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析拉赫玛尼诺夫《g小调前奏曲》的演奏特点

2022-11-22樊姝琳

黄河之声 2022年9期
关键词:踏板和弦弹奏

樊姝琳

一、技术难点

这首《g小调前奏曲》op.23no.5,是拉赫玛尼诺夫二十四首前奏曲中较难的一首,主要体现在技术难点上,有许多技巧上的东西,如果不能很好地把握弹奏要点,是很难表现出这首曲子的意境的,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分别阐述自己的演奏经验。

(一)重复音与快速移位的弹奏

在首部的第一小节出现了前十六后八的节奏音型,三个音程都是相同的,这种节奏型贯穿于整个首部,在演奏过程中要非常快速均匀的演奏,最主要的就是放松,在练习过程中,可以模仿抓的动作,像是钟表的摆动一样,找到放松的感觉,先把音弹清楚。再者,就是声音上的把控,上文有提到这种音型在乐曲中充当弦乐的角色,再加上它一般出现在后半拍,因此它的弹奏不能太重、太实,要弹得轻巧一些,要去模仿弦乐器的音色。乐曲首部和再现部都有快速移位的弹奏,在练习中,想要快速准确地找到相应的音,手臂和手掌必须要放松,也可以用抓的动作去弹奏,可以把前十六后八相同音层的音符先弹成一组,由慢到快,来训练快速移位手的敏捷性,笔者认为放松和找准音需要一步一步来,应先训练放松,再提高准确性,最后再完整的弹奏。

(二)和弦的弹奏

这首曲子中有大量的和弦,在弹奏时不能全部都弹得扎实有力,否则会让人听着很聒噪,比如7-9小节,15-16小节中都出现了许多和弦,从谱面上我们可以看出音符上面标有跳音记号和重音记号,除了标有重音记号的音符外,其他的音都要弹得轻巧一些,不宜太重。首部的B段17-24小节是全区较辉煌的部分,和弦也增加了许多,17-21小节是首部的加花变奏,单音双音都变成了和弦的形式,第一拍都有重音记号,每小节的最后一拍是音阶式上行和弦,这几个和弦在力度上可以从弱到强,必须要连贯,体现音乐线条。23小节是双手相同的和弦弹奏,要由弱到强,并且突出右手的旋律,24小节是下行音节进行,右手的八度进行要强一些,特别是最后半拍的二音连音线,要很明显地把落提体现出来,为下一小节ff的强音做准备,总体来说B段和弦的弹奏要根据力度的术语标记,遇到强音时要充分运用手臂和腰部的力量,把和弦弹得辉煌有力。乐曲的中部右手全部是和弦式的旋律线条,这里的和弦弹奏就需要柔和有力的感觉去弹奏,声音不能太直白,要含蓄一些,要贴键去弹奏,使声音连贯,慢慢地移动,构成优美的旋律线,仿佛优美的风景画,更像是在俄罗斯辽阔的草原。在练习过程中,容易分不清和弦旋律的主次,为了更好地突出旋律,可以先弹右手五指的旋律音,找到旋律线条,依次再加入1指,弹八度练习,最后再弹奏完整的和弦。到39-40小节、46-47小节是中部的高潮部分,46-47小节是39-40小节的变化再现,出现了全曲的最高音降xi(倍高音区),这时大臂要去带动小臂自然放松地落下去,跟着渐强的力度达到情绪最高点,到48小节再弱下来,感受旋律的美感。

(三)琶音的弹奏

琶音的弹奏主要表现在中部的左手部分,左手全部都是三连音十六分音符的快速跑动,它主要充当伴奏,偶尔也会有旋律音的出现,因此,这部分的弹奏不能太强,要弱一些,不能盖住旋律线,要进行单手练习,增加流畅度,更好为右手做铺垫。这里的指法也非常重要,第一遍练习的时候,就要反复尝试,确定好一个固定舒适的指法,才能快速的熟练曲子。中部左手的弹奏可以和右手的和弦拉开距离去练习,左手位置不变,力度极弱,右手向右高一个八度,力度加强,这样两个手和在一块时可以达到一个较好的练习效果。

二、速度与力度

(一)速度术语

通过观看乐谱可以看出全曲有5处标记了速度术语,第一处也就是开头部分alla Marcia,四分音符等于108的速度标记,从这就可以明显地看出整首曲子的基调是进行曲风格,速度相对来说是快速的,在弹奏时也要注意节拍的特点,区分好重音的弹奏,弹出动力感。第二处出现在乐曲的中部un poco meno mosso(稍放慢的),这一部分是一个新的音乐材料,相对比首部热闹、激动的情感,这一段是柔美的,在弹奏时要将速度稍稍放慢,注入情感。第三处出现在乐曲中部的结尾rit.(渐慢),接下来的三个小节是连接部分,也出现了ppp的力度标记,渐慢和减弱的标记放在一起,会给人一种很强的结束感,也更好地为下一句做铺垫。第四处出现在尾部的第一小节 poco a poco accelerando e cresc.al Tempo 1(随着时间一点点地加快速度和提高音量),既是速度术语也是个力度术语。所以这里的弹奏要一点点地往上加,不能太快,慢慢回到乐曲的主体部分。第五处是出现在再现部的第六小节Tempo1(回原速),从这里开始,乐曲已经完全回到了进行曲风格,在弹奏时要与首部保持同等的激情。

(二)力度术语

拉赫玛尼诺夫比较喜欢用夸张的力度变化标记,在《g 小调前奏曲》中我们就可以看到ppp和ff这样的力度标记,跨度很大,在弹奏时要准确定位他的用意,这样才能更准确地把握乐曲的风格,使音乐更加动听。乐曲刚开始就是p的标记,并不代表整体都很弱,是以弱为中心,上下波动力度,特别是在重拍上可以微微加强力度,突出进行曲的风格。接下来提到的是15小节出现的marcato(加强的,突出的),这个地方要突出这几个和弦,弹奏时要清晰快速,再往下就是17小节出现的f,这里的f同开头的p一样,并不是持续进行的,每一小节的音阶式八度进行要做一个渐强处理,19小节的最后半拍可以弱下来,给弹奏者以及听众一个缓冲,到20小节的后半拍再强上去,直到22小节的f出现,25小节出现了ff的力度标记,要与前一小节的落滚节奏融合在一起,弹出这里的激动情绪。接下来到了乐曲的中部出现了pp,这里左手要弹得很弱,朦胧一些,突出右手的旋律,到39小节出现了渐强,把中部推向高潮。接下来就是再现部的开始,出现了ppp极弱的术语,这里要着重突出右手的旋律音,即最高音,虽然很弱,节奏和旋律依旧清晰,听着才不会单调。最后出现了pp和leggiero(轻巧的),这里的弹奏要用轻触键的方法,如果刚开始练不好,可以选择断奏练习,帮你快速找到对的感觉。

三、节奏的变化

《g小调前奏曲》这首作品主要是以进行曲形式呈现的,这种进行曲的风格极具号召性,像是鼓舞战士的号角声,铿锵有力,毫不逊色,其旋律优美、和声织体较简单、曲调悠长等特点,都体现出浓郁的俄罗斯民族音乐风格。作品的首部和再现部都采用了特殊节奏型x xxx x x x x x ,是俄罗斯民间特有的舞蹈的节奏,这种节奏的融入,使作品听起来非常豪爽并有磅礴的气势,显得非常大气,再加上节奏型和力度的不断变化,更能体现出热烈的气氛。

整首乐曲的拍号为四四拍,但在作品的开始部分并没有遵循四四拍的规律:强-弱一次强-弱,却是以八分音符为单位的强拍,后边则是前十六后八类似弦乐的节奏音型,这一拍都是弱的,四四拍的节奏音型被拉赫玛尼诺夫展现成另一种特殊的风格,如果以八分音符为单位来展示的话,也就是八八拍,它的强弱关系是这样的:强-弱-弱-强-强-弱-强-弱,强拍既是旋律音也是动机音,弱音为伴奏音,这样的低音旋律放在切分音的节奏中更加突出乐曲磅礴的气势。这一部分的八分音符都有保持音的标记,在演奏这一部分时要干净利落,有控制的触键,保持好有力不拖拉的音响效果。

首部和再现部是激昂的进行曲风格,而中部则是抒情自由的,与首部和再现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像是在描写俄罗斯宽广无垠的景色图,同时这一部分是具有很多悲情色彩的,在变化重复的旋律反复中,情绪进一步加重,使悲情色彩发挥得淋漓尽致,同时,也表现出爱国情怀,悠长的旋律线条渗透着对祖国的思念,这一部分的发展回归到了四四拍的进行,在速度上是稍慢的,左手都是三连音式的十六分音符的流动,要注意三连音的节奏型,同时又要保持流畅圆滑,右手是二度的和弦进行,多层次的和声变化演绎出拉赫玛尼诺夫对节奏变化的掌握极其熟练,在此段的弹奏中可以稍微地自由处理,加上自己对音乐的理解,进行不同音色的变化。再现部是首部的变化再现,在节奏类型上是一样的,这一部分刚开始对音乐进行了极弱极慢的处理,直到把同一旋律模进了三次才回到原速。整首曲子都有更强的起伏对比,展现出一种激昂的感情色彩。

四、踏板的运用

钢琴家鲁宾斯坦说过:“踏板是钢琴的灵魂。”对于钢琴乐曲而言踏板的运用是极为关键的,能够起到烘托氛围的作用,通常我们使用最多的就是右踏板,即延音踏板,它有多种踩法,分别为直踏板-同时踩下、切分音踏板-音后切换、预备踏板-音前踩下、抖动踏板-不停地更换这四种踩法,相同的乐句踩着不同方式的踏板就会有很明显的差别,甚至能够影响整首曲子的音响效果,踏板的运用是不可忽视的。就《g小调前奏曲》而言,它的踏板的运用要求是很高的,要根据不同的和声来选择用什么踏板,演奏者也要根据听觉效果去控制踏板,并不是盲目地追求踏板烘托的音量,用听觉来控制踏板的使用,只有和声功能与听觉结合起来去控制踏板,才能将《g小调前奏曲》中的悲情色彩体现出来。

在乐曲首部是进行曲风格,情绪比较激动,那么首部的第一乐段1-16小节就可以采用直踏板,但是踏板不要一直踩下去,要根据听觉进行选择性的踩踏板,比如第1小节,可以踩前两拍,主要烘托重复音的情感,后两拍是四个八分音符,比较有律动性,可以不踩踏板,要给曲子适当的空间去呼吸,突出动机的表达。7-9小节的踏板处理也是要有选择性地去踩踏板,如果全部踩下去声音会显得很聒噪,反之不踩又会显得很干,可以选择在第7小节第二拍的后半拍踩、第三拍的前半拍起,第三拍的半拍踩后、第4拍的前半拍起,第8小节第二拍的前半拍踩、后半拍起,第四拍的前半拍踩、后半拍起,第九小节第二拍的前半拍踩、后半拍起,这样选择踏板,会起到润色的作用,对于踏板的控制不多不少。乐曲的29、30小节出现了切分音的节奏,这里的表达要让演奏者感觉向内吸气,像是你先听到呼啸声,然后再听到炮弹砸中东西,或是先听到大炮的轰响,然后再听到炮弹击中建筑物,就像老式战争的感觉,为了能够更直观地表达出这种感觉,可以使用音后踏板,这样的声音会更加连贯,更能突出战争般的音响效果。

乐曲中部的浪漫性与首部的进行曲风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踏板的选择上也可进行适当变化,建议这里选择音后踏板,把左手十六分音符的三连音呈现出连贯清晰的音色,把右手的和弦连起来,构成动听的旋律线条,特别是对于带有弧线的部分,使其乐句的表现连贯又丰满。

结 语

拉赫玛尼诺夫的作品大多带有浓厚的俄罗斯民族风格,深受俄罗斯民族乐派和柴科夫斯基的影响,创作风格始终继承了俄罗斯浪漫主义音乐的传统,与俄罗斯民间音乐有着很大的关联,美妙深沉的旋律、丰富的情感寄托、刚好反映出当时俄国知识分子的内心情感。本篇文章以拉赫玛尼诺夫《g小调前奏曲》为研究对象,主要从技术难点、速度与力度、节奏的变化和踏板的运用三大方面进行研究,第一部分主要从演奏技巧和速度力度来分析,技术难点笔者分别从重复音与快速移位的弹奏、和弦的弹奏、琶音的弹奏三个方面来阐述自己的演奏心得;第二部分速度与力度这一块讲了对整体音乐感觉的把握;第三部分是整首曲子的节奏变化;第四部分是整首曲子踏板的应用。这首作品充分体现了作者高超的创作技巧,把民间音乐与爱国情怀完美的融合到了一起,使音乐内涵更加丰富多彩,在当代音乐教学中有很好的研究价值。■

猜你喜欢

踏板和弦弹奏
“洋苏州”与“新苏州”演奏和弦
常用的六种九和弦
一次搞懂吉他常用和弦
现代音乐中常用的吉他和弦及图表
野蔷薇倚着桥栏开了
动人心弦
钢琴踏板的基本用法
论钢琴踏板的正确使用
小星星
钢琴弹奏中三度音阶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