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roid程序设计》课程融合思政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2022-11-22吴东
吴 东
(辽阳职业技术学院 辽宁辽阳 111000)
当前,国际形势变化万千,国家正大力扶持和发展高科技及信息技术产业,对计算机领域专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这类人才的培养质量将关系到未来中国在高科技领域及经济领域的主导位置。本研究将思政教育融入《Android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挖掘课程的价值及深刻内涵,解决专业学生思政素养和技能教育存在分离的现状,努力培养专业素养和政治素质都过硬的新时代人才。
一、出现的问题
1.教育氛围方面
课程思政理念在教学中已经形成良好的研究或实践氛围,几乎所有专业都开展了思政融入课堂的相关活动,但未在所有高校的教育者中入心入脑,很多方面没有在教学中形成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和手段,绝大多数的教学方法主观性强,不方便普及应用。
2.思想认识方面
部分专业课教师对思政教育的重要作用还未重视,对相应的教育模式和切实有效的方法探索不深,甚至有些教师重视不够,存在 “只授业不传道”的情况。
3.经验总结方面
思政元素在专业教学中存在“缺位”现象,特别是计算机程序设计类课程所积累的思政教学的实例和经验较少,现有文献中很难找到可以借鉴的实践资料。
4.教学重点方面
重技能教学轻德育教育的现象在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然而不考虑学生思政学习现状的育德育人显得效果不佳,知识技能的学习离开了思想素养的支撑,将对学生的未来发展产生不好的影响。
5.学时安排方面
《Android程序设计》涉及知识面广且难点较多,几门语言和知识点在此门课中相互交叉应用,课堂教学存在课时紧张、教学紧促的情况。如何在有限的课时里兼顾思政元素的教育与专业知识讲授,是课程思政教学中亟需解决的难题。
二、课程思政的教学切入点和技巧
步调协调一致是指对进行课程思政建设的专业课课程标准实施顶层设计,与思政课程的育人目标时刻保持高度一致[1]。秉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指导思想,将课程思政融入《Android程序设计》教学全过程,既要满足学生学习本学科的理论和技能的需求,又要使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方面得到显著提升,专业技术技能课程的实施与思想政治理论的教育同向同行。
1.培养学生的国家意识和爱国情怀
重点强调中国史的发展进程,回顾中国软件发展中,自身弱小所带来的屈辱和艰辛,讲述在互联网、计算机相关产业发展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所布置的英明决策和发生的重大事件,重点回顾计算机程序设计及软件发展在中国发展过程中所取得的辉煌成绩。例如:通过回顾案例,讲解我国自主研发的操作系统及应用软件程序,经历了从无到有的辛酸经历,功能与性能从低劣到高质量的发展,并将一些软件如何冲出国内,走向世界的案例介绍给学生们,以无可争辩的事实说明我国各方面综合国力的大幅度提升,以此方式使学生深切感受我们的成果之来之不易,领略中国共产党的英明决断,看到中华民族的繁荣发展,激发学生强烈的民族自信心、自强心,并能够居安思危,激发其自主学习的自觉性。通过以上方式,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和强烈的家国情怀。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很容易觉得在这样一个励精图治、蓬勃发展的中国社会中学习和生活而感到荣耀与幸福,从而激励学生一定要学好专业技能能力,全方面提升个人综合素养,努力肩负起时代所赋予的价值使命,实现知识科技报国。
2.强化学生的责任意识和行业素养
根据每个行业的发展历程,每个专业课程和行业企业都有相应的伦理价值规范,教师要使学生熟悉本专业遵循的伦理规则、价值准则和行为规范。在专业课教学中,教师利用讲解案例故事的途径,使学生了解行业中的伦理规则,并对其心存敬畏,号召他们遵守伦理规范,引导他们要指定正确目标,并能做出符合伦理规范的行为,不然就会在就业过程中遭受来自多方面的压力和抵制。例如:在讲解维护Android软件安全性知识点时,不仅要讲述实现安全目标的理论知识,同时通过讲解真实案例,假如集体的程序遭遇破坏或者袭击,作为程序管理员应当果断进行处置,第一时间启动预先设定好的安全应急预案,并详细记录安全事件的过程细节,将企业单位的损失降到最低点。当然,在专业伦理教育培养中,既要培养学生的安全责任主体意识,遵守该领域的职业道德和社会存在的规范,还要将具体的岗位和专业设置与现实环境相比较,借助多角度的案例实例引导学生开展更加深入的思考。还有,作为软件编写人员,可以经常接触到企业核心数据或严格保密的信息。因此,学生要恪守职业道德底线,不做有损于企业价值或集体利益的行为。
3.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竞争意识
目前,有很多渠道可以获取时事政策事件,教师可以从权威网站或中央、省市等媒体的报道中收集思政案例数据信息,经过整理提炼,结合专业教学中的各项知识点进行融合讲解,从而在更大的视角上为学生有理、有力、有据地传授技能知识,介绍目前该领域内对应产业中的发展趋势与风险。同时,可以对比Android在国内外的发展情况,通过比较差异,不仅使学生看到我国的发展进步,而且让他们很容易意识到与世界领先国家技术水平的差距,进而引导学生树立在未来的学习工作中要有竞争意识。例如:在讲解App软件功能时,除了讲述界面布局、代码逻辑等基本功能外,还要讲解前沿科技的相关知识,如:大数据和云计算的应用。因为云计算和大数据是未来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要教育学生在低头学习专业知识之时,也应抬头观察未来科技发展的态势,两相比较,从而更加明确个人的发展目标。我们都知道,计算机技术正在迅猛地发生变革,更新换代十分频繁,这既是学生个人职业生涯的机遇,又是对其自身能力的严峻挑战。因此,应当适当地加入简短的讲座或者视频介绍,让学生了解相应的形势和政策,教育学生不要闭门造车,既要保持广泛的视野布局,同时还要明晰自身的定位坐标和发展路线。
4.培养学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和协作意识
《Android程序设计》课程是以逻辑性强、编程过程严谨而著称,可能一个小的失误会引发十分严重后果。因此,教师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踏实进取、精益求精、不断反思和创新的大国工匠精神。例如:在讲授数据排序的功能时,教师应该讲解多种编程方案,这些方案会有不同的特点,教师应对比每种方案,评价其优劣,使学生意识到即使完成目前的编码任务,并不是结束,而是新的开始。另外,要时刻提醒学生肩负责任意识,一个简单的符号或字母编写出错,就是大的错误,因为计算机不能顺利地通过系统的编译过程。所以,教师应当促使学生养成不断反思、严谨细致的学习作风,应该耐心专注、沉心静气、坚持不懈地做好面前的每一件事。另外,对于信息工程学院的学生,培养团队合作、共同解决困难的意识是不可缺少的,尤其在互联网工程环境中,需要整个团队全力以赴地积极配合及各成员的无私合作。因此,组织学习协作小组来共同实现某个软件的制作成了常用的教学手段。在团队协作中,团队内的各个成员相互学习,共同携手提高能力。同时,学生之间将会频繁交换意见,进行思想上的沟通,从而很容易建立互助互信意识、相互尊重忍让的品格,并在无形中树立了集体荣誉感。
5.培养学生奋勇向前的科学精神
通过介绍本领域卓有成效的科学家或大师级人物,让学生深切感受大师学者的风采和魅力。例如:讲述华为创始人任正非的个人经历和创业历程,即使遭受到了美国的封锁和抵制,华为依旧能够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这是绝不妥协的韧劲,也是面对困难所展现出的大无畏精神。而《Android程序设计》这门课的知识点比较多,学习起来有一定难度,通过华为任正非的案例启发,让学生树立起强大的学习信心,要勇于承担、敢于面对,而且要有长期学习、努力学习的准备,不要放弃挑战困难问题,毕竟学习的过程和华为的经历十分类似,都是曲折的。但只要坚持,那么未来就一定能够成功。此外,教师应该时刻注重自身言行,以“学高身正”作为自己的标准,无论是理论教学还是实践环节,都要注重以个人形象、授课技巧、专业水平、科研能力感染学生,赢得学生的尊重和敬佩,使教书过程和育人环节达到完美结合,这样会使课程思政的育人环节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三、课程思政的教学实施
除了在教学中要强化思政融入课堂的理念外,也要在宏观方面对课程思政的实施进行科学规划,如:在教材选用、教学方案、教学设计、教学评价方面进行全方位的规划,从而使课程思政的效果达到最佳。
1.选用优质教材开展教学
教材选用是思政课堂中的重要环节,好的教材能够使教学过程更加顺畅,大大减轻教师的备课压力,促进提升教学效果。优秀的教材要体现国家意志和教育目标,因此要选用标准教材。对于《Android程序设计》来说,选用的是“十三五规划教材”,这一点就能够保障在教学中不会出现思政方面的问题,同时能够引导学生自立自强,树立积极正确的价值观念,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个人行为规范。在教材使用过程中,教师应该认真筹划备课,结合教材和专业教学内容,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技术要点和思政元素,并引入吸引学生的思政案例,融入时事政治中鲜活的教育元素开展课堂理论及实践教学;要分步推进教育进度计划,设计好阶段教学目标,结合教学大纲的编写,深刻融合课程思政、专业认证和就业企业的实际要求,保持课程内容与技术目标和思政目标共同推进。
2.探索思政融合教学方案
在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案例等教学环节中,仔细加工内容,融入思政目标,将知识中所蕴含的逻辑关系、拓展内涵挖掘出来,并相互关联引导,强化知识学习与思政主题。在《Android程序设计》课中要找好教育方向,对准育人角度,并使整个过程具有较强的共情感,以此方式才能有助于将课堂教育的主导作用发挥到最大化。比如,本课程着力于立足“追求真理、勇攀高峰”的科学求知精神,同时要树立“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大国工匠精神。再如,Android中包含XML语言和Java语言的使用,同时和网络编程、数据库应用等知识领域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这些领域中都有其代表性的科学家或者工程师,他们的奋斗经历就是非常优秀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在课程中实现科学教育与思政元素的融通,让科学价值理念与人文精神情怀走向交融,让品德育人与智慧育人同频共振,将产生最佳的教育效果。
3.强化教学设计环节
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基础在“课程”,因此强化课程建设管理是落实“课程思政”的首要保障[2]。为此,教师需要深挖教学主体、教学内容、教学过程这三方面要素的内涵。
在教学主体方面,教师要注重挖掘思政元素在《Android程序设计》专业课程中的协同引领作用,形成科学化、制度化、模块化化的课程融合模式,不断强化课程思政教育过程的有效性和基础性。
在教学内容方面,要注重本课程应有的育人目标和功能,注重在传授专业知识理论和实践技能的过程中,强化思想政治教育手段和方法的实施。围绕教育的根本目标,对照思政教育的核心本质内容,全面修订课程标准。在有需要的情况下,还要编制课程思政教学引导案例,全方面挖掘其中蕴含的思政教育内涵,建立健全符合当前国情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
在教学过程方面,要积极完善教学大纲,建立健全课堂教学实施管理办法,完善课程设置的科学管理制度,建立课程标准和实施的评价制度,努力落实学校的思政特色,如:加强红石榴文化教育和雷锋式职业人的培养,与学校的发展方向保持一致;要逐一捋顺课堂教学所有环节,细化课程的知识目标、技能目标、思政目标,做到有章可循,使整个教学过程更加制度化、规范化。
4.重视评价反馈信息
由于在Android课程教学中融入了思政内容,因此本课程具有一定的复合性,很难将学生的发展归功于某个教师的单独工作成果。也就是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专业技能课教师和其他行政管理服务岗位教师的工作很可能会产生叠加效应,很难界定学生的思政素养成长是由谁影响的。但这并不意味着不能在专业课程中进行思政评价。《Android程序设计》课程的评价要围绕课程内容、学生职业素养和个人价值观等方面,采取特色化的项目指标进行评价。所以,评价的指标要考虑多方面因素,不能以偏概全,也不能漏掉相关因素,要具有全面性和多样性,以保证评价能够真实反映学生情况。
在实施评价的过程中,教师主要对学生在课堂上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意识、态度情绪、价值观进行评价,并着重了解学生对专业的忠诚度、职业道德的认知及对与相关社会发展现象的分析和评价,以此评定本课程融合思政教育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