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声乐演唱中的情感表达
——以《大江东去》为例
2022-11-22于明
于 明
一、声乐演唱中情感表达的意义和重要性
音乐是人类表达情感的最清晰、直接的工具,声乐演唱更是如此。我国古代音乐理论著作《乐记》中有“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的阐述,清代王德晖在《顾误录》中也说:“口中有曲,心中无‘曲’者,纵令字正音和,终未能登峰造极。”所以说声乐艺术我们要通过咬字、声音、气息、腔体等技巧,还要演唱者运用丰富的情感和贴切的面目表情等等,将所理解的内涵的丰富情感,融入到歌声之中,引人入胜使观众受到感染。“乐者,音之所生也,其本在人心之感于物”。
声乐艺术作品在演唱过程所使用的技巧,一般来说分为“字、声、气、腔、情”五个部分,其中“情”是最难把控的一个部分,在最后作为融会贯通的点睛之笔。每个人对作品的深度不同、理解的情感不同,演绎出来作品的效果也是具有很大差异的,对于演唱者来说,除了要有“字、声、气、腔、情”等扎实的基本功,还需要演唱者准确地把握作品的内涵,使自己对作品的思想内涵有更加清晰的理解,然后在演唱中结合自己的感悟和情感体验,使自己与作品产生共鸣,情不自禁地去表达自己的情感,从而进曲一个稳定的、引人入胜的演唱环境,使作品更加的富有生机活力与感染力,引起观众的内心共鸣得到观众的认同,使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大江东去》演唱技法与舞台演绎
(一)演唱技法
1、咬字
在歌曲演唱中一定要做到咬字的清晰、准确。字头、字腹、字尾这三部分的准确与清晰是演唱者进行情感表现的首要基础,便于更加准确地向观众表达歌曲的情感,增加感染力使之脑海中产生画面,增强歌曲的感染力。由于歌曲的内涵、风格、以及不同的作者对作品的理解不同,所以在演唱中咬字吐字也要不同地进行适当的调整。在作品的演唱中咬字要准确地清楚地从字头过渡到字腹,然后在从字腹过渡到字尾,整个过程要流畅、圆滑、快速,但是不同的咬字吐字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比如说第一句“大江东去”,让嘴巴圆形张开,然后使“大”这个字从d音平滑快速地咬到a音然后进行延长,“江”这个字从j音开始快速圆滑的经过i音在快速咬到ang音上之后进行延长,“东”字从d音起音快速过渡到ong音,然后根据情绪和节奏进行延长,“去”字由q音开始过渡到u音,然后进行适当延长及时的咬住,这样一句完整的下来会使整句更加有气势有味道,然而如果说让这四个字中音时值最长的“江”字,在唱的过程中,由j到i的这一部分咬得慢一点,那么整个句子就会显得非常的拖沓、粘连、没有气势,使观众在听觉上享受不到“大江东去”的浩荡与气魄,没有在一张嘴就带动整首歌曲的气氛,更加突显不出这首歌曲的情感表达。
2、强弱
在歌曲的演唱过程中,不同的旋律走向、节奏、文字等内容,会需要用到不同的强弱处理,强弱处理一定要点到为止,根据所理解的歌词中所表达的情绪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一般情况下明显的上行旋律做一点渐强处理,明显的下行旋律做一点渐弱处理,在歌曲中会好一些,会提高歌曲一定的感染力,同时作品中的强弱对比会使得作品更有张力,情感表达得更加充沛。此作品中强弱转换的频率比较多,时紧时松互相衬托,使观众感受到歌曲中所带有的充沛的情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此句是明显的上行旋律,在演唱中“江山如画”先渐强用正常的f(强)力度表达出感叹的情绪,拖住“画”字进行延长,然后控制住力度演唱“一时多少豪杰”,当从“多”字的八分音符转变到“少”字的四分音符,且(la si升fa)也是明显的上行旋律时,开始做渐强处理,最后达到ff(很强)的力度时进行自由延长然后在ff(很强)力度处及时收住,使气氛达到第一个高潮,迸发出来的情感使观众置身于一个“雄壮的江山奇丽如图画,一时间涌现出众多英雄豪杰”的情景当中去。当下一句转调后力度到p(弱),慢慢地将观众从刚才的豪迈骄傲中拉回来,强与弱、紧张与舒缓,这样一强一弱,一紧一松,然后结合歌词“遥想公瑾当年”立马给人一种回忆的感觉,为后面的表现“绝代佳人小乔刚刚嫁给周瑜使,他春风得意豪气满怀的样子”,做好完美的铺垫。
3、气息
对气息的运用是声乐演唱中的重要基础,在这一方面要学会呼吸,学会控制气息,使之与歌词所表达的情感完美的结合,通过对气息大小、强弱的控制,更好地去诠释作品的内涵,让观众所接受引起共鸣。在平日生活中我们一般运用的是胸式呼吸,胸式呼吸会收腹、扩胸、提肩、气息都在胸部很浅的飘着,沉不下去这样就不能很好的控制气息,不扎实,而在声乐演唱中一定要用胸腹式呼吸,把气息沉下去,不可以吸到胸或者脖子的位置,两肋扩张开,使横膈膜撑开下降,小腹微收用力,呼吸做好准备以后就可以进行声乐演唱了,根据对旋律与歌词的理解,使用气息对其音量的大小、强弱进行控制,达到预期的结果。在本首作品中,强弱力度也处理得十分的多,为了更好地表达丰富的旋律,所以这就需要我们运用气息对其进行美化处理,进行完美演绎。例如当演唱到“卷起千堆雪”时,力度发生变化,小腹上给的力量也要发生变化绷住进行演唱,当到达第二个pp(很弱)力度的“卷起千堆雪”时,也要通过小腹的力量进行控制,依然是要撑住演唱,虽然是小力量但是依然不可以放松下来,气息依然要快速、深,而且饱满,稳稳地控制下来,缓缓地流出,细腻地完成演唱,这样保证呼吸的准确感,要通过呼吸使歌曲产生抑扬顿挫的感觉,才能抓住作品的情感。
4、腔体
当处理好“字、音、气、腔、情”这五部分后可以完美地演绎一首歌曲,其中腔体是歌曲中融会贯通的重要一步,只有糅合好“字、音、气”才可以做好腔体的控制。在声乐演唱的过程中,要使呼吸气息和声音同时协调有序地运行,咬字、吐字、行腔、归韵要保证其清晰性、要快速准确。运用胸腹式呼吸,扩张两肋,使之深深地吸入气息,使气息沉在丹田之处,在进行演唱的瞬间,小腹开始进行收缩,产生的这个力量与腰背反作用力相碰撞,产生出在腰两侧两个张力进行对抗,然后身体的重心向脚尖转移,产生向前倾斜的力,这个时候力量就犹如三个铁链相互对抗固定着演唱者,使之气息稳定饱满,运用很小的力量和气息就可以达到很好的共鸣效果。口腔内部,可以用咬苹果的方式打开,抬起笑肌使咽喉部位打开,连接胸腹式呼吸,为发声建立一个类似于水管的发声通道,让高音、中音、低音和气息协调统一,减轻演唱时的负担,用于改进演唱过程中,音高、音质等问题,起到美化声音的作用。
(二)舞台演绎
本文所论述的作品,其歌词选自《念奴娇·赤壁怀古》,此作品时由北宋的著名豪放派诗人苏轼所创,由青主作曲,这首作品既具有淳朴、宽广的风格,又富有豪放、潇洒的气质,还有幻想式的浪漫主义的感觉。在演绎这首作品时,要准确地把握住作品的情感内涵,体会文字与旋律中的神态,表现方面除了要有“字、音、气、腔、情”外还要从外部形象上做好把控,把握住台风,把情感加以带入,“从上到下”主要是“眼神、面部表情、手势与站姿的整个形体的配合。”
三、《大江东去》的情感分析
(一)歌词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作者于黄州城外看到滚滚的长江,开篇便表述出了长江的气势如、豪放不羁。而后引出“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与之对比,这里所指的“周郎赤壁”点出了这并不是当年真正的“赤壁之战”之地,为后文的周郎做了铺垫,也引出了下文赤壁的恢宏之景,青主将“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改为了“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更加突出了场景的惊心动魄,瞬间带到了一个气势磅礴的场景,使人为之振奋!引出“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在下文中就尤为表现出了周瑜和诸葛亮。“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用“小乔初嫁了”以美人来衬托出周瑜的年轻有为,飒爽英姿。而“羽扇纶巾”是诸葛亮的标志性的打扮,“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展示出了其战斗指挥中淡定自若的大将风范。“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从神游故国回到现实。“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多数书籍上写的是“人间如梦”,“人间如梦”与“人生如梦”完全不同,王朝社会的变迁更替,群英争雄,一时豪杰并起,但终究都会成为历史,看到如今的政权,掌握在昏庸的君主手里,贤愚不分,治理的社会动荡不安,民众就像活在梦中一般。这应是“人间如梦”核心含义。苏轼用清醒的头脑看清了这些,但是“一尊还酹江月”还是都体现出了苏轼崇高的志向和坦荡、豁达的胸怀,而“人间如梦”则更加体现了作者青主感叹人生,是时候回到祖国实在自己的报复了。
(二)作曲
青主在谱曲中运用了所掌握的西方的浪漫主义艺术歌曲作曲的技法,使用通谱的写法进行记谱,整首音乐旋律贴切歌词所表达的意境,和声的运用新十分契合情绪发展,其中使用了Ⅲ级、VII级以及离调等和弦来推动音乐的走向发展,调式的走向是e小调——E大调——e小调同音大小调形成对比。熟练地使抒情性的咏叹调和朗诵性的宣叙调,来契合歌词内涵,以及编配的丰富的钢琴伴奏所衬托出恢宏气势和优美细腻,这些都充分地体现了青主的音乐创作才华和他对西方作曲技法的熟练运用。作曲方面作曲家把中西方的作曲技术完美地结合到一切,不仅有西方二段体曲式特征,而且还加入了中国的传统音乐中“起、承、转、合”的结构特征,以前八小节为“起句”,在间奏之后的两个乐句是从第五到第八小节发展而来称之为“乘句”,第二乐段第一乐段对比差距,具有“转”的特征;最后尾声不仅有第二乐段的抒情性又有第一乐段的宏伟,称之为“合”。这些都体现了作曲家对音乐创作的灵敏,以及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创作能力。
(三)伴奏
第一乐段第一乐句中,一拍一音的柱式和弦出现的比较多,和旋律的节奏一致保证抒情性;第二乐句前两小节依然是柱式和弦,但是左手的低音区加了跳音记号增加了停顿感,节奏也变为了两拍一音,然后旋律同步进行解决在柱式和线上,增加了结束感同时也为进入间奏做了铺垫。接下来六小节间奏部分使用密集的柱式和弦增加紧张感,推动音乐的发展,之后第三乐句继续保持两拍一音的旋律进行,然后进行音程式的分解和弦的伴奏。第二乐段使用了多层次的连续的分解和弦进行伴奏,左手使用了大量的琶音增加旋律性和动力性,右手依然是采用柱式和弦进行,直到“樯橹灰飞烟灭”这一句,伴奏层出现了反向进行,渐强的曲式增加了结束感。到了最后的尾声,依然多采用分解和弦,缓和旋律,后左手加入四分附点与右手十六分三连音分解和弦交替进行,逐渐变弱,在最后三小节伴奏和旋律一起逐渐增高,力度渐强增加结束感,最后结束在主调主和弦上,拉回情绪和洒脱豪迈气势。
结 语
《大江东去》这首歌作为中国艺术歌曲的开端,有极强的代表性,这也是笔者要以此作品进行声乐演唱中情感表达研究的与原因之一。通过笔者的表述可以更加清晰地认识到此作品的情绪表达和情感表现把握。音乐可以传递情绪,表达情感,在声乐演唱中情感的表达又是核心的存在。在把握好基本的演唱技巧的同时掌控好歌曲中所表达出的情绪,可以增加演唱的表现力,才能给人以美的享受,才可以抓住声乐艺术的灵魂。作为一名声乐演唱者,应该投入更大的热情到艺术歌曲的演绎当中出,努力和众多的声乐演唱者共同推动声乐演唱的进步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