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编、教、研、管+X”复合型青年编辑培养模式的实践
——以《中国医学伦理学》为例

2022-11-22吉鹏程曹欢欢王明旭

学报编辑论丛 2022年1期
关键词:伦理学期刊编辑部

商 丹,吉鹏程,曹欢欢,张 茜,王明旭

(西安交通大学期刊中心《中国医学伦理学》编辑部,陕西 西安 710061)

2015年10月国务院发布的《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提出要“着力培养各类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优秀人才”[1]。2019年,中国科协、中宣部、教育部、科技部联合印发《关于深化改革 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见》,要求采取多种形式加强编辑队伍建设。

编辑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是各环节间相互联系、制约与促进的工作,具有严密的整体性和相对的独立性。期刊社或编辑部要制订长远的战略发展规划,结合实际情况采取措施大力培养青年编辑,创造条件让他们尽快成长,承担重任,将编辑部打造成一支政治强、业务精、效率高、作风好、可持续发展的编辑队伍[2]。

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编辑强则行业兴。优秀的编辑人才是提高期刊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法宝[3]。青年编辑是期刊发展的中坚力量,对其创新的培养模式的总结探讨对期刊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关于青年编辑的成长、培养,已有较多文献发表,苏雪莲[4]从导师制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对青年编辑在政治素质和专业素质等方面的培养。王玉凝[5]从目标图、路线图、任务图出发阐述了安徽教育出版社对新时代青年人才的培养。熊莹丽[6]通过对青年编辑职业素养、业务能力和血红素能力的培养来促进高校科技期刊编辑的成长。本文尝试总结凝练《中国医学伦理学》编辑部“编、教、研、管+X”复合型青年编辑培养模式。

新时代的编辑出版工作需要业务素质高、专业能力强,以及具有强烈资源整合意识和知识服务意识强的编辑人才[7]。《中国医学伦理学》是教育部主管、西安交通大学主办的学术性期刊。作为展示科研成果的重要窗口,期刊发展对青年编辑的能力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查阅资料发现,学界对于青年编辑的年龄范围暂时未有明确定义。参考历届全国科技期刊青年编辑业务大赛规定,45周岁以下编辑为青年编辑。《中国医学伦理学》编辑部现有编辑4名,平均年龄34岁,均为青年编辑;工作年限为9~13年;中共党员2名,积极分子2名;专业涉及文学、法学、管理学、医学。有研究[8]指出“合同聘用制度导致编辑人才严重流失与人才流动频繁”,本刊4名青年编辑均为合同聘任制,但职业忠诚度高,工作年限长,得益于期刊编辑部对青年编辑的培养是按照“编、教、研、管+X”复合型编辑培养理念来展开的。青年编辑们积极有为、思维活跃,在主编指导下,编辑部按照编辑不同的性格特点和专业背景侧重培养,一人一法,在工作中加强学习,通过学习促进工作改善。在这一理念下,青年编辑工作积极性高,加上编辑部与专业刊物浓烈的学术氛围和愉悦的工作环境,使青年编辑在工作中充满自信与成就感。

1 编——加强编辑能力的培养

科技期刊编辑工作首先是一种技术性工作,而且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工作。它要求编辑必须掌握足够的编辑知识,拥有一定的文字功底以及相对丰富的知识储备,还需要编辑将所学编辑知识用于实践,比如选题策划、对来稿的创新性和科学性的判断、稿件审阅、编辑加工等。杂志通过多种方式加强和提高青年编辑的编辑能力。

1.1 自学、参会学习,撰写编辑学论文

编辑出版业务学习是编辑们业务交流的重要方式,也是编辑增长见识、开阔视野的重要途径。《中国医学伦理学》编辑部通过参加“传帮带”、自学编辑出版规范等方式提高编辑水平,每月1~2次的业务学习,让青年编辑们时刻保持“新鲜性” “不吃老本”。同时,通过积极参加短期业务培训、参加学术会议等方式拓宽自身的专业学术视野[9]。青年编辑参加学科学术会议与编辑业务会议,能够开阔视野、改变意识,有助于其对前沿科学知识的学习了解,也有助于其业务能力的提高[10]。青年编辑参加编辑业务培训及学术会议,实质上也是编辑实践过程,一是即时的总结和归纳;二是会后的总结与交流。只有通过会议上的学习和总结,才能了解自身需要进一步改进的地方,为自己或者他人今后参加培训和会议提供有益的借鉴[11]。每月1~2次的编辑业务学习也是帮助编辑主动研究编辑学规律、撰写编辑学论文的途径之一。这些培养方法对提高青年编辑的水平,促进青年编辑成长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本刊 4名青年编辑在此种模式的影响下,有 3人获得第三届、第四届全国科技期刊青年编辑业务大赛三等奖,2人获得西安交通大学首届青年编辑技能大赛二等奖等;撰写、发表编辑类论文10余篇。与优秀的青年编辑同台竞技,不仅让青年编辑开阔了眼界,更是对青年编辑编辑业务能力的肯定。

1.2 刊前刊后审读创新思路

随着编辑工作时间的增加,可能会产生职业倦怠感,会影响编辑的工作。2018年 4月,《中国医学伦理学》荟萃智慧,成立第一届质量管理委员会,全国近百位编辑同行、资深学者加入,为刊发的论文进行刊前和刊后的审读,查找编校中的不足与缺陷,编辑们在质管会专家支持与指导下检视自身工作,提高自身编校素养与学科知识,期刊的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2022年2月质量管理委员会更名为质量提升委员会,换届会上多位专家、学者从多角度、多领域分享了关于学术期刊高质量发展的思考和经验,也让青年编辑们感悟颇多。

2021年西安交通大学期刊中心集约化工作正式推进后,积极组织各板块之间的刊后审读,邀请编辑专家和外校编辑同行共同审读,为编辑指出易出错的问题,解决有争议的问题,规范不规范的问题,让青年编辑们不断进步。

1.3 向优秀编辑和编辑部学习

“三人行,必有我师。”编辑部通过定期举办小型座谈会,邀请校内、省内相关兄弟期刊的主编、编辑部主任及编辑座谈,共同交流学习。青年编辑们的交流不仅提高了自己,也在一定程度上完善了编辑培养模式,更让青年编辑们广交朋友,共同进步。

2 教——教学能力的拓展

编辑们经常与科研人员、学术论文打交道,需要了解和把握学科发展和科研动态。主编鼓励青年编辑积极参与科研和教学工作,并为青年编辑参与教学与科研活动提供大力支持。

2.1 创新“编辑+研究生”的教学形式

青年编辑们虽然不在教学第一线,但在工作实践中通过各种渠道参与教学活动,提升自己的同时也为学科建设贡献一份力量。青年编辑利用自身的工作经验和优势,积极在教学活动中发挥作用。青年编辑们通过讲座、协助课程讲授,参与教材编写等形式拓展教学的能力。《中国医学伦理学》联合相关院系连续举办了多场研究生论文写作指导研讨会,青年编辑们与研究生面对面答疑解惑,并以《中国医学伦理学》为例,介绍期刊编排规范、审稿流程,详细地讲解论文从投稿到发表的全过程。此类主题的研讨会聚焦研究生论文写作能力与科研能力的提升,也是编辑和作者沟通交流、相辅相成的实践活动,可以大大增加作者黏性,共促双方成长。

2.2 开展丰富的课外教学活动

在主编的指导和带领下,《中国医学伦理学》编辑部发起和组织了“研究生科研能力及综合素质提升秋令营”,邀请全国不同领域的专家围绕研究生的学术素养、培养理念、科研能力、综合素质等多个维度进行分享交流。同时,编辑部也将杂志“搬”进了“医患关系与人际沟通”课堂一线,青年编辑们走进课堂,站上讲台,与学生、医生、护士、患者、律师等一道,展开主题讨论与分享。此类不拘形式的教学圆桌论坛,青年编辑们不仅担任了组织者的角色,更为重要的是发挥了讲授者的作用。通过此类活动提高了青年编辑们的组织能力、教学能力,更开拓了眼界、了解了不同学校、不同专业的不同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等。

2.3 以杂志为平台,编辑做“合作导师”

杂志和学校相关院系联合搭建研究生学术研究和实践活动的平台,编辑与师生交流沟通,联合设立科研主题,合作成立课题组,通过多看多听多实践,将理论内化于实践,全面提升编辑的创新思维、战略思维和人文素养。借助高校这个广阔的平台,在主编的带领下,青年编辑担任了研究生的“合作导师”,互相合作,共同发展。培养高质量人才,不仅是学理论和技术,还需要陶冶职业道德。因此,作为青年编辑,应该将知识教育、能力教育、素质教育融为一体。

3 研——科研能力的提升

编辑工作与科研工作有着紧密的联系。编辑科研水平的提升有助于促进期刊及编辑的可持续发展。首先从审稿来说,编辑需要具备学术理论水平才能初步判断稿件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是否正确和充足。而青年编辑作为中坚力量,必须增强科研意识,提升科研能力,以提高编辑水平,胜任未来工作,为学科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3.1 加强青年编辑学术积累

学术积累,对于科研能力的提升至关重要。青年编辑要搞好科研,首先要增加学术积累,要对相关科研概念充分理解,在具备良好知识积累的前提下,才能稳步提升科研能力。编辑部通过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加强青年编辑对科研工作的认识,如与硕士、博士同上课、分享等;提升青年编辑科研实践能力,如参与研究生课题,共同完成学术论文等,使青年编辑逐步地完善自我。

3.2 申报编辑类、学术类课题

申报课题、完成课题也是青年编辑科研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孙昌朋等[12]认为,目前青年编辑成长途径受限,尤其体现在科研发展受限。面向科技期刊编辑人员的课题数量不多。我刊鼓励青年编辑可多方合作,不局限于编辑类课题,可以参与教学、临床、思政等课题。在申报课题过程中,青年编辑可以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与高校或医院科研人员合作共同申报。青年编辑们与编辑同行合作申报编辑类课题,与高校教师合作申报学术类、思政类课题,与医院管理人员合作申报医院文化类课题。在申报课题过程中,青年编辑们通过整理收集材料和撰写申报书、发表论文、撰写结题报告等不同分工,提高科研的综合能力。当然还可以了解各个研究方向的最新研究动态、进展和热点问题,还有助于为杂志进行针对性的组稿和约稿。

3.3 参与科研活动组织工作

《中国医学伦理学》编辑部经常主办、协办、承办各类学术会议、学术讲座等,青年编辑积极承担各种活动的学术联络工作。各类学术会议、学术讲座等联络、组织工作,不仅锻炼了青年编辑的组织能力和沟通能力,提升了学术见识,还使青年编辑认识更多的专家、学者,并和他们进行有效沟通,进一步宣传了期刊,并为组稿约稿工作打下基础。2019年5月10日,《中国医学伦理学》编辑部联合有关单位发起“构建医患命运共同体共享美好医患关系”系列作品征集活动,青年编辑与有关专家合作,起草了《患者文明就医倡议》(西安宣言)[13],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响应。2021年杂志主办了“培养现代化综合性高质量医学人才”圆桌论坛、“加快培养现代化复合型高质量人民需要的优秀医学人才——研究生科研能力及综合素质提升秋令营”,旨在医学人才培养工作中传承西迁精神,发扬伟大抗疫精神。在此过程中充分发挥《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平台的学术资源优势,创新期刊与教学结合的方式,邀请医患代表、社会人士、学生代表等走进课堂,组织圆桌论坛,上好医德修养课,落实课程思政。系列活动让青年编辑们的组织能力、沟通能力和科研能力都有所提升。

4 管——管理水平的培养提升

管理能力,是指系统组织管理技能、领导能力等的总称,从根本上说就是提高组织效率的能力。青年编辑的管理能力培养提升对期刊发展和学科发展也有重要的支撑作用。杂志对青年的管理能力培养是长线管理和即时管理相结合的。管理知识的学习是为长线管理做积淀,“项目经理”式的责编管理和队伍管理是即时管理,是让青年编辑管理水平不断上升的过程。

4.1 增强学习意识

管理能力既需要个人在平时工作中学习、锻炼和提高,更需要有意识地培养。4位青年编辑尽管参加了多种编辑培训班,但其大多数只重视编辑业务能力的培养,管理方面的知识很少涉及。青年编辑必须增强与时俱进的学习意识,把学习摆在重要地位,学习是提高管理者知识水平、理论素养的途径。我们在工作中获得的是经验,而理论学习赋予我们的是进一步实践的有力武器。只有不断地学习和更新管理的相关知识,才能适应新时代对青年编辑的要求和工作的需要。

4.2 “项目经理”

出版的每一期杂志,都像是一个项目工程,需要精诚合作的团队来完成,当然也需要一个“项目经理”来管理。4位青年编辑轮值作为责编来负责当期杂志的组稿、编排、统稿等工作,也要做技术编辑、英文编辑、作者的沟通桥梁,同时要负责当月的事务性工作,比如上传网站、发行统计等。所以管理能力和统筹能力也是必备且需要不断提高的能力。编辑在生产者、技术人员、营销人员等不同岗位人员之间进行协同合作,才能更好地发挥集体的力量,促使项目工程顺利推进。

4.3 协助管理

青年编辑们分别作为秘书长协助管理期刊编委会、青年编辑委员会、通讯员工作委员会、质量提升委员会等。每年会针对期刊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如何进一步完善,进行了系统性、全面性的思考和总结,力求找准问题根源,明确改进方向,精准施策。

5 X——无限可能

X意味着无限可能。朱胜龙[14]认为编辑工作的无限可能,贯穿于编辑的全过程,既来自编辑对美好未来的梦想、追求,来自编辑的实践验证,无限可能的期待与践行。刘明寿等[15]以社会学的角色定位为主线,从多个角度出发,结合多年的编辑实践,将编辑的社会角色定位为12种角色,认为只有担当好这12种角色,才能在纷繁复杂的编辑工作中一显身手,创造辉煌。下文列举三个方面。

5.1 学术编辑

学术期刊要想成为一流的期刊,必须要有以主编为核心的学术共同体的中心地位,主编为学科的权威学者,通过他的引领,希望青年编辑也能成为这个共同体内的优秀学者。一直通过“教、研、管”让青年编辑的学术水平有所提升。随着新兴学科、交叉学科的不断兴起,编辑很难成为相关领域的专家,但青年编辑们要不断了解和跟踪相关学科的前沿和动态,要有学术“语境”[16]。主编推荐、鼓励青年编辑加入学术组织,融入学术圈子;鼓励青年编辑找准自身研究方向撰写学术论文,曹欢欢编辑在主编指导下,与国外学者合作著文[17],与国内专家合作撰写相关学术共识[18],得到了诸多专家的赞赏。学术编辑水平的提高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最终会体现在杂志的质量上。

5.2 新媒体编辑

随着互联网科技的迅猛发展,新媒体的产生与崛起给科技期刊的编辑出版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青年编辑将挑战化为机遇,积极学习新媒体技术,微信公众号的运营、微视频的剪辑、摄影摄像技术的精进等都让我们更快更好地向新媒体编辑方向靠拢,向时代发展的方向靠拢。

5.3 家庭角色

据不完全统计,科技期刊编辑队伍中女编辑占比约70%,其中青年女编辑占比约50%[19]。西安交通大学期刊中心的女编辑占比约为85%左右。我刊4名青年编辑中3名女性,且年龄相仿。当代职业女性需要面临工作和家庭中的双重维度压力[20]。编辑部经常会邀请妇产科、儿科、儿保科等专家传经送宝,科普女性及儿童常见问题。西安交通大学期刊中心在集约化后积极采取措施,组织“大手拉小手,牵手共阅读——婴幼儿家庭亲子阅读指导”讲座[21],为“宝妈宝爸”传递指导层面的育儿知识、操作层面的育儿方法,缓解青年编辑们的“后顾之忧”,处理好家庭与工作的关系。

6 结束语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在信息时代,科技期刊对编辑的要求越来越高,青年编辑要不断充实和完善自己。编辑部虽小,编辑出版事业却很伟大。新时代的青年编辑要做复合型编辑,《中国医学伦理学》的“编、教、研、管+X”复合型青年编辑培养模式,为青年编辑成长探索了一条成长的路,也为青年编辑成才建立了良好的交流平台。编辑部也根据青年编辑的学历、专业、知识储备以及需求的不同,培养侧重点也有所不同,从而更好地帮助青年编辑找准定位、快速成长,为期刊发展、学科建设、编辑事业贡献更多的力量。作为《中国医学伦理学》的青年编辑,对我们来说,这不仅仅是一份谋生的职业,更是一项崇高的事业。需要我们不断地前进,为早日成长为“编、教、研、管+X”复合型青年编辑而砥砺前行。

猜你喜欢

伦理学期刊编辑部
期刊简介
《防爆电机》期刊
实践音乐教育哲学中的伦理学意蕴探析
编辑部的春天日常
伦理批评与文学伦理学
期刊审稿进度表
疯狂编辑部之鸭腿饭(四)
疯狂编辑部之快递也疯狂
伦理学发展面临的挑战、困境和出路
期待您的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