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职业院校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的策略研究
——以某职业院校为例
2022-11-22王乔乔
王乔乔
(无锡江南影视艺术职业学院 江苏无锡 214000)
引言
幼儿园和托儿所的出现,最开始的目的是为了使女性加入劳动生产的大军中,解决劳动生产中劳动力不足的困境。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女性在整个社会发展中承担了越来越多的责任和义务,而由此带来了婴幼儿照护服务需求的急剧增长。在三胎政策背景下,家庭对托育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但根据目前托育服务的发展现状来看,存在供给量不足、托育服务质量缺乏保障等相关问题,形成了一个极其突出的社会矛盾。托育服务要发展,关键看师资,师资的发展,关键在于课程设置。
一、个案职业院校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的问题分析
本文采用了袁振国《当代教育学》中对“课程设置”的界定:课程设置即教学计划,是课程总体规划。它依据一定的培养目标来选择课程内容,确定各学科门类及活动,确定教学时数,编排学年及学期计划,从而形成合理的课程体系[1]。
1.培养目标过于理想化
J校的培养目标在于使学生成为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能够掌握婴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具备婴幼儿卫生保健和健康管理的知识、较强的创新能力的高素质技能人才。根据笔者的调查,J校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生源绝大多数是由来自通过高考但成绩不理想而入学的学生,以及参加对口升学考试入学的中职生两部分组成,加上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度不高,学习能力和努力程度相对来说比较薄弱。在实际地教育教学中,很多学生并没有达到培养目标中对人才培养规格的要求。另外,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建设任处在探索阶段,专业标准并不明确。由此一系列原因,导致目标制定的作用和意义并没有很好地体现出来。
2.课程结构有待完善
本文对于课程结构的定义采用了“课程结构是指课程的组成部分及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一般主要指课程类型、各类型课程所占学时学分比例及各类课程如何构成整体[2]。”笔者了解到,J校依据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对应职业岗位(群)必备的知识、能力、素质要素,将本专业的课程分为基本职业素质模块和专业素质模块两个部分,具体课程分类、学分和学时比例如表2-1所示:
通过表格可以发现,专业素养课中的专业基础课、专业技能课和专业核心课所占比例为9%、20.3%和18.6%,由此可以看出,专业技能课所占比例高于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按照专业要求以及市场需求,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是一个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因此,J校在专业素养课的布置上比较合理,但根据笔者的调查发现,J校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的课程结构中只包含必修课,并未出现选修课,由此将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及学生对本专业课程内容的全面学习和掌握。
3.课程内容有所欠缺
本文中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的课程内容是根据专业的特点,由本专业按照教务处的整体规划统一进行规划,最后再根据相关专家及资深教师对各专业课程设置的意见进行修改,之后具体安排。通过J校了解到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的课程分为基本职业素养课程和专业素养课程两大类,共包括6种39门课程,分别是:职业素养课、文化素养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技能课、专业核心课和考证实训课。
(1)基本职业素质模块
根据表2-2不难看出,J校在基本职业素质模块部分的课程内容按照国家要求完成,除此之外还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和就业与创业指导课,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为学生提供科学的就业与创业理念和方法,保证学生健康成长。然而通过笔者的调查发现,J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和就业与创业指导只在某单个学期进行,这对于学生的发展来说并没有做到长期发展。
(2)专业课程模块
笔者这里所提到的专业课程为J校课程设置中的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技能和专业核心课程三个部分。专业课程的任务在于通过对学生进行专业训练,让其熟悉并掌握将来从事婴幼儿托育服务工作的必要知识和技能,它是根据社会对于某一领域专门人才的特殊要求而设置的[3]。笔者通过调查了解到,J校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的教育教学虽然开设有幼儿舞蹈、歌曲弹唱和婴幼儿健康护理等传统技能课程,但主要课程内容还是集中于理论部分。由于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起步比较晚,有些课程内容是参照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学前教育专业和婴幼儿托育服务专业本身就是不同的两个专业,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地技能课程已经无法满足婴幼儿托育服务的需求。
(3)考证实训课程模块
笔者这里所提到的考证实训课程为J校课程设置中专业素质模块的最后一个部分—考证实训课程。笔者通过观察表2-2和实际调查发现,J校的考证实训课程部分除了包含考证和毕业论文课程,只有最后一个学期为期16周的顶岗实习,教育实习时间安排的过于集中,在前几个学期都未涉及实习活动。根据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的特点,只让学生在最后一个学期进行实习是远远不能满足本专业学生的需求,学生对本专业工作的情况了解不清楚,导致学生在之前的学校学习中无法将书本上的知识与实际运用结合起来。
4.课程实施有待提高
(1)师资保障
从事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的高职院校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丰富的专业技能实践经验,只有这样,教师才会成为学生成长成才的推进剂。根据笔者调查发现,J校本专业的专业课教师一般为学前教育专业及与婴幼儿有关专业的硕博毕业生,部分教师缺少婴幼儿托育行业企业一线的实践经验,而且教师普遍比较年轻,在教学经验上存在不足的现象,课程研究能力相对不足。
(2)教材选定
教材是帮助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必要材料,能够更好地辅导学生清晰、快速地掌握教师所授课程的内容,便于学生进行课前预习课后复习,也便于学生作业的完成,帮助学生更快地消化教师的教学内容,同时也是教师教学的辅助工具。因此,教材选择的好坏直接关系着学生的学习情况及能力的发展,也关系着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教材建设是课程设置的必要因素之一,而相应的教材建设更是合理课程设置的保证,它也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J校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的教材主要依靠教研室人员及相关教师进行研讨、分析教材的可用性及优缺点后购买获得的,很少有经过专业教师进行校本研发、符合J校专业情况和学生情况的教材。
(3)实习保障
实习是提高学生政治思想水平、业务素质和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加深学生理解并巩固所学专业知识,是一个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过程,为学生今后就业、创业做准备[4]。根据笔者调查,J校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所在学院目前已建立了多个长期合作的校外幼儿园实训基地,其中合作的有本地公办、民办多家幼儿园为实习基地,还有深度校企合作单位。同时J校目前正在与幼儿教育培训机构和外包幼教行业提供定制化服务的专业机构进行洽谈,为本专业的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和就业机会。然而,随着最近几年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的扩招,在校生急剧上升,学生数量和用人单位数量严重失衡。即使学校和所在学院都在努力为学生解决实习和就业困境,但依然存在“就业难”“实习难”的问题。
三、个案职业院校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的策略
1.培养目标精准化
专业标准是教师教育教学的重要指导,也是人才培养的指引。要想提升高职院校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发展质量,精准定位专业的培养目标,首先就要明确专业标准。在实际制定培养目标过程中,也应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并将目标真正在教学中实施,应该注重广度和深度相结合,在考虑全体学生的学习水平和接受能力的同时,也要顾及个别学生。同时,考虑到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学生需要较高的职业素养,培养目标中也要加入思政课程的思想,让学生热爱幼儿发展研究领域,具备良好的科学和人文素养。学生三年的学习是否能达到培养目标的要求及标准,正是教学成果的检验。
2.课程结构合理化
选修课是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学校开设选修课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兴趣与爱好,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发展需要选择相关课程,从而可以弥补必修课的不足,它在提高社会适应力,拓宽学生的知识领域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根据笔者的调查发现,J校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的课程结构中只包含必修课,并未出现选修课。因此,J校可以根据学生的需要和学校的实际教学情况,开设一些和专业相关的或者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选修课。同时,也可以增加与本专业相关的政策性文件的讲座,保证课程结构合理化的同时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专业知识的掌握。
3.课程内容全面化
在基本职业素质模块中,J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和就业与创业指导课只在某一学期进行,这对于学生的发展来说并没有做到长期发展。因此,除了在固定的某一学期开设课程外,还可以将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和就业创业指导内容渗透在常规的教育教学中,使教育模式由知识教育转向素质教育和心理教育。
在专业素养模块中,J校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的教育教学虽然有幼儿舞蹈、歌曲弹唱和婴幼儿健康护理等传统技能课程,但主要课程内容还是集中于理论部分。因此,考虑到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的课程特点,课程设置和教学上应当要学生不仅掌握理论知识,还要获得实践能力知识,同时应改变传统的授课模式,将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的前沿知识和最新教育研究成果充实到人才培养方案中,引导学生关注现实问题,保证课程内容全面化。
4.课程实施多样化
(1)提高教师能力
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职业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育人水平的高低。J校应鼓励专任教师通过出国考察、岗位培训、企业实践、在职攻读学位等一系列措施来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专业能力。同时,还需培养具有“双师”素质和“双师”结构的教学团队,专业教师既要有幼儿园、托儿所及早幼教机构实践教学经验,又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的教师,在教学中能够将理论联系实际。除此之外,还可以聘任行业专家共同进行课程改革、教学实践探索,帮助本专业的教师提升教育教学能力及科学研究的能力。
(2)选定合适教材
根据笔者的了解,J校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的教材主要依靠教研室人员及相关教师进行研讨、分析教材的可用性及优缺点后购买获得的,只有少量经过专业教师进行校本研发后符合J校专业情况和学生情况的教材。《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表示 “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因此,本专业的教材不仅可以通过购买获得,还需专业教师进行教学实践探索,参与课程研究,开发出符合本专业情况和学生情况的校本教材,适合本校学生的学习特点,满足学校“个性化”发展需求,促进高职院校的长足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