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土流失的危害及水土保持对策

2022-11-22乔靖宇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22年8期
关键词:沟壑水土保持植被

乔靖宇

(甘肃省渭源县水土保持站,甘肃 渭源 748200)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过度开发利用水土资源,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水土保持不仅可以降低环境污染,还可以调节生态环境,是当前防治土壤流失及土地荒漠化最为有效的措施。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应高度重视水土保持工作,缓解生态环境的压力。

1 水土流失概述

1.1 水土流失的原因

水土流失与土壤地质、降水量、植被覆盖情况、山川地形地貌等密切相关。我国黄土高原地区土质疏松,极易被雨水和大风侵蚀分解,易造成地区水土流失。降雨对水土流失有较大的影响,雨水较少时会严重影响土壤表层植被的生长,易引起风沙;雨水较多时径流对土壤表层的冲刮力较大,易对土壤造成侵蚀,从而引起水土流失。植被是土壤表层重要的保护伞,是生态环境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我国大部分地区植被覆盖率低,部分地区植被受到严重破坏。沟壑交错、山高坡陡的地形地貌也是导致水土流失的重要因素。改革开放后,城市建设及公路铁路建设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地表植被,导致了严重的水土流失。人类对土壤的不合理开发、不合理耕作及超载放牧等破坏了原有植被,极易造成水土流失。

1.2 水土流失的危害

水土流失不仅破坏了生态环境,还易造成洪涝灾害。人们对自然资源的过度采伐,打破了原有生态系统的平衡,对环境产生了负面效应。发生洪涝灾害后,地表肥沃的土壤随洪水流失,导致土壤肥力下降,农田的生产力也随之降低,不利于当地的经济发展。泥沙的不断堆积导致河道水位上升,严重威胁周边的房屋建筑及居民安全。自然灾害过后,需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修复[1]。水土流失对生态环境和人类生产造成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2.1 破坏土壤肥力 土壤是植被和农作物生长的基础,肥沃良好的土壤可以不断为作物生长提供养分和水分。表土裸露易造成水土流失,土壤养分随着暴雨的冲刷而流失,农作物因土壤肥力降低而减产。

1.2.2 加剧沟壑 随着水土流失的不断加剧和暴雨冲刷,沟壑发展也日益严重,呈现出沟壑纵深的现象。

1.2.3 造成水库淤积、河道阻塞、河床抬高等现象大量的水土流失导致大量泥沙流入河中,浑水流经中下游河床、水库、河道时,泥沙逐渐堆积,使水库因淤泥堆积而库容减小,河道因堵塞而缩短,进而严重影响水利工程和海上运输业的发展。1949年以来,我国共建成水库8.6万余座,总库容达4 000 多亿m3,淤泥堵塞损失约为库容的1/10,有22 座重点水库因淤塞而废弃。全国每年流失的地表土壤超过50 亿m3,黄河下游的河床上平均每年积累约4 亿m3的淤泥,水土流失导致水库和堤坝泥沙淤积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100 亿元。西部黄土高原土地面积约6.4×105hm2,土壤侵蚀面积约为4.5×105hm2,占黄土高原总面积的70%,大量水土流失导致上游植被反向演替,生态环境破坏严重。

2 水土保持概述

2.1 水土保持的含义

水土保持是指通过人为因素防止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进入20 世纪80年代后,我国的水土保持逐渐形成了以小流域为主的综合防治体系[2],通过修建梯田、等高耕作、封山育林、植树种草、修建堤坝等减少了地表水土流失、侵蚀,促进了农林牧的全面高效发展[3]。小流域综合治理以土壤分水岭和出口断面为界,在面积比较小的闭合集水区进行分段治理,最大治理面积不超过50 km2。每一个小流域既是一个独立的自然单元,同时又是一个发展农业、林业、牧业生产的经济独立体,水土流失的发生、蔓延及发展全过程都在小流域内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2.2 水土保持现状

水土保持不仅可以维持土壤的基础生产力,还可充分发挥水土资源的生态价值和社会经济价值,有助于建立良好的生态环境。我国的水土流失面积达3.65×106hm2,其中水蚀面积约1.65×106hm2、风蚀面积约1.91×106hm2,水蚀和风蚀交错面积约2.6×105hm2。随着我国对水土保持的不断重视,水土保持的规模、范围逐渐扩大,全国水土流失治理面积约1.1×106hm2,已修建梯田约33.333万hm2,2020年我国水土保持重点工程防护面积达1.34万hm2。近10年来我国审批水土保持方案34万个,投入资金达4 000 亿元,减少水土流失达20 多亿t。封山护林政策的实施,很好地保护了野外植被,使得生态环境得以恢复。

2.3 水土保持的特点及意义

水土保持是一项综合性、复杂性较强的工程,其特点如下:一是水土保持具有科学性,涉及农林牧、水利、土壤环境和法律等多个领域。二是水土保持具有地域性,应根据当地地域条件、土地利用现状、经济发展状况及水土流失情况,因地制宜地采取相应措施。三是水土保持具有综合性,需多部门相互协调、相互配合。四是水土保持工作具有群众性,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只有依靠群众的力量才能治理好千沟万壑。

水土保持至关重要,是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基础,是必须长期坚持开展的工作。通过划分不同小流域不断进行综合治理,统筹协调、层层设防,可提高地表植被丰富度、涵养水源、保护环境、调节气候、有效改善生态环境、缓解干旱等自然灾害、保护土壤肥力、调整农业生产结构、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农业生产水平,从而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开展水土保持工作是山区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4]。

3 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

3.1 生物措施

生物措施主要是通过植树种草等增加土壤植被覆盖面积,是治理水土流失最有效的措施之一。植被绿化过程中应因地制宜,采取有效措施。在干旱缺水的沟壑山坡地区宜种植耐旱防护林;在极干旱、不宜种植植被的山坡地区人工铺设防护网,能够有效减缓暴雨冲刷,减少水土流失,起到水土保持的作用;在沟壑中应沿着侵蚀沟道植树,并辅以工程措施。农业措施主要有山坡修建梯田、培修地埂、间混套作、合理轮作、少耕免耕及地膜覆盖等。林业防护措施主要有植树种草、封山育林等[5]。

3.2 工程措施

修建水库、排水系统、梯田、大坝、鱼鳞坑、塘坝等都是防治水土流失的重要工程措施[6]。在洪水较多的地带修建水库,将洪水聚集可防止泥沙流入,亦可在淤泥上种植庄稼,实现废物利用。在斜坡地上修建挡土坝,可拦截水土流失。山坡防护工程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就地解决拦蓄雨水及融雪水,提高农牧林地水分利用率,减少或防止形成面径流,从而防止坡地水土流失;同时将未能及时就地拦蓄或者渗入的径流引入小型蓄水池。在极易发生重力侵蚀的坡地、山地及沟壑处可修建拦水沟埂、水平阶、水簸箕等简易排水工程。

3.3 开展以小流域为单元的综合治理

小流域综合治理根据当地的自然特点,统筹安排农林牧生产,有助于改善生态环境,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在统一领导和统一规划下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确保各项综合治理措施有效执行,把监管、治理、利用等结合起来,有利于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加快水土流失治理进度,同时可充分利用水土资源和空间环境。小流域综合治理有利于组织农、林、牧、水等相关部门分兵合击、同力协作,便于巩固治理成果。

3.4 构建完善高效的水土管理体系

水土保持工作的开展需配套完整的治理体系,需要各相关部门的相互协调和配合,要在引进先进的水土资源管理理念和管理技术的同时,做好农业领域的防护工作。一是要加强水土保持能力建设,不断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和管理水平,为当地农业经济发展提供必要的水源保障。二是要优化配置、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正确处理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保护的关系,提高用水效益,实现水资源供需平衡。三是做好节水减排工作,在加强节水的同时注重节能减排,切实加强入河排污口管理,在源头上减少污染物排放量。四是强化宣传,依法征收水资源费。制定明确的水资源费征收政策,并通过宣传引导用水户自觉缴纳水资源费。五是提升水资源综合管理水平,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大综合执法力度,严厉查处非法行为,建立健全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体系。

4 结束语

水土保持是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可有效改善土壤地质、防风固沙,通过水土保持改善生态环境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应加大对水土保持的投入力度,确实保障水土保持的执行力度,改善生态环境和人们的生活环境,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水土保持是防止水土流失的重要举措,是生态保护必要前提,在山地和丘陵地区的生态保护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保护水资源的同时,有助于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猜你喜欢

沟壑水土保持植被
基于植被复绿技术的孔植试验及应用
水土保持探新路 三十九年写春秋
沟壑
《水土保持通报》征稿简则
水土保持
哲理漫画
绿色植被在溯溪旅游中的应用
水土保持
黄土沟壑地貌区传统聚落形态演进研究
基于原生植被的长山群岛植被退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