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主旋律影视作品对大学生价值观塑造的积极效应
——以电视剧《觉醒年代》为例

2022-11-22密晓琳

北京城市学院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觉醒年代价值观政治

密晓琳

(南京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4)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中国革命史是最好的营养剂,重温这部伟大历史能够感受到党的初心使命、性质宗旨、理想信念的生动教育,必须铭记光辉历史、传承红色基因。”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庆祝建党百年的主旋律献礼片电视剧《觉醒年代》开播以来一直位列同档期第一,在收获多项大奖的同时,也获得专家、观众的一致好评,成为主旋律影片发挥引领价值观教育作用的代表作。如今,以其为代表的主旋律影片作为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和手段,对加强高校学生党史学习、增强理想信念教育愈发重要。

一、发挥主旋律影视作品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可能性

主旋律影视作品通过一个个重大历史事件的情景再现,帮助大学生了解历史事实,身临其境般回忆峥嵘岁月,在情景再现的过程中被革命者当时的献身精神和家国情怀所感动,增强学生们刻苦学习、热爱生活、建设社会主义美好的力量和信心。

(一)主旋律影视作品是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兴载体

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一般被认为是在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能够承载和传递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或信息,且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所运用,促使思想政治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相互作用的一种活动形式或物质实体。电影、电视剧等影视作品兼有思想观念、意识形态等内在隐性的价值承载意义,可以为思想政治教育者所用。又因其声音和画面同步刺激、覆盖面广和影响力强等特点,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

以主旋律影视作品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载体,首先可以扩大思想政治教育的辐射范围。一部主旋律作品一经放映,其教育辐射的范围远远大于学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其次,有效扩充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容量,主旋律影视作品可以同时包含爱国主义、价值观和思想道德等多项教育内容,这样的容量是一节思政课所达不到的。最后,影视作品可以充分调动受教育者的积极性,减少教育阻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二)主旋律影视作品是丰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资源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及形势与政策五部分内容。在学科内容表达上,较多地运用学术语言、文件语言和书面语言,使之过度理论化、概念化、抽象化,存在晦涩拗口、难以理解的情况,降低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接受度,影响了理论对于学生的吸引力和感召力。而影视作品作为富有感染力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一问题。通过主旋律影视作品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促进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理解,例如:对学生们进行中国近代史纲要的内容讲授时,通过观看《建党伟业》和《建国伟业》等电影,在学习近代历史知识的同时接受了爱国主义教育的熏陶。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发展过程中或多或少存在发展模式单一、教学内容相对枯燥等问题,不符合当代大学生性格活泼、头脑好动和兴趣爱好广泛等特点,授课教师与同学们之间不能形成良好的互动。主旋律影视作品将正面的价值观念通过“影像+声音”相结合方式表现出来,使抽象的思想内涵通过画面直观形象地表达出来,让大学生更容易理解,同时也避免了理论课的枯燥与乏味,减少同学们对思政课的逆反心理,从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三)主旋律影视作品是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隐性方法

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两种基本模式,二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补益,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要坚持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统一,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因此,为了更好地完成高校立德树人的任务,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既要重视显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也要发挥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努力构建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有机结合的教育模式。

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发展以及电影和电视制作水平的不断提高,主旋律影视作品已成为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法之一。在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教育内容和目的通常会隐蔽在日常教育活动之中,激发受教育者的兴趣,使其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育内容,从而达到教育目的。观看电影、电视剧是当代大学生感兴趣的娱乐活动之一,在观看主旋律影视作品的过程中不自觉地被剧情内容和画面制作所吸引,他们不认为自己在强制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灌输。因此,主旋律影视作品作为一种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手段可使受教育者在自然、和谐和愉悦的氛围中润物细无声地接受教育内容并转化为自己的思想品质、道德行为,以达到教育的真正目的。

(四)以《觉醒年代》为代表的新时代主旋律影视作品的新特点

当前,随着我国主旋律影视作品制作水平的不断提高,不同于以往不能引发观众共鸣的“样板戏”,新时代主旋律影视也表现出许多新的特点。

首先,表现为良好的交互性。在全媒体环境下,不同媒介形态之间相互融合,影视作品不再局限于在电视和影院播放,尤其受众是网络时代“原住民”的90后和00后,他们对在播作品的讨论更多集中在线上。电视剧《觉醒年代》自播放至今超16万的人在豆瓣对其进行评分,在微博的相关讨论阅读量超过28.3亿次,参与数量150余万次,超越以往“正剧”的参与数据。从视频弹幕到豆瓣评分、微博热搜讨论,再到“B站”等平台的再加工剪辑等,这些新形式都表明观众与影视作品之间不再是单纯的“我播你看”的关系,新时代影视作品的播放更注重的是参与性与交互性。

其次,表现为高度的还原性。长期以来,主旋律影视作品作为党史学习和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素材,却不能入脑入心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人物形象过于丰满和完美,与现实生活距离太远,难以引起观众尤其是年轻大学生的共鸣。电视剧《觉醒年代》却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它刻画了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人物,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辜鸿铭等,历史人物对于观众来说不再是历史课本上的一张照片、一段介绍和语文课本上的一个知识点,他们都是活生生的人。通过电视剧中的家庭戏,刻画出的是普通丈夫和平常的父亲,他们会与儿子发生矛盾,也会因为心中道义和责任,不能照顾怀孕的妻子……在温馨家庭生活的衬托下,他们义无反顾投身于革命事业的选择才更打动人。新时代主旋律作品着重从大历史环境下的小人物和小故事入手,不需要浓厚的笔墨渲染英雄人物在关键时刻怎样舍小家为大家,通过表现他们和普通人一样的一面引发观众的共情。

最后,还包含画面的艺术性。影视作品是具有美感的意识形态宣传工具,在发挥思想政治教育育人功能的同时,把德育与智育、美育有机集合起来,寓于文化活动之中,发挥文化全面育人的功能。每一部主旋律影视作品都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在“情”与“景”相结合的双重刺激下,使受众在观影过程中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与此同时,新时代的主旋律影视作品更加注重画面的构造与描绘,从而达到对大学生进行美学教育的目的。电视剧《觉醒年代》的每个画面与场景都是经过美学考究与设计的,以青年毛泽东的出场戏为例,风雨中他抱着《新青年》杂志在人群中逆行奔跑,镜头扫过的是那个年代形形色色的人,坐在高档小轿车里吃着面包的富家少爷与坐在破盆里等着出卖的孩童形成对比,被牵引的老牛与养在鱼缸的金鱼形成对比,跪在地上乞讨的老人与骑着高头大马的官兵形成对比……这样的鲜明对比,使得观众们意识到这样人间炼狱般的民国才是真正的民国,人们过着水深火热、生灵涂炭的生活,在这样的背景下,青年毛泽东的出场更有意义。通过营造这样的画面,不仅让大学生对那段历史有了深刻的理解与感悟,更树立了他们正确的审美观,激发了他们对党、国家和民族的热爱。

二、主旋律影视作品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必要性

(一)市场经济大背景下影视作品对大学生的潜在误导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在“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的方针政策影响下,影视市场日渐繁荣,一改之前“样板戏”独大的现象。不同国家、不同类型的影视作品蜂拥而至,吸引着大众们的眼球,激发了观众们巨大的影视欣赏与消费热情。与此同时,一批只是满足观众们娱乐需求,但不具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影视作品开始出现并占据一席之地。这些作品中:有的好莱坞大片为了博眼球,以暴力、色情和血腥画面为主要内容;有的古装历史剧打着“正剧”的旗号,却已成为历史虚无主义的传播载体,任意“重写”历史,致使出现一批低分的“抗日神剧” “穿越恋爱剧”等等。这些作品不仅不能对大学生的价值观起到正面引导作用,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对思想观念尚未成型、理想信念还不坚定的大学生产生一定的冲击,导致部分学生信仰迷惘、观念混乱。在这样的市场大环境下,主旋律影视作品亟待发挥其正面引导作用,成为引领大学生树立符合社会发展方向价值观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

(二)形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合力的必然要求

主旋律影视作品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应该融入课程教学和改革的各环节、各方面,实现全程、全方位育人。在这个过程中,包括教学活动、课外活动和校园文化在内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会不自觉地影响到学生的方方面面,良好的环境之下会使学生的情操受到陶冶,意志得到锻炼,人格得以塑造。

但在实际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主旋律影视作品却未能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形成合力。当前高校选修课、社团和活动都以音乐、舞蹈为主,主要停留在娱乐层面。与影视相关的社团和活动本身就少之又少,即使部分高校存在,也是以英美电影作为社团活动和研究对象。只有在纪念建党百年等具有重大纪念意义的节日时,部分高校会组织同学们进行集体观影等活动,但是也只是为了符合主旋律的论调。将主旋律影片成为节日化、形式化、片面化的代言词,不仅不能发挥其正面引导作用,反而引起学生排除、反感。

(三)提高当前课堂主旋律影视作品利用率的题中之义

近年来,随着国产影视作品质量的提升,一些主旋律影视作品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载体。《我和我的祖国》《山海情》和《觉醒年代》作为近年来高质量主旋律影视作品,不仅在价值观和历史观教育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也在大学生的同辈群体间引发热烈的讨论,深受大学生喜爱,但在高校思政课堂上却没能得到很好的利用。

有些思政课教师只是在课堂上播放主旋律影视作品片段,却没有将作品内容与教学内容做进一步关联,结束后也没有进一步的反馈。同学们在课堂上也只能是浅尝辄止,无法理解这些作品背后的深意和教育意义,导致这些作品不能发挥其正向教育作用。

三、以电视剧《觉醒年代》为代表的主旋律影视作品对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现实关照

主旋律影视作品由于其在价值观层面的严格把关,确保传达的都是积极向上且符合社会主义发展方向的内容,从而能够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有利于坚定大学生正确的理想信念。

(一)对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的引领关照

在个人价值观体系中,人生价值观处于主导地位,决定着一个人总的价值取向,是个人对自身的社会地位、人生目的和意义,以及个人与社会集体、人与人之间关系等进行认识和评价时所持有的基本观念。人生观决定着一个人的人生目标、人生价值以及对社会与个人关系的看法等多方面的内容,这些内容决定了一个人实现人生目标的途径和方法是否正当,对个人荣辱是否在意,能否在关键时刻为维护他人、社会和集体利益而牺牲个人利益等事关人生处理、抉择的诸多问题。大学生正处于成人成才的关键时期,解决人生观问题十分重要。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因此,要抓住青年时期,这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

积极向上的影视作品有助于大学生正确看待人生目的、人生价值等,通过教师的进一步引导,进而树立科学的人生观。《觉醒年代》将五四运动爆发、发展的始末以及共产党成立之初的酝酿过程,以更能为大学生所接受的形式直白地讲述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以陈延年和陈乔年、郭钦光为代表的100年前的青年为了拯救满目疮痍的中国,宁愿选择赴死也要坚守自己的选择,他们坚信的主义,正是现在很多大学生不以为然的课本。通过还原他们的故事,启示当代大学生“人应该相信什么,路应该怎么走”,对大学生起到鼓舞和激励作用。

(二)对大学生政治价值观的教育关照

大学生政治价值观是指当代大学生对所处社会的政治制度和政治生活的基本观点,是对政治现实和政治理想的基本评价与价值取向。在当今时代,接收、传播信息的途径越来越多,也愈加便捷,但在纷繁冗杂的信息流中,大学生的政治价值观容易动摇,在无形中削弱了对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认同感。健康向上的主旋律影视作品作为一种传播正能量信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通过坚持爱国主义精神,弘扬社会正能量,增强青年学生对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感,进一步加强他们的政治价值观。

电视剧《觉醒年代》以1915年创办的《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的发展历程为主线,刻画了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等重要历史人物。电视剧将1915—1921这六年间的重大事件和发展历程浓缩在43集剧情中,通过超越时空界限,使观众尤其是高校大学生对那些不能亲身经历的事件产生情感上的共鸣的同时,更加了解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背景、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能救中国的原因。电视剧在建党百年的关键时间节点上映,通过氛围的烘托更能激发大学生心中的爱党爱国情怀,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认同感,从而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引导和培养当代大学生正向的政治价值观。

(三)对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的指导关照

职业价值观是指一个人的价值观在职业认知和选择方面的体现。职业价值观教育是当代大学生在踏入社会前进行职业选择的重要一课,其既包括对职业的基本看法,也包含大学生对工作的看法以及日后的职业选择等方面。当前,职业观教育成为高校大学生培养的必修环节,在大学生正式踏入社会前,通过课堂教学中的价值引导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既是思想政治教育发挥积极效应的应有之义,也是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所必需的思想力量源泉。

《觉醒年代》主创团队对作品的塑造和打磨历程,对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具有积极的引导作用。关注一部好的影视作品的不仅应停留在其成品上,关于其创作背后的故事和历程也是我们关注的重点。主创团队在拍摄过程中,从1:1.2还原北大红楼到《新青年》和当时报纸的再印刷复刻,从为追求最真实的拍摄画面整个拍摄团队带着设备爬长城,再到主角、配角和群演衣服的逐一定制。剧组通过细节还原,让一百年前的历史风貌更好地展现给观众,让演员更能投入其中,呈现更好的拍摄现场。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带来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必然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受市场经济驱动利益观的影响,特别是各种“直播博主” “网红”以及艺人天价日薪等负面新闻铺天盖地的冲击。部分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扭曲的择业观,坚持以利为先的择业观念,认为不敬业已成为行业常态。但电视剧的主创团队却通过各种细节的表现为90后、00后观众上了一节职业素养教育课,他们表现出来的爱岗敬业、精益求精的品质为即将踏上工作岗位的大学生产生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四、进一步发挥主旋律影视作品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路径思考

(一)提高主旋律影视作品的制作水平

2017年以来,随着《战狼2》和《我和我的祖国》等国产优秀主旋律电影的崛起,长期盘踞我国电影票房排行榜前列的美国好莱坞式英雄电影不仅走下票房排行榜神坛,也走下观众心里的神坛。国内主旋律影片质量的提高,让人们愈加意识到,打铁还需自身硬的道理。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文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人民精神文化需求。”广大文艺工作者应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走进人民生活,深入了解怎样的影视作品才是符合大学生审美要求的,学习和借鉴优秀影视作品的先进经验,弥补当前我国主旋律影视作品制作的短板,从而全面提高我国影视行业尤其是主旋律影视的制作水平,对进一步发挥主旋律电影的教育作用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充分挖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资源

中华文化自形成以来,延续发展至今,成为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古老文化。从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历史,到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国近代史;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的百年党史,到1949年以来的七十余年新中国史,再到取得翻天覆地变化四十余年的改革开放史等;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资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在党领导人民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中不断丰富与发展的,是支撑我们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精神内核。主旋律影视作品制作应充分挖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在资源,以中国故事为剧本加以创造,保持主旋律电影的精神内核在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同时,在电影的题材和内容上更显丰富性,避免故事的枯燥和单一,塑造更多有影响力的角色,让他们成为中国故事的讲述人、传播者。

(三)高校配合发挥正确的教育作用

高校担负着对大学生进行人格塑造的重要职责,也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场所,在发挥主旋律影视作品正面引导作用的过程中同样有着不可或缺作用。因此,高校可以通过以下措施进一步强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作用,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第一,将主旋律影视剧融入到思想政治理论课之中。如前所述,影视作品有着很强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一部好的作品可以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素材,将主旋律作品融入到课程之中,减少历史虚无主义对大学生的影响,用主旋律作品正确的历史知识和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带给学生们美的感受。第二,提高影视剧赏析能力。影视作品中一定会有其主创团队想要表达的内容和价值观,这些价值观的正确与错误不仅需要官方的审核,更需要大学生自己的分辨。高校可以通过开设一些影视剧赏析课以及审美素养讲座等方式,在老师的带领之下学会如何自己进行分辨和赏析,提高警惕性,学会对错误的内容进行分辨,自觉摒弃历史虚无主义对自己的影响。第三,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合力。影视作品的正面引导作用是建立在一定物质基础上的,高校首先应保证有一定数量的硬件设施,在播放设施上有保证。其次,高校应保证为老师和学生在学校官方网站提供充足的主旋律影视作品资源,为教师授课、学生自学提供途径。最后,学校要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影视文化方面的集体活动。将观看、赏析优秀影视作品纳入教育计划,满足大学生的课外提升和学习需求,真正实现以影育人。

猜你喜欢

觉醒年代价值观政治
我的价值观
《觉醒年代》:直叫人上头的主旋律
《觉醒年代》里的红色地标
史诗巨制《觉醒年代》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价值观(二)
价值观(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