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市场与环境因素的农业科技发展对策
2022-11-22李彬
李 彬
(内蒙古自治区四子王旗供济堂镇人民政府,内蒙古 四子王旗 011800)
1 面向市场种田,调整结构增收
1.1 准确把握农产品市场信息
发展现代农业,首先要及时准确把握市场动向,形成由政府主导,农民自主自愿的“面向市场种田,调整结构增收”的发展趋向,必须在符合市场运行规律的前提下,准确把握农产品生产信息,及时调整种植结构,根据当地的土壤性质,加大科技投入。由于市场需求对农业生产的客观推动,使农业生产逐步向商品化农业经济发展。从市场信息与种植业结构的关系看,制约农业经济发展、影响农民收入的不仅仅是科技生产力,更主要的是农业信息化应用推广程度不够,市场化的网络信息服务得不到有效应用,农业信息传播时效受到影响。有关部门主导的“信息下乡”服务工作仍然不力,应该构建新型的农业互联网信息服务传播方式,使农业生产信息化的服务过程全面而精准,让农民真正得到更大收益,助推农产品进一步走向国内外市场,实现特色农产品“优质优价”。
1.2 实施“互联网+农业”生产体系建设
发展现代农业一定要依托互联网,在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构建有利于农民致富、能够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信息化服务体系[1]。优化基础设施和通信网络环境,为农业发展信息化提供了优势,更大范围竞争合作的市场化运行体系已经确立,有利于提高农民的收益。基层政府在强化农业信息化引导工作方面应该加大投入,让更多熟悉网络信息技术的专业人才投身到现代农业生产发展中,才能使信息服务有效开展,形成互联网环境影响下的新型农业生产规模,使具有地域特色的农产品,进入更加广阔的市场范围。
1.3 强化农产品品牌优势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提升,农村经济迎来新的发展前景,科技的发展有利于农产品的改良,机械化的运用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减少了人力物力的投入。一部分有实力懂管理的农民创业者,尝试区域化集中连片经营,有效调整种植业结构,形成区域化、规模化生产格局,并且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农产品品牌优势,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2 改善农业生态环境,进行集约化经营
2.1 实施科学管理创新设施农业
在农业生产全过程,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加强农业设施管理,改善农作物生长环境,因地制宜,通过人工控制,进一步调节水源、温度和光照等自然条件,科学构建更加适合农作物生长的环境,形成与种植业互相促进的一体化经营模式。结合当地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实际情况,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有效改善农业基础设施,从而改变农作物生长环境,彻底改变传统农业靠天吃饭的被动局面,推动高效设施农业发展[2]。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农业生产注入了新的活力,种植环境的改善,有利于进一步实施高效设施农业发展。通过改善农业基础设施,从而改变农作物生长环境,发展高效设施农业。
2.2 培育种植大户,助推农业产业化发展
实施现代农业生产,在告别传统粗放式经营模式的同时,要重点培育种植业大户,向集约化和规模化方向发展。在特定区域扶持具有一定规模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注重农产品的品牌效益,依托互联网技术,面向更加广阔的消费市场,构建新型网络营销平台,彻底解决农产品卖难的问题。有了种植大户的带动和科学技术的保障,不仅提高了农民的积极性,而且降低了农产品的经营风险,引领农民向现代化农业经济模式转型。
2.3 探索创新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路径
基层政府加大监管力度,并且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进一步发挥市场运行与科技工作实效,鼓励创建以特色农产品为依托的各种农民专业合作社,并且逐步改变服务方式,尽可能与消费者的需要对接,提升绿色农产品的质量和新型服务方式,在保障消费者利益的同时,增加农民收益。在组建专业合作社时,防止粗放经营,一定要实施科学管理,在资金运行和新项目的投资方面,避免落后的管理模式。合作社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面对农产品市场环境,制定一系列科学有效措施,确保农业生产的规模化生产与品牌化运行。
3 依靠科技信息优势,助推农产品提质增效
3.1 借鉴发达国家农业现代化技术
世界农业大国在农业现代化建设方面,具有一流的水平,运用高度发达的互联网技术,为每一家现代化农场提供了优质服务。尤其是对农业生产实施机械化管理的同时,向农业高度发达的欧美等国家借鉴农业现代化发展经验,融入信息化管理技术,进一步应用到农产品的市场化运行服务过程中,推进了现代农业生产与销售的一体化进程。法国在推进农业现代化与信息化结合的进程中,政府不仅逐步加大农业主体设施方面的财政投入,同时特别重视营造良好的政策支持和社会服务环境,为进一步促进农业生产信息化发展,出台了一系列具体而有针对性的较完备的法律、法规制度,有效保障了现代农业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也为农产品的产、供、销市场化运作提供了权威的政策支持和法律保障。美国在强化信息技术为主的现代农业发展方面,重点进行了遥感监测项目的开发研究,尽可能把现代先进信息技术,有机融入农业生产和销售的整体服务过程中[3]。
3.2 提升农产品质量效益
随着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环境的形成已经客观存在,实施农产品规模化生产非常必要,政府牵头组织各农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社,要加强指导,让科技创新的投入为农民增效,并且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运用市场信息和科技优势,促进农业生产发展,并且严把农产品的质量关。高度重视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让优质农产品从田间地头安全到达消费者的餐桌,提高消费者对区域品牌农产品的信任程度,政府要承担起加强监管的职责,进一步促进规模化生产的市场效益。
3.3 加快农产品标准化建设
必须加快农业标准化建设,进一步向国际市场看齐。大力发展农业现代化的步伐,围绕农产品的生产过程,在产供销一体化运营过程中,贴近国际国内相关规定标准,切实提高网销农产品质量,加快农产品包装等标准化建设,有利于形成品牌优势。实施农业及其农产品的标准化建设,有利于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业标准化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前提,是农产品走入国际国内大市场的根本保障,是对广大消费者高度负责的态度,切实抓好农业标准化体系建设非常必要。
3.4 拓展农产品营销新领域
发展现代农业离不开信息化的支持,应用互联网扩大产供销服务领域,必须培育一批具有鲜明区域特色的农产品品牌。大力发展名特优新农产品,通过某一地区的特色农产品电子商务销售平台,进一步打造以特色农产品为主的新型服务项目,为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要探索建构以保障消费者健康和权益的互动性营销模式,鼓励农产品经营者以市场开拓为目标,以发展绿色健康农业为导向,通过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密切合作,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切实有效促进农业经济健康发展。
4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推动高效农业发展
4.1 推进智慧农业生产发展
科学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农业生产和农产品的销售注入了新的活力,应用高科技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业生产的科技化、信息化、智能化发展,把农业信息技术的智能化发展因素融入农业生产的全过程,在更深更广的范围有效应用。运用互联网和现代信息技术,构建集感知、传输、控制为一体的智能化农业生产服务体系[4]。从根本上降低农民的投资风险,实施科学预测,降低生产运营成本,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扩大设施农业的规模,让农产品找到最佳生长环境,从而有效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4.2 提高农业电子商务服务水平
加强农业信息化服务是实现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构建特色农产品的网络营销平台,扩大信息技术服务农业生产的效能,提高农业电子商务项目的服务质量,加强农业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控制,让信息技术贯穿于农产品的种植与产销全过程,有效解决农产品卖难和农产品品质的问题。以农产品电商为平台,加强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构建现代农业的产、供、销一体化发展模式,让品牌效应的可持续发展为农民增加收益。
4.3 构建农业信息技术公共服务体系
加强构建农业生产公共服务体系,让农户都能够享受到科技信息促进农业生产发展的好处。要有效对构建公共服务体系实施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的调节,实施权威而有效的控制,有利于减少损耗,有利于增强实效。通过互联网集合农业专家、农业生产者、其他人员的智慧和经验,建立农机信息系统,完善农机信息上报制度,加强农机管理部门和农机用户、生产者的联系,发布最新的农机科技信息和农机发展动态,管理和规范农机市场。创建农村科技服务超市等农业信息应用实体,积极推行技物结合、技术承包、全程托管服务,集中土地,完善设施,整合农业资源,建设乡村综合服务社和农业信息服务中心。
4.4 加快特色农产品的分类经营指导
推进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农业生产现代化发展步伐,构建以品牌为主的龙头产业基地建设,提高物联网建设水平,树立不仅卖产品还要卖服务、卖生态、卖活动的经营理念,增加基础设施农业的品牌化建设,提高农产品的产业附加值,通过分类经营,实施规模化和品牌意识结合的市场准入战略,进一步提高农产品的竞争优势。推进特色农田基地的规模化水平建设,各基地形成自己的优势主打产品,大力发展订单种植。完善特色农产品的产业扶持政策,建立种植补贴、种苗补贴、价格保险、科技攻关支持等相关政策措施。改变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和靠天吃饭的习惯思维,立足特色农产品的生态环境优势,做好品牌宣传和包装营销,改变传统种植生产与市场需求联接不紧密的问题。
5 结束语
发展现代农业经济,摒弃传统农业生产观念,准确把握市场信息和强化科学技术是最有效的保障,必须加大科技投入力度,才能实现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一方面要顺应自然环境,因地制宜,让特定区域的土壤资源成为科学培育良种的最佳生长基地;另一方面要掌握市场经济规律,面向市场调整结构,借助互联网信息技术,进一步拓宽农产品的营销渠道,最终实施农业生产的提质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