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WOT分析的“三导师制”医学院校本科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策略研究
2022-11-22苏丹
苏 丹
(安徽医科大学护理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年会上指出,我们必须在创新中寻找出路。将创新提升至全球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创新的主体是人才创新,大学生作为国家建设的重要人才储备,将其培养成我们迫切需要的创新型人才至关重要。早在“十一五”期间,国家就开始实施直面大学生立项的创新训练项目[1],以此推动创新型大学人才培养工作。之后,项目的类别由单纯的创新实验拓展到创新训练、创业训练和创业实践三类[2-4],本文统称为“大创”,资助的主体也惠及更多高校。
一、医学院校本科生“大创”指导的现存问题
“大创”项目在全国高校正如火如荼地开展,经过实际的带教,结合前人的研究,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医学院校本科生“大创”指导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成为制约和阻碍大学生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桎梏[5-7]:(1)学生对“大创”不了解;(2)担任“大创”导师的常为单个老师,且多为专业课老师;(3)在“大创”申请时,低年级学生报名不积极,而高年级的学生申报立项后,来不及过多的培训就要进入临床实习;(4)实习中临床老师要求学生加入他们研究方向的课题,从而忽略了“大创”的后续完成。
创新创业教育效果的保证,既需要辅导员的思政渗透,也需要专业教师的知识传授,还需要临床导师的实战指导,基于此,我们围绕“思想渗透—科研引导—技能提升”三个层次的目标,以培养和锻炼医学院校本科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为核心,依托辅导员、专业教师、临床导师三个群体,面向全体学生和重点学生,基于SWOT模型尝试构建起“思政导师—专业导师—临床导师”的“三导师制”。
二、“三导师制”本科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现状SWOT模型
(一)SWOT模型概述。
SWOT分析法采用“优势”“劣势”“机会”“威胁”这四个词的英文首字母缩写组成[8]。面临竞争的单位所处的环境分为内环境和外环境[9]。通过综合分析内部的优势和劣势,并密切关注外部的机会和威胁因素,从而正确地制定未来的战略性计划,更好地发挥优势、克服劣势、利用机会、化解威胁的方法即为SWOT分析方法[10]。
(二)SWOT用于分析“三导师制”医学院校本科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可行性。
“三导师制”作为医学院校本科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关键性要素,应充分受到重视。教师在历经职前教育和在职进修的整个过程中都必须持续地学习与反思[11],“三导师制”教师培训工作中如何扬长避短、趋利避害这一问题,是现在亟待解决的问题。SWOT分析法延伸至学校[12],对“三导师制”教师培训工作应以最合理的策略收到最优的效果。
(三)SWOT模型中“三导师制”本科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构成要素。
1.内部优势(strengths)分析。安徽医科大学有强大的学校资源,“思政导师—专业导师—临床导师”的“三导师制”使导师们能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和专业特长,在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中分别扮演好思想渗透—科研引导—技能提升的导师角色,地位相当,既分工又合作,协同推进医学院校本科生创新创业教育。
2.内部劣势(weaknesses)分析。“三导师制”涉及到的三个层次导师:辅导员、专业导师和临床导师。其中,辅导员创新创业教育参与度很低;专业教师对于学生创新创业理念的形成和创新实践能力的提高明显角色缺位;临床导师对学生的后续指导没有意识。
3.外部机会(opportunities)分析。“三导师制”提出以后,三方导师在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同时,均可以协助学生管理工作。同时,学生早期接触导师,可以较早获得专业知识及临床知识学习的机会,也有助于学生提出高质量的选题。
4.外部威胁(threats)分析。“大创”项目的导师遴选制度不完善,导师水平参差不齐。目前的师生比例严重失调,一个导师只能指导一组学生的前提下,“大创”普及到的学生非常有限。“大创”过去只对第一指导老师有工作量体现,削弱了其他导师的积极性。
(四)构建“三导师制”本科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现状SWOT模型。
通过运用SWOT分析方法深入剖析“三导师制”本科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优势、劣势、机会、威胁这四个维度的现实情况,我们尝试初步构建有利于本科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SWOT模型:S-O战略提出依托学校资源,可促进导师能力的培训及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W-O战略提出导师缺乏带教时间和专业培训,给予导师专门的带教时间,加强导师的专业培训;S-T战略提出学校出台政策和制度,严控导师质量,完善导师激励措施;加大导师遴选范围,增加指导范围;W-T战略提出学校与政府设立相应部门,制定相关政策,为导师培训及学生指导提供专业支持。
创新创业教育本质上应该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具备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为核心的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13]。“三导师制”的实施需要学校进行系统全面的顶层设计安排,需要制定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方案、考核评价与激励体系等[14-15]。在“大创”的指导过程中,既存在优势和机会,也存在某些劣势和威胁。学校需进一步探讨在不同情境下应采取的战略措施,更好地发挥优势、利用机会、扭转劣势并回避威胁,以期达到最佳的“三导师制”培养效果。
三、基于SWOT模型构建“三导师制”医学院校本科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运行模式
(一)S-O战略。
在安徽医科大学自身丰富的师资条件下,学校可充分利用本校教师队伍中各类教师的特长和特点,促进教师间互助共进,以达到教师在“大创”项目指导中持续提升的效果。通过辅导员早期的思政引导,三方导师通过小组结合,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和特长,早期接触学生,提前选拔学生,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相关能力,帮助低年级学生申报并完成“大创”。
(二)W-O战略。
在师资培训方面为教师提供更多创新创业技术培训以提高自身教学技能,或是规范导师准入制度,引进临床骨干人员担任“大创”导师,充分发挥这类教师临床经验丰富的特点,有效地与本校现有的辅导员、专业教师形成优势互补,共同打造更为合理的教师团队。“三导师制”有助于加强临床导师对学生“大创”项目的责任感,后期协助督促学生完成“大创”项目,而不是要求学生加入他们的研究,忽略了“大创”的后续完成。鉴于教师们均有比较繁重的日常工作,建议还应该给导师安排学时以保障专心带教。
(三)S-T战略。
我校应提升导师门槛,无论是高校还是医院,都应该规定那些有成功结题经验、具有高学历或者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才能进入导师库。“大创”结题不光要提交相关材料,还应要求开展师生双方满意度调查以促进带教能力的提升。加大导师激励力度,应给予三方导师同等的激励政策。
(四)W-T战略。
要保证教师团队的质量,科学有效的外部培训是十分必要的。目前的培训力度不能满足需求,需要建立更多的大创师资培训基地、不断扩大培训规模。为了让“三导师制”教师团队建设的进程能够跟上“大创”发展需求的速度,我们应重新审视“三导师制”医学院校本科生创新创业能力培训的根本,鼓励政府与各高校通力合作,实现大创师资培训基地遍地开花。同时也要加强与政府的合作,对有前景的“大创”项目提高产业孵化的支持力度,使学生的创业项目得以实现,服务于社会,提升“大创”价值。
四、结 语
创新创业教育效果的保证,既需要一线思政教育工作主力辅导员的渗透熏陶和组织指导,也需要教学主体专业教师的知识传授和科研引导,还需要临床经验丰富导师的实战指导,基于此,我们围绕“思想渗透—科研引导—技能提升”三个层次的目标,以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为核心,依托辅导员、专业教师、临床导师三个群体,面向全体学生和重点学生,建构起“思政导师—专业导师—临床导师”的“三导师制”。通过运用SWOT分析法深入剖析“三导师制”本科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优势、劣势、机会、威胁这四个维度的现实情况,并将SWOT分析结果构建战略模型,将其应用于实际的“三导师制”医学院校本科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运行模式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