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学体育与劳动相结合教育的探讨
2022-11-22王正元
王正元
(定西市临洮县文峰中学 甘肃定西 730500)
体育课程在新课标的发展背景下逐渐被加以重视,在中学阶段教学过程中,体育课程教学内容逐渐丰富,学生的参与兴趣逐步提升,这为实现发展学生核心素质修养起到了较强的促进作用。将体育教学与劳动教育元素充分结合是非常科学有效的教学措施,同时是影响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效果的重要方法。充分挖掘体育教学与劳动教育的基本概念与结合的重要意义,为学生构建多元化的教学措施,是体育教师需要重点关注和探究的教案设计方向。
1 体育与劳动相结合教育的重要意义
在中学阶段体育课程教学体系中,渗透劳动教育元素,将其进行合理融合,是非常必要的教学模式,对于教学质量提升,有着十分深远的重要意义。
首先,完善化的体育与劳动结合教学模式设计,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热爱劳动和运动的积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念的形成[1]。当前阶段教育体系中,由于学生学习压力较大,加之多方面因素影响作用,大部分学生缺乏体育运动,导致身体素质与实际年龄特点严重不符。其根本原因不仅是体育教学模式有所欠缺,更为重要的是,学生缺乏主动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态度。针对此问题进行分析,充分利用体育与劳动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为学生设计教学方案,可以充分激发学生参与积极性,使学生感受体育学习与劳动模式的多样化特点,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与体育运动观念,推动实现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教育目的[2]。
其次,将体育与劳动相结合设计教育方案的过程中,将会有效促进构建更加全面的教学情境和教学方法。体育教学的方法比较单一,通常情况下主要以实践训练的方式为主,可能会出现反复训练同一运动技巧的问题,这便会造成学生学习效果和积极性下降的问题出现。将体育教育与劳动元素充分结合,可以有效促进拓展多元化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构建更加全面多样的锻炼方法,避免学生的体育学习方式过于单一,从而促进提升体育教学效果,并实现发展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教学目的。
另外,体育与劳动相结合教育模式的具体方案运用过程中,可以全面发展学生的劳动技能水平,使学生学会在劳动过程中将手脑进行有效结合,以较强的思维能力完成劳动目标,从而促进提升学生劳动技能掌握效果,全面提高学生综合学习水平。体育教育与劳动教育相结合的过程中,可以呈现多方面优势特点和积极作用,教师在教案设计过程中,需要深度挖掘其中的重要意义与优势特点,进而保证教学效果的全面提升和教学质量的进一步发展。
因此,中学阶段体育与劳动相结合教学模式的具体运用,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有着较强的促进作用,教师可以结合具体结合优势特点进行全面分析,为学生构建完善的学习方案,推动实现发展学生核心素质的教育目的。
2 体育与劳动相结合教育的有效措施
2.1 构建完善化结合教育发展目标
保障体育与劳动相结合教育模式的运用效果,需要教师为学生构建完善有效的教育策略,强调教学方案的针对性,同时重视以生为本教育理念的渗透,帮助学生体会体育运动与劳动之间的具体关系,实现根本教育发展目的。在体育与劳动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设计过程中,体育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发展目标进行全面化分析和探究,通过多元且具有针对性的教学目标设计,使学生围绕科学角度掌握重点学习内容,完成根本学习目的。
为了体现教学目标设计的全面性与完善性特点,体育教师可以通过不同角度完善教学方案,一方面为了保证教学目标设计的全面性特点,另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在综合性学习目标辅助作用下以高效率形式掌握重点学习内容[3]。例如,在高中体育课程《我青春我运动》教学方案设计过程中,将体育教学与劳动教育相结合的教案设计期间,教师需要完善构建多元化教育发展目标,以此促进实现课程的根本教学目的。对此,体育教师在教学目标设计期间,可以通过五个角度进行全面分析,分别通过参与目标、技能目标、身体发展目标、心理健康目标以及社会适应目标五方面进行构建,保证教学目标的全面性,同时帮助学生全面体会体育学习与劳动学习之间的具体关系。
在技能发展目标以及社会适应目标中可以融入劳动教育元素,引导学生通过“传切”配合的学习方式,对篮球战术理念产生较强兴趣,同时以劳动元素的渗透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信心,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及团队协作精神。因此,中学体育课程教学过程中渗透劳动元素,可以通过完善教育发展目标角度进行全面分析,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学习方案,提升学生综合学习水平。
2.2 创设多元化结合教育环境氛围
对于中学阶段学生而言,良好学习效果的提升,不仅在于教学内容的全面性特点以及教学方法的多样化特点,同时包含教学环境的侧面影响作用。众所周知,环境对人的影响十分深远,在体育与劳动教育相结合的过程中,体育教师需要通过多种形式为学生构建恰当的教学环境与教学氛围,从而促进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掌握多方面学习发展目标。对此,教师可以通过情景创设的方式为学生构建良好学习环境。情景创设方法具有多样化与灵活性特点,可以满足不同环境构建需求,同时可以通过个性化环境与氛围创设方式促进达成根本教育目的[4]。
首先,体育教师可以通过劳动场景构建的方式创设相关教学情境,通过声情并茂的语言表达,结合多媒体信息技术等多种方式的应用,使学生亲身体验相关劳动情境,积极参与其中并完成主要学习发展目标。其次,创设多元化结合教育环境氛围的过程中,体育教师从学生感官角度进行分析,加强运用声音、图像、肢体动作等多种形式为学生构建合理化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切实体会良好学习环境对自身的影响作用,全面化提升学生综合学习水平。此外,情境创设方法具有多样性特点,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兴趣方向进行分析,构建针对性的教学环境氛围。
因此,中学阶段体育教育与劳动元素相结合的教案设计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元化环境创设及教学氛围的构建方式对学生进行引导和启发,保证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同时促进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感。
2.3 设计自制类型体育学习器材
体育与劳动相结合教学模式的运用过程中,为了全面突出劳动元素,教师可以在体育运动器材角度进行分析,引导学生通过自主设计自制类型体育学习器材的方式达到学习目的。这种教学方法的科学设计,不仅可以充分体现体育与劳动元素充分结合的优势特点,同时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其在体育锻炼的同时,达到动手能力的发展目的,通过自制的体育学习器材的学习提升体育学习兴趣与效果。
以往的体育教学工作中,教学器材多由学校方面统一配备,通过学生自主设计自制体育学习器材的方法,可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身份,促使学生不断延伸体育学习范围和方向,学会将生活中的物品有效融入体育锻炼过程中,避免学生被传统固化的体育器材锻炼模式所局限。在此过程中,体育教师可以分别组织合作性的体育器材设计模式与学生独立自主设计体育器材学习模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
不同的方法会形成不同的学习效果。以合作模式完成自制体育学习器材方式的应用,可以有效促进提升学生的合作意识与互动能力,帮助学生学会在学习及劳动等方面以合作的方式达到学习目的。除此之外,学生自主设计体育学习器材的方式,同样十分科学有效,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能力与想象能力,将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物品作为基本材料,制作符合体育运动需求的器材。因此,中学阶段体育教学与劳动教育相结合的教案设计过程中,通过学生自主设计自制体育器材的方式体现劳动元素,可以有效促进实现根本教学目标,发展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
2.4 设置实践性结合教育模式
实践化教育模式是中学阶段教学过程中比较常见的教学方式,在多项教学科目中,实践环节均是比较重要的教学形式,可以帮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完成体育学习目标,掌握体育基本技巧。高中体育课程教学过程中,实践环节具备更加深远的重要意义,与其他学科相比较而言,实践是体育教学的关键环节,不仅是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理论的重要方式,同时是促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学习重点的关键措施。
在高中体育与劳动教育结合的教学方案设计过程中,教师可以加强突出实践元素,引导学生重视实践环节,达到学习目的[5]。例如,高中体育足球课程《学习脚内侧传球》教学过程中,为了促使学生体会足球学习的乐趣并掌握主要技巧与动作要领,体育教师可以通过实践性教学模式的设计,将体育教学与劳动元素进行合理整合,使学生充分体会足球运动学习的乐趣,强化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意识。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中,主要以技巧性动作作为重点教育目标,而劳动元素的渗透可以游戏形式体现,通过足球项目设计学生感兴趣的小游戏,体现本课的主要教学重点,同时渗透劳动元素,使学生感受体育训练与劳动之间的关联性。同时在趣味游戏辅助作用下,推动实现发展学生实践能力并掌握重点学习内容的教育目标。因此,加强在体育实践教学环节中体现劳动教育元素,是促进提升教学效果的有效方式[6]。
3 结语
中学阶段体育课程教育体系中,教学目标比较全面,将劳动教育元素通过科学有效的方式融入其中,可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身份,帮助学生全面感受和理解体育学习与劳动之间的具体关联,从而促进提升学生劳动意识,并提升学生体育学习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