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山西省梨全产业链发展的思考

2022-11-22尉亚妮

中国果业信息 2022年5期
关键词:酥梨梨果果业

文/ 尉亚妮

【导读】 果业生产经常出现“多了砍、少了赶、价格大起大落”等情况,果农利益难以得到保证,问题的根源在于相关果业产业化程度低。只有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命运共同体,果业生产才能真正实现全产业链发展。

梨肉质脆、汁液多、酸甜适口、气味芳香、营养价值高,具有润肺、止咳、化痰的作用,是人们熟悉且喜爱的水果之一。山西省栽培梨树约有1 600 年以上的历史,面积和产量仅次于苹果,经济效益比较高,是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果树之一。

一、基本情况

山西省梨属树种资源丰富,品种来源主要有3 种方式:第一种是固有的老品种,由所属原种实生苗用无性繁殖的方法形成,如大黄梨、夏梨、笨梨等;第二种是当地科技人员选择育成的特色优良品种,如晋酥梨、晋蜜梨、玉露香梨、晋早酥梨、硕丰梨等;第三种是引种,这是当地梨树品种来源的主要途径,如酥梨是从安徽砀山引入,鸭梨、雪花梨是从河北引入,红香酥梨是从河南引入,苹果梨是从吉林引入。据统计,全省梨树栽植规模保持稳定,约10 万hm2,正常年份年产量137 万t,栽植规模仅次于河北省。山西梨树从南到北均有栽培,已形成了以原平、代县、忻府区、定襄等县区为主的忻定梨优势区,祁县、平遥、文水、寿阳等县区为主的晋中梨优势区,长子、高平等县区为主的晋东南梨优势区,盐湖区、临猗、芮城、万荣、隰县、蒲县、平陆等县区为主的晋南梨优势区。四大优势区的面积8.13 万hm2、产量121.87 万t,分别占全省梨总面积、总产量的80.4%、88.6%。

通过多年的发展,目前山西省梨产业发展呈现出“四新”局面:一是新品种优化结构。山西省梨树品种比较丰富,各地原有栽培品种达50多个,经过多年调整,笨梨、油梨等品质较差的品种逐渐被玉露香梨、晋蜜梨、红香酥梨、七月红、金冠酥梨(酥梨芽变系列)等新优品种取代。特别是近年来,中熟品种玉露香梨作为全省果树发展的主推品种,发展势头强劲,栽植规模约3.10 万hm2,约占全省梨树总规模的30.67%。二是新技术提高质量安全。近年来,全省各梨区采用“落头开心”“提干”“去大枝”等措施进行高光效树形改造,秋季适时增施羊粪和蚯蚓肥等有机肥,应用梨园大型高效弥雾剂、“飞保”等专业化绿色安全防控措施预防各种病虫害,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大大减少,梨果品质得到提升,助推了山西梨果产业的绿色发展。通过推广梨树标准化生产集成技术,隰县、盐湖、祁县等梨果生产重点县的优果率达85%以上,每667 m2产值达9 000 元以上,经济效益显著。三是新模式带领果农增收。首先,推广应用梨树双臂顺行棚架栽培新模式,配套应用地面铺反光膜、人工授粉等集成技术,大幅度地提高了果品的商品率和果实品质,同时该栽培模式抗风能力较强,操作方便,便于机械化作业,能够有效解决果园通风透光不良、农村劳动力缺乏、果品质量不一致等问题。据统计,太谷县采用该模式栽培玉露香梨,每667 m2效益达2 万元,比其他栽培模式提高了25%以上。其次,引进和推广了“中农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中农乐”互联网技术服务平台,吸纳省果树产业技术体系、专家团队、山西农业大学、各级果业技术推广部门的专家。通过“中农乐”互联网技术服务平台随时随地为果农提供技术咨询和指导,打破了时空限制,解决了技术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最后,在营销模式上,不断创新和推广水果电商园区建设,引导和服务果农、合作社、水果销售企业开展果品电子商务,如2018 年运城通过互联网销售果品1 029.45 万件、5 000 万kg。四是新业态推动产业发展。近年来,隰县、祁县等梨果生产县不断探索梨产业与旅游、采摘、果树认领等相结合的发展模式,以花、果为媒,春天赏花、秋季采果,尽享梨乡风情,催生农商直供、加工体验、乡村旅游、生态康养等新业态,带动了全省水果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与此同时,通过品牌打造和强势宣传,山西梨果表现出强劲的口势头。近年来,全省打造了“隰县玉露香梨”“祁县酥梨”“盐湖红香酥梨”“盐湖酥梨”等多个区域公用品牌。各级果业部门加强与太原、候马、运城等海关部门协作,服务和推进“晋果”走出去。以隰县广鑫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隰州野里垣土特产开发有限公司、祁县麒麟果业有限公司、祁县鑫农源农业有限公司等为代表的多家梨果出口企业或合作社,年出口量约8 万t 以上,主要出口到加拿大、俄罗斯、印度等国家。出口到欧洲的山西酥梨被当地人称为脆梨,深受消费者喜爱。2014 年隰县10万kg 玉露香梨首次出口美国,特别是2020 年在全球新冠疫情影响下,隰县2.5 万kg 精品玉露香梨出口到加拿大,连续多年将这一品牌特色农产品销往国外高端水果市场。

二、主要问题

一是结构性矛盾突出。品种熟期不合理,酥梨作为主栽品种,种植规模占全省梨总规模的50%左右,果品上市期集中,出现局部性或季节性经营风险和果品价格大幅波动,影响了果品市场竞争力。果品质量结构性差异性较大。近年来果价整体低迷,多数果农没有认识到决定果价高低的关键因素是果实品质,仍然只重视产量,不重视质量,中低档果品约占80%左右,果品售价不高,出现结构性的经营风险。

二是果园基础设施差,单产低。据不完全统计,全省约80%的梨园没有灌溉条件,抗旱能力差,果园基础设施如田间道路、防雹防鸟防虫、防护林等配套不足,抵御春季晚霜冻害能力差,90%的果园有机质含量不足1%,和全国发达省份相比差距很大。以平均每667 m2梨果产量为例,河北省为1 924.78 kg,而山西省仅为907 kg,只占前者的47%。

三是果园装备现代化水平低。当前全省机械中耕除草率、机械施肥率仅为25%左右,机械采收率几乎为零,平均每667 m2劳动力需求0.3人以上,果园劳动强度高效率低,梨果生产成本在2 元/kg 以上且逐年增长,果业生产利润空间逐年收窄,土地产出率和劳动效率不高,市场竞争力下降。

四是产业化发展程度低。调研发现,很多果农只关注果品产量的增减和价格的高低,对果品采后预冷、分级、包装等不够重视,没有全产业链发展的理念。据统计,全省约有5%左右的梨果用于初加工,缺乏精深加工,严重影响了果品市场竞争力,导致果品采后附加值低。

三、思考与建议

根据山西省资源环境条件和果业发展基础,按照《农业农村部关于加快农业全产业链培育发展的指导意见》(农产发〔2021〕2 号),建议今后要在优化产业结构、提升果园装备、加快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示范推广、果品精深加工、创新营销模式等方面统筹推进,促进全省水果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一是培育良种良砧良苗。良种良砧良苗是梨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基础。首先要加强对梨种质资源的收集、整理、保护和开发利用,加快培育一批具有广阔应用前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突破性优良品种(砧木),加快传统名优品种的提纯复壮和老、劣低效品种的淘汰更新。其次是在自然环境优越、基础设施完善、无检疫性有害生物的区域加快良种苗木繁育基地建设,确保良种良砧良苗的快速推广应用,为全省梨树品种结构调整提供支撑。

二是进一步优化梨产业结构。要持续优化产业区域布局,在耕地面积红线不可突破和近年来自然灾害尤其是春季晚霜冻害频发的前提下,要科学统筹粮果用地、合理布局。对占用耕地的老、劣果园进行淘汰,同时大力提升蒲县、永和、大宁等脱贫县区梨果产业。要进一步优化品种熟期结构,重点推广玉露香梨、红香酥梨、新梨7 号、丹霞红、秋月等特色新优品种,由晚熟变多熟,熟期结构更加合理。

三是推广现代栽培模式和标准化集成技术体系。科技是水果产业发展的引擎,要加强现代栽培模式和标准化集成技术的示范推广,实现果业提质增效。在平川县区建设以矮化密植栽培模式为核心的高效果业示范园区,配套土壤改良培肥、搭建防雹网、果实无套袋、精准施肥、有害生物绿色防控、机械化作业等技术,形成矮化栽培+果园机械化+集成技术模式。在丘陵干旱地区建设以起垄覆盖集雨保墒为核心的高效果业示范园区,采取生物覆盖、地膜覆盖、园艺地布覆盖等保墒措施,修建集雨窖、穴贮肥水、起垄覆膜等集水措施,配套增施有机肥、搭建防雹网、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技术体系,示范推广梨园有机旱作标准化集成技术体系及管理模式。

四是提升梨园装备水平。首先是提升果园机械装备水平。支持企业、新型果业经营主体多渠道筹集资金,购置先进适用、低耗高效、安全可靠的果园作业机械,重点支持果园割草机、开沟施肥机、喷药弥雾机、采果升降机等果品种植、中耕、植保等环节的农机具,促进梨果生产技术与先进农机装备融合,提升全省果园机械化作业率。其次是进行信息监测预警。要积极利用云计算、区块链、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推广应用定位系统、视频监控等智能化设备和数据平台,对果园土壤墒情、气象、虫情等进行实时环境信息监测,全程用数字化科技手段精准施肥、灌水、用药。同时对各种自然灾害进行预测预警,及时采取精准防护措施,在晚霜冻多发区通过安装大功率鼓风机、加热器等措施改变果园小气候,在冰雹多发区域建设果园防雹网,改造防雹增雨设施,联合科研院所开展防灾减灾研究。再次是加大梨产业绿色发展,推行梨园化肥、农药“双减”增效技术。推行精准施肥、改进施肥方式,有机肥替代化肥,减少化肥施用量。支持病虫害统防统治队伍建设,鼓励社会化服务组织对果农使用农药提供指导和服务,推广杀虫灯、黏虫板、诱虫带、释放天敌等技术,提高病虫无害化防控技术水平,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

五是延伸产业链,实现采后增值增收。依托现代农业产业园、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农产品精深加工十大产业集群建设、运城(临汾)果业出口平台建设,鼓励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果品加工企业及关联产业发展精细化综合加工,优化产业链体系,实现采后增值增收。鼓励和支持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上游经营主体发展梨果采后的清洗分拣、预冷保鲜、冷藏冷运等初加工生产线,实现减损增效;鼓励、支持、引导梨果加工企业改进加工工艺,提升果品精深加工技术水平和能力,重点研发低糖果脯蜜饯系列产品、梨醋、梨膏及低糖型、多维型、功能型果汁等各类精深加工的系列化,提升果品附加值和产业竞争力;鼓励支持果品包装业、网套生产企业等引进先进技术、设备,使用可回收、无污染的材料,向绿色化、多元化方向发展,生产精巧、透明等包装物,提升果品包装档次。

六是创新营销模式。加强零售店与电商融合发展。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的思维,整合果业发展中的信息流、资金流、物流和商流等资源,积极构建“实体店+电商”“超市+电商”等双流通模式,将零售果品店和电商平台结合起来,根据不同消费者的消费水平,提供差异化价格、个性化渠道、精准化营销,满足消费者对口感、果型、价格、包装等全方位的需求,可以采取线上下单送货上门,实现水果销售“线上”+“线下”模式的完美融合。强化品牌营销。要加强梨果生产“三品一标”建设,推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以山西省 梨产业协会和果品龙头企业为依托,打造地域特色突出、产品特性鲜明的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通过博览会、交易会、展销会等平台,以及网络视频、直播带货等形式,线下、线上同步发力,加大品牌的宣传推广力度,提升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实现优质优价。开展果旅文化。结合农村风情风貌和乡土民俗文化,举办各类梨果文化节庆祝活动,形成集水果生产、采摘体验、文化娱乐、科普展示、美食品赏、产品定制于一体的多元化果业,促进当地果业发展。培育新型果业经营主体。以全省农业农村系统“专家团队、项目工队、营销战队”为契机,加强果品贮藏销售及出口类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力度,引进相关人才,加强果品营销队伍建设,促进果品销售,提升整体效益。

猜你喜欢

酥梨梨果果业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宁陵县酥梨产业化发展路径
六盘水市刺梨果渣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天水市梨果产业定位与发展建议
计算机视觉算法的图像处理技术研究
梨果采收后如何施肥
砀山选“酥梨王”
辽宁果业技术装备融合发展研究
江西省寻乌县果业转型期融资问题研究
邮购光盘
新酥梨优良品种及其丰产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