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强国背景下“丁俊晖模式”的分析与新思路
2022-11-22张继丰付学伟
张继丰 付学伟
(云南民族大学体育学院 云南昆明 650504)
1 体育强国政策与职业运动员和群众体育之间的联系
目前,我国成为体育大国已是不争的事实,但这个体育大国是一个发展不均衡的体育大国,在这样一个发展阶段,体育发展需要全新定位。体育强国既是对竞技体育能力提升的一种鞭策,又是对大众体育健身的一种鼓励,是新时期我国体育工作改革和发展的目标与任务。我国要力争实现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的转变,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打下体育上的坚实基础。
2019 年9 月2 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体育强国建设纲要》,提出到2020年,体育领域创新发展取得新成果,到2035年,参加体育锻炼人数达到45%以上,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5m2,《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率超过92%。此外,该文件还提出,要提升竞技体育综合实力。竞技体育也被纳入了体育强国政策性范畴,提高了地方性及社会性力量参加竞技体育的积极性,也让很多优秀的青年运动员有了更多为国争光的机会,也预示着从小接触职业训练的青少年有了更多展现自己的平台[1]。
职业运动员也可以侧面带动体育产业的发展,高水平竞技,不仅是运动员能力提升的体现,也是体育装备、体育场地设施、科学化训练的一种进步。运动员装备整体提升,训练设施整体提高,有助于运动员竞技水平的更好提高,而在政策带动下,基础设施数量的提升,仍可以运用在体育强国下大众体育锻炼中,缓解运动场地紧缺。
由职业体育、职业运动员带动体育强国政策发展,是保证大众体育健身训练科学性、负责性,减少运动损伤,提高健身效率的有效保障。当今虽然大众提高了锻炼意识,健身积极性较高,但如何健身、怎样健身、去哪健身,依旧是一个不小的困扰。大众体育健身的出发点是以强身健体为目的,而职业运动员是要承受高强度训练压力,训练强度是要远大于大众的。可以通过运动员训练时高效提升技术,避免运动损伤,以及专业运动场馆对大众开放等形式,提高普通群众参加体育运动的热情,从而促进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的转变。例如F1 赛事中,车队的发动机、操控系统技术率先运用在赛事中,当技术运用成熟后,再普及到大众民用车身上,实际上是对民用汽车的一种性能提升。当大众体育消费能力、消费水平、消费观念达到一定高度后,职业体育的发展也会随之进步,形成良性循环[2]。
职业体育运动员在赛场上的职责是获得更好的运动成绩与竞赛排名,从中取得可观的收入,大众体育的影响是让更多的人去欣赏体育之美,从而爱上运动,把体育运动当作一种愉悦身心的工具,两者在作用与追求上表现出对体育的不同态度。职业体育运动员在赛场上的英姿飒爽和高难度表现,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被体育赛事迷和观众所提及,一些转播机构或自媒体也经常会把运动员在赛场上的精彩表现、集锦加以剪辑,呈现在观众面前,这种模式不仅对运动员个人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还会提高体育运动爱好者参与运动的积极性。不少观众会因为运动员、运动队高超的技战术,喜欢上某项体育运动,从而加入到体育运动锻炼中,运动员也可以发挥自身的“明星”效应,去带动更多的人参加体育活动。
如果说体育项目是一种“化学用品”,那么职业体育运动员就是某项体育运动发展的“催化剂”,运动员不仅带动了相关体育运动项目的科学化训练模式、专业化运动装备的发展,也带动了能推广体育运动项目的参与者。因此,可以把一项体育运动比作一艘巨轮,而职业体育运动员就是这艘巨轮的船长,而大众体育参与者就是这艘船上的水手[3-5]。
2 “丁俊晖模式”下培养的运动员典型发展方向
青年队或学校会根据运动员选材标准挑选一些有天赋的运动员参加训练,而“丁俊晖模式”下的运动员,一般情况下很多从小跟着专业训练队或专业训练人员进行职业化训练,在训练几年之后,会随队参加比赛,如果能获得较好的名次,会被上级梯队挑走,进行更为专业的训练和面对更严酷的淘汰。大致可把梯队分为校级—区级—市级—省级—国家级,运动员通过层层选拔,最终为国而战或走向更高水平的职业联赛。在比赛中没有获得较好名次的运动员,会在原梯队继续进行训练,根据以后运动成绩表现和生长发育情况进行分流,有能力的运动员依旧会有上升空间,而表现不突出或遭遇重大伤病的运动员,在以后的人生发展道路中,不会去选择职业运动员道路。还有一些从小接触专业训练的运动员,选择以体育为特长,进入普通高校(综合类大学)或专业体育院校(体院)当中完成学业,但所学专业并不一定会和体育专业相关,或者更换学校、其他专业,去选择另一条发展道路。还有一些运动员并没有机会进入到高等学府中进行学习,会提早踏入社会,也会在其他职业中发光发热。
获得较高成就的运动员,会在退役后依靠自身的知名度,选择从商或其他行业。李宁在退役后选择创办“李宁”运动品牌,田亮在退役后选择进军演艺圈,还有许多运动员在退役后选择留队。这些选择对于运动员个人来说是成功的,而进入高校深造的运动员会根据自己的专业去从事相关的工作。
3 “丁俊晖模式”下的优势
3.1 体育训练中周期培养的效果
体育训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国不同项目的培养期在7.6~11.2 年之间,有些国家运动员,在5~6 岁时就接触到了正规化训练。在接受正规训练指导的前提下,长时间的训练意味着一项动作的重复次数比别的运动员多,一项技战术的运用比其他运动员更加熟练,在表现难美性运动项群中尤为突出。以篮球为例,运动员在球场中的每一次运球,在球击地后的回弹方向都有不确定性,而高手与新手之间的差异就在于对每一次回弹球的精准掌握来进行行进间的前进、后退、横移,以达到突破对手的目的,这种所谓的“球感”是需要大量时间来积累的。长时间的训练,必然带来“球感”的提升,当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球场上的不确定性也会被技术所弥补。而投篮更需要每天不断地去练习,在球场上经常可以看到,新手总是会有匪夷所思的投篮选择,而高手在不同位置、不同的突发情况下,总能精准地投篮命中,这就是长期刻苦训练的结果。而在高水平比赛中,稳定的状态来自长时间的重复性训练,因此,虽并不一定能带来较好的比赛成绩,但可以肯定的是,能带来运动能力与运动状态的提升。
3.2 运动员资源合理运用
日常中会听到“体育世家”一词。长辈从事体育事业的运动,也会无形中对孩童产生一定的影响,甚至长辈喜欢某项运动,会在闲暇时光与孩子共同观看某类体育赛事,这都会激发孩童对这项运动的兴趣。从积极面去看,多数孩童会去从事长辈以前所从事的运动项目,甚至会有超越长辈的想法。从遗传学角度看,父母的身高、骨架大小、血红蛋白含量等的优势,会遗传到下一代,形成的先天优势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天赋”,这种“静态”天赋是运动员选材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天赋所带来的影响在运动训练中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父母曾经从事体育运动项目,可以把自身的训练诀窍、训练误区告诉自己的孩子,让孩子少走弯路,避免“踩雷”,从而提高训练效率,以保证训练的科学性。从社会学角度来讲,若长辈以前从事体育运动,会认识运动项目相关从业人员,获得更多的运动资源。长辈的资源合理运用在孩子身上,可以让孩子向上走的阶梯,不那么陡峭,促进孩子的锻炼,来保证成才、成功的可能性。
3.3 运动员竞技能力发展
从小接触专业训练的模式下,运动员的竞技能力,还是会比后期接触运动项目的人员能力要高,虽然可能并不会达到世界级水平,但依旧可以在低级别领域,领先对手的运动竞技水平。以篮球为例,CBA 作为我国最高水平职业联赛,现役注册运动员人数也仅有300多人,而我国的篮球联赛,上到省级,下到村级、企业级,数不胜数(有很多运动员去参加民间组织的比赛,去获得相应报酬及荣誉)。专业训练运动员也可以在低级别联赛中发光发热,以专项为特长,不仅可以增进自己的社会交往,还可以在事企业单位中快速融入集体。
4 “丁俊晖模式”下的劣势
4.1 体育竞技成绩不理想所造成的负面影响
“文无第一,武无第二”。真正站在排名顶端的,只有一名运动员或一个团队,著名篮球名宿科比曾说过:“第二名就是最大的失败者。”而对于从小接触职业训练的运动员来说,如果没能获得相应的回报——竞赛成绩,对运动员的伤害,会是放大化的打击。因为高强度下的训练,会对生理和心理产生高强度负荷,而竞技体育的残酷就在于“唯金牌论”。虽然在当下国家的倡导下,有意识地不把成绩与运动员的付出划等号,但获得成绩后,对改变家庭环境,减少家庭负担,仍是不争的事实,所以用“独木桥”来形容运动员的职业生涯,一点也不夸张。未出成绩的运动员,就如同小草一样,会被大树覆盖,无法获得到太阳的光照。
4.2 长周期成才的影响下,对运动员造成的负面影响
我国优秀运动员从接触系统训练到获得大赛成绩,大概在8~12 年之间,这意味着运动员从幼儿到青年都在训练中度过。而有些运动员到35 岁以后才拿到奥运会、世锦赛、职业赛场等大奖,因此,有些运动员是年少有为,有些运动员则属于大器晚成。这种现象目前还没有非常科学的定论。青少年由于身体机能的发育,在力量性、耐力性或格斗对抗性运动中并不占优势,而在同场对抗性或隔网对抗性中,又需要有充足的经验才能有较强的临场应变能力。而职业体育的收入主要来源于比赛奖金、广告代言费和厂商赞助费,成绩意味着生活。如此长周期的情况下,运动员去面对一个未知的结果,途中还会存在许多质疑的声音,以及社会和现实因素,会导致不少运动员都在中途选择了放弃,这对我国培养顶尖运动员是不利的[6]。
4.3 运动员竞技状态下滑后的转型存在的问题
每名运动员的职业生涯都有限,再强的运动员依然会被岁月所打败,但现在的医疗条件,可以最大限度地延长运动员寿命,保障运动员的竞技状态。运动员过了黄金年龄后,竞技状态下滑,运动员就应该提前对职业生涯末期或结束后的生活进行规划,运动员要正确看待自己的能力下降,通俗讲就是“服老”,运动员依旧是社会中的一员,运动员职业也只是社会万千行业中的一种。多数运动员在退役后会选择继续留队,担任教练、助教、随队工作人员等角色,而供需资源不平衡,导致并没有许多岗位,会出现供大于求的一种现象,会引起行业的“内卷化”。很多运动员的转型存在一定困难,而未出成绩的运动员更需要社会的包容,去面对以后的日常生活,他们也需要努力承担起子女、配偶、父母的角色[7]。
5 “丁俊晖模式”下运动员的反思与献策
5.1 “丁俊晖模式”模式下运动员的弊端
目前,虽然我国职业体育运动员的规划已经逐渐步入正轨,但依然与西方国家存在不小差距。据了解,国外职业竞技体育发展较早,模式相较成熟,除了一般的大众体育项目,如篮球、网球、足球、赛车等,是职业化运动员参赛,其基础也是建立在有相对完善的职业联赛体系和全面的训练培养机制上,跳水、体操等项目参赛运动员多是以兼职身份去参加奥运会、世锦赛等大型赛事(自行车金牌得主Anna,是奥地利的数学家;帆船比赛金牌获得者斯可特,是英国某大学的地球物理教授),他们在自己的主业上,甚至已经有了一定的成绩,运动员将运动项目作为一项爱好进行锻炼,把运动当作副业,可以帮助运动员在休赛期,仍然有稳定的收入,以维持生计。
在职业赛场中,除了有一些天赋极高的球员跳过大学阶段,直接进入职业赛场,大部分人还是会选择在先完成学业,再进入职业体育赛场,而“丁俊晖模式”是在放弃学业的情况下去专攻职业,这多少会有一些铤而走险的意思。我国目前职业联赛发展还处于摸索阶段,晋升机制还不完善,运动员教练员后续保障问题尚不清晰,在这一点上,对运动员个人而言,是不利的。如今,青少年还是要以基础教育为主,基础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国民素质教育,其根本宗旨是为全体适龄儿童少年终身学习和参与社会生活打下良好基础。在青少年时期,把体育项目当作一种爱好去培养,不用去追求专项能力的提高,在身体和思想达到成熟后,再去选择未来发展道路,去规划自己的人生。
5.2 加速职业联赛正规化进程
保障运动员的后顾之忧,可以让更多的运动员把身心投入到体育训练事业中,当项目训练人口基数增大,对应的成才人数就会增加,而未获得良好竞赛成绩的运动员,可以为转型、转业提供基本支持。
职业体育俱乐部是一个商业性企业,具有自我造血功能。赛事规模正规,受众群体范围大,就会有良好的经济来源去维持俱乐部的职业联赛。运动员作为“商品”,是具有价值的(运动员收入),运动员与职业联赛俱乐部,以劳资关系捆绑在一起,如果无法保障运动员合理需求,赛事就无法正常运营,从而也就无法带给人们更具技艺性、观赏性的运动赛事。推动职业体育联赛正规化的目的是提升经济与社会效益。政府也在减少行政或政策干预,政府可以放权给俱乐部,让俱乐部合理发展市场,来获取俱乐部自身利益,扩大联赛影响力,提升联赛知名度。同时,政府也应起到监督作用,杜绝俱乐部或职业联赛垄断化、暗箱操作化[8]。
6 结语
把运动能力比作一个“金字塔”,奥运、世锦赛、职业联赛冠军相当于金字塔的头部,训练阶段的运动员处于金字塔的腰部,而大众体育的普通人在运动中属于金字塔底端。金字塔之所以能屹立千年不倒,是因为底端的牢固。运动员的成长就是在向金字塔顶端爬升的过程,训练梯队亦是如此,在保障全民体育素质提高的带动下,通过职业体育魅力,号召群众参与体育,由群众体育基数的量变,变为竞技体育能力的质变,才能实现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