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法国长笛学派的开创者和继任者

2022-11-22陈美帆

艺术家 2022年7期
关键词:管弦乐团瑞尔长笛

□陈美帆

(陈美帆/齐齐哈尔大学)

法国长笛学派的狭义概念,通常是指在19 世纪至20 世纪过渡期间由法国巴黎音乐院长笛教授塔法内尔与其弟子共同开创的教学及演奏风格。其更广义的说法则可以泛指所有受影响且因遍布世界各地的巴黎校友以及录音媒体而传遍世界的演奏风格。法国长笛学派的演奏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使用法式银制长笛,对于完美音色的不懈追求、一套既定的标准曲目及教材,其中最重要的是塔法内尔和高贝尔共同编写的《每日练习》和莫依斯编写的《音色开发训练》。随着时间的变迁,教学、曲目等都发生了变化,甚至乐器本身同那个时代相比也不尽相同。所以,我们已经很难精确地定义法国长笛学派的演奏风格以及技巧,乐派自身的特色逐渐变得模糊,而其他地区的风格也在不断地对法国长笛学派产生影响。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法国长笛学派依旧处在不断演变的过程中。

一、创始者——保罗·塔法内尔的概述

保罗·塔法内尔于1844 年出生在法国波尔多,于1908 年在巴黎去世。他的父亲西蒙·塔法内尔是他的长笛启蒙教师。在进入巴黎音乐院之前,塔法内尔跟随多郁斯学习长笛两年,入学后也继续跟随多郁斯学习长笛,同时也学习和声、赋格这两门课程。塔法内尔在1860 年获得巴黎音乐院长笛班第一名、1862 年和声学第一名、1865 年赋格第一名的优异成绩。

1861 年,塔法内尔在帕鲁德青年音乐家系列音乐会中首次举办了个人独奏音乐会。他分别于1862—1864 年在喜歌剧院、1864—1890 年在巴黎歌剧院(1876 年起为长笛首席)、1865—1892 年在现今巴黎管弦乐团的前身担任场地手(1869 年起为长笛首席)。同时,他也在各地旅行演奏:1866 年起到比利时、1874 年起到英国、1890 年起到德国、1891 年起到瑞士,也曾在1887 年与1889 年两度随作曲家圣桑到俄罗斯。塔法内尔对室内乐有很大贡献。1872 年,他与几位音乐家共同创办了古典协会(为弦乐五重奏和管乐五重奏的团体)。1879 年,他创办了管乐室内乐协会,该协会在1879—1893年于巴黎举办了六次年度音乐会,除了演奏亨德尔、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的作品,也首演了很多国外现代作曲家的作品。

塔法内尔在1893 年被任职为巴黎音乐院的长笛教师与巴黎歌剧院的首席指挥,也因此结束了职业长笛演奏家的生涯。由于在教学上的天赋,他在1875—1893 年担任巴黎音乐院管乐组的监考官、1896 年担任教育高层顾问、1897 年担任管弦乐团班的教师。著名的音乐家飞利浦·高贝尔、葛斯东·布隆格尔、路易·符勒利等人都出自他的门下。1892—1901 年,他在现今巴黎管弦乐团的前身担任指挥,而1893—1906 年则在巴黎歌剧院管弦乐团担任首席指挥。

通过以上文字介绍可以看出,塔法内尔具有非常出色的能力。不仅如此,他还为长笛艺术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19 世纪初期,当时的长笛演奏家热衷于浮夸的、炫技的曲目风格,这使得长笛音乐成为“无意义的热闹声音”与“低俗品味”的代名词。塔法内尔在担任巴黎音乐院长笛教师一职后对长笛演奏曲目进行了归类整理,抛开了那些过于炫技且无实际意义的曲目,又对巴赫、莫扎特等著名音乐家所创作的长笛作品进行了整理,几乎发掘了古典时期所有的长笛作品。符勒利曾这样描述:“塔法内尔的艺术,基本上是非常优雅、灵活又敏锐的,尽量不强调他天才般的技术。他厌恶夸张,信奉着要对乐谱绝对尊重的原则,灵巧敏捷的吹奏里,隐藏着对节拍与音符时值的严格遵守。他充满魅力的音色是非常宽广的。”

二、继任者概述

继塔法内尔之后,法国长笛学派也陆续不断地产生着学派传承人,他们都继承了法国长笛学派特有的演奏风格与气质。按照时间先后,笔者将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人物进行介绍。

(一)阿多夫·黑内邦

阿多夫·黑内邦于1862 年出生在法国圣欧玫,于1914 年在法国巴黎去世。他从小就参加管乐队,所以具有丰富的乐队经验。他具有极高的天赋且受到了关注,在16 岁到巴黎求学时,进入了阿尔戴斯的长笛课堂进行学习。1880 年,黑内邦获得巴黎音乐院长笛班第一名,同年,担任了巴黎帕德鲁管弦乐团的长笛首席。两年后,他又成为拉姆赫管弦乐团的长笛首席且长达五年之久。1891 年,他成为巴黎歌剧院乐团的第二长笛手,1892 年接任塔法内尔成为此乐团的长笛首席,同时也接管了塔法内尔在巴黎音乐院乐团的席位。

在1880 年2 月2 日的《游吟诗人》期刊中,有一段关于黑内邦演奏莫扎特协奏曲的描述:黑内邦先生以其众所皆知的优美风格与灵巧高贵的天分,极其成功地演奏了莫扎特悦耳的协奏曲,他的才华再次受到了肯定。由此可以看出,黑内邦在当时的演出中受到了各界广泛的喜爱,他的演奏在当时也是被大众接受的。据记载,在演奏协奏曲时,黑内邦去掉了装饰音,且去掉装饰音这一演奏方式也体现在塔法内尔和赖内克的长笛作品中。去掉装饰音这一特点符合学派创始人塔法内尔音乐风格的追求。

在1905—1908 年,黑内邦代替繁忙且健康情况不乐观的塔法内尔完成巴黎音乐院长笛班的教学任务。1909 年,在经过选拔统计之后,黑内邦以较高票数顺利成为巴黎音乐院的长笛教师。在他的学生中有许多著名的长笛演奏家,如布隆格尔、乔治·德隆格勒、马歇尔·莫伊兹、乔治·罗宏、艾玛伯勒·瓦朗、乔瑟夫·郎帕尔、贺内·勒华等。

(二)乔治·巴瑞尔

乔治·巴瑞尔于1876 年出生在法国波尔多,于1944 年在美国去世。1889 年,他经人推荐给阿尔戴斯,隔年通过考试进入他的班级学习长笛演奏。但巴瑞尔并不喜欢阿尔戴斯的“系统化教学法”,他更欣赏的是塔法内尔的“摒弃廉价的多愁善感、夸张的表情、过于浮夸的颤音和持续的抖音”的演奏理念。1894 年,巴瑞尔获得了巴黎音乐院长笛班第一名。在巴黎音乐院学习期间,巴瑞尔也曾在和声班跟随当时的知名和声学教师进行学习。1894 年12 月22 日,巴瑞尔演奏了德彪西的《牧神午后》前奏曲。根据乐团当时的指挥回忆,“音乐厅都坐满了。全场鸦雀无声,观众完全被征服了。这是一次完美的演出。”巴瑞尔在1896 年重启了由塔法内尔创办但停办了很久的管乐室内乐协会。1898 年,巴瑞尔担任日内瓦展览会管弦乐团的长笛首席,于1902 年在科隆尼管弦乐团担任长笛首席。1905 年,他移民美国后就开始在当地继续自己的演奏生涯,并进行教学活动。他多年担任纽约交响乐团长笛演奏者这一职位,并在1910 年创办了“巴瑞尔管乐室内乐团”。1936 年,美国的法裔作曲家瓦瑞斯创作的长笛独奏曲《密度21.5》由巴瑞尔首演。这首独奏曲目是为了纪念巴瑞尔启用白金长笛而创作。乐器本身的不同以及首演都充满不确定的因素,但当时现场的人证实,巴瑞尔的演奏非常完美,和其他演出并无不同。

根据巴瑞尔演奏时的照片可以发现,巴瑞尔与莫伊兹一样,在吹奏时的嘴型都倾向左边。

(三)路易·符勒利

路易·符勒利于1879 年出生在法国南部的里昂(Lyon),于1926 年在巴黎去世。1895 年,符勒利进入巴黎音乐院学习长笛演奏,并于1900 年获得了长笛班第一名。在考试时,黑内邦曾这样记录符勒利的演奏,“吹奏时很有品位,但却很怯场,不过他总有办法去适应。在演奏时即使身体发抖,却也吹出了优美的音乐”。他热衷于演奏古典时期的作品,也因此获得了一定的知名度。1905 年,符勒利成立了“往日音乐演奏会协会”,主要演奏17~18 世纪的作品。同时,他还对塔法内尔的笔记进行整理,所写关于长笛的文章也被收录在《音乐百科全书》中。德彪西的《牧神之笛》这首著名的长笛独奏曲就是献给符勒利的,并由他本人于1913年12 月1 日首演。

(四)马歇尔·莫伊兹

马歇尔·莫伊兹于1889 年出生在法国聚哈地区的圣阿慕尔,于1984 年在美国布拉特尔波罗去世。莫伊兹从小学习音乐,在学习长笛演奏期间曾师从塔法内尔、黑内邦、高贝尔。在1906 年,他获得了巴黎音乐院长笛班第一名,考试曲目是由高贝尔创作的《夜曲与快板诙谐曲》,由著名钢琴家柯尔托担任钢琴伴奏。莫伊兹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在长笛界获得了声望,并跟随著名女声乐家梅尔芭巡回演出。莫伊兹先在巴黎喜歌剧院负责长笛演奏,之后接替高贝尔成为巴黎音乐院管弦乐团首席长笛手。再之后,他被日内瓦音乐院聘请为长笛教师,并在高贝尔辞职后,于1932 年担任巴黎音乐院长笛教师的职位。1948 年,莫伊兹辞去所有职务在美洲进行巡回演出,还在定居美国前接任了贺内·勒华在加拿大的职位。晚年时,他多次去欧洲和日本开办音乐会和大师班。除了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他也出版了很多长笛的练习曲和教材,其中的《音色开发练习》至今还在广为流传,受到广大长笛演奏者的喜爱。

(五)贺内·勒华

贺内·勒华于1898 年出生在法国巴黎,于1985 年在巴黎去世。他在学习长笛演奏的过程中曾师从黑内邦、拉弗勒·宏斯和高贝尔。贺内·勒华从小就表现出了对长笛极大的兴趣,且在学习过程中展现了自己在长笛方面极高的天赋。贺内·勒华将法国长笛学派又带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在当时的音乐圈内,他也获得了极高的评价。例如,法国作曲家丹迪(Vincent D Indy)曾评价:“除了令人崇拜的长笛家外,我还看见了绝对尊敬艺术的音乐家。”

贺内·勒华不仅是一位杰出的长笛演奏家,还是一位优秀的教育家。在“二战”开始前,他就经常到布拉格及马德里等地进行教学活动,并在“二战”后每年夏天到德国去授课。在1932—1950 年,他还在美国音乐院教授长笛,这期间还在美国的其他音乐学院任教。1952—1968 年,他担任了巴黎音乐院室内乐教师一职,培养了许多优秀的音乐家。在贺内·勒华的教学活动中,他非常重视嘴型的构建。他经常强调“要把下巴推出去”,这样有助于获得更好的音色。而他的这一教学理念至今还广为流传。在教学过程中,贺内·勒华经常鼓励学生对所练习的内容进行思考。他认为思考才是进步的源泉,同时,这一理念也体现在他所编写的教材中。

“完美的音色”“高超的演奏技巧”是这些学派代表人共同拥有的特点,也是让他们获得认可与声望的共同点。虽然师承是非常重要的,但根据这些代表人物的经历来看,这在他们的演奏生涯中并不是那么重要。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些长笛大师们都具有思考及融会贯通的能力。不同时间段的每一位代表人物都将他们所学习的内容与最初塔法内尔所留下的内容进行融合,再结合自身的理解,最后用自己的方式呈现出来。这个学派的诞生、这些长笛演奏家的诞生不仅与他们的学府、教师有着关联,还和当时的社会背景、文化潮流与主流思想有着密切的联系。也许,师承和学府并不能完全代表法国长笛学派,而独特的演奏风格和对长笛艺术坚定不移的品位才最能够代表法国长笛学派。

猜你喜欢

管弦乐团瑞尔长笛
在柬埔寨为何难见本国货币
Flutes
香港管弦乐团的瓦格纳歌剧《尼伯龙根的指环》旅程
应该上电视
关于高校管弦乐团的建设分析
这次散步穿越一生
世界十大交响乐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