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韩旭教授运用玉春散加减治疗老年中风后眩晕经验

2022-11-22华明铭韩旭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蒺藜葛根天麻

华明铭 韩旭

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南京 210004

眩晕是老年人的常见病,也是中风常见的后遗症。国外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眩晕的发生原因中,中风占3%~5%[1]。中风后眩晕多由脑血管疾病引发,故又称为血管源性眩晕,多以头晕、头痛、视物旋转、恶心呕吐、耳鸣等为主要表现,因上述症状常缺乏特异性,在临床上常导致漏诊、误诊[2]。西医对本病的治疗多以对症对因治疗为主,如予以抗组胺药物缓解症状,或针对脑血管疾病予以静脉溶栓、抗血小板等改善脑循环等治疗[2],但许多老年患者治疗后眩晕仍反复发作。中风后眩晕属于中医的“中风”“眩晕”等范畴,中医药治疗本病疗效良好,不仅能有效缓解患者症状,还能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韩旭教授是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江苏省中医院主任中医师,著名老年病专家,生于中医世家,师承国医大师周仲瑛教授、全国名老中医李七一教授和江苏省名老中医胡铁城教授,从事中医临床工作30余年,在论治老年慢性病,尤其是中风后眩晕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笔者有幸拜于韩师门下,受其教导,受益匪浅,现将韩师运用玉春散治疗气阴两虚型中风后眩晕的经验介绍如下,以飨同道。

1 病因病机

中风后眩晕属于中医“中风”“眩晕”的范畴,其多发于中风后,以头昏沉或伴头痛、视物旋转等为主证。对于其病因病机,历代医家皆有探究,既往经验对现代临床上辨证施治仍有指导作用。《灵枢》中云:“故邪中于项,因逢其身之虚,……入于脑则脑转。”又云:“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素问》言:“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由此可见,《黄帝内经》认为无论虚实皆可致眩,其主要病因多为外邪、气虚、髓亏,且与肝有关。张仲景于《伤寒论》中认为,目眩多为少阳病,与肝胆有关,其病因有外邪、水饮,体虚等。刘完素[3]在《素问玄机原病式》中道:“头目眩运者,由风木旺,必是金衰不能制木,而木复生火,风火皆属阳,多为兼化,阳主乎动,两动相搏,则为之旋转。”认为眩晕的主要病因是五运六气的太过或不及。张从正[4]和李东垣[5]则认为,眩晕发病的主要因素为痰浊。朱丹溪[6]于《丹溪心法》中言:“头眩,痰夹气虚并火,治痰为主,夹补气药及降火药。”其力倡痰火致眩论。而张景岳[7]则认为无虚不作眩,有云:“虚者十居其八九,兼火兼痰者,不过十中一二耳。”秦景明[8]在《症因脉治》中认为阳气虚是眩晕发生的关键。陈修园[9]则在前人论述的风、痰、虚之外,加上火,将眩晕的病因病机归结为风、火、痰、虚。林珮琴[10]在强调风火致眩的同时,主张把内风火与外风火区别开。从文献记载来看,各医家从不同的方面论述了眩晕的病因病机,有责之于五脏,涉及肝、脾、肾;有责之于病邪,涉及风、火、痰;有责之于虚证,譬如体虚、气虚等。

韩师认为,中风后眩晕是眩晕下的分支,其病位为肝、脾、肾三脏,病因病机与眩晕大致无异,多为风、火、痰、虚,老年人乃“残阴残阳”之体[11],气血阴阳俱亏,肝脾肾三脏虚损,且中风后老年人多痰多瘀,因此在眩晕病机的基础上又增加了痰、瘀,故老年中风后眩晕病机以虚为本,痰瘀贯穿疾病的全过程。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老年人,尤其中风后,脾胃素虚,气血亏虚,清窍失养,或脾失健运,痰浊中阻;或肝木失于濡养,木枯生风,虚风内动,上扰清窍;或肾精亏虚,髓海不足,皆可发为眩晕。虚多夹痰夹瘀,痰瘀是中风的主要病因和病理产物[12],且老年人年老体衰,气血阴阳失调,故韩师认为,中风后眩晕的病机为痰瘀交阻、气阴两虚。气阴两虚贯穿中风后眩晕的全过程,气血阴阳的调和影响着本病的疗效;痰瘀是中风后眩晕病变过程的中轴线,贯穿始终,影响着中风后眩晕的整个过程,包括发病、预后和转归。因而针对中风后眩晕,韩师在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提出“补气养阴、祛痰化瘀”的治疗原则。

2 遣方用药,随证加减

2.1 临证验方 玉春散是韩师家传方,韩师常用于中风后眩晕的治疗。玉春散由土茯苓、葛根、天麻、钩藤、藁本、潼白蒺藜、川芎、牛膝配以四君子汤加减组成,治疗中风后眩晕疗效显著。方中土茯苓、葛根、天麻共为君药。土茯苓性平,味甘淡,多用于治疗杨梅毒疮、肢体拘挛等诸疾,用于眩晕的记载较少,但明代缪希雍[13]在《先醒斋医学广笔记》中记载有头风神方,诸药用量皆轻,独土茯苓用至120 g;近代国医大师朱良春亦使用大剂量土茯苓通利头窍脉络,取其甘淡清利湿浊、分化湿热之效[14]。中风后眩晕多因痰饮、瘀血内阻,导致清阳不升,葛根归脾胃经,可鼓舞清阳上升,脾胃运化,使痰无所生。叶天士[15]曾云“葛根辛甘合散,气血活”,葛根辛甘发散透邪、活血祛瘀,使清窍得以濡养,眩晕不作。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葛根中的葛根素、异黄酮苷等可抗凝血,改善脑循环[16]。天麻性平,味甘,归肝经,可息风止痉、平抑肝阳、祛风通络。李东垣[17]云:“眼黑头眩,风虚内作,非天麻不能除。”天麻既可息肝风,又可平肝阳,为治眩晕之要药,临床疗效确切,所含的天麻素具有改善脑循环、扩张脑血管等作用,对于各种类型的眩晕都具有很好的疗效[18]。

臣药党参、茯苓、白术、甘草,取四君子汤之意,《医宗金鉴·删补名医方论》记载:“四君子汤为气虚者专设,参、术、苓、草,甘味温性益胃,人之一生,盖以胃气为本,胃气旺则五脏受荫,胃气伤则百病丛生。”[19]对于痰实脾虚的中风患者,四君子汤为治疗的基础方[20]。韩师以党参代之人参,取其性味甘平,作用和缓之功,既可补中益气,亦可和胃生津,使脾胃清阳得升,中焦运化得力,尤适中风后老年患者。

佐使药为钩藤、潼白蒺藜、牛膝、川芎、藁本。钩藤平肝阳、息肝风,与天麻相呼应,取天麻钩藤饮之意,天麻质厚重,钩藤质轻清,两者配伍,使定眩效力更强。潼白蒺藜是韩师临床常用药对,清代大家施今墨亦常以潼白蒺藜共同配伍,用于治疗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白蒺藜主升,可平肝解郁;潼蒺藜主降,可补肾养肝,两药一升一降,一散一补,一平肝阳以治上,一补肾气以治下,升降调和,既可平肝滋肾,又可祛瘀泻湿,使得气血通畅,痰瘀自去。实验研究发现,潼白蒺藜药对可促进血清总胆固醇(serum total cholesterol,TC)的代谢,从而降低血脂水平[21]。血脂的异常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增加,进而增加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风险[22],因此潼白蒺藜对于中风后眩晕有积极的治疗作用。牛膝归肝肾经,补益肝肾,且可引血下行,缓解气机上逆,困扰清窍之势。《名医别录》谓其:“补中续绝,填骨髓,除脑中痛及腰脊痛。”[23]川芎,血中之气药,也为眩晕之要药,《本草分经》谓之:“入心包肝,为胆之引经,乃血中气药,升阳开郁,润肝燥补肝虚,上行头目,下行血海,和血行气搜风,散瘀调经疗疮。”[24]藁本别名鬼卿,《本草备要》中记载:“寒郁本经头痛连脑者必用之。”[25]其上通巅顶,下达肠胃,辛温散升,可清中上焦之邪气,温升助阳,使清窍得明。此五味为佐使药,助君臣之功,共疗中风后眩晕之疾。

全方攻补兼施,升中寓降,温阳育阴,平衡气血阴阳,消虚实夹杂之症,一方面恢复脾胃清阳,使痰无所生;另一方面补正气,协助君药攻克实邪。

2.2 随证加减 玉春散并四君子汤的加减重在运健老年患者脾胃,增强后天之本的力量,同时祛痰化瘀,使其去邪而不伤正。但老年病常症状冗杂,虚实兼夹,除主症外往往还有诸多伴随症状,临证时当根据患者情况随证加减,如夜寐欠安者,可加酸枣仁、柏子仁、首乌藤、合欢皮等宁心安神助眠[26];气短、周身乏力者,可加入炙黄芪、酒黄精等补中益气[27];动则汗出者,可加入浮小麦、糯稻根、麻黄根、五味子、瘪桃干等固表止汗[28];肢体经络不通而痛者,可加入路路通、鸡血藤、络石藤、桑桂枝等通经活络止痛。

3 病案举隅

陈某,女,64岁,2020年8月1日初诊。以头晕、头痛为主症,既往有脑梗死、高血压病、冠心病病史。头颅磁共振提示:多发腔隙性脑梗死,脑白质缺血性改变,老年性改变。刻下:头晕、头痛间作,偶有耳鸣,四肢关节疼痛不适,肘关节疼痛尤甚,夜间双下肢肌肉痉挛,寐中时有流涎,纳寐可,二便尚调,大便一日一行,质软;舌质紫暗,舌体胖大边有齿印,苔中后根腻,脉弦滑。中医诊断:中风病(中风后眩晕),辨证属气阴两虚、痰瘀交阻,拟益气养阴、化痰祛瘀,以玉春散加减。方药组成:土茯苓40 g,葛根15 g,天麻10 g,潼白蒺藜各10 g,钩藤10 g,川芎10 g,藁本10 g,党参10 g,麸炒白术10 g,茯苓10 g,炒薏苡仁15 g,路路通15 g,焦楂曲各15 g。 共14剂,日1剂,水煎服,早晚分服,同时嘱患者以煎药后的药渣泡脚,内服外治并用,以达奇效。

2020年8月13日二诊。患者头晕头痛症状明显改善,关节疼痛较前减轻,肘关节时有疼痛,寐中流涎症状仍存。服药后大便偏稀,一日2~3次,小便自调,舌质红,舌体胖大边有齿印,苔薄,脉弦滑。原方加鸡血藤15 g、络石藤15 g、炒桑枝10 g、桂枝8 g、芡实10 g,继服14剂,服法同前。

2020年8月31日三诊。患者头昏头痛症状明显改善,四肢关节疼痛症状不显,偶有肘关节疼痛,寐中流涎症状好转,二便尚调,舌质红,苔薄白,脉滑。原方去芡实,加伸筋草15 g、肿节风10 g,处方1个月的药量,嘱患者带回当地服用。3个月后电话回访,患者头晕头痛症状近期未再出现,关节疼痛症状不显,遂未再来就诊。

按语:陈直[29]在《养老奉亲书》中曾道:“殊不知上寿之人,血气已衰,精神减耗,危若风烛,百疾易攻。”老年人的生理特点即气血阴阳失衡,中风后更加剧了这种现象,故中风后遗症繁多,其中以眩晕最为常见且难治。韩师言,治疗中风后眩晕当以益气养阴、化痰祛瘀为要,兼以顾护中焦,中焦运而正气生,正气生而邪不可干。该患者头晕头痛,偶发耳鸣,寐中流涎,结合苔脉,可知其痰瘀互结,且气阴两虚,当以益气养阴、化痰祛瘀为治,遂予玉春散加减。因患者四肢关节疼痛,加路路通通经活络,以缓解关节痹痛、麻木痉挛;同时嘱患者用煎煮后剩下的药渣泡脚。足部是足三阴经和足三阳经的起止点,分布有60多个穴位,五脏六腑皆有所对应,采用药渣泡脚可通调全身气血,调节脏腑功能,改善肢体活动。患者寐中流涎,加炒薏苡仁及焦楂曲以健脾除湿,同时调和诸药。二诊患者头昏头痛症状明显改善,四肢关节疼痛稍有减轻,遂予鸡血藤、络石藤、桑桂枝通利关节,桑枝属阴,桂枝属阳,阴阳相配,则气血调和。患者大便偏稀,日行多次,遂予芡实配炒薏苡仁健脾止泻。三诊患者头昏头痛症状不显,偶有肘关节疼痛,予伸筋草、肿节风舒筋活络。因患者大便如常,故去芡实,以免固涩太过,闭门留寇。

4 结语

韩师认为,中风后眩晕以肝脾肾亏虚为本,气阴两虚、痰瘀交阻为标。中风后老年患者正气不足,阴阳俱虚,先后天之本均有亏虚,治疗时当重视顾护中焦,中焦运而正气生,正气生而邪不可干,但老年人乃残阴残阳之体,不可蛮补蛮泻,故以玉春散加减治疗。该方从益气养阴、祛痰逐瘀、补脾益胃、平肝潜阳入手,方中土茯苓、天麻、葛根配合四君子汤既顾护中焦,又清利头窍,攻补兼施;天麻配钩藤,潼白蒺藜相合,升降相调,用药平和,故卓有成效。中风后眩晕西药治疗效果欠佳,韩师通过四诊合参,采用玉春散加减治疗,用药简练轻灵,充分展现了中医治疗老年病“简、便、廉、验”的优势,其经验值得学习和借鉴。

猜你喜欢

蒺藜葛根天麻
经常饮酒者喝葛根陈皮茶
葛根药膳用处多
又被蒺藜扎了
天麻无根无叶也能活
天麻蜂蜜膏,头痛失眠都能用
天麻蜂蜜膏,头痛失眠都能用
吃天麻后别开车
葛根妈妈和她的雁宝宝
治感冒发烧 葛根效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