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洮县现代种业发展现状与前景分析
2022-11-22郭艳红
郭艳红
(中央农业广播学校临洮县分校,甘肃 临洮 730500)
1 临洮县种业产业发展的优势
1.1 自然条件独特
洮河是黄河上游最大的支流。洮河从临洮县内9个乡(镇)穿过,流经115 km,水质优良没有污染,是国家一级保护水系。洮河灌区有效灌溉面积1.92万hm2,有洮河大型灌区和东峪沟、红旗2个万亩灌区,现代农牧业发展条件优越。洮河两岸谷地平坦,土壤条件优良,河两岸有1300多hm2滩涂地可供开发利用。
1.2 产业基础良好
近年来,临洮县大力发展特色产业,使其成为脱贫攻坚以及乡村振兴的有效抓手,现代丝路寒旱农业产业体系已经初步构建成型。2020年发展特色产业发展蔬菜1.12万hm2、百合0.38万hm2、马铃薯4.01万hm2、中药材1.19万hm2,牛养殖8.1万头,羊养殖35.6万只,花木林果0.69万hm2,成功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全县农业产业结构发生深刻调整,使得种养殖规模扩大,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提升明显。由于科技含量的提高,产量产值也有了提高,农民收入不断增加,不仅对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起到了不可替代的支撑作用,也为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实现产业振兴打下了坚实基础。一是形成“马铃薯、中药材、蔬菜、百合、畜草养殖、花木林果”六大优势产业,培育出一大批特色优质农产品,农业结构深刻调整,质量效益明显提升。二是构建起生产组织体系,实现龙头企业对合作社、贫困村的全覆盖,全县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实现从零散状、碎片化到成链条、成体系的巨大变化。三是构建起投入保障体系,坚持把农业农村作为财政优先保障和金融优先服务的重头,使农业产业发展的资金支撑更加坚实。四是构建起产销对接体系,组建六大特色产业产销协会,建设区域性农产品交易市场和产地集散中心,开发了“临洮珍好”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注册“貂蝉”“婵香源”等蔬菜商标29个,“临洮马铃薯”获得地理标志产品,形成从产地到终端的市场网络。五是构建起风险防范体系,实现了“三个全覆盖”,即贫困户、种养殖产业、自然灾害以及市场风险全覆盖,为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兜起了“安全网”。
1.3 发展潜力巨大
临洮县农业长期以来处于小而散、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层次,经过近年来不懈努力,临洮县农业产业化、市场化水平逐步提高,全县11.84多万农户已经嵌入产业链条,提升规模化、集约化、市场化水平空间广阔,发展壮大优势特色产业后劲十足。同时,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一些大型农业龙头企业逐步在县内布局落地。农村综合改革深入推进,农业产业要素流动更加通畅,将进一步助推扩大农业优势适生区覆盖面、拓宽特色产业种养规模,产业的发展有了更大的科技支撑,农产品产能和产值也会有很大的增长。
1.4 市场前景广阔
随着国内消费水平不断升级以及消费者对天然有机、绿色生态优质农产品的需求快速增长,临洮县生产的高原夏菜营养丰富、色泽鲜亮、菜香浓郁、口味纯正、口感甜脆,色、形、味俱佳,弥补了南方和东部地区蔬菜供应的缺口,具有良好的上市档期和稳定的消费群体,占据了较大的市场份额。马铃薯、百合在南方市场也占据了一定的空间,临洮县农产品在全国市场的占有份额将进一步扩大。同时,经过近年来持续推广营销,区域公众品牌“临洮珍好”农产品的影响力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广大消费者越来越认可安全、品质高的农产品,销售规模不断攀升,价格持续上涨,临洮县农业优势特色产业效益预期还将较大幅度提升。
2 临洮县现代种业产业发展现状
2.1 优势基地地位进一步凸显
近年来,临洮县紧紧围绕定西市现代种业发展规划,加快推进马铃薯、中药材、优良畜种和林木花卉发展壮大。2020年全县生产马铃薯原原种2000万粒,原种和一级种21.6万多t,马铃薯种薯产值约1.5亿元,种薯储藏能力22万t。全县中药材种植除红旗乡外,在其余17个乡(镇)均有不同规模种植,其中种子种苗繁育面积11.67万hm2。全县各类花木种植面积达4666.67 hm2,其中苗木4000 hm2,花卉666.67 hm2。现有县级花卉研究院1个,花木商会、花木协会和牡丹芍药协会各1个。全县已建成各类省级种畜禽场15个,年供各类种畜禽19万头(只)。其中,种牛场4个,存栏种牛0.56万头,年繁育合格后备种牛1.5万头,年产优质肉牛冻精3万支;种羊场5个,存栏种羊0.85万只,年供合格种羊约2.5万只;种猪场5个,种猪存栏2.12万头,年供合格种猪约5万头;种鸡场1个,存栏种鸡6.5万只,年供合格良种鸡苗约10万只。已建成黄牛冻配改良站点28个,绵羊人工授精站点15个,年冻配改良黄牛3.08万头,杂交改良绵羊10.2万只,杂交授配母猪2.66万头,推广良种鸡150万只。另外,随着全县百合、蔬菜产业的快速发展,种球、种苗供应能力有所提升。
2.2 发展潜力分析
一是种业发展基础良好。临洮县境内光热资源充足、气候干燥、环境容量大、饲草料资源丰富、自然隔离条件好,种质资源丰富,是各类农作物和畜禽种业发展的天然优质区域,属全国首批区域性马铃薯良种繁育基地。“定西马铃薯”等地理商标的认定和推广应用,显著提升了基地品牌效益和影响力;临洮大丽花获得国家原产地域保护,为花木育种提供了特有的遗传育种资源。二是种业市场需求潜力大。马铃薯是我国种植面积较大、需求和增产潜力最大的粮食作物,随着精准农业发展对种子质量特别是种子发芽率和活力提出的更高要求,甘肃制种基地优势地位进一步凸显。临洮县畜牧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期,牛羊猪鸡等产业三年倍增计划的实施,对畜禽良种生产供应能力从质量和数量上提出了更高要求和发展空间。三是种业发展环境日趋优化。《种子法》《畜牧法》的修订实施,推动配套规章和地方法规不断完善,种业市场监管方式不断创新,监督执法进一步强化,已构建了涵盖全产业链的法制体系和开放背景下的产业保障制度,市场秩序明显改善。政策支持力度逐步加大,种业区域布局不断优化,科技创新和种业产业化水平明显提升,为临洮县现代种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3 现代种业产业的发展布局
围绕甘肃省打造甘肃区域特色现代种业和定西市马铃薯良种基地目标,以马铃薯、中药材、优良畜种和林木花卉4个领域为重点同步蔬菜、百合产业发展,增强种业发展的科技含量,将生产与新品种的研发有机融合,培育现代种业体系。到2023年,全县建成马铃薯原种、一级种繁育基地7656 hm2左右,生产原原种2000万粒;中药材种苗繁育面积11.67万hm2;各类花木苗木繁育达到0.4万hm2;各类种畜禽场达到25个,其中种牛场6个,种羊场8个,种猪场9个,种鸡场2个,年提供各类种畜禽28万头(只、羽)。全县现代种业自主创新能力、成果转化能力、持续发展能力和市场影响力明显提升。
3.1 马铃薯种质资源
以东北部高寒冷凉区的上营、站滩、漫洼、连儿湾4个乡(镇)为主,推行种薯质量认定制度,提高种薯质量和市场竞争力,建立脱毒种薯繁育区,建成原种、一级种繁育基地7656 hm2左右,生产脱毒种薯23万t以上。以辛店镇、站滩乡为主建成原原种繁育基地5.33 hm2,生产原原种2000万粒以上。
3.2 优良畜种
为进一步提升临洮县畜禽良种化程度,在肉羊产业上主推“20+1”养殖模式及以萨寒、杜湖为主的杂交改良技术;在肉牛产业上主推3头基础母牛养殖模式及以西门塔尔为主的冻配改良技术;在生猪产业上主推500头以上的标准化规模养殖及美系、丹系杜长大为主的三元杂交商品仔猪繁育技术。实行“山繁川育”和“异地育肥”,突出品种改良和规模扩张2个重点,突出抓好良种繁育、标准生产、市场流通、企业引进、品牌建设、风险防控等重点工作,加快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融合发展,把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农村发展作为种业工作的方向和重点。
3.3 林木花卉种质资源
按照“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总要求,以洮河川坪区洮阳、八里铺、南屏、衙下现有花木林果发展优势区为主产区,重点发展紫斑牡丹、芍药、大丽花、园林绿化景观苗木,并建立紫斑牡丹、芍药、大丽花种质资源库,收集保存当地优质珍稀品种资源,适当引进国际国内优良品种。
3.4 中药材种质资源
依据临洮县气候资源、立地条件等区域特点,以东北部窑店、龙门、南部玉井、北部八里铺、东部站滩、洮阳、北部新添、峡口、中铺为中心区域发展党参种苗繁育;以东南部康家集、北部上营、辛店、南部南屏镇为中心区域发展当归种苗繁育;以东北部连儿湾乡为中心区域发展优质黄芪标准化育苗。
4 临洮县现代种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4.1 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力度有限
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投入不足,主体分散,资源存量少、质量低,有近80%~90%的花木种质资源尚未得到收集保护,近98%的只能常温临时保存。品种选育工作对于新种质、新基因有了新的需求,目前对于现存的种质资源还不能鉴定精准,对于新基因的发现发掘也显得不够,资源优势还不能转化为经济优势。地方畜禽种质资源保护开发基础薄弱,大多数地方品种未建立保种场、保护区,尚未形成以开发促保供的良性循环模式。
4.2 企业竞争力不强
现有的1家种子企业工作方式方法单一,育种机构和育种人员暂时还没有设立,科研经费、资源投入不足,还没有足够的能力开展新品种研发工作,企业受全国种业市场波动影响较大。畜禽种业企业“重引种、轻育种,重繁殖、轻选育”,尚未形成市场普遍认可、真正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种业品牌。
4.3 基地基础设施尚不完善
已建成的马铃薯繁育基地不同程度的存在一些问题,投入少、规模小,机械化水平不高,未形成集约化生产的态势。畜禽良种繁育尚未形成“原种场—扩繁场—商品场”的宝塔式繁育体系,畜禽品种“育、繁、推、用”衔接不紧密,种畜禽场重复建设与空缺断层并存,种畜禽生产过剩与紧缺同在,供给模式各自为政,缺乏优秀遗传资源供给共享机制。
5 加快现代种业产业发展的建议
5.1 强化基地建设
一是提升中药材优质种苗繁供水平。按照品种布局,分区域建设种子种苗繁育基地,集成技术规范,开展中药材提纯复壮、新品种引进和繁育,提升优良种子种苗供应水平。二是大力发展马铃薯种薯基地建设,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提高基地标准化、集约化水平,将种薯基地建设优先纳入重点建设内容,改造马铃薯种薯繁育基地0.07万hm2,推广节水、节肥、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技术。三是建立制种基地轮作机制,制定轮作计划,有序开展地力培肥和土壤养护,解决目前制种基地连作障碍严重的问题。
5.2 培育龙头企业
一是加大中药材品种创新能力。加大科研联合攻关力度,加快推进道地性强、药效明显、质量稳定的新品种扩繁。二是打造2个兰花系列花卉标准化扩繁中心,即新添三易农业科技公司和卧龙文德兰农业科技公司兰花系列花卉标准化组培生产销售中心。三是建成3个花卉种质资源库,即依托兴望牡丹公司在洮阳镇车刘家村和东山建成紫斑牡丹国家种质资源库;依托狄道乡韵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在洮阳镇双联村建设紫斑牡丹种质资源库;依托大丽花繁育中心、易寿天成农业科技公司等企业在玉井镇白塔村、南屏镇南屏村等地建成大丽花、芍药种质资源库。
5.3 明确资金投入方向
一是小麦、马铃薯重点农作物良种联合攻关,开展小麦、马铃薯育种技术研究和新品种选育、苗头品种测试、品种展示示范。二是主要农作物品种区试体系和展示评价体系建设23个主要农作物品种展示评价基地,开展农作物品种展示评价。三是甘肃省国家级种子生产基地标准化建设。在马铃薯种薯生产基地对马铃薯种薯生产进行系统化、流程化、数据化的管理,建立标准化的管理体系,有效规范种子(薯)生产;构建农田生态环境监测网,对生产进行精准化、可视化管理;建立种子(薯)产销一体化平台,对全产业链进行全程追踪和溯源。在重点基地企业建立生产监测点,建立种子市场观察点信息采集点。建设基地物联网,系统设计、开发,购买及安装物联网设备,并开展设备维护及系统培训。建立并完善追溯管理信息体系,建立种子生产加工销售全过程的可追溯平台及系统培训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