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族地区乡土物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整合
——以土家族地区为例

2022-11-22贵州铜仁市沿河县第二中学565300杨正伦

中学教学参考 2022年17期
关键词:土家族乡土形式

贵州铜仁市沿河县第二中学(565300)杨正伦

贵州师范学院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550018)魏 明 杨 敏

贵州贵阳市第一实验小学(550081)毕苹丹

土家族地区乡土物理课程资源是土家族地区学生在物理课程学习中可利用的具有地方特色,能够有效引发生活与情感共鸣的一切课程资源[1-2],它主要包含乡土文化课程资源、乡土自然课程资源和乡土社会课程资源[3],其中乡土文化课程资源是土家族人民在生产与生活实践中创造和传承的珍贵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资源。例如,土家族人民在社会生活、人际交往与生产实践中形成的生活饮食文化、民风民俗文化、民间体育文化、民间艺术文化、农耕生产文化等都是典型的乡土文化课程资源。乡土自然课程资源是指土家族地区具有的自然天成的,无须加工改造就可以开发为教学所用的课程资源,主要包括土家族地区的地形地貌、自然资源、自然景观、文化景观、社会遗址等具有地域特色的资源。乡土社会课程资源是土家族人民为了保存、展示、利用土家族地区的自然资源、文化资源等生成与发展起来的资源,具有“人工性”与“改造性”的特点。例如,土家族地区的文化宫、文化馆、博物馆、科技馆等就是典型的体现地域文化与民族文化的乡土社会课程资源。

开发与整合土家族地区乡土物理课程资源可以实现课堂理论教学与学生生产、生活、实践的有机融合,能加强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弥补民族地区,尤其是偏远的农村地区办学资源与条件的不足,有利于推进民族地区物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一、土家族地区乡土物理课程资源开发面临的困境

(一)学校、教师的乡土课程资源开发意识淡薄

由于长期以来我国实行统一的国家课程模式,课程由国家统一制定、编写,学校、教师只需按照要求执行即可,加之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致使许多学校、教师的课程观念僵化,课程资源开发意识淡薄,缺乏寻求校外乡土课程资源的意识与精神动力。许多与中高考无关的知识、内容无法进入学校课堂,具有地域特色、民族特色和文化特色的乡土课程资源得不到有效利用,地方乡土课程、校本课程难觅踪影,存在脱离学生生产生活实际,忽视学生发展的实际问题。实际上,学生身边的乡土课程资源具有较强的亲和性,学生从小耳濡目染,亲身经历,很容易接受和理解,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和高度的认同感。调查显示,约有80%的教师认为课程资源是教材、教参、实验室、图书、计算机等资料与设备;约有20%的教师认为课程资源是为实现教学目标,可利用的人力、物力以及自然资源的总和。调查结果表明,虽然有教师认识到课程资源的多样性,但仍有部分教师对课程资源的认识僵化,认为只需按照课程标准、教材、中高考考试大纲的要求教授课程,无须关注与考试无关的东西。

(二)学校、教师对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不够重视

调查显示,目前许多学校、教师对乡土课程资源开发的重视程度不够。一方面,受传统教育观念和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教师把学生的学习看成是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能动性,认为学生只要学习现行的教材、教参等课程资源,就能达到学习目标,无须开发其他的课程资源。实际上,学生作为学习的独立个体,其生活、成长、学习空间不是封闭的,身边的生产生活活动、民风民俗、地形地貌、自然景观、文化遗址、民间艺术、民间体育等乡土课程资源对学生的学习有积极的作用,能促进学生有效建构知识。另一方面,一些学校、教师受传统课程资源观念影响,认为自己的学校地处农村,交通不便,学校环境、教学设施落后,学生素质较差、学习积极性不高,根本不具备开发乡土课程资源的条件,无须开发乡土课程资源,从而忽视了学生对乡土课程资源的认同感。

(三)教师的乡土课程资源开发能力不强

教师作为课程资源开发的主体,对课程资源的开发能力决定了乡土课程资源能否进入课堂,及其在教学中是否得到充分利用。目前,虽然一部分教师认识到乡土课程资源开发的重要性,但鉴于开发能力不足,因此在教学中很少利用乡土课程资源。调查结果显示,在实际物理教学中,约21%的教师会利用土家族地区民风民俗、民间艺术、民间体育、生产生活、地形地貌等乡土课程资源中的物理现象开展教学;有2%的教师会把土家族传统文化中蕴含的物理思想、方法融入教学;几乎没有教师专门收集、挖掘、整理与初高中物理知识有关的土家族乡土物理课程资源。结果表明,尽管一些教师主观上愿意开发与利用土家族地区乡土物理课程资源,但真正落实到教学活动中的却很少,教师的乡土课程资源开发能力还有待提高。

(四)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对乡土课程资源开发的支持不够

目前,土家族地区一些教师虽然在物理教学中开发并利用了土家族地区的乡土物理课程资源,但开发与利用的方式单一,通常采用的是网络查询、生活积累与同事交流讨论,缺乏较强的针对性、计划性和系统性。访谈结果显示,有95%的教师觉得自己教学任务繁重,没有充分的时间用于开发系统的乡土物理课程资源;有90%的教师没有参加过乡土课程资源开发的相关学习和培训;有82%的教师认为教育主管部门、学校没有专门人力、物力和资金支持,所以无法开展乡土物理课程资源开发主题研讨活动,也无法编写特色教材、开设特色乡土校本课程等。

二、土家族地区乡土物理课程资源的开发原则与形式

(一)土家族地区乡土物理课程资源的开发原则

(1)乡土性原则。土家族地区乡土物理课程资源内涵丰富、形式多样,在开发过程中,要立足乡土、立足地域,把具有土家族地域特色的乡土课程资源作为开发的主要对象。课程资源开发的内容既要包括当地的地形地貌、山川河流等自然课程资源,也要包括当地的文化宫、展览馆、科技馆等社会课程资源以及民间体育、民间艺术、民风民俗、生产生活等民族文化课程资源,使得开发的课程资源易于被当地学生接受。这样不仅可以降低课程资源的开发成本,而且可以提高课程资源的亲和性、自然性与生活性,拉近课程资源和学生实际生产生活与成长环境的距离,提升学生对乡土课程资源的认同感。

(2)实用性原则。课程资源的开发,目的是达成课程教学目标,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我们不能为了课程资源的开发而开发。在教学实践中,不同类型的学校要开发不同的课程资源,开发的课程内容要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例如,农村地区自然课程资源、民族文化资源丰富,学校、教师要着力对学生身边的山脉河溪、农耕生产劳动、农耕器械、民居民宅、民间艺术、民间体育等课程资源进行开发,使之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生活习俗。对于城市地区,学校、教师要着力开发、利用科技馆、文化宫、展览馆、博物馆、图书馆等社会课程资源,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观摩学习,也可通过视频、图片、实物等方式将社会课程资源带进课堂,供学生参观、演示和实践操作,实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真正实现针对不同学生、学校、课程目标开发出符合学生实际,具有较强针对性和实用性的课程资源。

(3)经济性原则。课程资源的开发需要考虑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不能不计成本地进行开发。例如,农村地区经济相对落后、交通不够便利,社会课程资源、校内课程资源相对欠缺,因此不能不顾时间、空间、经济等,强行开发与城市地区学校一样的课程资源。相反,农村地区的自然课程资源、民间文化课程资源丰富多样,且自然天成,很多无须加工改造就能直接被课堂教学所利用,教师在开发自然课程资源和民间文化课程资源的过程中就能节约成本,使得课程资源的开发更接地气。因此,在开发课程资源的过程中,我们不能舍近求远,舍易求难,应根据课程资源开发的实际情况,遵循便利性、经济性原则进行开发。

(二)土家族地区乡土物理课程资源的开发形式

乡土物理课程资源庞杂多样,形态各异,既有显性的课程资源,也有隐性的课程资源,这给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在实践开发中,要结合中学物理课程内容,以恰当的形式呈现乡土物理课程资源,以便在教学实践中利用。

(1)文本形式。文本、文字是乡土物理课程资源开发与整合的有效载体和呈现形式,它具有系统性、科学性的特点,能承载大量信息和内容。在开发与整合过程中,可以通过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等形式呈现乡土物理课程资源内容。例如,可以开发《土家族传统文化中物理学思想与方法》《土家族地区乡土课程资源中蕴含的物理知识》《土家族传统文化与中学物理课程的融合》等校本课程,阐述土家族地区民风民俗、农耕生产、生活文化、体育艺术、自然社会等乡土课程资源中蕴含的物理科学文化与哲理,发挥物理教育功能,提高学生利用物理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热爱民族文化、乡土课程资源的情感。

(2)实物形式。实物作为乡土物理课程资源开发与整合的另一种呈现形式,具有直观、真实的特点。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把那些操作简单、携带方便的实物形式的乡土物理课程资源带进课堂供学生观摩操作、体验学习,帮助学生完成物理现象演示、物理情景建构与物理知识理解。例如,在讲授压强知识时,教师可把土家族人民从事农耕生产的斧头、刀具等实物带进课堂,让学生观摩,分析其中蕴含的物理知识与原理;在讲解声音的产生时,教师可把土家族民风民俗文化中嫁娶迎亲时敲的鼓、吹的唢呐带进课堂,让学生手敲、口吹,体验声音产生的原理等。这些实物形式的乡土物理课程资源经济适用,且来源于学生生活,有助于学生理解物理知识。

(3)视频、图片形式。在纷繁庞杂的乡土物理课程资源中,有些课程资源不便搬移,采用实物形式、文本形式也无法真实呈现,需要通过视频、图片呈现。例如利用视频、图片的形式把蕴含大量物理知识的大型农耕生产工具、农耕生产活动、民风民俗活动、民间体育活动、民间艺术活动等在物理课堂重现、演绎,为学生创设真实、逼真的物理情境,促进学生建构和拓展物理知识。

(4)场馆形式。土家族地区文化宫、展览馆、水电站众多,场馆内乡土物理课程资源丰富。开发以场馆形式呈现的乡土课程资源,可以实现课堂理论教学与课外实践教学的有机统一。在物理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组织学生进行实地参观、体验,学习其中蕴含的物理知识、方法与原理,加强物理与生活的联系,提升物理学习的效果和兴趣。例如,在学习交流电的产生时,可以组织学生到水电站参观学习;在学习圆周运动、角速度时,可以组织学生去展览馆体验石磨的转动等,促进物理理论与生活生产的有机结合。

三、土家族地区乡土物理课程资源的整合

乡土物理课程资源的整合就是把已经开发完成且以不同形式呈现的乡土物理课程资源通过恰当的形式融入教学中,进行有效的教学“嫁接”与应用,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形象,更富有生活气息,进而丰富教学内容与形式,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效果。根据物理学科特点与教学规律,可把不同形式的乡土物理课程资源整合成情景资源形式、习题资源形式与科学探究活动资源形式[3]。

(1)情景资源形式。心理学表明,学生的学习需要以丰富的感性素材为基础,通过对表象、情景的加工与分析才能完成新知的同化与顺应。土家族乡土物理课程资源蕴含了许多具有情景性、生活性、直观性、体验性等特点的物理素材,中学物理课程知识内隐其中。在物理教学中,把这些素材以实物、视频、图片等形式恰当呈现,可以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探究,有利于学生完成物理概念、规律的建构与生成,实现物理教学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增强物理学科的应用性,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例如,在讲解自然界中的能量及其转化时,可以通过视频、图片的形式播放水力发电、风力发电,引导学生分析风能、水能、电能的产生与转化;在讲解光的直线传播、反射等光现象时,可以在课堂上播放土家族皮影戏的视频,引导学生分析影子的形成。

(2)习题资源形式。习题教学既是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教学的重要形式。学生通过对物理习题的思考、讨论和分析,不仅能够巩固、理解与运用物理知识,还可以培养综合能力。习题的完成形式既可以要求学生阅读文本形式的乡土物理课程资源,理解其中的物理知识、思想与方法,也可以要求学生考察、观摩场馆形式、实物形式的乡土物理课程资源,分析其中蕴含的物理原理或者利用其解决实际物理问题。例如,待学生通过实物形式观摩完石磨磨谷物的过程后,要求他们用物理原理分析为什么推石磨长柄的手越靠近磨盘越费力,越远离磨盘越省力。学生在思考解答习题的过程中,感受到了物理学与生活、社会、文化之间的联系,增强了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提升了核心素养。

(3)科学探究活动资源形式。科学探究作为中学物理教学的两大一级主题之一,始终贯穿于日常的物理教学活动中。在物理教学中,教师既可以组织学生到文化宫、展览馆、水电站等场馆对场馆中乡土物理课程资源进行考察分析、科学探究,也可以通过实物、图片、视频、文本的形式把乡土物理课程资源带进课堂,供学生观摩学习与科学探究。例如,当学生学完热学后,可以让他们对土家族传统生活饮食文化中蕴含的热学知识进行科学探究,学生通过调查访问、查阅资料、设计实验、交流讨论、撰写小论文、撰写调查报告等形式完成科学探究活动,培养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思考推理、动手操作的能力,提升了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结语

土家族地区乡土物理课程资源内涵丰富、特点鲜明、形式多样,通过有效开发,把它们整合到物理教学中,不仅能丰富物理教学的内容与形式,加强物理教学与生产生活的联系,还能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提升学生对乡土课程资源的认同感。

猜你喜欢

土家族乡土形式
虚拟公共空间中的乡土公共性重建
2022 年本刊可直接使用缩写形式的常用词汇
江澜新潮
重庆酉阳土家族摆手舞传承路径研究
Dancing for theDead
土家族情歌
小议过去进行时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土家风情惹人醉
搞定语法填空中的V—ing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