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电影《立春》说内蒙古晋语包头“此地话”
2022-11-22赵一宇吴雪萍
赵一宇 吴雪萍
内蒙古科技大学,内蒙古 包头 014010
包头是蒙语“包克图”的谐音,意思是有鹿的地方,所以包头也叫鹿城,地处华北地区,内蒙古中部。包头原名九原,是秦朝36郡之一,还是吕布的故乡。早些时候,包头指旧城东河区,晋语包头话(当地人习称“此地话”)指的也正是东河区的方言。白云、固阳、土右、达茂,还有石拐和九原,这几个地区的方言和包头话没什么区别。后来包头又有了两个新建的城区:昆都仑区和青山区。新中国成立后包钢集团在昆都仑区成立了,因而包头得名草原钢城。当初职工大都来自东北地区,所以在昆区除普通话以外流行东北话。青山区居民起初主要是来自京、津、冀的移民,主要讲普通话[1]。
晋语包头话的形成有着悠久的历史。明末清初时期,包头还是蒙古人的游牧地,只有少数汉人。后来山西人“走西口”,大量汉人涌入,人逐渐多起来就慢慢形成了城镇和村落,邻近的住家相互交流沟通,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必要交际,各自使用的语言互相影响不断磨合,就形成了现在的晋语包头方言。所以说“走西口”的山西人对今日包头方言的形成起到巨大作用。包头是沟通北方草原游牧文化和中原农耕文化的要塞枢纽,曾经是中国西北著名的皮毛集散地。电影《乔家大院》中,晋商乔致庸就曾到包头繁华的皮毛集市给自己和亲戚选购皮衣[2]。
由顾长卫导演,蒋雯丽主演的电影《立春》,就是2008年在包头拍摄的,主要取景地就在包头市东河区西脑包梁上的一个废弃小学。影片讲述了一个小县城里王彩铃、胡金泉和黄四宝等艺术青年,在歌唱、舞蹈和绘画领域怀揣梦想又难以摆脱残酷现实的故事。片中演员讲的方言就是晋语,特别是“周瑜”和“黄四宝他妈”这两个角色讲台词,包头此地话的味道最足,“王彩铃”的口音带点陕西味儿。下面就以电影中人物的对白为基点,归纳总结包头方言的特点,把包头此地话和普通话做个对比:
1.前后鼻音不分。普通话中in与ing,en与eng,un与ong,在包头此地话中全部用后鼻音。例如剧中台词:
(1)我的事儿,只跟(geng)你一个人说过。——王彩铃女邻居
(2)粉(feng)罐罐——王彩铃
(3)表演者,市群(qong)众艺术馆胡金(jing)泉。——报幕员
(4)我一看见你就觉得可亲(qing)近(jing)了。——周瑜
(5)能认(reng)识你,我都有勇气在这个城市里待下去了。——王彩铃
(6)春(cong)天来的时候,总觉得会发生点什么。——王彩铃
(7)年轻的时候一根(geng)筋(jing),就迷芭蕾,啥也不顾。——胡金泉
(8)我一直像根鱼刺一样扎在很(heng)多人的嗓子里。——胡金泉
2.没有卷舌音。zh,ch,sh,全部用z,c,s代替。例如剧中台词:
(1)我这么不正常(cang)的人,还死皮赖脸地活着。——胡金泉
(2)革命不分先后,学习不分长(zang)幼。——周瑜
(3)表演者(ze),市(si)群众艺术馆胡金泉。——报幕员
(4)他就是个猪,还雄狮(si)!——黄四宝他妈
(5)毛虫发育成熟后,就变成(ceng)蛹。——王彩铃
(6)心,活在神(sheng)圣的竖琴中。——王彩铃
(7)你咋不把门插(ca)住(zu)了?——周瑜
剧中有台词同时具有不卷舌和不区分前后鼻音的特点,例如:
蠢(cong)蠢(cong)欲动——王彩铃;等你不独身(seng)了再来找我哇——王彩铃;一个女人对男人最深(seng)的感情只能是爱情——王彩铃。
3.叠的使用。这一点在诸多关于包头方言的文章中都有提及。《立春》电影即将结束时,王彩铃和闺女在天安门广场的一段对话,使用了很多叠词,叠词的使用更好地表达了王彩铃对收养的闺女的爱怜,也表现出王彩铃跳出过去一直放不下的梦想,已经接纳现实,开始脚踏实地迎接新生活:
眼眼,梅花点点,鼻鼻,油瓶匣匣,脸蛋蛋,粉罐罐,嘴唇唇,腿肚肚,海红红,头发发,观音菩萨萨,脚板板,火柱柱,油麻花花,握散散。
包头此地话中叠词的使用很常见。动宾结构的如:睡觉觉,吃饭饭,裹肚肚,亲嘴嘴;形容词+名词结构的如:毛眼眼,光溜溜,白令令,黄楞楞,倒衩衩;名词+名词结构的如:米糊糊,烟头头,柴火棍棍,等等,ABB的格式居多,大都含有表细小、喜爱的色彩,听起来很亲切,有回环往复的美感。
此外,包头话有一个用得很广的字,就是“圪”,晋方言中“圪头词”是一个强大的存在,在此不能不提及。在《汉语方言大词典》所收录的1026个“圪头词”中,晋语占90%。“圪”被认为是一个发语词,无实际意义。笔者看来,根据字的偏旁,“圪”的用法之一是表述和土有关的事物:小土堆叫“圪堆堆”,横的凸起叫“圪棱棱”,低的台阶叫“圪台台”,延绵的土岭叫“圪梁梁”,圆形土坑叫“圪吧吧”,长形土坑叫“圪豪豪”,不胜枚举。“圪头词”当然不仅限于此。
4.声母r,在某些韵母前,发的音等同于英语国际音标z的音。例如下面这些字:如(zu),日(zi),肉(zou),人(zeng),热(ze),绕(zao),然(zan),润(zun),让(zang),荣(zong),等等。剧中台词举例:
(1)八宝粥,美容(zong)的,能去疙瘩和黑斑。——女邻居
(2)古人(zeng)说,丝不如竹,竹不如肉,是说弦乐不如管乐好听。——王彩铃
(3)风好像在一夜之间就变得温润(zun)潮湿起来了。——王彩铃
再举几个生活中的例子:
(1)没吃过猪肉(zou),还没见过猪跑?
(2)真的?你说得也太日(zi)玄了哇?
(3)你别催我了,让(zang)我再想想哇。
5.普通话韵母ian,包头人读ie;uan读ue;an读e。剧中台词举例:
(1)要是我能弄到一个北京户口,你愿(yue)意要不?——王彩铃
(2)这布鞋跟舞鞋差不多,还能立脚尖(jie)了!——胡金泉
(3)风好像一夜间(jie)就变(bie)得温润潮湿起来了。——王彩铃
(4)有我这种在你身边垫(die)底,你会安慰的,是哇?——王彩铃
(5)我一看有人提着包离开这个城市,别管他去哪,我都很羡(xie)慕。——黄四宝
(6)胡老师,那回头见(jie)啊。——小宋
(7)你这样让我很为难,我自己都快淹(ye)死了。——王彩铃
(8)我觉得我这辈子也挺圆(yue)满的。——高贝贝
(9)演(ye)唱者,师范学院教师王彩铃。——报幕员
(10)没有你们的鼓励,我坚持不到现(xie)在。——高贝贝
6.普通话的ang和uang两个韵母,包头人发音时没有区别。举几个例子:狂——扛,光——刚,床——长,闯——敞,等等,包头话中这些词读音都一样。例如:
(1)你这人可真够狂(kang)的啊!
(2)两口子打架,床(cang)头打完床(cang)尾合。
(3)你这是做甚了?咋光(gang)不溜就跑出来了?
(4)大,我也想要一双(sang)新凉鞋。
小品《司马光砸缸》精准再现只有包头方言才能制造出的笑点,包头人就会像赵丽蓉老师那样,就会说成司马“刚”砸缸。电影《立春》中的例子:
(1)一看到别人看我跳舞的那个眼神,就想一头撞(zang)死。——胡金泉
(2)我正在画自己的人体,她就闯(cang)进来了。——黄四宝
7.声母后加单韵母时,尾音常落位轻声e,很像英文国际音标的发音。例如下列这些词的发音就会出现这种情况:这,吃,一,出,不,扑,国,没,活,哭,等等。剧中台词举例:
(1)实际上城市里还没什么春天的迹象。——王彩铃
(2)小宋,你出来一下。——胡金泉
(3)这样的风一吹过来,我就可想哭了。——王彩铃
(4)可等春天整个都过去了,根本什么也没发生,我就很失望。——王彩铃
(5)我这根鱼刺终于从那些人嗓子眼拔出来了,我踏实了,大家也踏实了。——胡金泉
(6)我要是比你幸福,你还会跟我说了?——王彩铃
(7)我是宁吃仙桃一口,也不要烂杏一筐。——王彩铃
(8)白养活他二十七八岁了,从来没给家里拿过一分钱。——黄四宝他妈
(9)昨天晚上我梦了个梦,梦见你又没考上美院。——周瑜
8.声母后加鼻韵母an时,舌根和上齿龈触碰发音,很像声母后加英文国际音标æ的发音。例如:看,发音很像英文单词cat(猫)去掉t的发音。用此类发音法的还有很多字,如感、干、甘、砍、刊、赶,等等。剧中台词举例:
(1)我就是不甘平庸,有一天我实在坚持不了了,一咬牙随便找个人嫁了。——王彩铃
(2)只要我能办到。——王彩铃
(3)观众朋友们,请大家文明观看演出,尊重艺术工作者。——报幕员
(4)那是因为你比一般人勇敢。——王彩铃
(5)我是很多人心里的一个悬案。——胡金泉
9.“甚”这个词,和在普通话中不同,不用作疑问词。在包头方言中,更多的是用作定语和宾语。《立春》中的台词举例:
(1)你找她作甚了?——女邻居
(2)你这画的甚风格了,野兽派?——周瑜
(3)我甚时候才能达到梵高的境界。——黄四宝
(4)怕甚了?现在证据在我手上了。——周瑜
(5)现在的电视播音员算个甚东西!——周瑜
(6)找我甚事儿?——王彩铃
邢向东老师在他的文章《内蒙古晋语的“甚”,“咋”及其他》中举过一个例子:你们甚?你们甚?意思是追问对方说的是什么。例中“甚”做谓语,我觉得这个用法很少见,所以印象比较深刻。邢老师还总结出“甚”在晋语中的另一种用法,就是“甚不甚”的固定格式。首先可以表达“庆幸”的意味,例如:甚不甚咱俩路上还能搭个伴,不会觉得孤单;唉,甚不甚周乙临死前还见了女儿最后一面,看得让人心酸。其次可以表达“无可奈何”意味,邢老师举例为:甚不甚再碰一碰哇。
10.声母g和k,后接韵母ou时,ou发iu的音。影片中台词的例子:
(1)老是借画画名义勾(giu)引女青年。——周瑜
(2)我可是一口(kiu)酒也没喝。——周瑜
日常生活中的常用字“狗”,也是ou发iu的音。例:“把狗(giu)的断出个”!意思是“把他轰出去”;睁大你那狗(giu)眼,好好看看大爷是谁;等你狗(giu)的下了台的。扣字被读为kiu,例句:快点写哇,扣(kiu)掐甚了。
到此为止,本文共罗列出10条包头方言的特点。电影中使用方言的确能增色不少,我们印象深刻的还有张艺谋导演的《秋菊打官司》和《一个都不能少》;宁浩导演的《疯狂的石头》;冯小刚导演的《1942》,饶晓志导演的《无名之辈》等等。表现淳朴的民风,创造自然亲切的感觉,实践艺术来源于生活,方言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因素,更能深入人心。方言作为幽默的催化剂越来越多地出现在电影、电视剧中,其丰富的词汇,多变的声调,能理所应当就营造出诙谐的氛围,从而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春天寓意着希望,寓意着蓬勃向上。“立春一过,实际上城市还没啥春天的迹象,但风真的就不一样了,风好像在一夜之间就变得温润潮湿起来了,这样的风一吹过来,我就可想哭了,我知道我这是自己被自己给感动了。”这是电影《立春》的开篇独白,道出了“立春”的现实意义,给人以希望,赋予人新的动能。作为土生土长的包头人,祝福包头在党中央开放搞活政策的引领下,西部大开发的号角早已吹响,充分发挥自己丰富矿藏资源的优势,不负“稀土之都”的美誉,迈着矫健的步伐,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包头人的“此地话”,亲切美好接地气,历练过数千年时光的磨合积淀,是汉语这个大家庭孕育出的一颗塞外明珠,是我们宝贵的语言文化财富,我们一定要保留它的原汁原味。本文的口语化例句,每一句均咨询过土生土长的当地70岁以上的老者,均得到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