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习型组织理论的科技期刊青年编辑培养实践
2022-11-22高申
高 申
(天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预防医学杂志社,天津 300011)
科技期刊是展示国家科技发展水平,对外交流的重要窗口,具有促进学科发展、推动科技进步、汇聚创新人才的重要作用。我国高度重视科技期刊的发展,提出“要以建设世界一流科技期刊为目标” “做精做强一批基础和传统优势领域期刊”[1]。高水平的编辑人才是实现科技期刊高质量发展的源动力。科技期刊编辑的培养往往采取“以老带新”的模式,但该模式存在一定的弊端[2]。本研究借鉴当代杰出的管理大师美国学者彼得·圣吉提出的“学习型组织”的管理理念[3],结合工作实际对青年编辑的培养模式进行探索,为编辑人才的培养积累经验。
1 传统的“以老带新”模式存在的问题
基于编辑工作实践的特性,以往青年编辑的培养往往采取“以老带新”的模式,为青年编辑指定一名经验丰富的资深编辑作为老师,青年编辑完成的工作由资深编辑审核把关,资深编辑开展工作时青年编辑进行观察、模仿,积累工作经验。这种“以老带新”的模式延续至今,培养了许多编辑人才。但科技期刊高质量发展的需要促使编辑需要具备更加完善的专业技能和素养,“以老带新”为主的培养模式已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首先,“以老带新”模式在专业知识更新上难以适应当代学术出版的复杂要求。科技期刊编辑在熟练掌握编辑出版专业技能的同时,在其他方面也需要与时俱进地进行学习,如更新学科专业知识,掌握期刊经营管理知识,培养媒体融合新思维等[2]。其次,“以老带新”的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压抑了青年编辑的主观能动性。这种以单向输入为主要形式的学习模式存在形式单一、效率较低、培养周期长等不足。对青年编辑的培养缺乏系统性的规划,随意性强。青年编辑主要通过日常工作习得一些碎片化的知识,长期进行一些辅助性的工作,自主开展、承担重要工作的机会有限。长此以往,青年编辑容易产生倦怠的情绪[4],职业认同感降低,对职业发展方向和目标茫然,阻碍其快速成长。
2 学习型组织理论与青年编辑培养
学习型组织理论并不是讲学习或者培训什么科目,而是告诉我们如何通过系统的学习和交流互动,充分提升组织成员的学习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使成员不断突破自己能力的上限,为实现共同理想全力以赴。在学习型组织中,个体的进步使组织的特性发生变化,同时组织的发展也为个人的进步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构建学习型组织要进行 5项修炼:①实现自我超越。为了实现期望的成果,发自内心地渴望突破自我,不断拓展自己的能力。②改变心智模式。主动改变看待事物的角度,转换思维方式,让自己更清晰地把握事物发展的规律。③建立共同愿景。共同愿景是组织成员的共同理想,有利于增强组织的凝聚力,激发组织的热情和抱负。④加强团队学习。团队成员相互学习,在组织中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合作学习效果优于个人单独学习。⑤进行系统思考。用全面、动态的观点分析问题,它将其他四项要素融入一个富有逻辑的理论与实践体系,保证组织整体的行进方向[3]。
青年编辑精力旺盛,文化程度和科学素养普遍较高,具有注重精神意义的追寻、创新与进取精神强等特质,乐于不断学习,勇于自我突破,追求自我完善,具有为实现自身价值、成就事业不断努力的抱负,但在成长中也时常存在价值的迷惑[5]。青年人的特质和自身成长的需求与学习型组织理论中的要素天然契合,将学习型组织理论运用到青年编辑的培养中有重要意义。
3 基于学习型组织理论的青年编辑培养实践
3.1 树立共同愿景,激发对事业的热情
由于科技期刊对编辑的专业要求较高,我国大多数科技期刊青年编辑是相关专业领域的研究生。从科学研究领域迈入编辑出版行业对他们来说是一次专业的跨越。我国科技期刊的主办单位多为高校、科研单位等,与科研人员相比,编辑往往处于边缘地位,在职称评审、经费下拨、发展空间等方面均处于劣势。现实中,许多青年编辑对个人职业发展前景比较迷茫,职业认同感不高[6]。因此,提升青年编辑的思想认识,树立共同愿景,使其与团队产生思想上的契合,在期刊发展的同时实现自身价值,激发其工作热情十分必要。
共同的愿景来源于个人目标而又高于个人目标,是调和个人目标的差异后,成员个人目标的淬炼和凝聚,是既符合出版社利益又符合员工个人利益的双赢目标,体现了个体对组织价值观的认可[7]。共同愿景的实现不是一蹴而就的,它必须通过个人、团队等不同层面的愿景相互融合、互动,最终得以实现。我刊从青年编辑入职之初就特别关注他们的思想动态,注重培养他们的职业精神,加强其与编辑团队在精神层面的契合。如引导青年编辑研读四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深化改革 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见》,使其在入职之初就明确科技期刊编辑的责任和使命,把提升科技期刊的学术组织力、人才凝聚力、创新引导力、国际影响力作为追求的目标,为提升我国科技评价影响力和话语权,为科技强国建设作出自己的贡献。新时代青年科技期刊编辑的培养必须重视政治理论修养的提升,这是其具备政治敏锐性和政治判断力的前提,也是实现共同愿景的有力保证。
我刊要求无论入党与否,所有青年编辑均关注学习强国公众号,进行日常的政治理论学习;基于建党 100周年系列活动的开展,我刊推荐青年编辑党员参加单位组织的党史学习竞赛,以赛促学,不断提升其政治素养。
我刊通过全员大讨论确定了“推动学科建设,培养科技人才,传播中国声音”的共同愿景,将科技期刊编辑工作同国家的科技发展,专业人才培养和国际影响力提升紧密相连,与编辑内心深处为国家科技发展贡献力量的初心相契合。在发自内心的共同愿景的感召下,青年编辑的使命感、责任感进一步增强,在专业领域精进学习的热情不断提高,工作中真诚地服务作者读者,不断努力提升杂志的学术水平、传播力和影响力。青年编辑的职业认同感明显提升,认识到自己从事的工作在祖国科技发展、文化自信建设中的重要意义,从而在工作中获得更强烈的满足感,激发自己更加努力奋进。
3.2 改变心智模式,实现自我超越
3.2.1 改变重专业技术轻政治素养的思维定式
我国的科技期刊工作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思想宣传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技期刊编辑必须具备较强的政治敏锐性、政治鉴别力、政治判断力,坚决执行国家编辑出版工作方针、政策和法规,努力传播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8]。但在实践中,部分科技期刊青年编辑习惯性地认为讲政治是期刊负责人和党员的事情,与普通群众关系不大,或认为科技期刊极少涉及政治问题,满足于不出现明显的政治差错,忽视政治理论的学习,缺乏政治敏锐性。为提升青年编辑的政治素养,我刊将《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出版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图书、期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重大选题备案办法》《关于正确使用涉台宣传用语的意见》等规范性文件纳入编辑入职培训内容,并依托党支部活动,请青年编辑讲党课,协助组织党员活动,发挥他们在政治理论学习中的主体作用,促使他们自觉深入思考如何用党的理论知识指导编辑出版工作,进一步激发他们为实现共同愿景努力工作的决心。我刊要求青年编辑将政治理论学习和工作实践相结合,在选题策划方面正确体现党和国家意识形态,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9]。比如,我刊青年编辑响应期刊主管部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的号召,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开设“建国70周年卫生事业发展巡礼”专栏,邀请我国卫生领域知名专家撰写述评并组织高水平的学术论文,体现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国卫生事业的飞速发展和取得的辉煌成就。
3.2.2 改变“闭门造车”的工作模式,主动融入学术共同体
科技期刊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一流的专家、期刊编委和作者的支持。青年编辑应摒弃坐等来稿,不积极与学术界交流的“闭门造车”的陈旧观念,主动融入学术共同体。比如,我刊鼓励青年编辑深入科研一线,与承担国家重点项目的科研团队开展座谈,向他们介绍杂志并了解其研究进展。青年编辑与科研人员面对面地真诚交流,使他们切实感受到编辑服务科研人员、助力我国科技发展的热情以及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取得科研团队的信任和支持,在助力优质稿件首发的同时与学术团体形成稳固的纽带,培育了稳定的高层次作者队伍,更好地发挥杂志的学术组织力和人才凝聚力。我刊营造编辑出版与科学研究相融合的学术氛围,鼓励青年编辑加入科研团队,开展科学研究。青年编辑的专业水平、学术能力进一步提升,提高了对稿件的学术鉴别力,对学科发展趋势、前沿领域问题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有利于他们开展高水平的选题策划,提升期刊的学术引领力。
3.2.3 打破纸媒束缚,推进媒体融合
在期刊数字化及媒体融合出版的背景下,作为媒体人的期刊编辑应主动打破纸媒的束缚,思考如何充分利用数字化技术,将传统纸质期刊更快、更准、更广泛地传播给读者[10]。接受新生事物能力强,对新涌现的科技手段更加敏感的青年编辑是媒体融合发展的主力军。我刊青年编辑研究微信公众号运营模式,提出优化方案。如明确我刊微信公众号的受众除科研工作者、专业技术人员等专业领域群体外,还应该服务普通大众,满足他们对权威医学知识的需求,将论文承载的科学知识科普化予以推广,助力提高国民科学素养。新冠肺炎流行期间,我刊青年编辑将发表在本刊的一篇专家笔谈文章《经济舱综合征:慢性病患者的隐藏杀手》改写为通俗易懂、图文并茂的科普文章,并请论文作者审核把关,确保科普文章的科学性和可读性,文章发布后达到了很好的传播效果,提升了期刊的社会效益。我刊青年编辑还通过利用中国知网论文首发、增强出版模式,以及加入“OSID开放科学计划”等方式[11],借助企业和国家提供的平台助力期刊完成数字化转型,提升杂志学术影响力。
3.3 建立互助学习小组,开展团队学习
我刊建立互助学习小组,资深编辑作为组长,青年编辑以及和其业务工作联系紧密的几名编辑作为组员。组长起到统筹指导的作用,即指导青年编辑完成工作任务,针对青年编辑的专业能力、个人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等。小组成员地位平等,不分层级界限,即使是新入职的编辑也拥有平等的话语权。互助学习小组对青年编辑持有接纳、尊重、关怀的态度,有助于其更快地融入集体,参与到互助学习中去。互助学习小组提倡“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的理念,追求工作与学习相互融通,形成学习、共享、互助的氛围。互助学习小组中成员在工作中协同合作,每个人都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为了实现共同的理想而努力,并乐于分享工作中的收获、经验,遇到问题和困难,大家共同寻求解决办法。这种和谐的互助文化密切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利于调动青年编辑的主观能动性,促使其主动发现问题,勇于提出问题,在思维的碰撞中进行反思、调整自己的思维模式,使自己的行为更适应团队的目标,在不断实践中获得专业上的成长。
3.4 以真实任务为抓手,锻炼系统思考能力
学习型组织理论中系统思考是一种从整体、全局出发的思考方式,它打破了传统那种从局部视野看问题,简单短视的单因果思维方式[12]。编辑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编辑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更多的知识和技能是在工作实践中获得的整合性知识。编辑在审稿、组稿、编辑加工、与专家和作者的交流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复杂问题,认知冲突随时可能发生,如果只按照简单的思考方式处理问题可能会陷入僵局,找不到解决办法,或是达不到最佳的处理效果。通过真实情景中的任务实践,学习资深编辑的专长,并习得他们在工作中不可言传的缄默知识对青年编辑提升专业水平非常有效。为此,应尽量使实践性知识外显,使思维可视化,便于学习者顺利进行知识迁移。一方面,让青年编辑参与期刊出版的各个环节,使其对编辑出版流程有清晰的认识,掌握各个环节的工作重点和难点,形成从全局出发的思维模式。另一方面,尽量让编辑工作可视化,互助学习小组成员的工作流程应有清晰的记录,工作相关资料妥善保存,如撰写的修改意见、编校的稿件等,便于青年编辑全面了解小组成员的编辑处理情况,从中学习执行编校任务时可迁移的知识、态度、沟通技巧以及秉承的价值观等。青年编辑将学习所得运用于真实任务,不断反思、探究,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4 结束语
在建设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漫长征途上,青年编辑肩负着推进科技期刊高质量发展的重任。编辑职业生涯初期的培养为其今后的成长、成才奠定了重要的基础,特别值得期刊管理者关注。作为管理者要突破固有的培养方式,积极探索适合新时代青年编辑的培养模式。本研究基于学习性组织理论在青年编辑培养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探索:注重编辑思想认识的提升,激发他们干事创业的热情;营造互助合作的学习氛围,努力搭建促进成长的平台;注重培养青年编辑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促进其在工作实践中快速成长。编辑人才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结合不同职业发展阶段的特点,创新形式,不断推进,今后本课题组将探索更多的有益形式助力编辑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