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常见DNA鉴定技术及在刑侦案件中的应用研究

2022-11-22黄灼权彭斌勇

法制博览 2022年13期
关键词:犯罪分子公安机关染色体

黄灼权 彭斌勇

广东省佛山市公安局南海分局,广东 佛山 528200

随着社会发展,违法犯罪分子的反侦查能力逐步提高,其犯罪行为也日渐趋于复杂化、隐匿化、智能化,给公安机关案件侦破提出了更大挑战。生物科技技术的不断进步,使DNA鉴定技术不再只局限于对酶、蛋白质的基因编码检测,具备了直接检测基因分子的能力。将DNA鉴定技术应用于刑侦工作中,通过对案发现场的血迹、指纹、足迹、体液、毛发等微量物质进行分析和鉴定,有助于进一步提高物证利用率,更能提高对犯罪嫌疑人的认定度。当今DNA鉴定技术已经成为全世界警方刑事侦查的有力手段,极大地提高了案件侦破速度,促进了司法审判水平的提升。

一、DNA鉴定技术总概

DNA(脱氧核糖核酸)有“基因指纹”之称,它遍布于人体细胞组织中,作为染色体的重要组分,DNA中包含了人体生长和组织功能的唯一指令性信息,它来源于生命形成之初的受精卵,其特征具有极强的稳定性,一般而言除了同卵双胞胎之外,每一个体的DNA都存在特殊差异[1]。DNA鉴定技术是一种生物学检测技术,是通过应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比对所显示的DNA图谱的差异性,从而识别个体身份。人体DNA有线粒体和染色体之分,其中线粒体DNA只能遗传自母亲,并且比较容易发生突变,所以在实际的DNA鉴定中,常常通过染色体DNA鉴定来辨识个体区别,而将线粒体DNA鉴定仅作为一种母系鉴定手段。由于无论在人体哪个细胞组织中DNA的结构都趋于一致,因此DNA鉴定并不需要对人体的全部DNA因子予以鉴定,只需选择DNA链上的某类具有多态性的基因位点进行鉴定就可以获得较为准确的结果。若所鉴定的基因位点其结构不同,则表明这些基因并非指向同一个体,反之如高度吻合则可以判定为同一人。

二、常见的DNA鉴定技术

DNA鉴定技术并非单纯指一种技术,而是一类生物鉴定技术的总称,实践应用时,往往需要根据不同场景条件灵活选用或综合使用多种不同的鉴定技术方法,现阶段较为成熟且应用得比较普遍的DNA鉴定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STR分型鉴定技术

STR(Short Tandem Repeat)即短串联重复序列,其基因位点是由长度为3~7个碱基对的短串连重复序列组成,这些重复序列广泛分布在人体真核生物基因组中,可作为高度多态性标记,它往往被用于对个体信息、亲子关系等物证的验证。相比于DNA指纹鉴定技术,该技术的多态分型检验更易于操作且具有较高的灵敏性,鉴定结果为细胞DNA指纹,该技术可用于对常染色体的鉴定和对性染色体的鉴定。首先,基于STR明显也更加准确。同时鉴于STR的独特结构,使其能够用于PCR(聚合酶链式反应)的扩增,尤其是在当前相对成熟的复合扩增技术下,联合荧光标记技术及自动化测序仪等,能够进一步增强STR的灵敏度,确保高质量的个体识别结果。其次,作为特殊遗传标记的性染色体STR分型也是个体识别、亲权鉴定的有效手段。在一个家族中,父系遗传的Y染色体STR具有检验的一致性,这也是父系亲权鉴定的重要依据。同时通过对男性个体混合物的检验分析,还可以追溯父系迁移历史,理清同一父系家族关系,以及判定无名男尸身源等。X染色体STR分型一般用于亲子鉴定,作为辨别直系亲属关系的手段之一。

(二)线粒体DNA鉴定技术

在人体组织和细胞中大量分布着线粒体DNA,它是一种位于人体细胞核之外的重要遗传物质,它以双链环状结构形式出现,包括非编码区和编码区两个部分。该技术的实现通常需要联合荧光测序技术并使用DNA测序仪等先进设备,既能用于对用血、组织等基本检材的检验,也能对毛发、指甲、皮肤组织等特殊检材进行检测。高排除率及高灵敏性是线粒体DNA鉴定技术的突出优势,可以使用计算机软件对其测序结果进行分析并长期保存,同时基于其母系遗传特点,可以对埋藏多年的骨骸进行直系亲属样本比对,从而确定死者身份。

(三)DNA检验技术

DNA鉴定以检验技术为主,包括人的性别检验和血型检验。首先,用于性别检验的主要技术方法是通过检测Amelogenin基因座来鉴定性别。Amelogenin基因是一种细胞外基质蛋白,它产生于人体牙齿萌芽阶段,该基质蛋白中包含在人的X、Y染色体中,仅有长度上的部分差别。根据X、Y同源的Amelogenin基因第一内含子在X染色体上有6bp缺失的特征,可以快速、准确地来鉴定性别,目前该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法医、考古、产前诊断等领域。其次,以PCR为依托的ABO和MN血型检验,具有作为特殊物证来使用的较高价值,它打破了传统血清方法对微量痕量血迹检验无效的情况。除使用PCR酶切技术外,当今ABO基因分型法,已经新增了引物消耗法、直接测序法及特异性引物扩增法等,检验速度及结果质量更高。

三、DNA鉴定技术在刑侦案件中的应用

DNA鉴定技术的强大功能,既可以为公安刑侦工作提供与案件相关的诸多重要线索,其鉴定结果还可以作为直接指证犯罪嫌疑人的关键依据,已经成了公安机关有效打击违法犯罪的利器。该技术在刑侦中应用广泛,尤其对提高凶杀、强奸、人口拐卖等重大案件的侦破率作用明显。具体应用表现在如下方面:

(一)用于对恶性凶杀案件关键线索的获取

某犯罪分子为销毁现场证据,往往使用一些非常残忍的手段,如杀人、碎尸及焚尸等,由于被害者的尸身残缺,主要特征被破坏,无法进行直观的身份辨认,并且一些作案的重要线索也随之消失,相比一般凶杀案件而言更具有侦破难度。在DNA鉴定技术出现之前,该类案件的侦破只能通过采取案情人查访、周边线索分析和案理推论等方法,侦破周期较长且准确度不高,甚至容易陷入犯罪分子精心设计的现场伪装中。应用DNA鉴定技术,可以通过对不同尸块进行DNA鉴定比对,判断是否出自同一尸源,识破犯罪分子的故意杀人拼尸伎俩。还可以对被害者的尸体组织碎块进行DNA检验,与多个失踪者直系亲属的DNA图谱进行比对,从而便于尸源及死者身份的确定[2]。此外,还可以使用线粒体DNA鉴定技术和Amelogenin基因性别鉴定及STR鉴定技术等,对高度腐烂、焚烧损坏严重的尸体的性别、年龄、身份信息等进行有效鉴别及认定,可以为案件的侦查及最终破获提供诸多有重要价值的线索。例如,在侦办震惊全国的江西“乐平5· 24杀人碎尸案”时,由于案件涉及多个嫌疑人,且案中有案,在杀人刑事案件中还涉及强奸案件,使得案件变得错综复杂,传统刑侦手段的准确性较低,案件侦破难度也较高。江西警方通过对案发现场嫌疑人遗留的烟蒂进行DNA检验,将现场检验所得的DNA数据与相关嫌疑人的DNA进行对比分析,成功从多个嫌疑人中最终确定真凶为方某某,从而成功破获该案。

(二)用于对强奸及奸杀犯罪嫌疑人的确定

即便再精明的犯罪分子也无法做到在犯罪现场不留下一丝痕迹,尤其是具有特征指向性的生物学证据,这些证据在DNA鉴定技术应用前总是被忽略,即便是知道其重要性也难以通过技术方法获得与犯罪分子直接相关的证据,所以无法确认犯罪嫌疑人的身份,无法作为司法定罪量刑的依据。对于强奸及奸杀案件,使用DNA鉴定技术,通过分离被害人阴道分泌物与精液成分,提取精子DNA进行检验,并与案发现场遗留的精液、精斑及嫌疑人脱落的毛发、皮肤组织、唾液、指甲、血迹、指纹等微量物质进行DNA结构比对,如果存在结果的一致性,则可以确定嫌疑人的犯罪行为。利用该技术,即便是对更为复杂的轮奸案也具有很好的效果[3]。例如,1992年南医大学生林某,在校园内被奸杀并抛尸学校下水道,该案社会影响极大,虽然当时南京市公安局调动了大量人力,作出了大量努力,但由于可利用线索不足,当时刑侦技术落后等原因,未能顺利破案。时隔20余年后,南京市公安局法医中心和沛县刑警大队DNA实验室,通过应用DNA检验技术,对与犯罪嫌疑人麻某某存在家族亲属关系的十余位人员进行DNA采集和数据信息比对,成功破获跨度28年之久的“3· 24”南医大重大强奸、杀人案。

(三)用于对被拐人口的身份及亲属关系确认

人口拐卖尤其是儿童拐卖荼毒甚广,造成很多家庭破裂,导致很多父母与孩子长期分离,打击人口贩卖犯罪必须重拳出击。侦破人口拐卖犯罪并帮助被拐卖人找到亲生父母,顺利回归家庭,面临的一个最大困难就是人员身份信息的核定,在DNA鉴定技术出现之前,大多数时候只能通过户籍核定或父母辨认,如果被拐卖人口存在胎记等明显标志物的还比较好确认,否则很难判定[4]。DNA鉴定技术出现后,公安机关一方面可以对被拐人及其当前领养者的DNA进行鉴定,明确其非血缘关系并判定是否存在拐骗、非法买卖等犯罪行为。另一方面,公安机关通过建立被拐人口及其直系亲属的DNA数据库,对被成功解救的拐卖人员进行DNA鉴定和数据信息分析,帮助他们成功找到亲生父母,从而实现家庭团圆。例如,2011年福建省公安机关利用“全国打拐DNA数据库”成功比对出来自云、贵、川等地的9名被拐儿童DNA信息,成功对其进行解救。又如,2001年深圳福田区林某夫妇与未满5岁的儿子失联,夫妻俩一直未放弃寻找孩子,2018年在广东某市看守所,对因偷窃被羁押的22岁的景仔(化名)进行DNA检测时发现其DNA信息显示与现在的父母并无血缘关系,而与林某夫妇的血样完全符合,由此确定景仔即为林某17年前失散的孩子。

(四)用于为串并案件的侦办提供有力依据

绝大多数刑事案件犯罪人员,都具有穷凶极恶的本质,他们在一地作案后迅速流窜到其他地区,存在连续或间断性作案的可能性。由于该类案件存在时空上的较大跨度,因此给刑侦工作带来了一定困难。对于此类案件的侦破,除采用个案侦破的常规方法外,还必须更加重视对犯罪嫌疑人的生物物证的留存及分析,从这些物证中判断是否能以其作为某一系列案件的并案依据[5]。公安机关通过本地建立DNA数据库并与全国公安系统的数据库进行对接,实现各地公安机关DNA数据库的资源共享,可以对各地相似作案手法、同一类型和动机的刑事案件进行比对分析,对多个案件犯罪嫌疑人的DNA数据进行联网自动比对,从而为跨区域、跨年度的串并案侦破提供有力支持。例如,“杀人魔王”杨某某,曾流窜于皖、豫、鲁、冀四省,疯狂作案22起,杀害65人,最终在沧州落网。沧州警方通过比对石家庄对杨某某的DNA鉴定结果,同时根据河北省公安厅对杨某某DNA与多起杀人要案中犯罪嫌疑人现场物证的DNA高度一致的通报,最终确定其罪行。

四、结语

打击违法犯罪,全面护卫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切身利益是公安机关和司法机关的职责。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犯罪分子作案手法的不断提高,很多刑事案件尤其是恶性刑事案件中的现场证据更具隐蔽性,给刑侦办案人员带来巨大挑战,使得某些刑事案件成为悬案,犯罪分子未得到及时应有的惩治。DNA鉴定技术是生物科技与刑事侦查手段的完美结合,对帮助公安机关侦破一些大案、要案及高难度的系列刑事案件起到了重要作用。随着DNA鉴定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应用领域将更加宽泛,也将进一步提升公安机关侦办刑事案件的效率和质量,让犯罪分子无所遁形。

猜你喜欢

犯罪分子公安机关染色体
衡阳市公安机关党员风采剪影
多一条X染色体,寿命会更长
与谁接头?
为什么男性要有一条X染色体?
公安机关处置家庭暴力案件的实证研究
关于流窜犯罪案件的分析及侦查措施的运用
论DNA技术在森林刑事案件中的应用
对已经移送公安机关案件的当事人做出罚款的行为是否涉嫌渎职犯罪?
能忍的人寿命长
公安机关刑事案件侦查中的假说、推理和证据