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民健身计划下杨氏太极拳的时代价值与发展路径

2022-11-22孙亚琼

当代体育科技 2022年10期
关键词:杨氏练习者太极拳

孙亚琼

(陕西师范大学 陕西西安 710119)

2021年8月3日,国务院印发《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 年)》的通知,要求深入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和全民健身国家战略[1]。随着全民健身计划的推出及国家战略深入实施,人民群众对体育运动的认识不断提升,体育运动成为广大人民群众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人民群众对体育健身的热情日趋上升,参加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越来越高。但是,全民健身的实施依旧步履维艰,存在部分群众意识淡薄、城乡之间发展不均衡、场地设施不完善等问题。太极拳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经过长久的历史沉淀和发展,衍生出多个流派,而杨氏太极拳不受场地与器材的限制,练法简洁,易于掌握,可以有效提高身体素质,促进身体健康,并且适宜各类社会群体练习的特点,使其在历史的发展中备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在五大流派中开展得最为广泛,同时也在众多健身锻炼方法之中脱颖而出。当下缓解全民健身的困境与难题的有效路径之一,就是结合时代发展现状,发挥我国传统体育项目的特点与优势,引导广大人民群众更加深入地了解杨氏太极拳,弘扬与发展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全民健身计划的深入实施。

1 全民健身计划

全民健身计划以广大人民群众为实施主体,旨在动员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体育锻炼,提高全民身体素质。“十三五”时期,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全民健身国家战略深入实施,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升,全民健身场地设施逐步增多,人民群众通过健身促进健康的热情日益高涨,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37.2%,健康中国和体育强国建设迈出新步伐[1]。

2 杨氏太极拳的概述

2.1 杨氏太极拳的背景

杨露禅幼年家境贫寒,迫于生计,以雇工的身份进入陈家沟陈德瑚家做工。其自幼喜好武艺,恰逢陈长兴在陈德瑚家中授徒于太极拳。由于受封建思想束缚且武术门派之间的门户之见与江湖规矩,杨露禅只能偷师学艺。一次机缘巧合之下被陈长兴发现,陈长兴见其学拳心切,且为人诚实,是个可塑之才,便大胆摒弃封建思想,破例收了杨露禅这个外乡弟子。

2.2 杨氏太极拳的创立与历史沿革

2.2.1 杨氏太极拳的创立

为探索太极拳的真谛,不断精湛拳艺,杨露禅三次前往陈家沟深造。陈长兴念其求学心诚,为之深受感动,便将太极拳中的奥秘悉数传授,杨露禅不忘初心,苦心勤练,成为陈氏门中的佼佼者。杨露禅学成归乡后,根据套路特点以及家乡习俗,将所学得的十五个套路改名,以此创立了杨氏太极拳。

2.2.2 杨氏太极拳的历史沿革

明清时期,杨露禅与其子赴京教学,结合其授学弟子身体素质情况和保健需要的特点,将太极拳中高难度动作简化,改良为姿势简单、柔和易学的动作。民国时期,杨露禅其孙杨澄甫在陈氏太极拳的基础上对杨氏太极拳的架势进行改编,使其更为大众化、合理化。为了适应现代人的生活方式与生活习惯,一些杨氏太极拳的习练者把杨氏太极拳再一次进行简化,将更为简短的拳架流传下来。

2.3 杨氏太极拳的特点

杨氏太极拳是杨露禅从师陈长兴,在陈氏太极拳的基础上不断改良所创立而成的。杨氏太极拳拳架舒展大方、身法中正、动作连贯、平正朴实、由松入柔、柔中带刚,刚中有柔,心法上要求一气呵成。杨氏太极拳在动作上具有缓慢柔和但不失灵气的特点,要求如长江大河,连绵不绝,环环相扣,上一动作的结束乃是下一动作开端;在运动上,具有以弧形为主、动静结合、练法简洁,易于掌握的特点[2]。与其他太极拳不同,杨氏太极拳有许多独有的招式,动作更为平实,讲究以意导动,用意不用力,拳法顺畅、挥洒自如,突出特点为动作简单,练习要求低,且其练习强度和运动负荷都属于中等,因此适用于不同群体与不同年龄的人进行练习。

3 全民健身计划下杨氏太极拳的时代价值

3.1 构建和谐社会,建设体育强国

不同于其他竞技型体育项目,杨氏太极拳将技击性弱化,简单易学,包容性强,讲究“静、平、稳”,在练习时,练习者需全身放松、心平气和、匀速稳步练习。通过练习杨氏太极拳可以帮助群众陶冶情操,形成良好的文化修养,提高群众的生活品质。与此同时,练习者在练习时可以相互交流沟通,在提高人际交往能力之余,有助于形成良好的邻间的关系,促进文明和谐社会的构建。同时,杨氏太极拳作为一项体育运动,可以有效改善群众身体素质,使群众锻炼方式多样化,给人们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深入贯彻全民健身计划,使杨氏太极拳群众化,有助于全民健身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为我国建设体育强国奠定基础。

3.2 弘扬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信

杨氏太极拳是我国优秀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之一,其理论植根于中国传统哲学文化,将阴阳五行学说和古代医学理念相结合,蕴含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内涵,在历史长河的演变中,深受人民群众的认同与青睐。现阶段,全球化的发展为杨氏太极拳走向国际舞台提供了新的条件,全民健身计划的深入实施,也为杨氏太极拳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杨氏太极拳绽放出新的生机[2]。在群众中不断推广杨氏太极拳,让杨氏太极拳融入群众生活中,使更多的群众参与练习,不仅能够让这项传统体育运动得以传承,在现代社会中彰显其价值与地位,而且有助于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信,提高民族凝聚力。

3.3 推动武术发展促进经济建设

杨氏太极拳中赋有浓厚的中华民族色彩,是武术产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经济水平逐步上升,人们的生活质量大幅度提高,群众在进行太极拳练习时,越来越重视运动装备的专业性及舒适性,太极拳相关装备的种类随之增多。与此同时,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使得他们想要获取更高标准的动作,对练习的内容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渴望得到专业、科学的指导,各大太极拳培训机构及兴趣班应运而生。除此之外,杨氏太极拳赛事及各类表演吸引了众多爱好者的目光,群众在观赏的同时,也是一名消费者,群众需要购买门票,才能入场欣赏,这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武术产业的发展,有助于促进我国的经济建设。

3.4 改善群众体质,加强身体素质

杨氏太极拳是一种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上下配合、神形合一的运动。在练习时,主要运用腹式呼吸,讲究轻缓、柔和、均匀的呼吸方式。其大多数动作都是通过弧形运转,以拗、扭、转、搂为主,动作与动作之间紧密相连,具有很强的连贯性。在练习杨氏太极拳时,要求练习者气沉丹田、周身合一、上下相随,步伐随着身体的移动转换,手法也随之变换,全身各个部位的骨骼和肌肉都参与到运动中。因此,长期练习杨氏太极拳,可以循序渐进地加强身体肌肉弹性、促进各部位的血液流动、改善人体新陈代谢[3],从而有效增强练习者的力量与耐力素质,提高练习者的协调能力,这与全民健身计划中增强广大群众身体素质思想内涵一脉相承。

3.5 延缓机体衰老,预防慢性疾病

与现代体育运动不同,杨氏太极拳是一项轻柔缓和注重修身养性的体育运动。其“一动无不动”的特征,表明这项运动的练习需要全身部位都相互配合参与,因此练习杨氏太极拳可以充分调动练习者身体的各个部位,在提高练习者自身韧带及关节的柔韧性的同时,延缓机体衰老,抑制由机体衰老而引起的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功效[3]。并且杨氏太极拳“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的练习方法,有助于改善练习者大脑的认知功能,加速脑部的血液流动,缓解心脏压力,定期练习杨氏太极拳可以有效预防和缓解老年痴呆症、抑郁症、高血压及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有一定的医疗辅助功效。

3.6 缓解心理压力,培养健全人格

全民健身计划不仅强调身体健康,同时还注重心理健康。当今社会发展迅速,生活节奏快,生活条件变好的同时,社会竞争力也愈加激烈,导致群众生活压力大[4];升学率的压迫感以及繁重的学业,给学生在精神上造成了一定的压力。而杨氏太极拳讲究“身心合一,形神兼修”,是一种有效的健心方法。通过练习杨氏太极拳可以使人们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放慢脚步,静下心来去感受世间的美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工作和学习所带来的压力,还能够潜移默化地磨炼练习者的品质和意志,有助于他们养成顽强拼搏、吃苦耐劳的精神以及积极乐观的心态,使练习者具备真诚友善、乐于助人等优良品质,帮助练习者形成健全的人格。

4 杨氏太极拳的发展现状

经过长期的发展,杨氏太极拳不断自我完善,汲取各方精华,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特色,得到了多数人的认可,在全民健身计划中的时代价值日渐凸显。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多数人对杨氏太极拳的认识和理解不够全面,缺乏科学专业的指导,导致其练习效果降低;且现代年轻人更倾向于观赏性与娱乐性更高的竞技体育项目,对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的关注度与参与度低;宣传力度较小、覆盖面窄且宣传方式单一;练习者群体以中老年人居多,存在拳艺不高、水平不齐、团队组织发展不平衡等问题,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杨氏太极拳的发展。

5 全民健身计划下杨氏太极拳的发展路径

5.1 提高群众的意识与自觉参与度

当前,大多数群众对杨氏太极拳认识狭隘,存在杨氏太极拳是老年运动项目的错误观点,要想杨氏太极拳能够在全民健身中长久发展,就必须打破这种传统的错误观念,引导群众正确认识杨氏太极拳的内在含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进而能够更好地理解杨氏太极拳的本质与价值。在此过程中,要着重关注对年轻人的引导,培养年轻一代对杨氏太极拳这一优秀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认同感与自豪感,动员更多的年轻人自觉参与到这项运动中,使受众人群年轻化、知识化是保证杨氏太极拳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5.2 扩大继承者规模培养高质量人才

杨氏太极拳的练习者以老年人居多,以致杨氏太极拳在继承上存在继承人员可选择性缺乏的问题,群众在学习杨氏太极拳时,由于缺乏专业的指导,对杨氏太极拳仅有粗浅的认识,而没有学到其内涵与精髓。因此,要想让杨氏太极拳在全民健身计划中长久、良性发展,精确展示其的独有功效与精神内涵,就必须扩大继承者的规模,培养高质量的继承者,让更多的群众在继承者的指导与带领下,系统地进行杨氏太极拳的练习,以此实现提高全民族身体素质的目标。“十四五”规划中强调加强对传统体育项目的保护、利用和传承,而扩大杨氏太极拳继承者规模、培养高质量人才,是保护这项传统体育项目的一种有效手段。

5.3 勇于改革创新,拓宽传播渠道

创新是一切事物发展的不竭动力。在体育运动方式多样化的冲击下,传统杨氏太极拳中的老旧套路已然不能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趋势,无法满足人们日渐增长的体育需求。将杨氏太极拳的文化理念与价值功能相结合,吸收和借鉴现代体育运动的技巧与特点,对其动作内容及练习方法等进行选择性的创新,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改变原本单一的宣传方式,在加大宣传力度的同时,利用多元化方式推广,通过创建特色太极活动、推出各类赛事表演、举办大型交流会、开展专家知识讲座、打造杨氏太极拳文化品牌[5]等多种形式对杨氏太极拳进行推广,扩大受众面,加深群众对杨氏太极拳的认识,促进杨氏太极拳文化的传播,使其与全民健身计划相互交融。

5.4 利用互联网开展线上教学模式

现代社会高科技手段发展迅速,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也是人们获取信息和知识的重要途径。利用高科技的社会效应,拓宽宣传渠道及宣传覆盖面[6],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教学模式,以现代化传媒技术为支撑,开展杨氏太极拳线上教学,根据不同地域、不同年龄社会群体的喜好和特点,创立与之相适应的课程模式,练习者可以依据自身水平和能力进行选择,学习方式灵活化的同时,突破了时间、地域的限制,有效解决地区发展不平衡、教育资源分布不均的问题,让杨氏太极拳在城市中发展同时,在乡镇、农村等地区也得以发展,有助于更多的人群参与到杨氏太极拳练习之中。

5.5 推动太极拳进校园,丰富校园生活

学生是国家未来发展的希望,肩负弘扬民族文化的重任。校园不仅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地方,也是传播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重要场所,而我国校园内开展的运动项目多倾向于竞技体育,对传统体育项目的开展则是少之又少,即使有少部分校园有所开展,但却没有真正地重视起来。杨氏太极拳是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分支,推动杨氏太极拳进校园,在校园内营造学习太极拳的浓厚氛围,提高体育教师自身能力与基本知识储备,创建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教学模式,邀请名师专家给学生开展太极拳知识讲座与表演[7],激发学生求知欲,鼓励学生主动学习。在校园内,开展杨氏太极拳课程,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丰富校园体育活动,使学生形成终身锻炼的意识,而且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我国优秀传统文化,鞭策其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

6 结语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体育强国建设,始终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随着全民健身事业的深入贯彻,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追求更高质量的生活,体育在美好生活中扮演的角色与价值正在被广大群众所重视,人民群众将越来越多的时间与精力投入到体育运动中。杨氏太极拳是我国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宝库中的一项珍宝,经过长久的沉淀与积累,所展现出来的独有文化魅力与体育价值使这项运动博得了人民群众的青睐,因此,它将会是全民健身计划深入推进的重要支柱,是打造健康中国的重要一环,也是我国建设体育强国的坚实基础。

猜你喜欢

杨氏练习者太极拳
小学生初学跳长绳小妙招
太极拳的『绝世秘籍』
Fort Besieged
“小垫子”在横箱屈腿腾越教学中的运用
浅议海源阁杨氏藏书贡献
一个坏官员导致冤假错案
42式太极拳
消失的金粟瓜
冰上瑜伽
“绳子拉吊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