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白银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

2022-11-22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22年8期
关键词:白银市人居整治

陈 燕

(甘肃省白银市农业农村局,甘肃 白银 730900)

为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近年来,白银市农业农村局深入贯彻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以改善农村生活环境为目标,以提高村民生活质量为根本,坚持规划引领,示范带动,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切入点,将推进农村垃圾、风貌、厕所“三大革命”作为改革基础。在全市上下组织开展了全域无垃圾专项治理、河湖“清四乱”“四抓四促”整治农村人居环境、“三晒三比三赛”“星级乡村”创评等活动,通过拆除整治、清理填埋、清洁绿化等多种手段,使村庄环境逐渐干净、整洁,农村人居环境明显得到改观。

1 主要做法

1.1 切实提高政治站位

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真正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从讲政治的高度,从实现全面小康的高度来认识和对待,坚持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与乡风文明建设、乡村治理等结合起来,统筹推进。从最基本的事情抓起,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稳步推进村庄清洁行动。

1.2 强化工作安排部署

全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及厕所改扩建工作由白银市农业农村局成立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专项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多次组织召开会议,安排部署工作,制定下发了白银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1+9”方案。组织开展了“四抓四促”城乡环境专项整治行动、全域无垃圾专项治理工作。强化部门协调联动,形成全市上下“一盘棋”,具体责任到人,任务到点,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体系。

1.3 大力开展宣传培训

通过宣传、学习、培训,积极宣传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政策措施、典型经验,教育引导农民逐步转变陈旧观念和不良生活习惯,动员农民自己动手清洁家园,使农民积极主动参与到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和改厕建设工作中来。

1.4 推动农村“风貌革命”

以“污垃要处理,街面要整洁,风貌要美化,机制要健全,体系要完善”为总体要求,以村庄整洁、干净、有序为基础目标,结合村庄清洁行动,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以做好村内“一改三清”为重点(改变影响农村人居环境的不良习惯,清理村内生活垃圾、清理村内塘沟、清理畜禽养殖粪污等农业生产废弃物),以集中整治村庄公共空间、农户庭院环境为基础,依法拆除烂墙、烂房、烂圈,清理乱搭乱建建筑,统筹推进村内道路硬化、庭院硬化。以生态宜居为目标,以村旁、路旁、渠旁、宅旁“四旁绿化”为重点,见缝插绿、见缝补绿,以绿挤脏、以绿挤乱、以绿挤荒,全面提升村庄整体绿色生态颜值,努力实现农村风貌革命性变化。

1.5 深化农村“垃圾革命”

持续推进全域无垃圾专项治理行动,在全市探索形成了“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生活垃圾收运处置和以县域、片区或乡(镇)为主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在前期集中力量,全面整治农村非正规垃圾堆放点,重点对所有村庄内外、道路两侧、田间地头、河塘沟渠及周边积存垃圾进行集中清理,逐步解决了“垃圾山”、垃圾围村、垃圾围坝、离田农业生产废弃物、江河湖渠水面漂浮物、工业污染“上山下乡”等垃圾乱堆乱放问题。设立了农村公益性岗位保洁员,落实日常保洁责任,做到垃圾收集、转运、处理“三及时”。

1.6 推进农村“厕所革命”

厕所改造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重头戏”。在改厕实施过程中坚持立足实际、因地制宜、因户施策,科学合理选型,宜水则水、宜旱则旱,积极推广简单实用、成本适中、农民群众接受的改厕模式,重点推广水冲式、三格化粪池式及卫生旱厕。在实施异地扶贫搬迁、危房改造等项目时配套建设卫生厕所。持续增加资金投入,构建省、市、县三级奖补以及农户自筹投入等保障体系。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建设卫生户厕83 058 座,普及率达到35.02%。

1.7 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

推进农村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严格落实畜禽养殖禁养区、限养区、适养区划定和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建设。推进农膜回收及尾菜处理利用,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率达84.98%,尾菜处理利用率达45%以上。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解决秸秆随意堆放腐烂、秸秆焚烧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秸秆综合利用率达87%。

1.8 选树典型示范

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打造精品,着力建设一批高品质、有内涵的典型示范村。白银区水川镇顾家善村、景泰县草窝滩镇西和村、喜泉镇大水村入选中国最美休闲乡村,顾家善村入选为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特色村庄。组织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现场推进会,通过典型引领、示范带动,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从典型示范向面上整治推开。

2 存在的问题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全面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现乡村宜居的重要抓手。白银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一项既艰巨又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实施的过程中难免暴露出一些问题,突出体现在传统理念、工作重视、资金投入、农民参与、运行机制等方面。

2.1 传统陋习和落后观念

受多方因素影响,村内路边、沟渠边存量垃圾仍然较多,长期堆积的垃圾没有及时整治清理,生活垃圾随处乱丢。虽然各个村庄都配备了垃圾箱等环卫设施,但一些村民仍然存在乱倒垃圾,垃圾不入箱、不入池的不良习惯,沟塘边、路边、房前屋后的空地上变成了倒垃圾的场所。不少农户的猪圈、鸡舍、牛栏、羊圈等都建在房前房后或村庄周围,粪便、污水流到露天排水沟渠,严重污染村庄环境。

2.2 重视程度不够高

县与县之间、乡(镇)与乡(镇)之间、主要公路沿线与偏僻道路之间,沟道、路旁、田埂、旧宅基地等区域积存的生活垃圾、废旧农膜、建筑垃圾清理不彻底,特别是背街小巷、沟岔河边、城乡结合部垃圾问题仍是治理难点。部分乡(镇)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认识上还存在偏差,重视程度还不够,导致环境整治停留在清垃圾、平场地等最基本、最表层的工作上,没有当成长期性、常规性的工作来抓,没有全面彻底地深入推进。乡(镇)主体作用发挥得不好,垃圾填埋场建设滞后、垃圾收集设施等配备不足,导致村内出现垃圾浅埋、垃圾乱堆现象。

2.3 资金投入难度较大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范围比较广、资金投入难度大、后续修护管理成本高,仅拆除全市2万多处残垣断壁就需要支付各类费用8 000万元,市县财政困难,资金投入压力较大,难以保证农村长期保洁工作。

2.4 企业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率低、加工能力弱

白银市仅有的几家再生资源加工企业,由于前期投入大,投资回报率低,加之农村生活垃圾、废弃秸秆、废旧农膜、畜禽粪便等可利用资源收集运输成本高,导致加工产能小,垫资能力弱,带动支持环境整治的能力尚且不足。

2.5 农民参与度低

受传统生活习惯影响,农村居民对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的环境危害认识不足,相关部门宣传工作也不够及时,导致农民对人居环境的整治仍然存疑,对相关设施建设行为了解不够充分,甚至没有兴趣参与。

2.6 长效机制有待完善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一抓就好、一放就差的现象比较突出,缺乏统一完善的领导和运行机制,当前工作被动应付的现象仍然存在。部分乡村缺乏切实可行的环境卫生管理制度及环保设施的维护管理运营制度,导致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巩固提升难、环保基础设施维护运营难。

2.7 工作推进不够全面

部分乡(镇)存在“重线路整治、轻面上扩展”的问题,一些村庄卫生保洁工作不到位,农村面源污染、垃圾无害化、废旧地膜资源化、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秸秆焚烧、农药化肥污染治理的困难依然突出。

3 发展建议

继续推进实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五年行动提升,稳步推进农村卫生户厕的改造,巩固提升农村村容村貌,推进创建美丽庭院、宜居村庄、田园乡村,持续改善乡村生态环境。

3.1 强化宣传引导

充分借助微信群、抖音快手、村喇叭、网格员、随手拍、广播电视和墙体标语等形式,积极宣传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重要意义、典型经验,充分唤起村民的主人翁意识,教育引导群众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习惯,大力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广大农民共同参与整治活动,营造出人人关心、户户参与的良好氛围。

3.2 狠抓顽疾整治

在治“脏”上下功夫,紧盯重点区域和卫生死角,加强日常清扫和环卫保洁。在治“乱”上下功夫,严格加强乱搭乱建整治,推行综合执法,确保联合执法队规范高效有序运行。在治“差”上下功夫,继续揭短亮丑,形成强大的舆论攻势和舆论监督,教育引导村民转变生活方式,确保整治成果得到有效巩固提升。

3.3 建立健全长效机制

建设干净、整洁、和谐、美丽的新农村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程,非一朝一夕所能完成,所以要全力以赴做好打持久战的思想准备,探索建立“党领民办、群众自主”的工作机制及市县乡政府、村集体、社会力量、村民等各方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运行机制。坚持建管结合,逐步建立有制度、有标准、有队伍、有经费、有督查的“五有”农村人居环境管护长效机制,加快推进农村环境管护机制的创新,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治理专业队伍建设,完善村规民约,实行“门前三包”制度,确保村庄常年保持干净、整洁、有序,实现农村持续美。

3.4 强化投入保障

坚持“多个龙头进水、一个龙头出水”的项目整合机制,利用多种途径,撬动金融资金、社会资金和城市工商资本投入,加大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资金投入力度,切实做到资金投入力度不断增强、总量持续增强。建立健全地方政府补助机制,作为专项资金和社会资金投入的有效补充。同时,加强资金监管,提高使用效率,确保资金安全,建议取消配套资金,加大资金使用监督审核,对发现的问题严格查处,并鼓励社会团体、企业和个人捐赠或积极参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3.5 加大资源利用

目前白银市通过“以旧换新”鼓励引导群众捡拾地膜,企业回收加工来实现资源化循环利用,该做法已初见成效,但仍存在加工企业产业链条短、精深加工能力弱和群众捡拾成本高、效率低等问题。政府通过与企业签订订单合同的方式,扶持引导加工企业开展精深加工,不断提高企业积极性和参与度;同时,依托农机具补贴项目,以废旧农膜回收加工企业、合作社、网点为重点,加大对废旧农膜捡拾机械的购机补贴力度,鼓励推广机械化捡拾地膜,做到“应拾尽拾”。

3.6 加大督查力度

建立健全长效监督检查机制,经常性地开展市对县区,县区对乡(镇)、村的明察暗访,巡回检查,督促工作,巩固成效,使村庄干净整洁有序,群众幸福指数增强。

猜你喜欢

白银市人居整治
才艺之窗
笃行不怠 奋力深化提升三年专项整治
专项整治
专项整治
人居一世间 愿得展素顏
甘肃省白银市第十一中学师生优秀书画作品选登
2019年白银市大气降水的化学特征分析
人居环境中的园林绿化设计构建
养殖业整治需多措并举
人居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