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台县农业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现状及建议

2022-11-22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22年8期
关键词:高台县粪污资源化

杜 睿

(甘肃省高台县经济作物技术推广站,甘肃 高台 734300)

1 高台县农业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现状

近年来,高台县将农业农村污染治理作为推进全县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抓手,围绕乡村振兴实施以厕所、垃圾、风貌为内容的“三大革命”和以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废旧农膜回收利用与尾菜处理、畜禽养殖废弃物与秸秆资源化利用、乡村规划、农村“四好”路建设、村级公益性设施共管共享为内容的“六大行动”,推进乡村绿色发展,全县农业农村环境持续好转,农户参与农业农村环境保护的意识显著增强。截至2020年底,全县完成环境整治的行政村共60个,占全县行政村的44.1%;全县实现了9个镇136个行政村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处理设施全覆盖,村庄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全县98个规模养殖场100%配套了粪污处理设施,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88.6%。主要农作物化肥农药使用量实现负增长,全县化肥使用量为4.2万t,较上年度减少860 t,化肥利用率达40%;农药使用量约为150.89万t,与上年同期相比减少约2.3 t,减幅1.5%,农药利用率达40%。推行以秸秆肥料化、饲料化和燃料化利用为主的秸秆综合利用项目,全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0.83%。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面积达3万hm2,配方肥使用面积达0.867万hm2,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到户率达95%。推广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与专业化统防统治技术,全县粮食作物统防统治覆盖率达39%以上,病虫害绿色防治覆盖率达36%以上。开展田间尾菜和废旧农膜处理利用,结合废旧地膜回收利用示范县建设项目,年回收废旧地膜1 570 t,废旧地膜回收利用率达83%;处理尾菜13.5万t,尾菜处理利用率达60%以上。

2 主要做法

2.1 种植业污染治理

2.1.1 开展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 按照农业绿色发展要求,围绕“一控两减三基本”目标,大力推广节水节肥节药技术,深入实施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全面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水肥一体化、机械适期施肥、有机肥替代化肥等技术和高效新型肥料,鼓励农民及各农业经营主体增施有机肥,推进秸秆、畜禽粪便资源肥料化利用,分区域、分作物制定并向农户发放科学施肥指导手册。2020年建立了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百亩示范区10个,示范面积达185.333 hm2。大力推广太阳能杀虫灯、粘虫板、性诱剂等绿色防控技术,开展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和新农药及药械试验示范,提高农药的科学使用水平,积极开展田间指导普查,准确掌握病虫害发生动态,及时发布病虫害情报。

2.1.2 实行秸秆、农膜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一是秸秆资源化利用。以绿色生态为导向,引导农户将秸秆肥料化、饲料化、燃料化处置,扶持秸秆回收处理企业,建设秸秆回收站点,构建农户定点交售、村级网点组织收集、镇村两级监督实施、龙头企业加工利用未利用秸秆集中清理体系,推行秸秆置换有机肥(交售1 t 干秸秆置换有机肥200 kg),鼓励农户交售未利用农作物秸秆,逐步提升秸秆综合利用率。二是废旧农膜资源化利用。扶持废旧农膜回收企业,开展废旧农膜“以旧换新”,按照1∶5 的比例进行新膜兑换,鼓励农户在春播秋收关键时节拾捡交售废膜,建立残膜定位监测点,抽样调查废旧农膜在田间的残留量,有效降低地膜残留量。

2.1.3 推行高效农业发展模式 大力推广品种节水、农艺节水、设施节水、机制节水等高效节水农业发展模式。一是推行田间高效节水模式。推广以品种节水、设施节水等为主的高效用水模式,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建设以渠道防渗、渠系建筑配套为主的输水工程,多措并举扩大高效节水(管灌、滴灌、喷灌)等农艺节水面积。2020年全县累计推广高效节水灌溉面积2.476万hm2,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59.4%。二是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扩大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种植面积,适度发展制种、蔬菜、小杂粮等高效低耗水农作物种植,发展以设施果蔬为主的戈壁农业,合理调整粮经草比例,构建与高效节水相适应的农业种植结构。2020年底,农作物播种总面积 3.858万 hm2,粮经饲比例为 44∶54∶2。

2.1.4 加强耕地分类管理 一是对全县3.933万hm2耕地进行质量调查与评价,布置国家级和省级长期定位监测点,2020年全县耕地一、二、三、四、五等耕地的比例为12.4∶25.5∶52.2∶6.1∶3.9,耕地质量平均等级较上年提升了0.06 级,对低等级耕地采取轮作休耕、退耕还林还草等管控措施。二是制定《高台县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与严格管控工作方案》,根据县域内耕地土壤污染状况和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结果,委托甘肃智慧科学技术服务有限公司确定了受污染耕地的位置与数量,建立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项目集中推进区,完成了高台县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工作,通过开展样品加密调查与分析工作,动态调整土壤类别,编制提交全县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清单和划分成果。

2.2 养殖业污染治理

2.2.1 划定畜禽禁养区 制定《高台县畜禽禁养区划定方案》,划定畜牧业禁养红线,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地方法规,全面梳理饮用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重点文物保护区、城镇居民区和文化教育科学卫生区及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禁止养殖区域的边界确定方法和原则,综合划定畜禽养殖禁养区总面积480.76 km2。在划定区域外,按照“做强牛产业、做大羊产业、做精猪产业、扩大禽产业、适度发展特种养殖”的发展思路,规划实施高台县畜牧产业布局建设,因地制宜地发展适合县域布局和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特色的“园区集约、庭院结合、大户联建”的畜牧养殖模式。2020年全县畜禽饲养总量达253.26万头(只),其中牛、羊、猪、禽的饲养量分别为13.41万头、86.25万只、25.4万头、126.17万只。

2.2.2 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 按照“整县推进、种养平衡、因地制宜、就地消纳、生态循环、综合利用”的思路,推进现有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提质改造和完善配套,构建“生态环保、安全高效、持续健康”的区域畜牧业发展格局,促进畜禽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结合《高台县畜禽养殖废弃物及秸秆资源化利用行动方案》,严格落实新(改、扩)建养殖场区环保“三同时”制度,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88.6%,规模及以上养殖场粪污设施装备配套率达100%。

2.2.3 加大粪污污染问题排查力度 落实《高台县畜禽养殖场区环境及粪污污染整治工作方案》,对全县养殖场(户)开展全面清理排查行动,对发现的环境脏乱差、粪便尿液清理不及时、粪便乱堆乱放等问题,及时下发整改通知书,建立问题整改台账,督促养殖业主提高环保意识,落实环保主体责任。实施环境监管“小微权力”清单化管理,通过印发环境信访“小微权力”明白卡,鼓励农户实名举报造成环境污染的养殖场(户),倒逼养殖业主自觉履行生态环保主体责任。2020年受理信访问题14 起,办结14 起,结案率达100%。

2.3 农村生活垃圾污染治理

2.3.1 全面配套生活垃圾处理设施 多方筹措资金,新建3个镇级垃圾填埋场、3个镇级垃圾中转站,完善配套生活垃圾运送车、装载机等设施设备。在全县范围内共配备压缩式垃圾车16 辆、垃圾斗2 487个、农户户用垃圾桶34 180个、保洁车(人力车、电动车等)1 260 辆,全面实现了农村“一户一桶、一社一斗、一镇一车”。

2.3.2 全域配备城乡保洁员 全面落实城乡生活垃圾清扫保洁人员,稳定清扫保洁队伍,完善清扫保洁制度,实现定时清扫、长期保洁和清扫保洁全覆盖、无死角。全县5个镇构建了“农户清扫、村社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收集转运体系,3个镇实现了“农户清扫、村社收集、镇处理”的无害化处理体系,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

2.3.3 开展重点区域环境卫生治理 在村头庄尾、田间地头、房前屋后、河渠道路沿线,开展清垃圾、清柴草、清塑料、清废弃物和改造道路、改造厕所、改造圈舍、改进垃圾处理方式的“四清四改”工作,村社基本实现了户有垃圾存放桶、村有垃圾收集点、镇有垃圾中转站,无暴露垃圾、无卫生死角、无乱堆乱放的“三有三无”目标。对城乡道路沿线、河道沿线、闲滩空地环境卫生开展专项整治,对可视范围内的农业废弃物、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土堆土坑、水面漂浮物和黑臭水体等进行清理整治,安排专人定期全天候监督检查辖区内乱堆乱倒垃圾的行为,道路沿线、河道沿线、闲滩空地等重点区域环境面貌得到进一步改善。

2.3.4 开展农村“厕所革命”专项行动 按照“政府主导、部门分工、镇村实施”的原则,争取厕所革命奖补项目资金,建成农村户用无害化卫生厕所10 481户,新建行政村卫生公厕132 座,户用无害化卫生厕所和行政村公厕普及率分别达86.7%和100%。在全县范围内配套了吸粪车34 辆,同时积极探索建立了农村厕所设备管护维修机制和相应的配套服务体系,加强改厕后期管理,确保“厕具坏了有人修、粪液满了有人抽、抽走之后有效用”,实现了农村厕所“建好一个、管好一个、用好一个”。

3 存在的问题

一是农业农村环境污染治理工作基础较弱。部分种养生产经营主体对农业清洁生产的重视程度不够、责任意识不强,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综合利用设施设备投资大、运行成本高、经济效益低,存在重发展生产轻污染治理、重经济效益轻环境保护的问题。此外,农业农村环境污染治理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短板问题突出,尤其是缺人、缺设备、缺技术的问题较为突出,工作基础与工作任务不匹配。二是体制机制不顺。农业农村环境污染治理涉及面广、参与部门多,存在职能交叉问题,尤其是项目实施与业务任务“两张皮”的问题在某些领域较突出。三是资金支持不足。用于农业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的资金有限,资金量与污染治理任务不匹配,影响了工作成效。

4 建议

4.1 加大宣传力度,提升守法意识

进一步强化农业农村环境污染防治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以广大群众、企业经营者为对象,深入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宣传教育活动,引导社会各界充分认识防治农业农村环境污染的重要性,增强污染防治意识和守法意识,引导群众积极保护和改善农业农村环境,形成全面推进污染防治的工作合力。

4.2 突出整治重点,明确目标任务

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严格执行《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环境影响评价法》相关规定,抓好现有规模养殖场(户)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督促相关部门在项目立项、选址、环境影响评价等方面严格把关,积极引导鼓励农户和企业开展畜禽养殖粪污处理无害化、资源化利用,杜绝产生新的污染源和环境邻避纠纷。

4.3 加强执法监督,严格农业农村环境监管

加强联动执法,强化农村垃圾和农村污水治理力度,共同打击环境违法行为,以肥料、农药、地膜和养殖饲料的生产使用、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为重点,加强农业生产过程环境监管。

4.4 完善工作措施,建立健全工作机制

按照“谁污染、谁治理”“谁损害、谁赔偿”的原则,将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大对辖区内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工作的督查力度,明确工作任务,落实责任分工,严格目标考核,监督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利用全县“互联网+监管”平台,积极开展“双随机、一公开”联合执法,综合运用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加强土壤环境监管,加大对违法排污业主的惩治力度。

猜你喜欢

高台县粪污资源化
磷石膏资源化综合利用任重道远
人造石行业固废资源化处理及综合利用概述
猪场每天利用粪污发电1.8万度
常用畜禽粪污清理收集设备简介
快乐教育 寓教于乐 健康成长——高台县第一幼儿园幼儿快乐活动侧记
立足底线求突破 交人民满意的答卷——高台县教育脱贫攻坚工作纪实
让童年在游戏中精彩绽放——高台县南苑幼儿园户外游戏活动侧记
践行幸福教育理念 成就乡村少年梦想——高台县新坝镇中心小学
规模化养殖场粪污无害化处理技术
污泥的处理及资源化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