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笛独奏曲《晚笛》的美学特征及演奏实践
2022-11-22李娟
李 娟
一、作曲家介绍、作品创作背景介绍
(一)作曲家介绍
吕军辉,中国当代作曲家,毕业于西安音乐学院,现为广西艺术学院作曲专业副教授。吕老师创作作品题材广泛,形式多样,其作品在各类比赛中屡获佳绩。应2013年南宁国际青少年长笛比赛组委会的邀请,吕老师为本次大赛创作了一首中国风长笛曲《晚笛》,得到了业界专家学者和各位参赛者的一致好评。
(二)作品创作背景介绍
广西地区的少数民族大多有自己的民族语言和生活生产习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极具地方特色的少数民族文化形态。许多当代作曲家进行创作时常常将各种各样的“广西元素”运用到自己的作品中去。在这个以现代作曲技法为主流的创作环境中,这些创作冲破了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的隔阂,呈现出民族音乐的多元化发展趋势。
长笛作为西洋乐器传入中国已有几百年历史,20世纪以来在中国更是得到了广泛的传播。随着中国人长笛演奏水平的不断提高,大量具有浓郁民族色彩的长笛作品被创作出来,极大地推动了中国长笛事业的发展。
《晚笛》描绘了一幅漓江黄昏悠远、宁静的景象,在音乐意境上带有些许的神秘色彩。漓江流经广西桂林,在桂林山水中以阳朔地区的漓江风景最美,故而有“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之美誉。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在诗中写道“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泛舟江上,烟波浩渺,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表达了作者安静淡雅的心态,以及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
二、《晚笛》风格特征及结构分析
(一)《晚笛》的风格特征
《晚笛》是一首极具中国民族风格的长笛曲,呈现出了浓厚的东方色彩。作曲家以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为原点,从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中获取了众多创作灵感。这首作品从始至终弥漫着一种悠远宁静、淡泊高远的艺术气质,有着深深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烙印。从气韵上来看,《晚笛》的音乐语言简约、质朴,契合了中国文化中“大道至简”的精神内涵;音乐意境恬淡、迥脱,又暗合了中国禅宗的风骨气韵。作曲家所追求的刚柔并进、雅致同趣、阴阳平衡的美学理念,在这首作品中均有体现。除了注重作品的思想内涵外,作曲家还充分发挥了音乐的表现作用,用音乐描绘出一幅夕阳西下,山水静谧间,若隐若现的笛声萦绕于天地间的禅境,也表达了作者对安静闲适的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
(二)《晚笛》的结构分析
《晚笛》是单三部曲式,开头带有引子,曲末带有尾声。
引子为慢速,节奏上更加接近于散板,需要演奏者自由地处理情感。全曲一开始就出现了一个贯穿始终的创作动机,即以旋律的五声调式为基础,加入了三全音动机,增加了不稳定性,有些神秘,有些古朴。A段是一个结构相对完整的段落,由两个不等长的小乐段加尾声组成,简洁流畅富有逻辑性,典型的呈示性写法。第一乐句就出现了主题动机,并且多次重复,目的是加深听众对这一主题的印象。第二乐句形成了一个开放性的终止,旋律起伏具有歌唱性,伴奏织体使用了新的动机与长笛声部交相呼应,最后将整个乐曲的情绪推向高潮。结尾多次重复三全音的动机,将人的思绪又带回到乐曲一开始所呈现的画面。
B段中出现了新的材料,B段主题动机与贯穿全曲的三全音动机由长笛和钢琴不断交替演奏。整个B段十分紧凑,72小节处开始了一个带有华彩性质的乐句从而引入再现段。
A'段由钢琴伴奏出一个上行琶音后引出主题动机,是A段主题动机的模仿再现,但是较A段在结构上有了缩减,只有4个小节。紧接着是两个小节的钢琴伴奏,最后长笛演奏出全曲的尾声部分。使用单线条旋律来表现尾声,使得之前的和声紧张度得到缓解,同时也使乐曲更具结束感。整个尾声在材料上注重简洁明了地呈现,最后一句由钢琴再次演奏贯穿全曲的三全音动机,长笛演奏一个泛音结束全曲。三全音动机贯穿于整个乐曲,使整个作品首尾相连,有始有终。
本曲在材料上有明显的统一性,单三部曲式很好地被运用在了这种长笛小品中,没有过多的复杂展开,整个乐曲给人清新脱俗的感觉。符合作者想要表达的宁静致远、清新雅致的思想情感。
三、《晚笛》的美学思想
从美学的意义上看,音乐创作是一种受审美经验支配的创造性劳动。由此可见,作曲家在创作一部作品的时候绝不会漫无目的地进行创作。就像诗人写诗一样,作曲家一定是基于对生活中某件事物或事件的感悟,运用自己擅长的音乐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本曲作者向往那种与世无争、安静闲适的生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亩薄田房树间,白云半边我半间。”岂不乐哉?在这个心浮气躁、利欲熏心的社会,作者拥有一份如此淡泊名利、与世无争的心境实在令人佩服。当作者把自己的内心感受通过音乐倾诉出来以后,也就造就了《晚笛》整个乐曲清新淡雅的基调。作者不是一时的冲动和幻想,而是有感而发,通过这首作品传达出自己的思想感情。《晚笛》的音乐语言从始至终都是娓娓道来、不急不躁的,慢慢地将“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画面描绘出来。
从创作上来说,当代的音乐创作强调音乐语言的个性,音响效果的与众不同,一些现代音乐只追求夸张另类的表达,忽略了音乐产生之初最原始的作用,不能带给听众美的享受。本曲作者将传统音乐创作中对形态的把握运用现代作曲技法进行创作,将这种形态巧妙地融入到乐曲中,整个作品形象生动,极具画面感,同样也是一种对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继承和发扬。
作者在这个作品中用西洋乐器长笛来表现中国风格的音乐和中国的文化底蕴,吸收借鉴了“空、虚、散、含、离”的东方美学理论。这一观点是由我国著名作曲家、指挥家、音乐评论家金湘先生提出来的。“对一个作曲家来说,最重要的乃是观念——美学观、创作观!发扬东方音乐文化传统中的优秀观念,吸收融合西方音乐文化中的优秀因素,乃是根本之道。”本曲作者吸收借鉴了这一美学观点,为自己的创作提供了理论依据。
“空,中国艺术非常讲究空。具体到创作上主要体现在音乐层次的合理布局,纵向安排的疏密相宜。”一开始由长笛和钢琴交替奏出一个包含三全音动机的乐句。作者使用三全音的目的旨在加入五声音阶之外的不太和谐的三全音从而达到传统与现代的结合。
“虚”这一美学思想在本曲中是抽象、概括的意思,在乐曲结尾处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是层峦叠嶂的远山传来了阵阵回声,余音缭绕,巧妙地把听众带入了全曲的结尾部分。
“散”,可以理解为散文式的结构,这种打破传统节奏意义的写作手法可以带给人时而紧张时而松弛、时而激动时而平静的听觉感受。在演奏时不能按照机械的节拍进行,节奏应该越来越慢,越来越展开,直到最后一个长音结束引子部分。
“含”,中国人讲究气质与内涵。体现在乐曲中就是能够表达一种非常含蓄的思想情感,不张扬,不做作。全曲是由长笛演奏一个无限延长的泛音来结尾的。这个泛音在演奏时使用气颤音,力度越来越小,直至声音消失。此处使用泛音是为了表达一种空虚缥缈、渐行渐远的感觉。
关于“离”的美学写作手法作品中也有体现,作品中对于复调的创作就是“离”的体现。但是不同于传统西方美学讲求的和谐、融合,“离”这一美学思想极具东方特色,有一定的独立性和个性。在作品的展开部中,长笛声部与钢琴声部的旋律截然不同,有不和谐的和声织体出现,但是在听觉上整体感极强,毫无违和感。
作者在自己的创作中体现和运用了“空、虚、散、含、离”的东方美学传统观念,使用西洋乐器长笛来进行演奏,将东西方文化结合在了一起,把这一美学思想巧妙地渗透到长笛音乐的创作中。加上长笛音色多变,表现力和演奏技法都非常丰富,恰能表达出这些丰富的美学内涵。
四、结合实际演奏经验谈谈自己的见解和看法
本文作者在参加广西音乐舞蹈比赛时演奏了这首作品,对作品比较了解,并且与作者和导师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探讨。在一些表演和实践活动中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得出的总结和自己的想法与导师进行了及时的沟通与讨论。参加大型演出,深刻体会到了心理素质在乐曲演奏中的重要性,得到了新的启发。结合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和积累的舞台实践经验,对本曲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和认识。
(一)钢琴伴奏跟长笛声部之间的关系
在这首曲子中,钢琴除了起到一个伴奏、衬托的作用外,它跟长笛是密不可分、水乳交融的关系。作品里面有很多复调的技法,使长笛和钢琴高度结合在一起。钢琴声部不能单纯地从伴奏层面去理解,比如钢琴伴奏有时起到背景音乐的作用,有时是安静舒适的前景音乐,有时起到一个烘托的作用,有时是高于长笛声部的地位。这都体现了钢琴伴奏在乐曲中的重要性,为了突出艺术效果,作曲家在长笛与钢琴伴奏之间的关系上做了大文章。钢琴伴奏是一种独特的表演艺术,精湛的创作手法和情感表达,丰富的音乐表现力,与演奏者之间的合作都是这部作品成功的条件之一。
(二)关于音乐表演中的一些美学原则
作曲如果被称为一度创作的话,那么音乐表演就可以称为二度创作。
在作曲家的创作过程中,通过一系列的创作手法和作曲技法使头脑中的音乐转化为乐谱被记录下来,这只是完成了第一步。仅靠作曲家写出来的乐谱只是一些堆砌的音符,束之高阁是不能称之为乐曲的。这需要有人来演奏它们,进行第二个创造过程,乐曲才够完整。因此就有了音乐表演者,也就有了音乐表演这门学科。“实际上,出色的演奏甚至能提高中等水平的作品,并使之受到人们的赞赏。”
音乐表演是作品真实性与创造性的统一。音乐表演作为二度创作,是对创作出来的作品赋予生命力的行为。音乐表演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准确无误地表达出乐谱的意思,包括音高、音色、节奏,力度变化等。在完全表达乐谱的基础上,可以适当地加入对曲子的理解,不断地丰富和充实乐曲,从而达到一个更高的境界,甚至使作品焕发出新的光彩,超出作曲家本身的意愿和想法。每位演奏者的人生阅历不同,对音乐的理解不同,因此对同一部作品的演绎和解释也不尽相同,因此演奏者要不断地寻找二度创作中的平衡点。
音乐表演是表演技巧和音乐表现的统一。一流的音乐表演艺术家都拥有极其深厚的专业功底和表演技巧。只拥有表演技巧的演奏者所呈现出来的是没有价值的冰冷的音符,相反音乐表现不能单独存在,音乐表现是建立在表演技巧的基础之上的。良好的表演技巧是成功的演奏一部作品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也不是唯一条件,一个成功的演奏中表演技巧是服务于表演艺术的。很多演奏者拥有高超的演奏技巧,但是却不能称之为演奏家,因为他们只注重技巧的训练但是忽略了思想情感的表达,使之所呈现的只不过是一些不断堆砌的音符而已,不能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音乐。艺术家不仅拥有高超的技巧,最重要的是他们有思想、有情感,能把自己的音乐表现融入到乐曲的演奏中去,使乐曲拥有了生命力,音乐表演达到更高的境界。
(三)关于乐曲中三全音动机的理解
《晚笛》这部作品开始由钢琴演奏贯穿全曲的三全音动机,使用二度音程增加不稳定性。第二小节提高八度做了完全重复,在力度上做了渐强。钢琴伴奏部分是一个起承转合的乐段。钢琴演奏结束后长笛奏出三全音动机,在演奏的情绪上要带给听者一些不稳定感和神秘感。此句在处理方法上可以接近于散板来演奏,要注意节奏张弛有度,合乎情理的夸张即可。
结 语
长笛曲《晚笛》是当代长笛创作的一朵艺苑奇葩。作者精湛的创作手法和其中表现出来的丰富的美学思想发人深思。对《晚笛》进行了美学特征的分析,把这些理论性的知识更好地运用到实际演奏中去。优美的旋律,丰富的音响效果,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伴随着悠悠笛声,夕阳西下之时美丽的漓江景色在脑海中浮现,给听者带来了丰富的情感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