1946年3月28日,第4版。对于此项工作,4月22日,蒋介石曾手令何应钦要求尽先在青年远征军中“择优考选”留美陆军军官学员。(48)《蒋中正令何应钦函》(1946年4月22日),《“国史馆”藏“总统副总统”档案目录——蒋中正》,数位典藏号:002-080200-00554-150。然而,5月教育部表示青年军留学考试将缓办,其具备考试资格者可参加当年公费留学考试。此规定对于长时间没有学习的复员知识青年来说,原本优势条件反倒成为劣势,他们当然不同意,于是纷纷向当局抗议。在经过权衡后,6月15日青年军复员管理处最终决定当年考选仍与公费考试同时、同地、同卷举行,但成绩、名额“单独计算调配”。(49)《选派青年军出国留学分九区举行考试》,《申报》1946年6月17日,第5版。并规定报名资格为:公立或已立案之私立专科以上学校毕业且受训期间成绩优良、证件完全的复员知识青年。在具体录取上,青年军复员管理处订有四项标准,即“自入伍起至规定退伍时止,均在青年军服役者,得优先录取”;“在青年军服役10个月,得上峰批准转入其他军事单位者,得予录取”;“在青年军服役不满3月而转业或不合法退伍者,不予录取”;“士兵与官佐成绩相同,士兵得优先录取”。(50)《青年军留学考试注重服役资历》,《申报》1946年11月15日,第8版。当时符合条件的复员知识青年不在少数,如青年军208师、209师复员后既符合资格又有志留学者“共计有198人”。(51)《青年军208、209师及31军209师专科以上拟出国人数姓名册》,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国民政府教育部档案,全宗号:(五),案卷号:15327。然而,由于学业荒废多时,此次留学考试很少有人能达到规定的标准,8月28日部分复员知识青年向蒋经国诉苦,希望其能准许在既定名额中从宽录取,“以遂青年军学生立志深造初衷”。(52)《罗升平等致蒋经国电》(1946年8月28日),《“国史馆”藏“总统副总统”档案目录——蒋中正》,数位典藏号:002-080200-00653-071。但当年最终还是只录取了25人。至于复员知识青年的留学费用,一般情况下是由青年军复员管理处拨教育部转发,因而他们留学期满归国后需向“复员管理处及教育部报到”。(53)《教育法令:青年军公费留学考试章程》,《教育通讯(汉口)》1946年第11期。此外,当局规定在国内外专科或大学毕业且证件完全者,还可由中央干部学校考选入研究部肄业。

(二)对于未毕业的复员从军知识青年,当局要求他们回原校入学或转学。在征召之前,国民政府规定在校学生从军后保留学籍,且复员回校后还可享受各种优惠待遇;在他们真正复员时又规定,凡未毕业之大学、高中、初中者一律回原校复学,因而这部分人的就学问题“比较好办”。(54)贾亦斌:《半生风雨录:贾亦斌回忆录》,第91页。他们只须填明原校名称、地点、年级,然后按其学校所在地由各师分省市造具名册二份送复员管理处,以凭此转饬各省市复员委员会通令所属各校核准予以复学。如复员学校停办而志愿继续求学者,须按入伍时原年级、科系并检呈学校证件,“由各师就学甄审委员会审查合格后发给转学证,并造具名册二分送处以凭转请教育部分别转交。”(55)《令各县政府、各公私立中等学校:抄发青年军复员办法等件令仰知照》,《江西省政府公报》1946年第1418期。当然,各校对于本校学生的复员也表示欢迎,厦门大学从军同学返校后,学校于1946年12月7日在群贤楼图书馆举行从军学生复员茶会,“此番欢迎情况和两年前的欢送情况同样热烈,给予复员返校的从军同学以无限温暖。”(56)厦门大学校史编委会编:《厦大校史资料》,厦门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224页。而岭南大学从军学生复员时该校派人前往迎接,学校当局借校长住宅设宴招待,参加的有教务长、总务长暨流散时期之校务委员会成员及欢迎代表共十余人。其间,他们“各叙别后情况及沿途见闻、军中生活等至饶有趣味”。膳毕由学生代表带领参观校园,下午7时半学生会举行公宴并请教务长代表校长致辞,“对于各生之复学问题指示详尽”。(57)《从军之页:欢迎复员青年军同学》,《私立岭南大学校报》1946年第26期。又如,中央大学曾规定凡参加从军的学生都保留学籍,由是,该校复员学生拿着在各自服役部队开具的“复员证”都顺利入学。1946年10月,著名水利专家文伏波复学后写了份申请,要求免修以前在重庆中央大学已修习过的工程地质、机动学、热工学、经济学纲要和国文实业计划等课程。此举得到水利系的认可和支持,12月13日,水利系为此事还专门向教务处出具一份“证明材料”。(58)王红、王学:《治水殆与禹同功:文伏波传》,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第64页。

(三)对于已毕业的高中、初中及以下复员从军知识青年,当局实行补习或分发入学。原属高中毕业生和高中读过两年以上的学生,按规定如志愿升专科以上学校者,由各就学甄审委员会负责审查合格后发给准予升学凭证,并按志愿升入相应校系,“造具名册二份送复员管理处,以凭转教育部分配入专科以上学校肄业”。(59)《令各县政府、各公私立中等学校:抄发青年军复员办法等件令仰知照》,《江西省政府公报》1946年第1418期。然而,此部分学生的就学却很难办,因为教育部和各大学不肯接收或接收名额越少越好。有鉴于此,复员管理处安排高中升大学者在各青年中学附设的大学补习班先补习。因此,至1946年6月5日,已有3000余名升大学志愿兵在重庆和杭州集中准备参加“大学补习班受训”。(60)《蒋经国致蒋中正电》(1946年6月5日),《“国史馆”藏“总统副总统”档案目录——蒋中正》,数位典藏号:002-080200-00626-039。为与教育部协调,6月8日,蒋经国致电朱家骅表示自己现奉命在重庆等地筹设大学补习班,希望其派员指导“俾得遵循”。(61)《蒋经国致朱家骅电》(1946年6月8日),《“国史馆”藏“总统副总统”档案目录——蒋中正》,数位典藏号:002-080200-00634-004。12日朱家骅在回电中称青年军复员后的就学事宜,教育部已与陈诚商洽进行,至于在重庆等处开办大学补习班事,朱家骅表示愿意“相互配合协助”。(62)《朱家骅致蒋经国电》,《“国史馆”藏“总统副总统”档案目录——蒋中正》(1946年6月12日),数位典藏号:002-080200-00653-026。具体如7月,复员管理处在杭州设立青年军临时大学补习班正式开学,报名者达1700余名,经严格考核后有1100人准予入学,该班至9月初结束,补习成绩及格者“由教部会同青年军复员管理处核准,分发各大学就读”。(63)《青年军大学补习班下月初举行毕业礼》,《民国日报》1946年8月22日,第4版。然而,临时大学补习班时间很短,教师是通过做报告方式讲授。由于学业荒废已久,很难说一个多月的学习能带来多大进步,因而各大学对这部分人仍进行限制。为此复员管理处主管就学的贾亦斌经常“往返奔走”教育部和有关部门,弄得“舌敝唇焦”(64)贾亦斌:《半生风雨录:贾亦斌回忆录》,第92页。,“如果不是用政治的压力,青年军的升学问题是无法解决的”。(65)覃异之:《蒋经国与青年军》,《文史资料精选》第11卷,中国文史出版社1990年版,第429页。此外,对初中及高小已毕业而志愿升高中者,复员管理处规定在呈缴证件后,由各师就学甄审委员会发给升学凭证,并按志愿、拟升学校所在地,分省市造具名册送复员管理处,以此凭转请各地分发。

(四)那些从军前既没有工作又没有读过很多书的人,在复员从军知识青年中占有很大比例,这部分人是国民党重点培养的对象。如他们希望在复员后去读书,当局允许他们进入三青团在重庆、万县、汉中、嘉兴、长春等地创办的青年中学上学。就性质上说,这些学校属国防部,所有经费全额在国防预算内开支,因为是军队编制,所以学生都穿军装,并以二等兵待遇供给膳食和服装用品,且还有余额作为津贴。至于青年中学学生的出路,当局规定毕业后除部分通过考试升入大学继续深造外,其余按实际需要分配于建设机关,或军队机构服务。于是,青年中学利用假期培训职业技术。如汉中青年中学培训科有六种,其中,高中部学生以选习驾驶、电气应用、体育三科为主,初中部学生以选习园艺、医药、会计为主,学生只能选学一种,“选定是项科目后,必需达到技术熟练之目的,否则得延长其毕业年限”。(66)《汉中青年中学假期职业技术训练实施办法》,《青年建国月刊》1946年创刊号。当时,蒋经国对青年中学的复员学生抱有很大期待,希望他们能以崭新面貌完成他的“建国理想”。如1947年1月21日,蒋经国要求嘉兴青年中学“不顾困难达成任务”,坚做各中学“示范学校”(67)《蒋经国致胡昌骏电》(1947年1月21日),《“国史馆”藏“总统副总统”档案目录——蒋中正》,数位典藏号:002-080200-00635-100。,同日亦要求重庆青年中学“抱日新月异之精神力求进步”。(68)《蒋经国致洪长铭电》(1947年1月21日),《“国史馆”藏“总统副总统”档案目录——蒋中正》,数位典藏号:002-080200-00635-103。而后其曾致电各地青年中学校友会,要求他们“忍辱负重”,继续努力为校争光,“亲爱团结共图完成革命大业”。(69)《蒋经国致台湾沈阳北平等青年中学校友会同学电》(1947年6月21日),《“国史馆”藏“总统副总统”档案目录——蒋中正》,数位典藏号:002-080200-00635-104。即使在蒋经国准备辞去国防部预备干部局局长之前,1947年12月29日,他还要求各青年中学校长带领各校教职员与学生同甘共苦,同时亦勉励学生“以事业为重”坚守岗位,继续“努力坚定创立大业之决心,不因任何环境之变化而有所动摇”。(70)《蒋经国致胡昌骐电》(1947年12月29日),《“国史馆”藏“总统副总统”档案目录——蒋中正》,数位典藏号:002-080200-00637-078。1948年3月6日,蒋经国又要求杭州青年中学诸同学,“协心努力以求进步”。(71)《蒋经国致蒋介石电》((1948年3月6日)),《“国史馆”藏“总统副总统”档案目录——蒋中正》,数位典藏号:002-080200-00638-045。在长春被围时,长春青年中学全体师生被空运到嘉兴,另设嘉兴分校,由此可见蒋经国对这批人的重视。

三、国民政府对从军知识青年复员就学后的管控

在大多数从军青年选择复员后,国民党政府试图继续控制他们以备不时之需。此种背景下,蒋介石将青年军复员管理处的职责全部改由国防部预备干部管理处(即后来的国防部预备干部局)来承担,如此一来蒋经国的势力更加巩固。诚如蒋介石在日记中记载那样,青年军“退伍以前亲自督导,固之准备回到安全,遣散、分别就业如能完成,经儿又多一基业矣。”(72)《蒋中正日记》,1946年6月“反省录”。蒋经国也曾表示,“青年军并不因为已经复员,它的任务与使命便告完成,相反地,青年军的任务与使命乃是从复员之日起刚刚开始。”(73)《培养中国的新生命,培养革命的新生力量——蒋处长对本校全体师生训话》,《嘉兴青年中学校刊》1946年第10期。为加强对复员知识青年就学后的管控,蒋经国采取以下方式来处理:

(一)通过举办青年军夏令营加强对就学学生管控。夏令营的设立是从青年军复员后开始,当时鉴于各校的开学日期尚未来临,于是1946年6月初,蒋经国在各地举办了近十个夏令营,为一般复员士兵的就学作准备,实质则是对他们进行洗脑。然而,复员学生在此后的学运中保持沉默或加入其中,引起了当局的高度恐慌。于是,1947年6月13日,蒋介石手令陈诚要求将南京、上海、杭州及平津一带大学的肄业复员青年军学生在暑假集训一个半月到二个月。6月26日,在嘉兴的蒋经国趁机告知蒋介石拟利用月底在嘉兴、杭州主持青年军职业训练班的机会,“筹办青年军夏令营”(74)《蒋经国致蒋中正电》(1947年6月26日),《“国史馆”藏“总统副总统”档案目录——蒋中正》,数位典藏号:002-040700-00003-024。,以锻炼他们的“体魄”。(75)《复员青年军夏令营址设浙江嘉兴》,《中央日报》1947年7月2日,第4版。嘉兴夏令营自7月20日开始至8月31日结束,每周除星期天休假外,其余时间每天早上是早操与早会,上午为分组讨论或上大课,下午为文体活动,晚上为分组讨论或文娱活动。为避免引起外界注意,夏令营的代号为“晨光”,每个受训人员的军便服左口袋上都佩带“晨光”的符号加以识别。嘉兴夏令营期间,蒋经国在“生活上与学员一样不搞特殊,同在一个大饭厅和学员吃一样饭菜”。(76)《我与蒋经国——民革中央名誉副主席贾亦斌回忆蒋经国》,《两岸关系》2003年第4期。此外,蒋经国还向学生抛出“一次革命,两面作战”理论,所谓“一次革命”是要求学生跟着国民党完成国民革命,而“两面作战”就是一面与共产党作战,一面与国民党内部腐朽势力作战。(77)徐其良、陈建新:《蒋经国与“晨光夏令营”》,《档案工作》1991年第4期。由于平津各院校的复员学生未能参加夏令营,说待遇不公平,于是,蒋经国在驻北平西苑的青年军208师驻地临时举办一个分营。1948年8月,蒋经国决定在奉化溪口举办第二届夏令营,参加者限“青年军联谊会”基层骨干分子。为不引起外界注意,夏令营命名为“浙东暑期服务队”。然而此时因国民党内定蒋经国担任上海经济管制督导员,于是其将夏令营改在嘉兴青年中学分校举办。本届夏令营主要目的是想从“青联会”基层骨干中选拔一批人参加“铁血救国会”。(78)天津市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天津文史资料选辑》第38辑,天津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143页。除此外,当年夏天还举办苏州夏令营,主要对经甄审后被认为不可信任者,或对组织“持消极态度”的复员学生“进行教育”。(79)⑥⑩嘉兴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黎明前的抉择:国民党国防部陆军预备干部训练团第一总队嘉兴起义始末》,当代中国出版社2009年版,第144、140、64页。

(二)通过青年军联谊会加强对就学学生管控。在从军知识青年复学不久,蒋经国就着手在各校建立青年军通讯小组,同时还在南京设立青年军通讯处,各省市设支处,各地设支分会,美其名曰“辅助推行预备干部制度”。(80)《台湾省政府代电:准国防部电为青年军组织联谊会电希知照》,《台湾省政府公报》1948年第13期。当时,在各地上学的复员学生全部参加当地的通讯小组。1947年1月,蒋经国在上海通过青年军通讯小组召集上海各大学青年军士兵会同青年团干部,商讨“学生运动问题”等。5月,上海爆发大规模的学潮并迅速蔓延全国。鉴于通讯小组没有起到预定作用,1947年在嘉兴夏令营期间,蒋经国正式提出把青年军通讯处改组为青年军联谊会的议案,获得与会人员表决通过。此后该机构由一个受国防部间接领导的官方机构,变成为一个自发成立的社会团体,从而方便了蒋经国“独自操纵”。(81)⑥⑩嘉兴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黎明前的抉择:国民党国防部陆军预备干部训练团第一总队嘉兴起义始末》,当代中国出版社2009年版,第144、140、64页。10月青年军联谊会正式成立,总会代号为“余为民”,蒋经国亲自担任总会主任,并指令各地不得视该会为“人民团体”。(82)《为青年军联谊会不得视作人民团体事致天津市社会局代电》,天津市档案馆藏,档号:401206800-J0025-3-005321-024。当时蒋经国曾对预备干部局副局长贾亦斌明确指示,关于各省市及各大学的复员青年军联谊会“不必过问”,由他“直接掌握”。(83)贾亦斌:《半生风雨录:贾亦斌回忆录》,第120页。为规范青年军联谊会小组,预备干部局还制定组织纲要,强调联谊小组由会员3人以上组成,同一个学校或一个单位有会员30人以上时可编成2组,45人以上时编成3组。如专科以上学校会员不足2人时,为各该地或附近地区支会直属会员,不足10人时为各该地或附近地区支会直属联谊小组,10人以上可建立分会。青年军联谊会特别重视对学生思想熏陶,1948年6月3日,广东青年军联谊会在广州长堤青年会礼堂举行,当时邀请的政界演讲者反复告诉在场的学生,中国至今仍一团糟是因为抗战成果“大部分为共匪接收及捣毁”,因此,要戡乱建国,“除一面加强军事力量扑灭共匪外,一面要彻底整饬吏治”。(84)澄子:《珠海巨浪:广东区青年军复员节二周年纪念大会花絮》,《曙光》1948年第12期。

(三)利用创办的青年中学来监视学生。青年中学是复员之初当局在各地成立夏令营基础上建立的,根据复员就学办法规定,从军知识青年除在一般的学校上中学外,也可进入国防部预备干部管理处在各地设立的青年中学学习。如此,这些学生就自然置于蒋经国的监管下,而其之所以办六所青年中学为的就是使复员的学生仍旧在一起,而且保存军队的编制,一旦要用“只要发下武器,即刻就是一支军队”。(85)⑥⑩嘉兴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黎明前的抉择:国民党国防部陆军预备干部训练团第一总队嘉兴起义始末》,当代中国出版社2009年版,第144、140、64页。具体如重庆青年中学设3部共有学生3000余人,该校每部设主任1人,每1个教学班为1个区队;每部管辖4个中队,组成1个大队;设大队长1人,协助主任负责军训管理工作;“设主任导师一人,协助主任作训导工作。”(86)全国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文史资料存稿选编》第18卷,第867页。同样,嘉兴青年中学对学生管控极严,该校是在第八夏令营基础上成立的,学生有双重编组,一为军事编制,有训导处→军事管理组(组长)→大队(大队长)→中队(中队长)→区队→分队→学生,这组织是跨班级的,有许多同班级学生分属不同的区队或中队。另一为班级编制,有训导处→训导组→各级级任→各级级会→学生。(87)③⑧嘉兴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黎明前的抉择:国民党国防部陆军预备干部训练团第一总队嘉兴起义始末》,第66、81、117—118页。此外学校还实行导师制,“以指导学生课外学习,培养学生完善品德”。(88)《嘉兴青年中学训导处布告》,《嘉兴青年中学校刊》1946年第1期。该校学生在训导处、三青团和青年军联谊会的组织下进行思想教育,课程中最突出的是“公民”及军事训练两种,“公民”课虽用课本,但教员在上课时却注重讲述所谓的“国内外时事”。(89)③⑧嘉兴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黎明前的抉择:国民党国防部陆军预备干部训练团第一总队嘉兴起义始末》,第66、81、117—118页。彼时,事务较忙的蒋经国还经常要求各青年中学汇报情况,如1946年10月21日,蒋经国致电薛纯德要求报告汉中青年中学情况,同一天其又致电许太空询及贵阳青年中学的“近况如何”。(90)《蒋经国致许太空电》(1946年10月21日),《“国史馆”藏“总统副总统”档案目录——蒋中正》,数位典藏:002-080200-00635-010。此外,蒋经国还利用青年中学的三青团阻挠学生运动。1947年春夏之交,英士大学因请求迁回杭州未遂,于是罢课要到南京请愿,杭州青年中学和嘉兴青年中学三青团分子接到命令后进行分段拦截。

(四)利用奖助政策加强对就学学生管控。抗战胜利后当局实施教育收费,但对复员的从军知识青年继续实行免费入学制度。为此,蒋经国利用这一制度来管控他们。1946年11月,预备干部管理处以调查复员学生升学的生活费补助情况为由,派员前往江苏、浙江、上海等处督导,先后访问各有关机构与学校,并赴上海市各公私立大学“调查复员青年学生详情”。(91)《国防部派员视察青年军复员情形》,《民国日报》1946年11月12日,第2版。此外,预备干部局还通过奖学金设置加强对青年军复员学生的管控,1947年该局于中正奖学金项下拨专款奖励专科以上学校成绩优良之青年军学生,申请条件明确规定“未参加联谊会之组织,或平日在校言行有损青年军军誉者,申请奖学金时不予受理。”(92)《干部局为专科以上青年军学生已订定奖学金给与暂行办法》,《曙光》1947年第13期。又如《各专科以上学校青年军在学学生奖惩办法》规定,除责成通讯小组负责调查外,并委托各校校长,经常提供资料作为考核依据。同时规定,“学行成绩均为丁等者,取消其公费全部。已有此项情形仍未改过自新者,开除其学籍、军籍。”(93)《各专科以上学校青年军在学学生奖惩办法》,《国立中正大学校刊》1947年第7期。由于学生进入学校后一切的学费、伙食费、书籍费,甚至服装费和每月的零用钱都是由预干局供给,加之他们在复员之际就受到“有命令集中时,必须遵照命令集中”的嘱咐,因此他们对蒋经国的命令是“奉命惟谨”。⑧

四、国民政府对从军知识青年复员就学应对的成效

抗战胜利后大多数从军知识青年要求复员,而蒋氏父子设法挽留,后来出于政治的考量,在不得已情况下有条件地同意他们复员请求,并规定了许多复员的办法,以便这批青年不致“苦闷彷徨”。(94)中央档案馆等编:《广东青少年军体教育历史资料》,内部资料,1991年印,第568页。对从军知识青年有很大期待的蒋经国高度重视复员就学工作,时常往各地视察复员工作,如1946年4月,蒋经国随蒋介石赴沈阳视察青年军,从东北返回后就频繁穿梭各地了解复员准备情况,至6月5日“始返渝”。(95)周美华、萧李居编:《蒋经国书信集:与宋美龄往来函电》上册,台北“国史馆”2009年版,第52页。纵然,当局对青年军复员就学安置是一个对其控制过程,但也表现出积极方面。

首先,国民政府为留住人心,对他们的就学提供保送政策,在入学后又免缴学费并提供公费的待遇,这就使复员学生在退役后没有后顾之忧,可全心投入到学习中。其次,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社会稳定,战后蒋介石通过满足部分复员青年军就学愿望来挽回自己声誉,从而减少了反对自己的动荡源。诚如其所言,“知识青年在军队中受到了训练,就是我们的一支重要力量,可以留在部队里,也可以输送到地方去当骨干,全面壮大我们的队伍,让他们到学校到各行各业去,起的作用还更大,可以发挥很多师、团、营、连、排、班的作用。”(96)江西省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江西文史资料选辑》第12辑,内部资料,1983年印,第81页。最后,对复员从军知识青年的就学安置也为人才成长提供了良好环境。如著名学者章开沅回忆其上大学,就是根据从军知识青年复学办法而入校的,“青年军在退伍之后,凡入伍前达到高中毕业水平的可以免试上大学,学校可以自己选择。”(97)章开沅口述、彭剑整理:《章开沅口述自传》,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第80页。

不可否认,国民政府在从军知识青年复员学业安置过程中也出现偏差。按照规定,凡经教育部分发者各校须一律接收,但相关学校常以各种理由拒绝或推搪。1946年教育部分发回广东各专科以上学校肄业者为数众多,但各校多以未奉教育部令及名额已满为词不予注册。因此,青年军通讯处广州分处多次召集升学代表举行座谈会,“商讨紧急应付办法”。(98)《青年军商决应付办法》,《中山日报》1946年9月26日,第8版。无独有偶,12月18日天津市教育局致函南开大学希望保送学生升入该校学习,而南开大学以“青年军退役转学生均系经奉教育部核准分发始能入校”和名额已满为由拒绝。(99)梁吉生、张兰普编:《张伯苓私档全宗》下卷,中国档案出版社2009年版,第1181页。对于复员后的就学困难,国民党要员徐永昌曾发出感慨,“闻此等情形与道路不通,无家可归之青年正复不少,此青年学生志愿从军运动之结果也。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信欤。”(100)《徐永昌日记》,1947年2月23日,全文影像47229004。

国民政府对复员从军知识青年学业安置加剧了校内派别紧张。当时社会上有各种流言,如“今政府以其政治的力量威胁学府,保送青年军入学,对大学教育的尊严,实是一种莫大的侵犯。”“青年军未经考试自然难免良莠不齐,因而影响学生一般成绩的水准”,“大部分的青年军都只受优待,而未曾于抗日战争中发挥其战斗力量。”(101)冯潜:《与陈荣纬论“关于青年军保送升学”问题》,《曙光》1948年第3期。1946年10月29日,浙江大学校长竺可桢指出,复员后训导上所遇困难问题之一就是,“学生来源不同,分发新生如青年军及临大学生皆自成风气,师范与大学、总校与分校界限一时不能消灭。”(102)竺可桢:《竺可桢全集》第24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13年版,第426页。

诚然,少数复员从军知识青年就学后成为维护国民党的重要力量。如蒋经国在上海展开“打老虎运动”时,北平复员青年军学生组织所谓“北平市打虎后援会”,于1948年9月12日在天安门游行高喊口号,且大部分学生“情绪激昂”。(103)《铲除奸商豪门》,《中央日报》1948年9月13日,第2版。10月青年军联谊会总会命令嘉兴青年中学等校学生及复员青年军教职员去上海参加“十万青年大示威游行”。黄维后来也说,“在各大学的有些复员知识青年兵甚至成为破坏学生运动的特务和打手。”(104)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文史资料选辑》第96辑,中国文史出版社1995年版,第70页。

总的来说,当局企图通过管控复员就学的知识青年,来争夺学运领导权的阴谋基本未得逞。如北平五二〇运动时,清华地下党通过各渠道联系复员的从军青年学生参加,当天走在游行队伍最前的是近百名复员学生,他们戴钢盔或船形帽、斜挂军用水壶走在街头,高呼“抗战军人不打内战!”(105)中共南京市委党史工作办公室编:《青春壮歌:全国五二〇运动亲历者回忆录》,中共党史出版社2007年版,第257页。1947年5月28日,胡适在与友人谈论此事说,“我昨天曾询问北大青年军复学的学生——是廿日参加游行者。据他的报告,他们确无曾佩戴手枪或任何武器一事。他说,他们各有水壶悬在腰间,想当时外间传说,大概就是因为走动时水壶被误认做手枪了。”(106)胡适著、季羡林主编:《胡适全集》第25卷,安徽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255页。1947年6月中共发出指示认为,北平学运时各校青年军学生作大队前导,“据此证明青年军的工作是大有可为的”,因此,建议各地应“因地因时因人制宜,不要刻板照抄”。(107)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学院党史教研室编:《中共党史参考资料》第11辑,内部资料,1979年印,第304页。由于管控没有达到理想效果,1948年2月29日,蒋经国以“对青年军确有未尽责任之处”(108)《蒋经国致蒋中正函》(1948年8月29日),《“国史馆”藏“总统副总统”档案目录——蒋中正》,数位典藏:002-040700-00004-007。,向蒋介石坚辞国防部预备干部局局长职务。

综上所述,抗战胜利后蒋介石企图将战前征召的知识青年军培养成为另外一支“黄埔军”,以革新腐败的军政。然而,由于从军知识青年复员的声音日益强烈,他们纷纷以升学、就业为由要求复员,在没有得到合理答复的情况下,他们时常寻衅闹事,因而引起蒋介石的紧张和认真对待。于是,为履行征召前的“承诺”,蒋介石允许他们在完成预备干部训练后复员。鉴于复员的知识青年中不少人选择就学,蒋介石通过各种就学安排来满足他们愿望,而为保证日后为己所用,蒋介石又指示蒋经国通过各种办法对复员的知识青年进行管控。由是,蒋经国在通过三青团取得政治基础之后,又通过青年军取得军事基础。与此同时,为继续维持青年军这支武装力量,必须重新组织和培训骨干分子,1946年7月,蒋介石在庐山主持召开青年军复员检讨会议,指出:“青年远征军士兵的退伍,是我们对共党发动全面斗争的开始。”(109)秦孝仪总编纂:《总统蒋公大事长编》,第220页。因此,他准备征召第二批知识青年军,但是,无论从素质和思想水平来说,这与战前从军知识青年都有本质区别。当然,如纯粹从教育史的角度来说,在复员从军知识青年就学过程中,当局通过各种制度保证他们完成学业是值得肯定的。

猜你喜欢

从军知识青年蒋经国
送友人从军戏作
元好问的军旅生活
上山下乡
木兰从军
蒋经国是被民进党气死的吗
蒋经国亲民:工地吃盒饭
为什么革命化就得劳动化
正是量材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