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侦查人员记忆障碍与克服

2022-11-22王力一

法制博览 2022年13期
关键词:应用性侦查人员障碍

王力一

吉林警察学院,吉林 长春 130000

记忆,是大脑对输入信息及自身生成信息,即观察、感受及思考的内容,进行识记、保存与提取再现的心理与生理能力,是智能的重要成分。作为思维的基础,记忆在侦查人员发现、解决问题时,起着重大作用。侦查人员记忆障碍,是侦查人员大脑对信息的识记、保持与再现过程出现了阻碍,使信息不能或不能按时被识记、保持与再现提取应用,从而制约思维与任务完成的重要认知障碍。为了保障侦查工作效率,侦查人员必须克服记忆障碍。

一、侦查人员记忆障碍

侦查人员记忆的完善,是通过其记忆敏捷、持久、准确、广泛、系统与备用性凸现出来的,而记忆障碍也是在这些方面凸现出来的。

(一)记忆敏捷性障碍

记忆敏捷性是识记、保持及回忆信息的速度较快的记忆品性,与侦查效率有密切关联。记忆具有敏捷性,能够迅速记住信息,可在单位时间内,识记、保持与回忆起较多数量的信息,并及时将记住的信息在需要时快速调出,从而保障侦查人员认知与行为效率。

不同侦查人员记忆敏捷性有明显差别。侦查人员记忆敏捷性出现障碍,是在识记、保持与回忆信息方面反应较慢,不能在所需的最佳或最短时间内记住或回忆起必要信息,导致丧失对一部分必要信息的记忆,因为思维是以记忆为前提的。缺乏记忆敏捷性,会使侦查人员思维反应变慢,从而导致侦查人员在思考问题时丢三落四,完成任务效率降低或失败,所以,当侦查人员识记、保持与回忆信息明显变慢而形成记忆障碍时,必须查找原因,克服此障碍。

(二)记忆持久性障碍

记忆持久性,是指脑内能持久记住信息而不遗忘的记忆品性,是记忆保持与巩固程度的体现。侦查人员记忆持久性障碍,对需要记忆的信息缺乏持久的保持与巩固,记得快也忘得快,信息在脑内停留很短时间便被遗忘,在超过一定时间,需要使用该信息时,便无法或不能调出使用,记忆力必然被削弱。

侦查人员在记忆持久性方面差别很大。对同样信息,有的人记忆长久,而有的人却很快忘掉,对需要记住的有价值的信息频频遗忘,形成记忆障碍。侦查人员在调查询问、讯问、分析案情及开展侦查行动时,都需要调出、利用以往记忆的信息,若缺乏记忆持久性,必然制约侦查人员推理、判断与想象,认知将产生中断,阻碍侦查活动与任务完成的流畅,降低工作效率,特别是瞬时记忆持久性障碍,会使侦查人员无法依次序完成必要的任务步骤,制约行动效率,必须予以克服。

(三)记忆准确性障碍

记忆的准确性,是指对感知或脑内生成的信息无误地识记、保持及再现的记忆品性,是侦查人员记忆力最重要的衡量标准之一,是侦查人员获取、应用信息的重要心理条件。记忆准确性出现障碍,如错构信息、虚构信息等,对侦查的危害是很大的,因为记得再快再牢固如果记错了,所记的信息不但无益,而且还会误事,记忆的持久与敏捷便无意义。

不同侦查人员记忆的准确性是大不相同的。出色的侦查人员记忆都很准确,因而信心十足,回答问题、处理事情总是准确、全面、无遗漏、不添枝加叶,而记忆经常出错、缺乏准确性的侦查人员,则会给其思维与行为带来了局限,体现为因信息供给错误妨碍思维而犹豫不决,在表述信息时常常是用到“可能”“大概”等字眼,处理问题时常常做到“差不多”的状况,必然妨碍其工作效率。

(四)记忆广泛性障碍

记忆的广泛性,一是体现为能够记住各种信息材料,即识记信息种类范围的广泛,二是体现为对同一种信息材料,能记住多个记忆对象,即在脑内造成一次印象以后,能够正确复现的记忆对象的数量广泛。

记忆广泛性障碍的侦查人员,只能记住较窄范围的信息材料,这在医学上称为“记忆缺损”。如对调查获得的言语方面的材料记得较准,而对看过的物证却记得模模糊糊或完全遗忘,也可能对同一种信息材料只能记住有限的部分,如对一串数字与字母组成的车牌信息,记忆无障碍的侦查人员看后能全部或大多准确复述,而出现记忆广泛性障碍的侦查人员,则会丧失对大部分有价值信息的记忆,从而制约工作效率。

(五)记忆系统性障碍

记忆系统性,指记忆的不同信息能在脑内存在内在联系的记忆品性。侦查人员记忆系统性体现为,记忆的不同侦查信息内容在时间上的系统连贯、空间上的位置联系、逻辑上的内在联系。这需要“在记忆过程中对事物进行分类、概括、对比、联系等加工”[1],因此,侦查人员记忆系统性与其思维存在内在联系。

缺乏记忆系统性的侦查人员,体现为记忆的信息是间断、孤立的。间断、孤立的信息即使记得迅速、持久、准确、广泛,也必然缺乏应有的价值。如对一个案件各种信息之间的关联性记不住,必然在调出提取时选择不当,使单个信息缺乏应有的价值,这样必然缺乏对整个案件或问题的系统认知,一知半解,制约侦查成效。

(六)记忆应用性障碍

记忆应用性,是指能够根据需要,从脑内已识记、保持的信息储备中迅速而准确地提取所需要的信息,解决当前问题的思维品性。侦查人员记忆应用性,体现为对记住的侦查信息,在需要时从脑内回忆、提取出来以供应用的能力,即从脑内及时准确调出当前问题所需要的信息的回忆能力,是决定记忆效能的主要因素,是判断侦查人员记忆力的重要标准之一,也是其记忆的敏捷、持久、准确、广泛、系统性的意义所在。

记忆的目的是储备信息,并使之备而有用,备而能用。记忆如果没有应用性,就失去了价值。具有应用性,是牢固记忆必要信息的意义所在,也是侦查人员在需要时迅速准确调出信息,具备较好的应变力的根基之一,而记忆应用性障碍的侦查人员,即使能够敏捷、持久、准确、广泛、系统地记住信息,但却无法及时在需要时调出解决当前问题的信息。这种障碍,可能由情绪、注意力、身体状况等多方面因素引起,必须进行克服。

二、侦查人员记忆障碍的克服

克服记忆障碍,侦查人员才能大量、系统、准确、敏捷地获取与保持必要信息,随时迅速、准确、灵活地运用记忆内容开展思维,流畅地开展侦查行为,从而提升侦查智能。由于记忆障碍是由生理、心理、违反记忆规律的记忆方式与环境因素造成的,因此,要克服侦查人员记忆障碍,应从其脑生理功能、心理环境及记忆机理、方法上着手,恢复其记忆的敏捷、持久、准确、广泛、系统及应用性。

(一)调整记忆的生理条件与心理环境

1.护脑与治疗

脑力研究表明,记忆的优异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脑功能的状况,特别是大脑皮层中条件反射形成的速度与牢固性。大脑条件反射机能下降,会形成记忆障碍。参加适量的体育锻炼、健身运动,可以促进脑细胞生长、改善脑功能,建立敏捷、系统、精确而巩固的条件反射,改善大脑记忆力,是克服侦查人员记忆障碍有效方法之一。

从生理学角度说,大脑记忆功能的维持,还需要适当的睡眠与均衡的营养供应。侦查人员得不到充足的睡眠,用餐时间无规律、缺乏营养,必然造成注意力失调,脑功能下降,形成记忆障碍,因此,侦查人员尽量保障睡眠充足,养足精神,注意饮食合理搭配,多吃一些富含维生素以及矿物质、胆碱的食物。米面制品与高蛋白类的鱼、肉、豆类、奶制品、蛋类及高纤维食品和绿色蔬菜、水果、坚果,这些食物含有记忆必需的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维生素、氨基酸和不饱和脂肪酸、微量元素与水,其均衡搭配是很好的护脑、改善记忆力营养的组合。同时,注意早、午、晚各餐的营养补充要有区别,如早餐注意补充含蛋白质较多的食品与维生素较多的水果,而午餐多补充碳水化合物与大脑运作所需的适量脂肪,晚餐最好适量补充一些早餐、午餐没有吃到的东西,注意摄入能明显维持并提升记忆力的营养成分。

对侦查人员有比较严重的记忆障碍的,如伴有神经衰弱、抑郁症等,可考虑到神经内科、精神心理科进行记忆测验、脑电图、头颅CT等检查,判明具体病因,对症通过药物、心理治疗改善。

2.调整记忆动机、情绪与意志力

记忆是心理要素的一部分,必然受到其他心理要素状况的制约。侦查人员一些记忆障碍是由责任心缺乏、情绪不佳、意志力不适造成的,这样,调整心理环境,是克服侦查人员记忆障碍的基本方法之一。

记忆出现障碍,有时与侦查人员的责任心较弱是密切关联的,因为缺乏责任心会使侦查人员心不在焉,缺乏恪守职责的信心与决心,对有价值的侦查信息,不愿多去注意记忆,从而无法形成敏捷、准确而广泛的记忆。责任心是由记忆的动机决定的,动机是记忆的催化剂。个体对感兴趣、能引发记忆动机的信息,往往会精神上亢奋,产生高度集中注意力与观察力,记得快、准、牢、广,并且容易形成系统与应用性。对侦查任务感兴趣的个体,由于容易被吸引并引起关注,会非常容易记住与该任务有关的各种信息,并善于充分利用已记住的信息。因此,侦查人员的记忆障碍,若是由于责任心缺乏、动机较弱造成的,应通过自我鼓励,调整记忆动机,增加责任心与注意力,从而克服其记忆障碍。

心理学实验证明,心情舒畅、精神饱满、意志笃定的人,记忆效果就好,反之则差。工作再繁忙,侦查人员也要适当放松心境,善于调控自我的情感、情绪及意志力,克服忌讳、回避、胆怯等不良心理。

(二)调整记忆方法,适应记忆机理与规律

1.明确记忆目的

记忆缺乏敏捷、准确、持久、广泛与系统性,与识记以及遗忘的选择性有很大关系。对同一件事情,人们识记的角度和识记后遗忘的选择性都不完全相同,而识记与遗忘的选择与记忆目的是否明确有很大关系。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记忆目的十分明确,记忆力往往持久牢固,反之则短暂而微弱。事先得到明确的记忆目标提示,大都能记住有用的信息,而没有什么明确的目的,其记忆力明显低于前者,所以,侦查人员在对信息记忆时,应明确记忆的目的,这样,可在一定范围内克服其记忆缺乏敏捷、准确等障碍。

2.排除干扰

记忆力与注意力、观察力存在直接联系。侦查人员只有专心致志,聚精会神地观察,信息才会在大脑皮层中烙上深刻的印迹;反之,注意不集中,无意注意过多,不仅观察不细不准不全,而且导致记忆障碍。无价值的或价值较小的信息,往往会对侦查人员记忆有价值或价值较大的信息造成干扰,制约对有价值信息记忆的敏捷、准确、持久、广泛、系统的应用性,从而造成记忆障碍。因此,为了避免记忆障碍,侦查人员在记忆有价值的信息时,必须尽力排除干扰,将无价值的信息排除在注意、观察范围之外,而对有价值或价值较大的信息优先选择进行记忆。因为同时能记住的信息是有限的,只有排除干扰,才能敏捷、准确地记住有价值的信息。

在记忆时,侦查人员可自我督促,排除杂念,把注意力与观察力集中或转移到需要记忆的信息上,形成有意记忆,可克服部分记忆障碍。

3.及时回忆巩固需记住的信息

侦查人员记忆不牢、不准、不广,可能与复习记忆即回忆与反复观察的密度不够有关。对缺乏记忆持久、准确、广泛性这些记忆障碍,可用及时回忆、观察巩固所记信息的办法克服。

根据记忆的规律,对记忆信息的遗忘体现为最初较快,过后不长时间会重新想起来,以后逐渐慢慢地遗忘。这样,在逐渐慢慢遗忘之前,重新回忆或再次观察需要记住的信息,便可使将要被遗忘的信息延时保持在脑内,提升记忆的准确与广泛性,并且可在思维的参与下形成系统性,也易于在需要时被迅速提取出来形成应用性,从而克服记忆障碍。

侦查人员在遗忘前,在条件许可时,要在适当的时机进行复习,不断地重复回忆或观察需要记住的内容来刺激脑神经,使条件反射不断巩固,使记忆获得持久、准确与广泛性。必要时,可依据简练的复忆提纲反复回忆与观察,根据情况需要,进行及时集中回忆与分散回忆,利于信息在脑内的保持与提取应用,以此来克服记忆障碍。

4.注意思维对记忆的梳理、调控及记忆训练

从医学角度说,“记忆障碍是指在识记、保持、认知和再现任何一个或一个以上环节的功能减退或丧失的病理状态”[2],即在医学上记忆障碍包括认知(再现)缺失的因素,侦查人员缺乏记忆梳理能力,必然导致记忆系统性与应用性障碍。而有观点认为,把抽象无序转变成形象有序的过程是记忆的关键,因为理性认识比感性认识可靠、正确、深刻。侦查人员若缺乏思维对记忆内容的深入理解,其记忆会杂乱无序,不仅不便保持,而且在需要时不便提取应用。

理解后可通过联想帮助记忆,如用相互接近、相似的事物联想或从同类事物来联想,或由相反事物的一方想到另一方,或从原因想结果,或从结果想原因,还可人为创造一种联系以进行联想。

侦查人员记忆障碍,还与缺乏专业训练与实践有关,因为对具体业务或实战过程生疏、缺乏适应性,会制约注意、思维、情绪对记忆的调控,从而直接或间接造成记忆障碍。因此,注意通过训练与实践练习记忆,对侦查人员克服记忆障碍也是必要的。

猜你喜欢

应用性侦查人员障碍
睡眠障碍,远不是失眠那么简单
TD-LTE无线通信系统在核电应用性探讨
侦查人员出庭作证问题研究
跨越障碍
我国侦查人员出庭作证制度的构建
侦查人员出庭作证的困境及完善策略
多导睡眠图在睡眠障碍诊断中的应用
人的行为方式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性研究
重视学校结核病暴发的应用性研究
“换头术”存在四大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