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属医院医学本科生“创新创业”实践教育探析
2022-11-22李红军熊建恒
李红军,万 玲,熊建恒,钱 萌,梅 琳,陈 秀
(江汉大学附属黄陂区人民医院,湖北 武汉 430300)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推动社会创新发展的重要力量。大健康领域的创新创业日新月异,在这种背景下,各医学院校内的创新创业教育蓬勃开展,而附属医院采用何种途径继续对医学本科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是医学教育的重要课题。为此,江汉大学附属黄陂区人民医院探索以“岗位创新、专业知识”为基础,以“新业务、新技术”为依托的人才培养模式,使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全面提高。
一、附属医院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意义
(一)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的要求。
为了配合教育部实施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医学院校将双创教育带入课堂,并与医学基础课程融合,指导学生参加各种类型创新创业大赛。当学生离开高校进入附属医院,双创重任将由附属医院承担。医院也必须成为创新创业型高素质医学人才成长的摇篮。
(二)创新创业实践教育连贯性的需求。
医学本科生的学习可分为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两阶段,其中基础医学阶段学生在医学院学习。此阶段高校对创新创业教育比较重视,以传播创新创业知识,培养创新创业精神的课堂教育为主[1]。此阶段双创实践为参加一些实验室研究或基础学科竞赛[2-3]。临床医学阶段学生在附属医院学习,附属医院应保持创新创业教育的连贯性,有利于复合型人才的形成。
二、附属医院医学本科生“创新创业”实践教育目前现状和存在问题
(一)双创教育缺乏规范成熟体系。
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设较晚且欠成熟[4]。在“中国知网”中以“医学院校”并含“创新创业”为主题词搜索2015—2020年中文文献获得273篇,以“附属医院”并含“创新创业”为主题词搜索同期中文文献仅获得8篇。可见创新创业教育在附属医院中开展较少,更谈不上成熟的体系。
(二)双创教育氛围不足。
学生进入附属医院,如何通过临床实践更好的转变成一名准医生为学习目标。至于创新创业,半数以上的学生只停留在“想”的阶段[5]。附属医院从事双创教育的教师绝大多数是临床医生,他们的教学目标也是尽可能灌输给学生更多的专业知识,让学生早日成为合格的医生。在繁忙的教与学压力下,教师及学生参加双创实践难度大,附属医院双创氛围不足。
(三)双创实践资金保障不足。
经费投入是双创实践教育活动开展的保障和基础,校园内学习阶段,学生可以申请国家或高校基金支持,进入附属医院后,这部分基金很难再申请。医院仅为医生申请的各类科研项目配套资金,极少服务于学生的双创实践。因此在附属医院的学生双创实践资金保障不足。
三、附属医院医学本科生“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实施方法
为解决学生在附属医院双创实践教育问题,我们采用了基于院内新业务新技术的三阶梯人才培养方法。
(一)开办“创新创业训练营”,激发学生双创兴趣。
第一阶段为举办“创新创业训练营”,训练营邀请医院领导,科研项目项目完成人,创新创业优秀学长演讲并互动。让学生了解创新创业形势,创意形成、科研申报、成果转化等知识,激发学生创新创业兴趣。
(二)深入临床,培养学生双创思维。
第二阶段为临床学习阶段,要求学生利用课堂以外的时间,深入临床体会训练营老师双创实践立足点。
1.立足于岗位创新。创新与创业是密不可分的,创新是创业的基础和核心,创业则是创新的重要体现形式[6]。教育医学生,创业应该立足于临床不同的岗位创新,脱离岗位技能创新的创业犹如无源之水。通过临床考察让学生亲身感受教师是如何立足于岗位开展新技术新业务,通过言传身教的模式,让学生体会到,医学生的创新创业不仅仅是开发产品、创建公司,而是在不断的岗位创新中创建自己的事业。
2.立足于专业知识。医学是一门专业性极强的学科,法律要求严格。医学生的创新创业,必须以“扎实的医学专业知识”作为重要立足点。临床考察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只有具备扎实的医学专业知识,才能更好地开展双创活动。将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并立足于专业教育,能更好地促进专业知识提升[7]。
(三)以新业务新技术为依托,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第三阶段为最重要的以“师生同创”为模式的项目实施阶段:第一步教学部门组织院内新业务新技术申报,并安排项目评审会。第二步组织学生对初选项目进行充分的讨论并与教师进行沟通,协调学生加入各项目。第三步成立师生同创团队。项目实施过程中,医院协调团队处理好课内与课外,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帮助建立独特的团队文化,并按项目进度和资金拨付计划拨付资金,项目实施各阶段成果以专利、课题、论文等形式产生。根据取得的成果,归纳出有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全院重点发展的前沿技术及可以开发的产品。医院对项目进度及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对项目结果进行评价。对优秀教师和学生进行奖励。产品开发所产生的效益继续资助新技术新业务的可持续开展。
四、取得的成效与思考
(一)实现了目标。
处理好了创新与创业、创新与专业、个人与团队、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建立了协同探索、共同提高的独特的创新创业团队文化。探索了附属医院这种非校园机构对医学本科生的创新创业培养新路径,保持了医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连续性,走出了以“专业知识、岗位创新”为基础,以新业务新技术为依托的特色之路。
(二)取得的成效。
组队至今,新技术新业务立项30项,组成团队24个,共55名学生参加。获国家级立项6项,获省部级立项3项,获市级立项3项,获高校立项4项。取得专利11项,获院内重点发展前沿项目8项,发表学术论文18篇。18位教师和3名学生获得表彰。
(三)探索问题。
以“岗位创新、专业知识”为基础,以“新业务、新技术”为依托的人才培养模式具有实用性、可复制性和可持续性。但仍有明显的不足。主要表现在:教师能力不足、师生热情不高、系列平台短缺。因此我们也在不断探索改进。
1.加强教师能力。医学院附属医院中创新创业指导教师均为临床医生,对学生双创的指导能力较高校专职教师明显欠缺。目前大学正加强对有创新创业思想及意愿的教师进行培训,并鼓励临床教师参加大学在创新创业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切实提高临床教师的教学指导水平。
2.增强师生热情。目前附属医院对创新创业教育活动仅开展教师学生相互评价,对优秀教师学生进行表彰。激励形式单一,创新创业热情不高。下一步将对教师双创教育工作进行量化考评,并将结果纳入绩效考核,作为职称职务评聘优选项。对在项目申报及实施过程中有特殊贡献的学生将予以奖励。对优秀团队将加大扶持力度,向更高平台推荐。通过增加多种形式的激励激发师生创新创业热情。
3.拓展系列平台。目前开展的创新创业活动主要依托大学及附属医院平台,下一步将争取科技、卫生部门支持,设立创新创业基金,深挖新业务新技术项目,促进成果转化,建设实训基地。利用好互联网,融合社会资源,打造院企合作平台,弥补大学及附属医院资源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